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可能影响肝癌复发的因素及中药序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27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使用华蟾素注射液序贯治疗的患者与同期82例肝癌根治术后采用TACE术预防复发/转移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复发/转移时间后,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肝功能分级等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华蟾素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患者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等分层后发现,华蟾素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生存期有明显差异。按肿瘤大小分层后,小肝癌(肿瘤直径≤3cm)时,患者复发/转移曲线在大约18个月存在交差,而后逐渐分离,华蟾素治疗组患者复发时间延长。结论:从回顾性分析来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序贯使用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治疗,与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白土苓)预防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196例接受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患者的意愿分为研究组(术后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同时行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即预防性TACE)和对照组(术后仅行预防性TACE),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情况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6个月和1年复发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预防性TACE可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2年内的肿瘤复发率,并对患者2年生存率有一定的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也是可能获得痊愈的治疗方式之一。目前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术后复发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因素较多,笔者从患者、肿瘤及治疗三方面因素进行综述,分析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除手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等长远效果差别,为小肝癌的治疗选取更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80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切除术组( n=36例,使用手术切除治疗方法)和射频组( n=44例,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方法),依照跟踪随访资料,分析同等肿瘤直径组间患者肿瘤清除率及治疗后1,3,5年内的生存率与复发转移率差异,比较2组长远效果。结果患者组间复发感染率及术后1,3,5年内的无瘤生存率、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长远生存率与切除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肿瘤清除率高于切除手术,复发转移率比切除手术低,治疗质量更高,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除手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等长远效果差别,为小肝癌的治疗选取更佳治疗方案。方法将80例小肝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切除术组(n=36例,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和射频组(n=44例,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依照跟踪随访资料,分析同等肿瘤直径组间患者肿瘤清除率及治疗后1,3,5年内的生存率与复发转移率差异,比较2组长远效果。结果 2组间复发感染率及术后1,3,5年内的无瘤生存率、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长远生存率与切除手术比较差异不大,但该方法微创、恢复书、可行性高、适应证广,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肿瘤复发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原发恶性胶质瘤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原发、复发胶质瘤中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标记物CD133、Nestin的表达,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40例患者不同病理界别复发脑胶质瘤组织内均可见Nestin阳性细胞,复发肿瘤内CD133/Nestin共表达细胞数为(3.21±0.40)%;Logisit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再次手术前生活质量(QOL)评分、切除程度、肿瘤体积等为患者二次手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肿瘤再复发患者尽早行二次手术治疗有助于延长其生存时间,术前生存质量、切除程度、肿瘤大小等影响患者二次手术后生存时间及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加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7月39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就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对患者行膀胱灌注处理,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联合疗法的诊疗效果。结果:3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病例;随访6个月~2年,共有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2.82%。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联合疗法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效果显著,对组织损伤较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是值得信赖的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肿瘤复发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肿瘤复发再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在两次手术治疗时脑胶质瘤干细胞标记物表达以及各项生存因素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肿瘤复发再手术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脑胶质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含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70-1271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切除肝肿瘤后并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并按疗程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仅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疗法,观察上述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甲胎蛋白变化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甲胎蛋白及治疗后生存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高龄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并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 2 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2例行胆总管T管引流减黄术 ,7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肿块切除术 ,3例复发行十二指肠切除术 ,癌变 1例。结论 :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提高警惕 ,对可疑病例做相关的特殊检查 ,确诊后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干预作用。方法:60例行根治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华蟾素组、栓塞组和华蟾素+栓塞联合组,每组20例。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相应治疗,定期进行随访,考察患者生存质量、药物毒副反应、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华蟾素组和联合组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55.0%,50.0%,均高于栓塞组的30.0%(P<0.05);华蟾素组毒副反应相对较轻;华蟾素组和联合组24个月生存率为75.0%,70.0%,高于栓塞组的60.0%(P<0.05),3组24个月累计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华蟾素注射液的综合疗效优于其他2种干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肖岚  朱宏  张婷  任丹  李若梦  绍范雷 《陕西中医》2020,(11):1639-1642
原发性肝癌是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现代医学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有肿瘤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但肝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变化快,预后往往不理想。中医药治疗肝癌术后、放化疗后患者及中晚期肝癌患者,不良反应小,不容易产生耐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董克礼教授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治疗上有独特的诊治思路和辨治方法,临床疗效突出,他认为本虚标实为原发性肝癌的根本病机,强调扶正祛邪原则,治疗上重视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之法,善于辨证辨病治疗肝癌。本文总结了董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年龄、性别、肺癌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转移瘤大小、转移瘤数目、是否颅外转移、治疗前 KPS 评分、治疗前 PRA 评分、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时间间隔等列为影响因素,通过术后3个月时 WHO 实体瘤评价标准评定术后近期疗效,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因素与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时脑转移瘤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17例,无变化29例,进展16例。Pear-son 卡方检验显示原发肿瘤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治疗前 KPS 评分、治疗前 PRA 评分、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时间间隔等因素对疗效有显著性影响,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治疗前 KPS 评分、治疗前 PRA 评分是影响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效的局部放射剂量是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近期疗效的重要保证,高侵袭性不利于伽玛刀对肿瘤的局部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治疗的体会。方法:分析19例乳腺癌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7例患者实行改良根治手术,其中5例患者实行肿瘤下方胸肌部分剔除手术,1例患者实行全乳腺切除术,1例实行了区段切除保乳手术。手术后有16例患者化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治疗,对这些患者随访,改良根治手术加中西医联合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生存率明显优于其他患者。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是理想的手术,手术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食管癌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晚期失去手术和放疗机会的患者有赖于化疗,但手术前和手术后配合放化疗能够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来,关于食管癌术前、术后和手术治疗研究较多,旨在通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配合达到治疗食管癌,缓解患者病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35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手术后存活的患者有28例,存活率为80.00%,死亡的患者有7例,死亡率为20.00%。患者术后随访结果为:6个月存活了19例,存活率为54.29%,18个月存活了6例,存活率为17.14%,36个月存活了3例,存活率为8.57%。结论:针对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来说,在临床上尽早诊断,并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TC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术后高危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09年2月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术后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术后行放射治疗,治疗组术后行TC化疗方案联合放疗。计算两组患者肿瘤的复发率、生存率以及药物的毒性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阴道、盆腔复发率,腹膜后淋巴结、肺的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可发生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神经毒性、泌尿系统毒性反应等,其中,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术后高危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5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单纯放疗方案,但联合治疗的骨髓抑制作用明显,需密切关注患者血细胞水平,必要时辅以造血因子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孟唤男  赵丽  刘柳  刘建军 《中医药学报》2021,(2):115-118,F0003
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率、病死率高,及早防治肝癌至关重要。西医的治疗手段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以经动脉化疗栓塞、局部消融、放射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手段,针对不能耐受西医疗法可选择中医药辨证施治。这些方法单独使用存在着各种问题,现代医学联合中医药治疗能中西优势互补,贯穿治疗全过程;早期—防治癌前病变与手术并发症,加速康复;中期—防治复发与转移,减轻微创、介入、放疗不良反应;晚期—增效减毒,提高带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伴发多原发恶性肿瘤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3年5月,临床疑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166例(女164例,男2例,其中同步双乳癌3例,年龄22~80岁,平均45.2岁),行全身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术后检查时间间隔3天-10年,平均2.6年.分别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和/或临床放化疗后随访结果为依据,建立最后诊断,随访时间大于12个月.结果:166例患者中,诊断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110例(66.3%).术区胸壁复发18例(10.8%),区域淋巴结转移68例(40.9%).远处转移61 例(36.7%),其中术区胸壁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合并远处转移37例(22.3%).乳腺癌术后伴发多原发恶性肿瘤22例(13.3%),其中包括异步对侧乳腺癌7例(4.2%).51例(31.5%)患者PET/CT检查后更改完善了治疗方案.结论: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区域转移淋巴结、远处转移及术后伴发多原发恶性肿瘤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为进一步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探讨膀胱肿瘤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资料,将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膀胱肿瘤电切术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感染及不稳定膀胱症状、复发再手术上,效果均明显好于膀胱部分切除术。p〈O.01,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再加之合理、对应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井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