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5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IL-27 影响NK92 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分子和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将NK92 细胞分别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IL-27(10、20、30 及60 ng/ml)下培养24 h,LDH法检测NK92 细胞对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 细胞表面受体NKG2D、NKp30 和NKp46 的表达水平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水平,WB检测STATs 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建立重度免疫缺陷型小鼠的前列腺癌(DU145 细胞)模型,使用IL-27 和NK92 细胞联合局部治疗,评估其抗肿瘤活性。结果:10、20 及30 ng/ml浓度的IL-27 均可显著促进NK92 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且30 ng/ml的IL-27 对其细胞毒的促进作用最强(P<0.05 或P<0.01)。30 ng/ml IL-27 能显著促进NK92 细胞表面受体NKG2D、NKp30 和NKp46 的表达(均P<0.05)、明显促进NK92 分泌穿孔素(P<0.05),但不影响颗粒酶B的分泌(P>0.05);上调STAT1、STAT3 及STAT5 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P<0.01)。IL-27 和NK92 细胞局部联合治疗可明显延长前列腺癌荷瘤小鼠生存期(P<0.05)。结论:IL-27 可增强NK92 细胞对实体肿瘤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两者联合治疗可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生长期,该作用与IL-27 上调NK92 细胞中JAK-STAT 通路STAT1、STAT3、STAT5 磷酸化水平和促进细胞中多种活化性受体相关。  相似文献   
2.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适用于肠外营养的治疗、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输液.长期应用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栓形成、导管脱出、异位、阻塞、静脉炎、感染等,有时可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技术测量脑肿瘤患者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对于脑肿瘤术前分级的价值。方法选择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医药研究(China BioMedicine,CBM)、CINAHL、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评价ASL和脑肿瘤之间的关联。将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计算各研究的标准化均差(standard deviation,SMD)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来自12项研究的475例患者,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级别脑肿瘤患者的肿瘤相对血流量(tumor relative blood flow,rTBF)和大脑相对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显著高于低级别脑肿瘤患者。按国家分层的亚组分析发现,在美国、韩国和中国的高级别脑肿瘤患者中,高rTBF值是ASL的主要预测手段;在美国和中国结合ASL成像技术发现,高级别脑肿瘤患者的rCBF值更高。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所有亚组中rTBF值与高级别肿瘤呈正相关,而rCBF值仅在白质组中呈正相关。结论高级别脑肿瘤患者的rTBF和rCBF值更高,提示ASL可用于脑肿瘤分级时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计94例。然后,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均为47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进行护患沟通护理,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的心理评分、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医护沟通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作用较大,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同时,对比常规护理方法,医护沟通的护理满意度更好,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优化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妇哺乳效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1日~7月31日分娩的9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优化联合手法按摩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泌乳时间、产后48 h泌乳量、母乳喂养率,干预前后抑郁情况、幸福感情况及生理康复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泌乳时间短于常规组,产后48 h泌乳量多于常规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幸福感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产后恶露量、子宫复旧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理优化联合手法按摩可提高产妇哺乳效果,缓解负性情绪,提高幸福感,促进生理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肝胆胰疾病是炎症性肠病(IBD)的常见合并症,合并肝胆胰疾病可能影响IBD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发现IBD病因具有一定的价值。阐述了IBD合并肝胆胰疾病的流行病学,以期能为认识IBD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163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45例符合代谢综合征,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精神分裂症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精神分裂症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代谢综合征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干预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体重指数(BMI)等方面指标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FBG、TG、HDL-C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术期自控镇静技术中靶控输注不同镇静药物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对在该院接受手术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本研究中二组患者在围术期靶控输注不同镇静药物,咪达唑仑组靶控输注咪达唑仑镇静剂,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注射完后记录患者平卧10min、注射镇静药后2min、5min、10min以及手术结束前10min、手术结束时等6个时间点的OAA/S镇静评分值,并密切观察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呼吸情况。结果丙泊酚组T1时刻镇静评分为(5.0±0.0),镇静评分值在注射药物2min到5min后都明显下降,T2时刻镇静评分为(3.6±0.2)、T3时刻镇静评分为(2.5±0.4)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5、T6时刻镇静评分二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二组患者的MAP,HR均明显下降,丙泊酚组患者在镇静后2min,5min时的MAP、HR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其他时间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中有5例患者呼吸抑制,咪达唑仑组有3例(P>0.05)。结论围术期自控镇静技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效果较好,患者麻醉后对其生命体征影响比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上报的21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原因、不良事件高发的时间段等资料。结果不良事件高发的主要时间段集中在7:00—8:59和10:00—10:59,占28.57%;交接班前后、上午班、下午班及晚班是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期。结论护理管理者可调整当前护理排班模式,减少护理人员交接班次数,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熟练程度,以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