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肠道菌群在维护人类健康和控制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紊乱和结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尤其是肠道菌群中放入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的增加也被认为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基于此将系统阐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合中医药理论对肠道菌群调节的研究进展,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中医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在糖尿病肾病的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基础,通过分析肠道菌群、脾及糖尿病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追溯中医药理论中“脾病及肾”及“从脾论治”肾脏病的渊源,阐述“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性,并基于肠道菌群理论探讨其科学内涵,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IF)被称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够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量代谢产物,影响宿主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某些中药不仅可以调节益生菌或益生元,而且本身具有益生菌、益生元作用,可通过肠道菌群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来治疗相关疾病;同时肠道菌群可能具有增加中药药效或降低中药毒性的作用。其相互作用机制涉及逆转氧化三甲胺(TMAO)、减少内毒素、抑制病原菌定植、增加肠黏膜sIgA分泌、抑制α-糖苷酶活性等。现就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机制及利用肠道菌群干预相关疾病进行理论探讨,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其平衡影响着宿主的平衡和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到针灸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本文从理论、机制、应用三方面对针灸调节肠道菌群的现状进行综述。整理发现“脾胃”学说是针灸调节肠道菌群的理论基础,针灸调节肠道菌群多用于治疗肥胖、胃肠道、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微生物-脑-肠轴理论可能是针刺调节肠道菌群的重要机制。基于中医“脾胃”学说理论,针灸调节肠道菌群是否能运用于更多疾病领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我国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其中痰湿中阻型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病的一种重要的证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是由于脾虚水饮运化失常,湿聚成痰阻于中焦,阻滞气机而使气血运行不畅,脉道不利致使血压升高。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对于人体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抑制炎症通路的激活,这就是中医学中的健脾法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体现。所以在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病上应从"脾"的方面采用健脾利湿化痰的治则来治疗。肠道菌群属于中医学的"脾胃"的范畴。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与肠道菌群的平衡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为当下的热门研究话题,其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也成为高血压病领域的新兴热点。肠道菌群既能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又可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免疫炎性反应直接或间接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而针灸对于高血压病、肠道菌群及免疫炎性反应都有一定的正向调节。因此,围绕三者展开相关谈论,针灸从"脾"治疗高血压病的科学性,通过"肠道菌群-免疫反应"来探究针灸健脾法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推测针灸健脾法治疗高血压病,是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微生态,降低免疫引发的炎症反应,进而防治高血压及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循环、代谢、免疫等方式对大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协同抗癌药物、增加机体免疫力、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及促进益生菌活性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就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机制,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抗肿瘤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就这一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现代药理学角度阐述了黄连解毒汤功效的药性理论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Pubmed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就近年来黄连解毒汤功效及药理相关文献的分析,对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的功效展开药理作用进展汇总。结果与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的功效相关的药效主要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脑缺血、保护心肌以及胃肠黏膜等。结论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功效涵盖多种现代药理学作用,可为完善黄连解毒汤的中药药性理论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肺合大肠”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阐述了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生理上相互作用和经络上相互络属的表里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发生紊乱时,会出现多种炎性反应,免疫系统遭到抑制,出现肺部疾患。针灸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对呼吸系统疾病发挥效应。本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实验研究,基于肺合大肠理论与呼吸系统疾病和肠道菌群的对应关系探讨针灸调控肠道菌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行性以及针灸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新的中医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有限,而益生菌治疗是潜在的方法。目前肠道菌群是本病的研究热点,针刺对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相关症状有一定的作用。该研究将围绕三者的相关性进行讨论,基于肠道菌群理论探讨针刺在本病中的应用,推测针刺或许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0.
崔祥  陶金华  江曙  魏晓燕  徐君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18,49(9):2103-2107
目的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及黄连提取物对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转化后的代谢物;并应用浊度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黄连提取物对4类肠道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主要进行氢化和去甲氧基作用,其中小檗碱和黄连碱被代谢为氢化产物,巴马汀被转化为去甲氧基产物;黄连提取物显著抑制病原菌(肠杆菌、肠球菌)的生长,显著促进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长。结论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多种代谢作用,且黄连提取物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位在肝肾,多累及脾胃,与脾胃关系密切。肠道菌群稳态失衡,现阶段已经被证明与高血压病相关,调节肠道菌群的状态对于改善高血压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有研究证明,肠道菌群的功能与脾胃学说关系紧密。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对于防治高血压与调整肠道菌群状态,调整脾胃功能都有积极作用。本文拟从肠道菌群与"脾胃学说"的关系入手,结合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探讨针灸疗法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探讨高血压治疗的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变化,因此调节肠道菌群,使其正常化成为缓解疾病的一种机制。中药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治疗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双重功效。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的同时也调整了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对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近年来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治疗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及其对肠道屏障、肠道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的调节均可影响腹泻的发生与发展。中药对慢性腹泻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然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基于肠道菌群在腹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慢性腹泻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抗腹泻中药新药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检索2012—2023年研究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关系及针灸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针灸治疗PCOS的可行性。结果发现PCOS患者体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肠道菌群失调能引起PCOS患者体内低度慢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影响体内糖脂代谢平衡和雄激素水平。针灸治疗PCOS可能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道功能,通过“菌-肠-脑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胆汤治疗H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3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黄连温胆汤治疗组(治疗组)与依那普利对照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不仅有降压作用,而且治疗组对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也有改善(P〈0.05),且临床上无副反应。结论黄连温胆汤不仅具有降压作用,而且具有降同型半胱氨酸及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连及其主要成分小檗碱(黄连素)对延缓衰老和治疗衰老性疾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对于其组方运用及起效机制关注不足,据中医配方理论,黄连为君药的组方可通过配伍增强药效,使补虚泻实更为得当。通过系统回顾黄连组方在抗衰老及衰老性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发现黄连解毒汤、黄连温胆汤、泻心汤、黄连阿胶汤等组方在疾病早期治疗优势较为显著,但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参考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肠道菌群失调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涉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糖脂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反应等机制,糖尿病肾病可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失调。目前已有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同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调节可能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重要途径。基于肠道菌群调节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应在开展辨证分型研究、侧重早期干预及取效机制研究等方面着重进行,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有研究表明,针刺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疾病发挥作用,而肠道菌群的变化对肠易激综合征有影响,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目前也有较好的疗效.由此可知,这三者之间有一个环状的联系,可以分析其具体的联系,探讨其中可能的机制.通过分析肠道菌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影响探讨针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针灸配合中药汤剂黄连温胆汤干预MS大鼠,观察针刺配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对膳食诱导MS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细胞因子、Leptin、下丘脑Leptin受体和NPY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建立MS大鼠模型,选择符合标准的M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针刺组、黄连温胆汤组、针刺加黄连温胆汤组。针刺及给药后4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清TC、TG、血清胰岛素、瘦素、血脂、丘脑Leptin受体与神经肽Y(NPY),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和Lee's肥胖指数。结果:针刺组、黄连温胆汤组、针刺加黄连温胆汤组大鼠体质量、Lee's肥胖指数、血压、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HOMA-IR、TG、TC较模型组水平均下降(P0.05);针刺加黄连温胆汤组大鼠脂肪细胞因子蛋白表达较单纯针刺组和黄连温胆汤组Leptin、Leptin-R下降程度更大,NPY升高程度更大(P0.05)。结论:通过针刺结合黄连温胆汤的治疗方案,可以通过调控JAK-STAT途径中Leptin、Leptin-R及NPY的表达改善脂类代谢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胰岛素抵抗,起到对MS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连温胆汤"心胃同治"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黄连温胆汤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冠心病及胃炎疾病靶点,筛选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并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R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连温胆汤治疗冠心病及胃炎共涉及109个药物活性成分和45个作用靶点,可能通过调节血流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凋亡、TNF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实现"心胃同治"作用。结论黄连温胆汤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冠心病及胃炎的作用,为阐明其"心胃同治"的作用特点及进一步药理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