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螺旋CT对第五(CSP,cavum septum pellucidum)、第六脑室(CV,cavum vergae )的检出,探讨第五、六脑室的形成与一些临床相关症状的关系,以期对产生其症状的病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方法 所选病例均使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平扫确认,所得结果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共检出第五、六脑室形成者308例,有临床症状者123例.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尤其是孩童首发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直困扰着精神科临床医生。导致难治性的原因可能包括诊断错误、身体状况和大脑发育异常等。目前,我们遇到一个难治性首发精神分裂症孩童,具有严重的精神症状如幻听、被害妄想、牵连观念等。我们对患者重新检查了所有可能与之相关的血液学、尿液指标,无明显异常。然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时发现一个巨大融合的第五、第六脑室(长度大于30毫米)。一些报道认为反常大的第五脑室(长度大于6毫米)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存在一些有意义的关联。而异常大的第五脑室或第五第六脑室融合体和精神分裂症的预后之间的关系却很少被报道。这个个案提示,巨大的第五脑室或第五第六脑室融合体有可能是孩童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的室腔称第四脑室,形如四棱锥,底即菱形窝,顶朝向小脑。第四脑室上接中脑导水管,下端以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其位置相当于小脑桥脑角处,以中孔与枕大池相通。第四脑室接受由第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流来的脑脊液,并通过中孔或侧孔流向蛛网膜下腔,再通过蛛网膜颗粒进入上矢状窦,进入颈内静脉。第四脑室肿瘤以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为多见,室管膜瘤常发自于第四脑室外侧或下角的室管膜,源于室管膜细胞,患者以儿童及青年居多,本瘤生长缓慢.可存活8—10年;髓母细胞瘤多发于第四脑室顶部的小脑蚓部,占据第四脑室顶部,继而充满第四脑室,多见于小儿,其次为儿童与青年,发病高峰在10岁左右,偶见于成人,肿瘤易发生脑脊液播散,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随着头颅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透明隔腔(cavum septi-pellucidi,CSP)的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特别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a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与透明隔腔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拟进行CSP大小与HIE病程分度的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腔隙性脑梗塞又称腔隙性卒中,为缺血性卒中重要的一类。现将蚌医附院1986年5月~1990年3月及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1989年1月~1990年2月收治的腔隙性梗塞112例,均经CT证实,其中1例并发原发性脑室出血、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合并大面积梗塞、4例合并脑出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 蛛网膜下腔-脑室冲洗治疗重症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价值。方法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引流 第3、4腰椎间隙置入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管 脑室中线结构无完全梗阻后用生理盐水做蛛网膜下腔-脑室冲洗,治疗重症原发性脑室出血15例。结果治愈12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微创手术 蛛网膜下腔-脑室冲洗,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47例梗阻性与交通性脑积水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CT图像显示第三脑室、双侧脑室扩大而第四脑室正常或不显示为导水管狭窄的征像;四脑室亦明显扩大而蛛网膜下腔消失或极度狭窄为第四脑室正中孔闭锁的特征;脑室系统均匀扩大且蛛网膜下腔增宽时为交通性脑积水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侧脑室房(ventricular atrium),大池(cisternmagana)与透明中隔腔(cavum septum pellucidum)是我们在做颅内超音波检查必须特别注意的三个构造。检查侧脑室我们可以知道脑室是否扩大。检查大池我们可以知道是否有Dandy Walkermalformation(大池扩大)或开放性脊柱裂(大池变小)。而透明中隔腔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中前脑(central forebrain)的异常发育,如空前脑症(holoprosencephaly)与胼胝体缺损(agenesis of  相似文献   

9.
SD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的生长抑素样接触液神经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是否存在生长抑素样触液神经元。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第三脑室室周区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结果 第三脑室室周的室管膜下和室管膜内含有胞体或突起与第三脑室直接接触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结论 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存在生长抑素样触液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是否存在生长抑素样触液神经元。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第三脑室室周区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结果 第三脑室室周的室管膜下和室管膜内含有胞体或突起与第三脑室直接接触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结论 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存在生长抑素样触液神经元。  相似文献   

11.
透明中隔腔(CSP)亦称先天第五脑室。长尔加氏腔又称先天第六脑室。虽于CT检查中时有发现,但过去认为此腔为正常变异,而无临床意义,故对其出现率和临床症状,尚未引起注意。近年国外报道日渐增多,但国内少有报道。本院自1983至1987年11月因癫痫发作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就诊,行头部CT检查发现34例CSP,现作初步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34例中男24例,女10例。1~3岁7例,3~7岁11例,7~10岁6例,10~14岁5例,成人5例。本组儿童29例,占82.3%。  相似文献   

12.
脑穿通畸形囊肿的临床与CT表现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穿通畸形囊肿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对20例脑穿通畸形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脑内囊肿性病变,CT值与脑脊液相似,并与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相通,其中,10例为病灶与脑室相通,6例为病灶与蛛网膜下腔相通,4例为病灶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相通。结论:CT扫描能直观地显示脑穿通畸形囊肿的存在及类型。  相似文献   

13.
我院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12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出血 (包括脑出血破入脑室 )患者 2 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脑脊液置换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2 4~ 77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3h~ 5d ,均符合 1986年全国第三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其中特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9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 4例 ,脑出血破入脑室 9例 ,原发性脑室出血 2例 ,所有病例病情稳定 ,无意识障碍 ,无活动出血 ,但头痛 ,呕吐明显 ,脑膜刺激征阳性 ,无脑疝迹象 ,CT示 :蛛网膜下腔有积血 ,…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38岁。神志不清 4小时入院。印象 :中度昏迷、烦躁不安、四肢肌张力正常 ,病理征 (- )。CT检查 :脑底池、中间裂、外侧裂及脑沟内均可见高密度铸型 ,脑室显示尚好 ,中线结构无移位。诊断 :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三天后 ,患者出现深度昏迷 ,双瞳孔不等大 ,右约 4 .5mm ,左约 3.5mm ,光反应迟钝 ,四肢刺激无反应。CT检查 :双额叶近中线部位可见大面积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 ,边界清楚 ,最大截面约6 .0cm× 6 .0cm ,第三、四脑室、双侧脑室、脑底池、纵裂、外侧裂及脑沟内均被高密度影充填 ,中线结构无移位。CT诊断 :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原理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循环(cerebralspinal fluid circulation,CSF)素有人体第三循环之称,是指脑脊液主要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由室间孔至第三脑室,和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再和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腔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入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再回流入血液中.关于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在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很早就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近些年来由于方法学的发展,其研究进展比较快,现在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AH.另外,临床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SAH,也有外伤性SAH[1].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20%.1992~2002年我院收治原发性SAH 98例,现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丹迪沃克综合征即Dandy-Walker综合征,又称Dandy-Walker畸形,属罕少见疾病,先天性第四脑室中、侧孔闭塞。1914年Dandy在1例13个月婴儿的尸解中发现后颅窝第四脑室扩大并形成囊肿,正中孔和侧孔闭锁,脑室系统扩  相似文献   

18.
透明膈是两侧侧脑室之间的间隔,如发育畸形,融合不全,即可形成透明膈腔,又称为第五脑室,一般与第三脑室相通。若透明膈腔内积液逐步增多,向两侧膨隆突出,膈腔(CSP)横径大于3mm,称为透明膈囊肿。现将我院自2001年至2005年经CT或MR检查证实的16例透明膈囊肿的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第三脑室后部肿瘤比较少见,根据统计占顱内肿瘤的0.7-1.5%,我科在近三年经手术和病理解剖证实4例,脑室造影诊断2例,共六例,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号28530,男29岁,1月来全头痛晨起增重并有双耳鸣,头痛严重时有喷射性呕吐,渐有视力糢糊。检查,两眼上视不能,瞳孔同圆等大光反应存在。其他顱神经和四肢功能正常。脑室造影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第三脑室后部有阴影缺损,诊断第三脑室后部肿瘤,行Torkildsen氏手术。术后有  相似文献   

20.
胶样囊肿是发生于第三脑室前上方的一种先天性囊肿,又称线粒体囊肿、室间孔囊肿、脑上旁体囊肿。本病十分罕见,笔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