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总结李东垣运用补虚药的规律,为现代医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借助Excel 2010软件对《脾胃论》中补虚药方剂进行整理,按品名、类别统计用药数量并做总结。结果《脾胃论》中共53首补虚药,涉及10味补虚药,共运用补虚药162次,使用频次居前三的药物依次是甘草、人参和白术;53首方剂中,有26首以补虚药为君,以补气药黄芪、白术最多;与补虚药的相关的配伍出现较高的药对形式为:"补气药-补气药""辛散升阳药-补虚药"等;功用中最多的两种为"健脾""补气",主治名列前5名的依次为气虚、水湿、阳虚、阴虚、清阳不升等。结论李东垣使用补虚药以理气补虚、补气补血、发散醒脾为特点,治疗脾胃病首选补气药,但仍需根据临床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Excel工作表分析《医方考》中大黄的应用规律。方法 以《医方考》中所有含有大黄的方剂作为数据来源,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构建方剂信息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组方规律,提取组合,网络化展示;通过Excel工作表进行药物归类、所属门类频次、频率分析。结果 通过对《医方考》中含有大黄的方剂统计分析得知,与大黄配伍频次较高的药物有18味,前4味为甘草、黄芩、芒硝、当归;经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对有19个;大黄与清热药、补虚药、泻下药配伍频率相对较高,在伤寒门、火门及虚损劳瘵门应用较广。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可知,大黄与清热药、补虚药、泻下药配伍频率较高,以发挥其苦寒泻火、攻下、化瘀之效,为临床精准配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方剂进行常用药物、药对及配伍规律等方面的用药规律分析,以期为中风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病症索引目录收载的主治病症为"中风""中风闭证""中风脱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总结高频药物、高频药对等,以探讨治疗中风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中风的方剂共1 143首,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1 126首,共包含中药579味,对纳入的方剂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时最常用的药物为"风药",按功效对药物进行分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解表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等;常用的配伍分类为祛风活血、温阳解表、温阳活血等。[结论]在治疗中风时,医家比较重视"风药"的使用,并辅以活血、温阳、化痰、补益、开窍、通络之法,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癫痫临证方剂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癫痫的处方遣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治疗癫痫的古籍文献534条,收录有效方剂532条,对方剂中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中药数据表,利用数据表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统计核心药物34味,将其按功效分为12类.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味药依次为朱砂、甘草、人参、牛黄、麝香、胆南星、远志、黄芩、半夏、大黄;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化痰药、开窍药.结论 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以镇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的朱砂是癫痫临证用药中最常用的药物;补虚类药是治疗癫痫最常用的药类;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化痰药、开窍药是中医治疗癫痫的重要增效配伍药类.此规律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基本与临床实际用药一致,故可作为临床医师治疗癫痫选方用药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圣济总录》心悸方用药规律。方法:使用方剂配伍信息综合挖掘系统(V1.0)统计药物频次及药类频次,并使用病药关联规则及病证药关联规则分析心悸方证与药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根据用药规律分析得出,心悸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主要表现为心气虚,治疗以补气安神为原则,常用药物有人参、茯苓、远志、炙甘草、防风、天竺黄等,同时病证不同,选择的药物不同。高频药物配伍主要为茯苓-炙甘草,麦冬-炙甘草,人参-炙甘草等。结论:通过对《圣济总录》心悸方的系统分析研究,可了解治疗心悸病的基本思路,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古代润肠类方剂,探讨其用药规律及治法治则。方法收集古医籍中的润肠类方剂,对所选文献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和药物运用Excel表进行收录,对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所属类别进行统计,总结用药规律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结果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前6位药依次是麻子仁、当归、蜂蜜、桃仁、枳实、大黄。药物功效多为补虚、泻下和理气药。补虚药多运用补气滋阴养血药,泻下药善用润下之品,理气药中主要有宽肠理气、行气排便药。从功用和主治来看,主要治疗老人、体虚之人和产妇大便秘结。结论古代润肠类方剂中治疗便秘的药物主要涉及补虚药、泻下药和理气药,主治的便秘类型主要为气阴、津血亏虚型便秘。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治疗噎膈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筛选、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主治噎膈的方剂,应用甲骨文Oracle Data Base 11数据库软件,录入方剂用药,使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排列组合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噎膈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纳入的131首方剂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噎膈方剂中涉及236味中药;其中高频出现核心药物是陈皮、甘草、木香、丁香、人参等;统计药物功效归类,理气药居首;总结常用药对人参-木香等28个,核心组合白术-人参-陈皮等25个。结论噎膈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补虚为主,兼以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宋代名医陈自明所撰《外科精要》辨治中医外科疾病用药组方配伍规律及主干药的功效。方法整理《外科精要》辨治中医外科疾病方药并将方剂录入计算机,建立《外科精要》方药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其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结果整理《外科精要》方剂99首,使用中药174味,用药总次数达499次。采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高频核心药为甘草、乳香、黄芪、大黄、当归、人参、木香、没药、瓜蒌等;核心药类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等;药性为温、寒、平,累计频率达92.99%;药味为苦、甘、辛,累计频率达86.42%;归经为脾、胃、心、肺、肝、肾,累计频率达86.09%。结论陈自明擅长运用核心药加减,药类主要以补虚药为主,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治疗中医外科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近10年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中医中药规律。[方法]近10年来天津地区中医药治疗心衰临床研究方面文献资料的回顾性总结,从中医药治疗心衰总体用药规律、组方用药规律和辨证用药规律等3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1)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茯苓等。2)组方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也同样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依次为茯苓、党参、当归等。3)常见中医证型和药物依次是:气虚血瘀型: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黄芪、人参等;阳虚水泛型:茯苓、白芍、生姜、白术、附子、人参。[结论]近10年天津地区中医心衰主要从瘀、虚、湿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医期刊中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方荆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1997年至2003年中医期刊发表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方剂,将方剂资料建立数据库,统计方剂的药物使用频数,归纳药物的性味、功效、类别频数,并比较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有100首内服方剂和105首外用方剂。内服方常用药物有牛膝、当归、熟地、白芍、黄芪、威灵仙、独活、甘草、杜仲、川芎等;外用方常用的药物有川乌、透骨草、红花、草鸟、威灵仙、没药、牛膝、乳香、伸筋草等。内服方和外用方使用频数前40位药物中,性、味类剐频数(构成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83、0.108),补虚、祛风湿、活血化瘀3类药物频数(构成比)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结论治疗骨关节炎方剂的用药特点:常用温热辛散之品,旨在散邪通络;合用祛风湿补虚化瘀类药物,意为标本兼治。内服方荆多用补虚之品,重在补虚治本;外用方剂多用祛风湿、化瘀之药,意在祛邪治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频次法和分层聚类法探求《伤寒论》中甘草的量效规律。《伤寒论》中甘草的用量主要有4个层次:1两,主要与麻黄、杏仁、桂枝配伍,用于佐制麻黄发汗太过;2两,主要与桂枝、芍药,石膏、知母,附子、干姜等配伍,具有温阳益气和养阴之效,还可解附子之毒,防治热邪耗气;3两,主要与半夏、人参配伍组成小柴胡汤、泻心汤等,适用于中焦之呕吐病证;4两,主要与干姜配伍,补益兼以缓急,其证多有急、悸、利等症状。甘草在《伤寒论》中多用于虚、缓、寒证,以邪实为主者常用1、2两,以正虚为主者用3、4两。  相似文献   

12.
芍药是经方的常用药物,《神农本草经》(《本经》)记载芍药功效为"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以《本经》功效为纲,将芍药类经方归类分析,发现芍药除邪气、调寒热,多配伍桂枝、麻黄、黄芩、附子,以桂枝汤、大柴胡汤、附子汤为代表方;主腹痛,止身痛,常配伍甘草、饴糖、人参、当归,如小建中汤、桂枝新加汤、当归芍药散;除血痹、破坚积、消疝瘕,多配伍黄芪、当归、川芎、大黄、桃仁等,代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利小便以配伍茯苓、白术为主,如真武汤;益气以益阴气为主,配伍甘草、黄芪、当归等甘温药物.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芍药经方还有新的发展,如芍药配伍甘草以缓拘挛,芍药配伍黄芩以止下利,芍药配伍大黄、枳实以通便结等.以《本经》推演经方的用药配伍,以经方来分析《本经》之功效,是解读经典奥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孟河医派膏滋药方调治内科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孟河医派内科病证膏滋药方,采取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调治病证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了孟河医派223首膏滋药方,共调治内科病症45种,以虚劳、眩晕、血证、痰饮和腰酸腰痛为主要病症,虚劳最多;调治证型28种,以气虚、阴虚为主。涉及药物(不含收膏药物)390味,以补气药、补阴药为主。虚劳常用药为当归、熟地、白芍等,眩晕常用药为白术、生地、白芍等,血证常用药为白芍、茯苓、人参等,痰饮常用药为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等,腰酸腰痛常用药为熟地、当归、白芍、杜仲等。孟河医派膏滋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当归-白术、当归-熟地、当归-白芍等,当归在膏滋常用中药组合关联规则网络图中居核心位置。结论?孟河医派膏滋调治内科病证虚实兼顾,调虚为主。擅以心肝入手,以养血和血调治虚劳;益气升清调治眩晕;益脾统血,敛肝泻热调治血证;健脾理气,利水燥湿调治痰饮;补肾益精,强健腰脊调治腰酸腰痛等病。整体上膏滋用药主和缓调补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太平圣惠方》含丹参方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太平圣惠方》收载的含丹参方剂,利用Excel 2013、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0软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有效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太平圣惠方》含丹参方方剂127首...  相似文献   

15.
收集《国医大师验案良方·脾胃卷》中关于国医大师治疗胃脘胀痛的医案,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共纳入胃脘胀痛医案70个,涉及184味中药.四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胃脘胀痛的基本病机可分为肝胃失和及脾虚挟湿两类,治法以养胃阴、补益脾气、活血化瘀、理气、疏肝为主.治疗胃脘胀痛的高...  相似文献   

16.
<正>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一种不以自杀为目的的反复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包括割伤、烧伤、咬伤、抓伤等多种形式[1]。非自杀性自伤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类疾病,在全球青少年中的患病率高达17%[2-3]。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者高达44.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技术的方秀兰中医辨治肺癌学术经验的规律,以此为基础分析方秀兰的肺癌治疗思想及用药特征。方法:收集方秀兰教授2022年1月~2023年1月门诊时确诊的124例肺癌患者的治疗处方,将各项用药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159味药物(出现频数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并借助于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律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间的配伍规则,以两周为1疗程,评价用药后1个月时的疗效,深入挖掘方秀兰教授治疗肺癌的用药思路。结果:中药方剂共378首,涉及中药159味。中药四气以寒性药物居首,以温性药物次之。五味以苦味、甘味药物为主。归经以肺经药物使用频率最高,脾经、肝经的药物次之,分别位列第二、三位,药物功效以补虚为主。结论:方秀兰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强调病症结合、辨证论治,以益气养阴、解毒化痰、活血化瘀、健脾化湿、化痰散结为法,辅以补虚、理气、清热,符合肺癌以正虚为主,痰、瘀、毒夹杂为病的发病机制。方秀兰教授的用药规律与治法可为肺癌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中医临床以及专利文献中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中药及复方,为中药防治脾肾阳虚型便秘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上1980年1月-2013年1月间发表的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信息资源为查找对象,以“便秘”和“阳虚”为主题,收录学科范围为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对相关文献阅读、分析后统计有效方药,分别统计常用药和经方的频数和配伍等。结果:按上述方法共搜索到283篇文献,原因剔除147篇,共计136篇纳入分析。单味中药总计126种,肉苁蓉、当归、生白术、枳壳、升麻、(制)附子频数较高;经方总计28个,济川煎、大黄附子汤、附子理中汤、理中汤、半硫丸等频数较高。结论:中药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以温脾补肾为主,佐以活血、理气、补益、生津类活血化湿、行气中药。济川煎加减化裁在中医临床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经方中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治疗男性不育症中药复方专利的挖掘,研究其配伍用药规律,为临床遣药组方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2010至2021年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及中药频次进行统计,通过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方法分析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清代医家中药露剂应用规律。方法运用第5版《中华医典》筛选出清代与露剂相关的论述与医案,对含药露方剂中的药物进行名称标准化处理,统计分析药露的四气、五味、归经,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方剂中除药露以外的其他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进行分析,以药露使用频次为依据,对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3种露剂所在方剂分别通过关联规则、药物关系及聚类分析(k-means算法与回归模型相结合)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263条相关论述与医案,603首方剂,涉及药露79味,共计频次770次,居于前5的分别为枇杷叶露、金银花露、蔷薇露、莲花露、佛手露;制成露剂的中药四气分布以寒最多,平、温次之,五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主要在肺,其次在胃、脾、肝、心、肾等。方剂中其他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与药露大致一致,功效以清热最多,其次为补虚、化痰止咳平喘、利水渗湿、解表等。603首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3种露剂,即枇杷叶露、金银花露、蔷薇露,其所在方剂的关联规则、药物关系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枇杷叶露与贝母、杏仁、桑叶、竹茹,金银花露与连翘、甘草、犀角、玄参、羚羊角、滑石、石斛、贝母,蔷薇露与甘草、滑石、石斛、桑叶、半夏关联性极高,置信度均为1。结论清代医家所用药露性味多甘寒、归肺经,与所在方剂其他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