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火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雷火灸组、美洛昔康组,每组8只。Murat法制备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间症状体征变化,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实验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ɑ、IL-1β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TNF-ɑ、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雷火灸组、美洛昔康组大鼠血清TNF-ɑ、IL-1β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雷火灸组大鼠降低最为明显,血清TNF-ɑ、IL-1β与美洛昔康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火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有抗炎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治方止痛消肿散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明确药物改善兔膝骨关节炎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兔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膝关节制动法建立兔膝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以止痛消肿散外洗兔膝关节2周,处死动物,取血液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SIA)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常对照组IL-1β、TNF-α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无差异(P>0.05);模型组与其他各治疗组IL-1β、TNF-α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止痛消肿散低、中、高组与骨友灵搽剂组比较,无差异(P>0.05);止痛消肿散低、中、高组之间比较,其中IL-1β含量无差异(P>0.05),TNF-α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止痛消肿散能够降低兔膝骨关节模型兔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表明药物具有减轻骨关节炎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为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及药物研发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药热奄包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从江西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关节骨科住院部选择112例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分别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予以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基础之上,加用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选择接受治疗后的第5周为临床时间观察点,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行膝骨性关节炎的VAS评分、WOMAC指数以区别两组的治疗效果,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收集检测血清TNF-α、IL-1β的水平。结果:在患者接受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膝骨性关节炎的VAS评分及WOMAC指数均在对照组之上。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从而发挥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血壮骨汤对膝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釆用2%木瓜蛋白酶关节腔内注射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以大鼠一般状况、膝关节直径、足趾容积、关节病理切片及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OARSI)评分为指标,观察活血壮骨汤对膝关节炎大鼠的影响。利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初步探讨活血壮骨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壮骨汤各组均能不同程度地使骨关节大鼠膝关节直径、足趾容积降低、一般状况改善、OARSI评分降低(P 0.05),并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P 0.05)。结论活血壮骨汤对膝骨关节炎大鼠具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α、IL-1β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膝痹膏摩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月龄左右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手法组,膝痹膏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石膏铁丝固定法制备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8周后膝痹膏3个浓度组给予膝痹膏摩法干预,手法组给予单纯推拿手法,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干预;干预8周处死动物,取血清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IL-6、IL-1β、TNF-α。结果膝痹膏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和手法组都能降低膝痹兔血清中的IL-6、IL-1β和TNF-α浓度,且膝痹膏中浓度组IL-6、IL-1β和TNF-α浓度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0)。结论膝痹膏中浓度配合推拿手法即"膝痹膏摩法"可以有效地降低IL-6、IL-1β和TNF-α浓度,抑制膝骨性关节炎软骨基质降解和关节软骨的破坏,从而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补筋片对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补筋片的作用机理,为本院制剂的推广与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漳州市中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骨伤科门诊和康复科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条件的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60例。将纳入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漳州市中医院本院制剂复方补筋片;对照组口服壮骨关节丸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周期结束1周内测定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1.在降低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比较,(P0.05),有差异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P0.05),有差异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补筋片可能通过降低关节滑液中IL-1β、TNF-α含量,从而保护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为主要特征,并累及骨质、滑膜、关节及关节周围结构的慢性病.目前针灸是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重要手段,故研究者多将研究方向转向其治疗机制.1 针灸对细胞因子的影响丘德兴[1]通过对膝骨性关节炎白兔分组进行针刺、电针及温针治疗的实验,发现3种疗法均能降低关节腔内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由此考虑针灸疗法通过降低IL-1β及TNF-α的表达来减少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降低滑膜炎症、软骨细胞变性和骨的吸收,改善关节软骨生存的微环境,延缓软骨退变.李赛波等[2]发现电针治疗可以降低大鼠关节软骨IL-1β-mRNA的含量,认为电针可以通过抑制关节软骨组织IL-1β在分泌与转录水平的表达而缓解膝关节软骨组织退变,从而有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吴耀持[3]研究发现电针可下调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及其受体含量来改善模型鼠的骨关节.吴冬[4]发现艾灸能下调过高的TGF-β1水平以此降低软骨Ⅰ型胶原的合成,延缓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王玉[5]的研究表明艾灸治疗可下调膝关节OA软骨中过高的TGF-β1.TGF-β3水平,从而减少骨赘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葛鸿庆  薄智云 《新中医》2014,46(8):178-179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观察腹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Hulth造模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家兔模型,随机分为2组。腹针组予以腹针治疗,对照组予以自由喂养,分别于造模前后,及治疗后在兔耳缘静脉抽取静脉全血,以ELISA定量法测出TNF-α及IL-1的含量,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造模成功后,血清TNF-α及IL-1含量均升高,与造模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TNF-α及IL-1含量比较,腹针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可以降低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动物血清TNF-α及IL-1水平,从而保护关节软骨,改善骨性关节炎的症状,这可能是腹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或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膝痛熏洗方熏洗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IL-1β、TNF-α指标的影响。方法: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关节注射医用臭氧治疗。治疗组加用膝痛熏洗方治疗。观察两组IL-1β、TNF-α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痛熏洗方熏洗联合臭氧注射能够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L-1β、TNF-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筋骨痛消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WOMAC评分及膝关节液中IL-1、TNF-α的影响,探讨筋骨痛消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32例(35膝),给予筋骨痛消丸口服,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WOMAC评分,并检测膝关节液中IL-1、TNF-α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全部完成疗程并随访结束的共30例(33膝),其中临床控制11膝,显效15膝,有效6膝,无效1膝,总有效率为96.7%;患者膝关节WOMAC评分及膝关节液中IL-1、TNF-α含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膝关节WOMAC评分与关节液IL-1、TNF-α差值成正向直线相关(r=0.689,P=0.000;r=0.739,P=0.000)。结论:筋骨痛消丸可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WOMAC评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膝关节液中IL-1、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妍  王健英  陈晓云  张磊  袁颖 《中草药》2021,52(6):1645-1653
目的研究杜仲皮、叶醇提物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骨破坏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选取6只雌性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于背部多点及尾根部sc 0.1 mL牛Ⅱ型胶原乳剂建立CIA模型,第14天将CI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杜仲皮醇提物低、高剂量(2、4 g/kg)组,杜仲叶醇提物低、高剂量(2、4 g/kg)组及甲氨蝶呤(1 mg/kg)组,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1次/d,连续4周。观察各组大鼠足肿胀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脾脏中炎性因子如TNF-α、TNF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6,TRAF-6)、IL-1β、IL-17、IL-1βmRNA表达,膝关节组织中破骨细胞标志物如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c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原癌基因c-Fos、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mRNA表达,膝关节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mRNA表达及成骨细胞标志物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1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1)、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膝关节组织中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phosphorylated 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α/β,p-Iκκα/β)、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hosphorylated inhibitorαof NF-κB,p-IκBα)、磷酸化p65(p-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杜仲皮、叶醇提物可显著降低CIA大鼠足肿胀度(P<0.05、0.01);改善踝关节组织病理;显著降低CIA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P<0.01);显著降低CIA大鼠脾脏中TNF-α、TRAF-6、IL-1β、IL-17 mRNA表达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CIA大鼠膝关节组织中TRAP、NFATc1、CTSK、c-Fos、RANKL、VEGF、HIF-1 mRNA表达水平(P<0.01),显著升高CIA大鼠膝关节组织中TIMP1、OCN、OPG mRNA表达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CIA大鼠膝关节组织中p-Iκκα/β、p-IκBα、p-p65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杜仲皮、叶醇提物可以减轻CIA大鼠关节炎症,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延缓关节内软骨与骨的破坏,其机制与调控NF-κB通路相关的炎症性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蚁龙通痹汤对兔膝骨关节炎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按体重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蚁龙通痹汤组、葡立胶囊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行右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建立骨关节炎病变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葡立胶囊0.1 g·kg-1,蚁龙通痹汤生药0.6g·kg -,ig每日1次),连续4周.观察各组兔膝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含量以及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检测,并分析软骨.中基质金属蛋自酶(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蚁龙通痹汤组动物关节液IL-1β和.TNF-α含量、软骨MMP-1和TIMP-1表达率、关节外在表现和软骨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软骨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均出现明显差异改善.结论:蚁龙通痹汤能够减少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IL-1β和TNF-α的分泌,改善MMP-1和TIMP-1在软骨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平衡而达到对软骨组织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通过观察关节液中影响膝关节软骨生理病理过程的MMP13、IL-1、TNF-a、TGF-β细胞因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机制。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4周、6个月、12个月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MP13的mRNA原位表达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关节液中IL-1、TNF-α、TGF-β的含量,对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和蛋白酶进行量化比较。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的IL-1、TNF-α、TGF-β及MMP13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4周时IL-1、TNF-α含量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6个月时TGF-β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对照组较治疗组同时期的IL-1、TNF-α、TGF-β的改变滞后;3两组术后6个月时IL-1、TNF-α指标显著改变,而TGF-β的含量变化较IL-1、TNF-α改变幅度小;4治疗组在术前与术后4周,术后4周与6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的IL-1、TNF-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IL-1、TNF-α均有显著下降;5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并不是所有标本都检测到MMP13且MMP13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1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均可以通过调节IL-1、TNF-α与TGF-β细胞因子生成,并维持分解与生成代谢的动态平衡,达到治疗疗效;2两组对于改善膝骨关节炎疼痛及功能在关节液的表达上,是以降低IL-1、TNF-α对于软骨的破坏为主,而TGF-β对于软骨的修复出现较晚;3对照组于术后6个月关节疼痛才开始逐渐缓解,细胞因子IL-1、TNF-α、TGF-β的改变滞后;42组在术后4周时细胞因子IL-1、TNF-α含量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在术后6个月时细胞因子TGF-β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临床表现为术后4周即关节疼痛开始缓解,在术后6个月时疼痛缓解显著,在术后6个月~1年时间段内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显著提高;52?  相似文献   

14.
杨茜  宁珑  许春萍  颜明丽  杨沛林 《陕西中医》2022,(12):1673-1676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干预胶原性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2只采用牛/鸡二型胶原诱导建立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将复制成功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独活寄生汤组。地塞米松组、独活寄生汤组大鼠每天分别给予地塞米松、独活寄生汤灌胃,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持续30 d后取材,通过测定不同实验组大鼠体重、关节指数、脾脏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踝关节病理组织检查,比较独活寄生汤对CIA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关节炎指数升高、足肿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地塞米松组、独活寄生汤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E染色后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病理学变化,地塞米松组、独活寄生汤组大鼠细胞侵蚀及骨质侵蚀情况均轻于模型组,且未形成明显血管翳。结论:独活寄生汤通过抑制IL-6、TNF-α水平,减轻大鼠CIA症状。  相似文献   

15.
石藤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NF-α,IL-1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石藤胶囊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AA模型.选用Wistar大鼠,造模后第19天,将出现多发性关节炎症状的大鼠随机选取24只,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石藤胶囊组、雷公藤组,每组8只.注射生理盐水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按每日10 mL·kg-1连续灌胃给药或给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21 d.其中石藤胶囊组每日灌服石藤胶囊0.75 g·kg -1,雷公藤组每日灌服雷公藤多苷片6 mg·kg-1,模型组和正常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TNF-α,IL-1β,同时观察大鼠足爪肿胀抑制率、关节炎指数及关节病理积分的变化.结果:石藤胶囊可以明显降低AA大鼠血清TNF-α[模型组为(1.25±0.22)μg·L-1,石藤胶囊组为(0.88±0.11) μg·L-1,两组对比P <0.01]和IL-1β水平[模型组为(0.28±0.05)μg·L-1,石藤胶囊组为(0.20±0.03) μg·L-1,两组对比P<0.01)],降低AA大鼠的足爪肿胀度,提高对关节肿胀的抑制率.结论:石藤胶囊能够通过降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对AA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碘乙酸钠诱导的大鼠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探究肠道菌群与KOA的潜在联系。方法:将SPF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KOA组,通过膝关节局部注射碘乙酸钠制造大鼠KOA模型。通过16SrDNA检测大鼠粪便中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蛋白印记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和TNF-α蛋白表达,RT-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Caspase-1和IL-1β基因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黏膜通透性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关节滑膜和软骨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ELISA检测血液上清中LBP,IL-1β,TNF-α及IL-10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从KOA组中筛选出明显变化的肠道菌群,以Akkermansia和疣微菌门变化最为显著,结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及TNF-α蛋白表达升高,结肠组织中Caspase-1和IL-1β基因表达升高,血液中促炎因子LBP,IL-1β及TNF-α蛋白含量升高,抗炎因子IL-10蛋白含量降低。结论:KOA病理状态下肠道菌群发生变化,结肠炎症反应增强,结肠炎症反应或许在提高全身炎症反应水平、促进与肠道菌群相关的KOA的病理进程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蓬草除痹汤(PCCB)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7、IL-1β、TNF-α及T细胞亚群CD4+T、CD8+T、CD4+T/CD8+T的干预作用,探讨PCC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抗炎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PCCB组、雷公藤组、空白组及模型组,连续给药2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流式细胞术评价PCCB对CIA大鼠关节炎指数(AI)及大鼠血清IL-17、IL-1β、TNF-α和CD4+T、CD8+T、CD4+T/CD8+T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28 d后,PCCB组、雷公藤组关节肿胀度及AI显著改善(P均0.01);血清IL-17、IL-1β、TNF-α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CD4+T降低,CD8+T升高,CD4+T/CD8+T显著降低,且PCCB组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雷公藤组(P0.05)。结论 PCCB能有效改善CIA大鼠关节炎指数,下调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IL-17、IL-1β、TNF-α的水平,调节大鼠血清中CD4+T、CD8+T及CD4+T/CD8+T比例,这可能是PCCB治疗RA的主要机制,为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灌胃凤凰衣水解物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的影响,进而考察凤凰衣用于防治OA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方法:灌胃凤凰衣水解物及奥泰灵胶囊干预膝骨关节炎大鼠,观察软骨形态及软骨中Collagen-Ⅱ、MMP-β及蛋白多糖的指标变化,以及血清和关节液中IL-6,IL—1β,TNF-α的指标变化。结果:1.各用药组对降低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IL10、IL-6、TNF-a表达,关节液中TNF-a的表达以及软骨中MMP-3表达,升高Collagen-Ⅱ的表达看,两用药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模型组(P〈0.01);2.在提高蛋白多糖含量及降低关节液中IL-6的表达方面,灌胃凤凰衣组优于灌胃奥泰灵组(Pd0.01);3.在降低关节液中IL-1β的表达方面,灌胃奥泰灵组优于灌胃凤凰衣组(P(0.01)。结论:1.灌胃凤凰衣水解物能降低膝骨关节炎大鼠的炎症因子表达,提高关节软骨中蛋白多糖和Collagen-Ⅱ含量;2.凤凰衣中含有丰富的可以合成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的前体物质,是其改善0A指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娟  顾伟  朱文俊  王学宗  孙骏 《陕西中医》2022,(12):1706-1708,1733
目的:观察参蝎止痛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对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治疗30 d,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联合参蝎止痛胶囊治疗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标尺(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值(ROM),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血清IL-1β、IL-6、IL-8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4、30 d两组关节功能均改善,观察组HSS关节功能评分、ROM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4、30 d两组IL-1β、IL-6、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IL-1β、IL-6、IL-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参蝎止痛胶囊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参蝎止痛胶囊能够降低膝骨关节炎患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独活寄生汤联合塞来昔布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不足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肝肾不足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独活寄生汤联合塞来昔布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塞来昔布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奎森功能演算指数评分(Lequesne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性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VAS、Lequesn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Lequesne评分均显著性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VAS、Lequesne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IL-6指标水平均显著性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IL-1β、TNF-α、IL-6指标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疼痛、腰膝沉重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疼痛、腰膝沉重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疼痛、腰膝沉重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塞来昔布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不足型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能缓解患者疼痛,恢复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