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治疗的105例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8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3、6、12 h内IMA水平,并结合ABCD2评分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P=0.000,95%CI为0.782~0.893。当IMA为75.28 U/L时,其特异性为76.2%,敏感度为66.7%。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3 h内血清IM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病6 h和12 h后其IMA水平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37例(35.2%)患者出现继发脑梗死,其中16例(15.2%)患者7 d内发病,21例(15.2%)患者8~30 d内发病。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作后3 h内异常升高的血清IMA、中-高危ABCD2评分为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00)。结论早期IMA水平的检测和ABCD2评分能够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脑梗死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53例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年龄大,并且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和吸烟嗜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就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脑梗死发生时C-反应蛋白含量(CRP),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无脑梗死发生患者。结论: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能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其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经治疗,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抗凝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先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的脑梗死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观察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的患者,对病前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分组,然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1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定,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前1周有TIA发作后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好于无TIA发作的脑梗死的患者。结论:病前1周的TIA对后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未经治疗的TIA患者约1/3发展为脑梗死。2005年1月~2008年1月笔者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联合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登封市中医院的77例疑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数字减影造影证实51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7例疑似患者均接受MRA和3D-ASL检查,比较单一及联合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结果 MRA、3D-ASL、联合检查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真阳性分别为32、36、48例。联合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高于MRA或3D-ASL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A与3D-ASL联合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有效提高诊断特异度、灵敏度、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未经治疗的TIA患者约1/3发展为脑梗死.2005年1月~2008年1月笔者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8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实施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其焦虑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尽管临床症状及体征可完全恢复,但可因反复脑缺血造成脑组织的病理性损伤形成脑梗死。为探讨TIA患者近期发展为脑梗死发生率与TIA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以及发病年限等因素的相关性,我们选择2002年1月-2004年5月66例 TIA住院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巴曲酶、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近期频繁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2008年100例近期频繁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采用巴曲酶、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症状发作完全消失95例,临床症状发作次数减少者5例,无反复发作者。结论:对于近期频繁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应用巴曲酶、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临床上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峰值.结果 ①血脂: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峰值: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临床效果评定: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梗死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文静 《中外医疗》2016,(16):78-79
目的: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关系。方法以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判断依据,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内径狭窄<7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跟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溃疡斑块组(40例)﹑非溃疡斑块组(45例)﹑无斑块组(35例),针对3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发生脑梗死14例,发病率为11.7%,其中溃疡斑块组脑梗死发病率为25.0%(10/40)﹑非溃疡斑块组脑梗死发病率为6.7%(3/45)﹑溃疡斑块组脑梗死发病率为2.9%(1/30)。3组患者脑梗死发病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溃疡斑块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患者高于非溃疡斑块组和溃疡斑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CTA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脑梗死发病风险非常有帮助,值得医学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PECT追踪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巴曲酶干预治疗的,临床意义。明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干预治疗的重要性。方法37例头部CT或MRI均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SPECT扫描技术,追踪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比较;同时观察巴曲酶治疗组与非巴曲酶治疗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显示治疗后在脑血流灌注得改善上显著好于治疗前。巴曲酶治疗组治疗结果明显好于非巴曲酶治疗组(P〈0.05),降低了脑梗死的发生率。结论SPECT追踪观察治疗前后对比可作为疗效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巴曲酶的干预治疗,对于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或延缓脑梗死的发生具有,1名床意义,可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杨敏  唐明山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95-96,99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疗程均为4周,并随访3个月。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探讨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实验组、对照组取血,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纤维蛋白原水平,ELISA方法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TIA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抵抗素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抵抗素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影响凝血系统参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可用于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王莉 《吉林医学》2013,34(19):3770-3772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法舒地尔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氧代谢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3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奥扎格雷联合法舒地尔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5 d、10 d的脑氧代谢及炎性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5 d、10 d的SjvO2及CjvO2均高于对照组,而Da-jvO2及CaO2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法舒地尔可显著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氧代谢及炎性指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6)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方法纳入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其中前循环TIA组45例,后循环TIA组45例),另纳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9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76例于发病后第1天血Hcy、TNF-a、IL-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Hcy与TNF-a、IL-6呈正相关。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Hcy与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差异。Hcy水平与TNF-a、IL-6呈正相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TNF-a、IL-6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08~2009年TIA发作的患者248例,依据ABCD2量表评分分组,跟踪随访9个月。观察卒中发生率。结果高危组弥散加权成像阳性患者,90天内发生脑卒中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多种因素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差,重视患者临床特征同时,积极行MRI检查,及早干预危险因素能够改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龙海丽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47-1548,1545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肝素对照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31例。肝素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结果:与肝素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改善(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