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经食管造影诊断的食管闭锁及远端气管食管瘘的新生儿进行了128层CT扫描,行多平面重组(MPR)和胸部透明肺的vR重组(TL-VR),所测量数据与手术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按照Gross分型,CT诊断Ⅱ型1例,Ⅲa型6例,Ⅲb型18例,Ⅳ型1例,CT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MPR和TL-VR测量食管盲端间距离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好(rMPR值=0.964,P〈0.05;rTL-VR值=0.952,P〈0.05);MPR对瘘管及瘘口显示优于TL—VR。当瘘管横径小于1.1mm时,TL-vR可能无法清楚显示;5例(19%)气管及主支气管狭窄。3例(11%)肋骨畸形和半椎体畸形。结论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的分型、瘘管的显示和肺部情况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Ⅲ型食管闭锁的术中护理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2002年我院共收治Ⅲ型食管闭锁12例。由于食管闭锁患者都为新生儿,术中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和意外,故术中护理亦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16d,体重1.5~3.5kg。在全麻插管下行“食管气管瘘结扎术加食管吻合术”11例,行瘘管结扎加胃造瘘术1例。1.2 手术方法。患儿为左侧卧位,取右后外侧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切断结扎奇静脉,先游离远端食管结扎食管气管瘘,再游离近端食管盲端。如两盲端距离相近,则切断远端食管,切开近端食管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直接矢状位扫描在新生儿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CEA-TEF)的应用价值。方法5例食管闭锁新生儿,行纵隔螺旋CT矢状位扫描,测量闭锁盲端距离,观察有无食管气管瘘,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矢状位CT图像。闭锁食管的的上下段盲端及瘘管显示清楚。按照Gross分型,5例均为Ⅲ型。两盲端之间的距离为0.8~2.1cm。所有数据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结论螺旋CT直接矢状位扫描扫描范围窄、辐射剂量低,且能准确显示闭锁食管盲端位置及合并食管气管瘘等情况,是新生儿CEA-TEF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1997~ 2 0 0 2年我院共收治Ⅲ型食管闭锁 12例。由于食管闭锁患者都为新生儿 ,术中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和意外 ,故术中护理亦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2例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2~ 16d ,体重 1.5~ 3.5kg。在全麻插管下行“食管气管瘘结扎术加食管吻合术” 11例 ,行瘘管结扎加胃造瘘术 1例。1.2 手术方法。患儿为左侧卧位 ,取右后外侧切口 ,经第 4肋间进胸 ,切断结扎奇静脉 ,先游离远端食管结扎食管气管瘘 ,再游离近端食管盲端。如两盲端距离相近 ,则切断远端食管 ,切开近端食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食管闭锁的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食管闭锁新生儿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总结不同类型食管闭锁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12例食管闭锁患儿中,Ⅱ型2例,Ⅲ型10例(其中Ⅲa型2例,Ⅲb型8例),超声诊断为食管闭锁并明确分型11例,诊断准确率91.6%,1例Ⅲb型误诊为Ⅲa型。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闭锁食管近端及远端盲端,测量盲端间距,观察有无合并食管气管瘘,准确判断分型,操作简便、无创,可在床边开展,在新生儿食管闭锁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咽及食管异物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影像征像及诊断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证实的急诊下咽及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及MSCT图像资料, 观察MSCT图像上食管异物的位置、形态, 测量异物的最长径以及异物中心距离环状软骨下缘的距离, 并观察食管边缘清晰程度、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气肿并发症。  结果  MSCT能清晰显示所有患者下咽或食管异物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25例患者异物位置以食管上段及食管下咽交界处为主。食管异物平均长度为(20.4±7.4)mm(5.4~42.0 mm), 异物中心距离环状软骨下缘平均约(13.1±17.0)mm(-5.0~30.0 mm)。  结论  MSCT可从异物位置、大小、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及有无其他并发症多个方面为临床异物取出提供清晰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诊断食管气管瘘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因疑似食管气管瘘接受支气管镜及MSCT检查的60例患者为对象。图像进行多种重建处理后,由医师阅片,记录MSCT对食管气管瘘的检出率。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大瘘口及小瘘口的检出率。结果:60例食管气管瘘患者中,44例(73.33%)患者为食管癌放化疗后。60例患者共发现58个瘘口。MSCT不同图像重建检出瘘口的准确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矢状位MPR及横断位MPR对瘘口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的准确度分别为71.28%、68.09%。联合图像对瘘口的检出率最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10%、73.91%、75.53%。MSCT不同图像重建检出大瘘口的准确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图像重建检出大瘘口的准确度最高,其次为横断位MPR、矢状位MPR,三者检出大瘘口的准确度分别为100.00%、90.65%、87.61%。不同后处理方法检出小瘘口的准确度比较无差异(P>0.05)。气管镜检查58个瘘口的平均值高于MSCT(P<0.05)。结论:MSCT及后处理方...  相似文献   

8.
食管闭锁是一种新生儿期严重的先天性畸形 ,发病率为 1∶30 0 0 [1] 。Gross将其分为 5种不同的解剖类型[2 ] 。C型是最常见的 ,近端食管闭锁伴远端气管食管瘘占 85 %。A型近端食管闭锁不伴远端气管食管瘘占 8%。E型是H型气管食管瘘不伴食管闭锁占 4 %。B型近端食管闭锁伴近端气管食管瘘占 1% ,D型是近端食管闭锁伴双端的气管食管瘘占 2 %。我院在 2 0 0 1年 4月连续遇到 3例 ,造影诊断获确诊。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 ,均为男性 ,3天 1例 ,4天 2例 ,均为第二胎 ,孕8、9、10个月各一例。顺产 1例 ,剖腹产 2例。出生体重分别为 2 .5、2 .8、3…  相似文献   

9.
王睿  李碧香  周崇高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28-1930
[目的]观察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高危因素,手术治疗疗效以及临床并发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0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先天性食管闭锁分型高危因素,手术治疗疗效和并发症等因素.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治愈率为88.9%(72/81),未愈率占11.1%.患儿年龄、住院天数与疗效无相关(P>0.05).Ⅲ型和Ⅴ型食管闭锁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的情况与预后无关(P>0.05).食管上下盲端距离越近,疗效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并发症与疗效有相关性(P<0.05).[结论]患儿败血症、出生体重、伴随畸形、术后并发症及食管上下盲端的距离都与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术后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5例食管裂孔疝的MSCT资料,并行冠状位、矢状位多平面重组,分别在横断位(AX)图像与MPR冠状位图像上测量食管裂孔大小,并观察疝囊及其它食管裂孔疝特异性征象的显示程度,比较两种成像方法在诊断食管裂孔疝方面的价值。结果:MPR对食管裂孔完整显示率高于AX,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P〈0.01);MPR冠状位图像食管裂孔的测量值大于AX图像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P〈0.05);除膈上疝囊两种成像方法的显示率都为100%外,"胸腔胃黏膜征"、"领征"及"阳性血管征"在MPR图像上的显示率要明显高于AX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 MPR可以清楚显示食管裂孔疝的多种征象,测量的食管裂孔大小对临床处理方式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SCT碘水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食管癌术后胸胃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食管癌术后胸胃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吞服碘水后MSCT造影特征。结果 8例为单个瘘口,1例有2个瘘口;6例瘘口位于胃底部,3例瘘口位于胃体部;瘘口直径2~10 mm,瘘道长2~6 mm。MSCT碘水造影三维重建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胸胃瘘的瘘口与瘘道,明确瘘的确切位置、瘘口直径以及瘘的毗邻关系。结论 MSCT碘水造影结合三维重建是一种有效的确诊食管癌术后胸胃瘘的手段,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食管闭锁的经验。方法对2002年—2007年在我院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并有产后随诊结果的20例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单纯食管闭锁7例;合并食管气管瘘6例;漏诊4例;误诊3例。腹围小于孕周17/20例(85.0%);羊水过多17/20例(85.0%)。3例染色体异常。结论胃泡不显示或不确定显示、腹围小于孕周、羊水过多是胎儿食管闭锁的主要间接征象,闭锁盲端的囊袋状扩张是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3.
Long-gap esophageal atresia (EA) remains a challenging operative procedure. Several techniqu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distance between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esophagus. We report a thoracoscopic intraoperative esophageal close technique for long-gap EA. A female neonate was born at 39 weeks of gestation with long-gap EA (five vertebrae). The patient underwent thoracoscopic esophageal anastomosis after esophageal elongation. Careful dissection of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esophagus was performed; howeve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was still long. Extra-thoracic traction sutures were placed at the upper esophagus. Then, a Neraton catheter was inserted trans-orally and the upper esophagus was pushed and opened. An internal traction suture was placed between the Neraton catheter and lower esophagus. The gap between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esophagus could be approximated by pulling the Neraton catheter. Esophageal anastomosis was performed successfully. Our thoracoscopic intraoperative esophageal close technique was simple and useful.  相似文献   

14.
MSCT冠状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道异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MPR、CTVB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3例临床怀疑气道异物的患儿行MSCT冠状位扫描,螺距1,层厚1.25 mm,利用冠状位原始图像行CTVB和MPR重建.结果 13例均获得良好图像,11例发现异物,其中气管异物1例,气管隆突处异物1例,右侧支气管5例,左侧支气管2例,双侧支气管2例,表现为各种直接和间接征象;2例清楚显示3级支气管而无明显异物,CT仅表现为肺炎征象,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 气道冠状位扫描结合CTVB、MPR等后处理技术可准确、全向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同时,与轴位扫描后行三维重建相比,其射线剂量大大减少,尤其适用于小儿检查.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容积性定量CT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vQCT技术测量绝经后女性股骨颈的容积性骨密度(BMD)和几何参数,评价各参数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绝经后妇女47例,其中正常组26例,骨质疏松组14例,骨质疏松伴腰椎骨折组7例。应用多层螺旋CT对三组患者左股骨颈进行容积扫描并薄层重建,利用Osteo CAD软件对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测量,计算出股骨颈的皮质骨、小梁骨和整体骨的容积BMD,股骨颈轴长和最小横截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正常组与骨折组之间vQCT及DXA各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调节年龄、身高和体重因素后差异仍存在;骨质疏松组与骨折组之间只有小梁BMD及总体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小梁BMD下降幅度较大,达32.4%。结论股骨近端vQCT测量比DXA能更敏感地反映绝经后女性股骨颈BMD的变化情况,为早期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手术病理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证实的IPM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MSCT双期增强扫描的原始数据均行MPR、MinIP及CPR,观察病变本身及其与胰管、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18例IPMN患者中,病变与扩张胰管相通18例(18/18,100%),胰管扩张 >1.0 cm 7例(7/18,38.89%),囊性病变17例(17/18,94.44%),囊实性病变1例(1/18,5.56%).主胰管型6例(6/18,33.33%)、分支胰管型9例(9/18,50.00%)、混合型3例(3/18,16.67%).MPR图像能清晰显示IPMN病变的大小、边界、有无强化的壁结节,也可较好显示病变与扩张胰管间的关系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MinIP图像在显示扩张胰管的全貌及病变与扩张胰管间关系等方面优于MPR图像及CPR图像;CPR图像有助于显示主胰管扩张的全貌.结论 利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可整体显示病变、扩张胰管以及周围结构,在IPMN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S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图像行MPR、滑动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及CPR,并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病例MSCT均表现出肠梗阻征象,其中胆管积气13例、胆囊积气6例、合并肠缺血4例、明确显示胆肠瘘5例;发现异位结石共20枚,15枚位于回肠,5枚位于空肠,其中3例为多发结石;MSCT后处理图像可清晰显示结石大小、数目、位置、梗阻点及周围并发症,与术中所见一致。 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在胆石性肠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丰富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腔内少见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气管、主支气管腔内少见肿瘤的MSCT MPR图像.所有图像均由2位放射科医师观察记录气管、主支气管腔内肿瘤相邻管壁的厚度.结果 ①气管、主支气管腔内良性肿瘤16例,13例边缘光滑且不伴有相邻气管主支气管壁的增厚,另3例边缘不规整且不伴有相邻气管、主支气管壁的增厚,平均厚度2.45 mm.②7例气管主支气管腔内恶性肿瘤,边缘不光滑且伴有相邻气管、主支气管壁的增厚,平均厚度5.83 mm.结论 MSCT MPR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主支气管腔内肿瘤的大小、形态、范围及其与气管、主支气管管壁的关系,有助于气管、主支气管腔内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