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头痛的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是一种遗传因素明显的原发性头痛,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偏头痛的遗传基础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主要目标是鉴定易感基因。到目前为止,基因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一种偏头痛是家族偏瘫性偏头痛。影响无先兆偏头痛和先兆偏头痛等普通偏头痛的基因型及基因数量还不清楚。本文阐述了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基因与普通偏头痛的关系,并从候选基因研究法与全基因扫描法两方面阐述与偏头痛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TCD微栓子检测阳性与临床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微栓子阳性在脑梗死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ME TC 2020型TCD仪,2MHz双深度脉冲探头,检测134例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循环中微栓子数.TCD微栓子检测时平均病程(5±4)d.微栓子信号阈值为5dB.结果脑梗死患者微栓子阳性率为19.49%;微栓子阳性与大动脉狭窄有显著性相关,其次为脑多发性梗死,与高血脂呈弱相关;急性期易检测到微栓子.结论提示微栓子阳性与动脉狭窄斑块有关,微栓子的来源之一是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子阳性说明患者有活动的栓子来源,易发生或复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调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转录因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患者脑脊液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migraine)是原发性头痛的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尽管影像学、遗传学及神经生化研究都从不同角度提示其发病存在着脑代谢层面的机制,但仍无明确和统一的结论.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与脑组织细胞外液直接相连, 样品收集相对容易,神经元的缺失、损伤或突触发生、受损、血脑屏障破坏等都会引起脑脊液的特异性改变.已有的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脑脊液中存在离子浓度、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及压力等的改变,因此,寻找脑脊液中偏头痛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帮助诊断和治疗.这一领域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现将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甘露醇降颅压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颅内高压患者颅压水平,研究降颅压效果与甘露醇用量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颅内高压患者,应用NIP-200型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患者每日颅压,计算最高颅压与最低颅压间的差值(降颅压效果),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降颅压效果与性别,年龄,最高颅压时的心率、血压以及降至最低颅压时甘露醇总用量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最低颅压平均值为(213·4±66·8)mmH2O(83·5~364·5mmH2O),患者的颅压水平从入院至最低值时甘露醇总用量的平均值为(1870·8±861·9)ml(375~4000ml)。降颅压效果与最高颅压时的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和心率无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显著相关(P<0·05),与甘露醇用量显著相关(P<0·01)。结论甘露醇有明显的降颅压作用,但是用到一定的剂量后,便不再有降颅压作用。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降颅压的效果好。患者年龄越小,降颅压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加强科研课题中期管理,提高科研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研课题的中期管理是整个科研课题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其管理现状不尽人意.本文从课题执行过程中制度管理、时间管理、经费管理等不同环节入手,探讨分析如何更有效地加强课题中期管理,以期提高科研效益,促进医院发展.  相似文献   
7.
颅内压监测与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内压是神经科的一个重要问题,颅内压的变动涉及多项生理指标,如血压、灌注压的变化等.对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等疾病的颅内压转归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就不可能对降颅压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这导致治疗手段单一,过分依赖甘露醇等药物,不能根据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没有一项简单、易行的颅内压监测手段.因此,对神经内科而言,无创性颅内压监测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结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和EME TC 2020型TCD仪,检测50例脑梗死患者与20例正常人血浆MMP-9水平及循环中微栓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微栓子阳性患者又显著高于阴性患者(392.97 ng/mlvs 202.27 ng/ml,P<0.05).结论提示血浆MMP-9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MMP-9水平增高,粥样斑块易碎裂脱落,或附壁血栓脱落,产生微栓子.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原理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循环(cerebralspinal fluid circulation,CSF)素有人体第三循环之称,是指脑脊液主要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由室间孔至第三脑室,和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再和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腔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入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再回流入血液中.关于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在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很早就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近些年来由于方法学的发展,其研究进展比较快,现在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