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薄叶鸢尾须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80%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薄叶鸢尾须根中分离化学成分,并通过化学方法及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3个化合物,分别为野鸢尾黄素(irigenin)、次野鸢尾黄素(irisforentin)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结论此3种化合物均为在须根中首次分离得到。野鸢尾黄素在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射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杰  陈海生  王建娇 《中药材》2005,28(1):29-29
从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的氯仿和醋酸乙酸萃取部分,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谷甾醇(β-sitosterol,Ⅰ),胡萝卜苷(dancosterol,Ⅱ),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Ⅲ),野鸢尾苷元(irigenin,Ⅳ).其中化合物Ⅳ为首次从射干中分得.今报道野鸢尾苷元的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3.
栽培射干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合刚  葛建萍 《中药材》1994,17(7):27-28
本文从栽培射干中分离出两个异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及光谱数据,证明成分Ⅰ为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成分Ⅱ为野鸢尾甙元(Irigenin)。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射干及鸢尾属植物的鲜品、干品中各异黄酮成份含量的变化。方法:以70%乙醇回流提取,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各异黄酮含量。结果:针对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这六种成份进行考察。射干鲜品和干品中含量最多的是野鸢尾苷,最少的是鸢尾黄素;德国鸢尾鲜品和干品中以次野鸢尾黄素含量最高,鸢尾黄素含量最低;在日本鸢尾鲜品及干品中几乎检测不到这6种成份。结论:射干及鸢尾属植物鲜品、干品异黄酮成份含量各有不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国信  王光函  姜鸿  邹桂欣  邸子真 《中草药》2010,41(12):2052-2053
目的 研究射干提取物中鸢尾苷及鸢尾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Wistar大鼠一次性ig给予相当于32倍临床等效剂量即10.8 9/kg射干提取物(每1 g提取物相当于5 g生药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中鸢尾苷和鸢尾黄素进行定量测定,应用DAS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鸢尾苷及鸢尾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时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max均为1.5 h,Cmax分别为0.89、3.35 μg/mL,AUC0-t分别为0.983、19.769 mg·L(-1)·h,AUC0-∞分别为1.034、23.927 mg·L-1·h;鸢尾苷及鸢尾黄素的t1/2分别为1.05、8.863 h.结论 鸢尾黄素与鸢尾苷的达峰时间相同,但鸢尾黄素的消除半衰期比鸢尾苷消除半衰期长,说明鸢尾黄素在体内的药效有可能发挥得更持久.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射干根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INERTSILODS-SP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53:47),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6nm。结果次野鸢尾黄素线性范围为0.232~0.1.392μg,r=0.999 9;次野鸢尾黄素平均回收率为100.16%,RSD为1.31%(n=5);射干根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为1.28%。结论射干根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为根茎的10多倍,完全符合《中国药典》大于0.10%的含量要求,可以作为扩大药源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5):1023-1025
目的:研究射干提取物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的含量。结果: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在胃内停留90 min时吸收率均已经达到90%以上;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428 h-1、0.0349 h-1、0.0351 h-1、0.0362 h-1和0.0436h-1、0.0375 h-1、0.0353 h-1、0.0360 h-1;吸收百分率分别为32.82%、26.44%、27.75%、23.72%和32.28%、27.87%、27.84%、25.13%。结论: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在胃和十二指肠均有较好的吸收,适合于制备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栽培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栽培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考察其药材的内在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SK ge1 ODS 80 TS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水溶液(pH=3)∶53%∶47%;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66 nm;柱温35℃。结果次野鸢尾黄素在0.0118~0.118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为2.059%,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为0.1252%。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栽培射干中的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大于0.10%,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9.
RP-HPLC测定射干抗病毒注射液中野鸢尾黄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国祥  万月生  邓湘昱 《中成药》2005,27(4):416-418
目的:建立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射干、金银花、柴胡,等)中野鸢尾黄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ODS(5μm,4.6mm×200mm),水-甲醇-乙腈(50:46,4,v/v)以磷酸调pH3.0为流动相,流速0.80mL·min-1,柱温(30.5±1)℃,于265nm测定射干抗病毒注射液中野鸢尾黄素的含量.结果:野鸢尾黄素线性范围:0.0282~9.4μg(r=0.999 9),野鸢尾黄素对照品的进样精密度RSD为1.2%,对照品溶液在18 h内峰面积的RSD为0.72%,检测限(S/N=3)为3.2ng,定量限(S/N=10)为10.6ng,回收率为99.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无干扰,可用于测定射干抗病毒注射液中野鸢尾黄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膜苞鸢尾和蓝花喜盐鸢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阳  陈洁君  王辉  董晓芳  赵长琦 《中草药》2013,44(11):1371-1375
目的 分别对鸢尾属2种植物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和蓝花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 var.sogdiana的根及根状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MS、1H-NMR、13C-NMR、2D-NMR)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膜苞鸢尾的根及根状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野鸢尾苷元(1)、尼鸢尾黄素-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尼鸢尾黄素(4)、德鸢尾苷元(5)、鸢尾酚酮(6).从蓝花喜盐鸢尾的根及根状茎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5,2 '-二羟基-6,7-二甲氧基异黄酮(鸢尾灵A,7)、鸢尾甲黄素B(8)、鸢尾甲黄素B4'-O-β-D-吡喃葡萄糖苷(9)、鸢尾甲黄素B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山姜酮(11)和β-胡萝卜苷(12).结论 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喜盐鸢尾苷.化合物1~6是首次从膜苞鸢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2是首次从蓝花喜盐鸢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兴安藜芦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与波谱分析鉴定,分别为veramitaline (Ⅰ),计明碱(Ⅱ),藜芦托素(Ⅲ),伪介芬胺(Ⅳ),白藜芦醇苷(Ⅴ),mulberroside A(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Ⅵ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7,4′-三羟基-8,5′-二异戊烯基黄酮(Ⅰ)、淫羊藿素(i-caritin)(Ⅱ)、去甲淫羊藿素(desmethylicaritin)(Ⅲ)、3,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Ⅳ)和3,7,3′,4′,5′-五羟基黄酮(robinetin)(Ⅴ)。结论其中化合物Ⅰ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Ⅳ和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福建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福建金线莲全草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琥珀酸(Ⅰ),香豆酸(Ⅱ),8-对羟基苄基槲皮素(Ⅲ),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Ⅳ),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Ⅴ),异鼠李素(Ⅵ)。结论6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Ⅳ,Ⅵ为该属植物首次报道,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蒲圻贝母中核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蒲圻贝母(Fritillaria puqiensis G.D.Yu et.G.Y.Chen)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核苷类化合物和3个碱基,分别鉴定为2′-O-甲基腺嘌呤核糖核苷(Ⅰ),尿嘧啶核糖核苷(Ⅱ),腺嘌呤核糖核苷(Ⅲ),尿嘧啶(Ⅳ),胸腺嘧啶(Ⅴ),腺嘌呤(Ⅵ)。结论首次对蒲圻贝母的核苷类成分进行了报道,化合物Ⅰ,Ⅱ,Ⅳ~Ⅵ系首次从贝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为稀有甲基修饰核苷,其13C-NMR数据为首次报道,并首次对其碳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5.
藏药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湿生扁蕾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柱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 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烷醇(Ⅰ),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1-羟基齐墩果酸(Ⅳ),kaneric acid(V),木犀草素(Ⅵ),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Ⅶ),7,8-二羟基-3-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Ⅷ为首次从扁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Ⅴ为首次从龙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Ⅳ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安卡红曲(Monascus ank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为lunatinin(Ⅰ)、(±)monascodilone(Ⅱ)、monankarin E(Ⅲ)(、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Ⅳ)、2-乙酰基-3,5-二羟基苯乙酸(curvulinic acid,Ⅴ)、琥珀酸(Ⅵ)。结论化合物Ⅰ、Ⅳ、Ⅴ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为首次以消旋体的形式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拉毛果叶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及Sephada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拉毛果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胡萝卜苷(Ⅰ)、肥皂草苷(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Ⅲ)、异牡荆素(Ⅳ)、异荭草素(Ⅴ)、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Ⅵ)。结论 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Ⅵ为首次从川续断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萝卜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萝卜秦艽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薄层色谱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大孔树脂体积分数95%乙醇洗脱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phlomisoic acid(Ⅰ)、phlomisoside Ⅴ(Ⅱ)、phlomisosideⅢ(Ⅲ)、三十烷酸(Ⅳ)、三十烷酸对羟基苯乙酯(Ⅴ)、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Ⅵ)、棕榈酸(Ⅶ)、油酸(Ⅷ)、β-谷甾醇(Ⅸ)和胡萝卜苷(Ⅹ)。结论除Ⅲ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Ⅳ、Ⅴ、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Ⅱ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天葵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天葵属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通过多次硅胶柱色谱和反复重结晶分离纯化,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aurantiamide acetate(Ⅰ),β-谷甾醇(Ⅱ),棕榈酸(Ⅲ),胡萝卜苷(Ⅳ),cirsiumaldehyde(Ⅴ),griffonilide(Ⅵ),lithospermoside(Ⅶ)。结论 化合物Ⅰ,Ⅲ,Ⅳ,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和Ⅴ为首次从毛茛科植物中分离到。并首次详细报道化合物Ⅰ的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20.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欢  王栋  童丽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0):1538-1540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对镰形棘豆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NMR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黄酮苷元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7-羟基二氢黄酮(Ⅰ)、甘草素(Ⅱ)、白杨素(Ⅲ)、芹菜素(Ⅳ)、木犀草素(Ⅴ)和槲皮素(Ⅵ)。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和Ⅱ为首次从棘豆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