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张锦英 《广东医学》1998,19(6):436-43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9例40~60岁之间的围绝经期者异常子宫出血和绝经后出血的临床与病理。结果:功能性出血占59.3%,良性病变35.5%,恶性病变5.2%。良性病变中以宫内膜增生及慢性炎症为主,绝经后出血的癌症发生率为17.2%。值得注意的是表现为月经异常的未绝经者发生子宫内膜癌,在临床上极易误诊和漏诊。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正常月经常被破坏与盆腔病理发生率相吻合,器质性病变在此期的发生率较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黄丽兰 《右江医学》1999,27(6):347-348
为探讨围绝经或子宫异常出血的特点,回顾性分析423例40~60岁之间的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和绝经后出血的临床与病理,并通过常规妇检,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分段诊刮。结果功能性出血占52.25%,良性病变占40.90%,恶性病变占6.86%,绝经后出血的癌症发生率为2097%。随着年龄增长,绝经年限的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加,未绝经者月经异常发生的内膜癌,临床上极易误诊和漏诊。认为围绝经期妇女器质性病变在此期的发生率较高,应积极寻找病因,及时正确地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对围绝经期宫腔良性病变行宫腔镜电切术,切除宫内膜及基底层下方3mm的肌肉组织,电切完成后再用滚球电极熨烫。结果:41例中27例术后无月经,占65.9%(27/41)。12例月经明显减少,占29.3%(12/41)。治疗成功率达95.1%(39/41)。2例术后月经减少不明显,占4.8%(2/41)。术后宫腔粘连l例,占2.4%(1/41)。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避免了开腹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82例子宫内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朱亚玲 《吉林医学》2011,(20):4174-4175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82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切片,并分析病理类型与患者年龄等的关系。结果:82例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恶性肿瘤10例(占12.2%),良性病变48例(占58.5%),非器质性病变24例(占29.3%)。其中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8例)最多见,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4例)居良性病变之首。结论: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是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诊断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对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8例围绝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行3DTVS检查,并与相对应的子宫内膜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病理结果与3DTVS结果对照,总符合率为93.18%,其中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符合率分别为95.65%、93.33%、85.71%、94.29%和83.33%,另外,对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敏感度是83.3%,特异度是100.0%。结论3DTVS对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42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28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资料。结果: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炎症性疾病,占45.3%。其次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子宫肌瘤,约占38.6%。恶性肿瘤居第三位,约占14.0%。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主要为炎症性疾病和子宫良性疾病。恶性肿瘤虽少,但老年妇女发病率在增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郑玮  徐燕 《广西医学》2009,31(5):669-67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宫腔镜检查的价值。方法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136例,行宫腔镜检查。结果136例中,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占22.1%,子宫内膜息肉占21%,子宫内膜增殖症占18%,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占5.4%。宫腔镜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为85.7%(24/28),子宫内膜增殖症62.5%(15/24),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为85.7%(6/7)。结论宫腔镜是诊断宫内病变首选的可靠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与诊断性刮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宫腔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出血的年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分析364例阴道出血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非器质性病变(36.0%)、良性病变(49.7%)、恶性肿瘤(14.3%)。结论:以阴道出血为临床特点的病例,在围绝经期以子宫内膜的非器质性病变为主,而在绝经期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特点。方法对90例41-55岁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率最多的是良性病变,66例,占73.3%,其次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1例,占23.3%,恶性肿瘤3例,占3.3%。结论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是子宫内膜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诊刮病理分析是围经期子宫出血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 方法:应用刮宫术结合子宫B型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等手段查明2 451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病因,并对部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围绝经期子宫出血1 289例(52.6%)。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生致子宫异常出血者占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构成比(56.0%,722/1 289)显著高于生育期(41.2%,347/841)和绝经期(36.1%,116/321)子宫内膜增生致子宫异常出血者的构成比。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生育期患者(P<0.005,OR=4.219)。大部分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为I~Ⅱ期,病理分型为腺癌。 结论: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可能是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围绝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行经阴道超声(TVS)检查,观察其子宫内膜改变,并与相对应的子宫内膜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总符合率为94.44%,其中生理性内膜改变、良性内膜改变、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6%、94.67%及83.33%。以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10mm)为预测临界值,经阴道超声诊断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87.65%,特异性为64.44%,阳性预测值为82.8%,阴性预测值为87.88%,假阳性为35.5%,假阴性为4.94%。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0例患者阴道出血的病因为:良性病变68例,占61.82%,其中子宫功能失调34例,子宫内膜炎23例,阴道炎7例,宫颈糜烂4例;恶性病变42例,占38.18%,其中宫颈癌25例,子宫内膜癌12例,卵巢癌5例。43~48岁患者42例,其中恶性病变3例(7.14%);49~54岁患者26例,其中恶性病变4例(15.38%);55~60岁患者30例,其中恶性病变7例(23.33%);60岁以上患者12例,其中恶性病变5例(41.67%)。患者年龄越大,恶性病变可能性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8.8494,P<0.05)。结论: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病因多种多样,应早期检查,明确诊断,正确判断疾病的良恶性,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41岁-60岁之间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与病理。结果:所有病例病理检查为非器质性病变42例,良性病变87例,恶性病变9例。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器质性病变在此期发病率较高,应积极寻找病因,及时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4.
秦青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40-2241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在检查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疾病方面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门诊检查的围绝经期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6例患者B超诊断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总体符合率为78.8%。水泡状胎块83.3%,流产72.7%,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1.5%,子宫内膜增生总符合率为71.7%,子宫内膜息肉总符合率为75%,子宫黏膜下肌瘤总符合率为66.7%,子宫内膜炎总符合率为76.8%。结论B超检查对围绝经期阴道异常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技术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断133例。对技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腔疾病诊断阳性率65.4%,子宫内膜增生敏感性88.9%,符合率82.8%,子宫粘膜下肌瘤敏感性100%,内膜息肉74.9%;并行宫腔镜粘膜下肌瘤电切术8例,宫颈息肉摘除术1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宫腔镜技术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论断和治疗双重作用,可以替代子宫切除治愈宫腔良性疾病,并作为内分泌治疗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较多,原因复杂,及时准确地找出出血原因对妇科医生治疗有一定帮助,病理检查是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原因诊断的有效方法。本文将2005~2007年我科诊断的105例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内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意义。方法:对23例术前排除癌前病变以及恶性病变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并与前期刮宫加药物治疗的2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比较。结果: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患者治愈率为95.6%,有效率为4.3%,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而药物治疗的治愈率为50.0%,有效率为25.0%,无效率为25.0%,药物副作用大。结论:B超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能避免切除子宫,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8.
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腔镜检查直视、准确。用于诊断各种子宫病变。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多数宫内病变均会出现该症状.尤其围绝经期妇女.由于该群体不涉及生育问题,最适宜行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联合定位活检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3例门诊异常子宫出血(AUB)妇女患者行官腔镜检查,术中行定位活检术或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结果:宫腔镜诊断宫腔内异常病变的敏感性为90.74%,其中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为95%,子宫黏膜下肌瘤为100%,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为50%,子宫内膜癌为66.67%。15例绝经后妇女AUB出血原因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居首位,占46.66%,其次为子宫内膜炎,占20%,萎缩子宫内膜占13.33%。子宫内膜癌占6.67%。结论:宫腔镜检查直观、可靠,有助于鉴别子宫功能性或器质性出血的原因,直视下定位活检准确性高,是早期诊断官腔内异常病变的最好方法之一;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仍以子宫内良性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丽娜 《吉林医学》2005,26(8):814-81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和早期诊治子宫体恶性肿瘤。方法:结合B型超声、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和组织学活检等方法,对2451例子宫异常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围绝经期患者占52.6%,显著地高于生育期和绝经期(P<0.005)。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病人患子宫内膜癌占3.1%,占子宫内膜癌总例数的29.6%,比生育期明显增高(P≤0.005)。在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22.6%的病例为非腺癌,中分化腺癌(G2)29.1%和8.3%的低分化腺癌(G3);非腺癌发生率明显高于生育期,与绝经期相近。中、低度分化腺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生育期,但低于绝经期。结论:异常子宫出血主要发生在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生是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并开始出现预后不良的病理类型。明确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是早期发现子宫体恶性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