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乙肝病毒(HBV)DNA转染的细胞株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滴度及细胞内HBVDNA中间体的变化作为药物评价指标,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单磷酸阿糖腺苷(L-HSA-AraAMP简称交联物)与AraAMP具有相似的抗病毒效应。二者对HBsAg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0%,63%,对HBeAs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2.6%,67.2%,500μg/ml交联物与100μg/mIAraAMP对HBVDNA有相似的抑制作用。交联物无明显细胞毒性(CD50>2000μg/ml),AraAMP有明显细胞毒性(CD为658.5±180μg/ml),对HBeAg抑制的选择指数分别为>4.8,1.7。展示了受体导向抗病毒药物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2.2.15细胞为靶细胞,研究靶向药物的体外抗病毒作用同时对拟选作交联用的某些植物毒素蛋白进行了体外筛选。结果表明,交联物与单用Ara-AMP有大致相同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交联物125-200mg/ml,均有轻度到明显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治疗指数10-20d为最高。木鳖子素5-40mg/ml有轻度到明显抗病毒作用,对HBsAg或HBeAg的治疗指数分别达到2.6和5.9,本组靶向药物有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3.
碘油栓塞兔肝脏的MRI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脏中碘油CT值在400HU时,对MR信号的影响。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8只,经门静脉右支注入生理盐水2ml;实验1组12只,经门静脉主干注入碘油乳剂4ml;实验2组12只,经门静脉右支注入碘油乳剂2ml。结果:实验组术后肝脏最大层面区域CT值601±101HU(X±S),术后即刻MR检查,其T1WI和T2WI均较术前无改变。病理切片见大量碘油脂滴围绕在汇管区周围。实验2组中,9只(25%)家兔因门静脉栓塞肝组织发生严重变性、坏死后,T1WI呈低信号影或混杂信号影,T2WI以高信号影为主。CT则由于碘油高密度的存在,不能反映这种组织学改变。结论:达到肝癌治疗目的的碘油乳剂用量对肝脏MR信号无影响。在碘油存在状态下,MR能够显示肝脏严重变性、坏死的组织学变化,为MRI随访肝癌介入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受体导向药物L-HSA-Ara-AMP对HBV抑制作用的临床初探①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王慧芬张玲霞王小明李克张伟张战红仲伯华②关键词导向治疗;肝炎病毒性,乙型;受体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核苷类似物单磷酸阿糖腺苷(Rra-AMP)...  相似文献   

5.
肝癌的CT血管造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三种螺旋CT肝脏血管造影的方法,评价其对肝癌诊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用三种螺旋CT肝脏血管造影的方法对49例肝癌患者作51次检查:肝脏动脉造影CT(CTA)、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和经术中植入门静脉的药物输入系统(DDS)直接门静脉造影CT(CTP)。结果:这些方法可发现直径3mm的病灶,明确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结论:CTA,CTAP和CTP有利于肝脏多发和小肿瘤病灶的检出以及其鉴别诊断,CTA和CTAP虽为创伤性检查,因其敏感性很高,可在肝脏肿瘤外科手术前和需明确肿瘤的血供时选用;对植入DDS的患者,术后复查宜常规CTP检查。  相似文献   

6.
肝脏靶向阿霉素交联物的制备和体外药物释放分析温守明,金涛,吉小莉,王培临床药理科主题词阿霉素,靶向药物在哺乳动物肝细胞膜上存在一类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亦称为半乳糖受体),能够专一性识别结合以非还原半乳糖为末端的血浆去唾液酸糖蛋白α1去唾液酸酸性糖...  相似文献   

7.
对心肌显像剂99mTcN(NOEt)2(NOEt:N乙氧基,N乙基氨荒酸钠盐)进行了临床前药理研究,主要包括兔血药清除动力学,大鼠体内分布,狗显像及毒性等。制备的99mTcN(NOEt)2放化纯度大于90%,室温放置6小时稳定。分布半衰期=253分钟,消除半衰期=330分钟,清除率=378ml/h。药物能很快被大鼠心肌摄取并保留,5、30、60和90分钟时分别为469、420、395和343%ID/g,60分钟时心/肺比值为116。狗显像显示99mTcN(NOEt)2从肺中清除比心肌快,10、30和60分钟时的心/肺比值分别为169、240和255,30分钟心肌显像清晰,90分钟全身显像显示心肌摄取为282%ID,但肝脏摄取高达3013%ID。小鼠对药物的耐受量为人的614倍。研究表明,99mTcN(NOEt)2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与TIPSS相关的影像学解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应用多种医学影像学及解剖学方法,研究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密切相关的解剖学改变,以提高操作的成功率、可靠性及安全性,并探索新的导向方式及分流途径。材料与方法采用MRI、CT、血管造影、肝脏血管铸型等手段,研究肝动脉、胆管和门静脉的伴行情况及相互空间关系,估计各种穿刺途径对其损伤的可能性。分析肝段下腔静脉与门静脉的空间关系。结果胆管和肝动脉主要位于门静脉分叉及主干的前方、前上方;在右干分叉部及左干角部、矢状部分布不规则,可位于其后上或左右方。肝动脉,特别是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关系密切,可作为穿刺导向。肝段下腔静脉距门静脉分叉及左右干均较近,穿刺有较大的安全范围,可作为新的分流途径。结论熟悉肝脏血管解剖、应用有效导向、避免胆道和肝动脉损伤可提高TIPSS疗效  相似文献   

9.
进行新型心肌灌注显像剂tetrofosmin的化学合成、药盒制备、99mTc标记、质量控制以及药理研究。方法:有机合成显像剂配体tetrofosmin,正交实验确定99mTc标记药盒组分及配比,测定药盒及99mTctetrofosmin的理化性质,并通过药理实验确定其生物性能和安全性。Tetrofosmin合成产物经1HNMR证实并制成药盒;该药盒经与99mTcO-4混合,室温放置20分钟后,可得到放化纯度大于90%的99mTctetrofomin,标记方法简便,标记产物稳定性好;小鼠分布实验显示较高的心/肝、心/肺比(60分钟分别为426±200和897±326)及较快的血清除速率(注射后2分钟全血百分注射剂量小于5%);药盒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药典体内诊断试剂的规定。结果表明,所研制的99mTctetrofosmin及其药盒达到临床试用质量。  相似文献   

10.
报告小儿肝脏恶性肿瘤9例(原发性7例)其中肝母细胞瘤3例,肝细胞癌4例;转移性2例)。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CT征象为:(1)平扫肝实质内单个或多个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病灶不均质增强;(2)大多数肿瘤较大,常使肝脏变形;(3)肿瘤通常累及肝脏一叶,右叶多见,但可以累及两叶或多中心;(4)胸部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分析和讨论了肝母细胞瘤和肝细胞癌之间的鉴别诊断。转移性肝脏肿瘤平扫显示为单个或多个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更清楚地显示之,但其表现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肝动脉栓塞与经肝静脉逆行栓塞联合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使肿瘤及载瘤肝段完全坏死,获得介入性肝段(叶)切除的效果,作者进行了肝动脉栓塞与经肝静脉逆行栓塞(THAE-RHVE)联合应用的动物实验。材料和方法:8只健康犬进行了THAE-RHVE,肝动脉栓塞时用带囊导管阻断区域肝静脉后,向相应区域肝动脉注入碘化油,再注入明胶海绵碎片;逆行栓塞肝静脉时,在球囊阻断肝静脉下注入无水酒精-泛影葡胺(11)混合剂。对照组(单纯肝静脉逆行注入酒精)4只。术后复查肝功能、CT,定期处死实验动物,行肝脏及肺病理学检查。结果:THAE-RHVE及对照组技术均成功,实验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均呈一过性增高。CT复查显示实验组碘油充填栓塞区肝段及所属门脉分支。实验组术后1周病理检查,栓塞区肝段呈完全性、凝固性坏死,肝静脉、门静脉分支壁厚,其内充满机化血栓,2周时坏死周围有肉芽组织及炎症细胞浸润,4~8周栓塞肝叶明显萎缩,坏死区逐步为纤维组织取代。对照组肝段呈不完全性凝固性坏死,范围较小。结论:THAE-RHVE方法安全,能获得选择性肝叶(段)切除的效果,可用于单发性巨块型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氟康唑(Fluconazole)的商品名为大扶康(Diflucan),曾用代号UK-49858,是一种新型三氮吐类抗真菌化合物,是目前治疗系统性真菌病的最佳药物之一,现报告国产氛康哇体外和体内对真菌的抗菌作用。材料和方法(一)药物氟康唑由上海第二制药厂合成,批号920511;酮康唑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00619196;两性霉素B由上海第三制药厂生产,批号911202。(二)菌种所有菌株(61株)均引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菌种保存中心和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皮肤科。(三)培养基所用培养基均为沙氏肉汤培养基,由1%蛋白陈和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引导经皮气囊导管成形术(PTA)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BCS患者9例。其中下腔静脉膜型闭塞5例,节段型闭塞2例和狭窄1例;右肝静脉闭塞1例。在CDU的引导和监视下,经右股静脉分别对上述患者静脉狭窄或闭塞段进行穿刺和气囊扩张,并根据静脉内径、血流方向及频谱形态决定扩张程度。结果CDU可清晰显示导管、导丝、穿刺针及气囊导管在血管中的位置,正确引导术者进行PTA治疗,技术成功率100%;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是判断PTA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结论CDU是一种引导PTA治疗BCS的安全、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因素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雷周云金磊韩凤连关键词肝炎,丙型;干扰素α;治疗;预测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干扰素(IFN)用于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其它药物可获得比IFN-α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与超声、静脉造影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CT、超声、静脉造影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超声、静脉造影表现,比较三种检查方法显示肝脏的形态、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内外的侧枝血管情况。结果:CT显示肝尾叶增大42例(95%),肝脏密度不均或呈低密度表现,19例(43%)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42例(95%)见有肝外侧枝血管,其中奇静脉扩张35例(80%),半奇静脉扩张39例(89%),下腔静脉钙化7例(16%)。超声显示38例(86%)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16例(36%)有肝静脉狭窄或阻塞,37例(84%)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16例(36%)显示有肝外侧枝血管。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23例(53%),肝静脉狭窄或阻塞5例(11%),其余16例(36%)同时累及下腔静脉和肝静脉,38例(84%)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44例(100%)见有肝外侧枝血管。结论:CT对显示肝脏形态、下腔静脉钙化、肝外侧枝血管尤其是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扩张有优势,超声则对显示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狭窄或阻塞、肝内侧枝血管有优势,CT、超声和静脉造影相互补充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常用核苷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贻琛  辛绍杰 《人民军医》2007,50(6):372-37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引起的肝脏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目标在于长期抑制或消除HBV,以期控制病情发展。近年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耐药突变,以及停药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的问题。现就目前3种常用核苷类似物在作用机制、治疗效果和耐药变异等进行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7.
M.  Nabil  T.  Gruber  D.  Yakoub  H.  Ackermann  S.  Zangos  T.J.  Vogl.  邢艳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31(5):414-415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肾细胞癌(RCC)肝脏转移灶的局部治疗及生存的效果。采用前瞻洼的研究方法,评价1999--2005年22例病人经TACE治疗的效果。45%的病人仅用丝裂霉素作为化疔药物,55%的病人同时使用丝裂霉索与吉西他滨(gemcitabine)。所有病例的栓塞材料均为碘化油和可降解淀粉微球。采用MRI评价局部治疗反应,并参照实体肿瘤治疗效果评价标准(RECIST)做出判断。用KM法计算平均和中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37例巨大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标本病理学研究及生存率随访,对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TAE)的疗效和意义做出评价。材料与方法:37例肿瘤直径5~24cm(平均11.2cm)。术前进行了1~4次TAE治疗。栓塞治疗后平均25天做了外科手术切除。对手术标本进行了大体和显微镜下组织学研究。本组病例进行了长期随访,统计生存率。结果:TAE使瘤体平均由11.2cm缩小至8.5cm。92%的病理标本显示肿瘤40%~100%的范围坏死。随访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6.7%、55.3%和23.0%。结论:术前TAE能够提高巨大肝肿瘤的切除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CT导向下经皮穿刺冰醋酸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刺冰醋酸注射治疗(PAI)肝脏转移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搜集1997年1月至1999年6月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冰醋酸注射治疗(PAI)的肝脏转移性肿瘤患者35例(病灶40个),病灶直径2-4cm。经CT定位后穿刺,注入4-10ml的30%冰醋酸,且冰醋酸内中加入1ml对比剂,每个病灶1周注射2次,一般持续2-3周。结果 本组35例共40个病灶,其中肿瘤缩小者为23个,占57.5%;肿瘤大小无变化者12个,占30%;肿瘤增大者5个,占12.5%;决有效率为87.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至3年及以上,1年生存22例,生存率达62.9%;2年14例,生存率为40.0%;3年及以上者8例,生存率为22.9%。结论 经皮穿刺冰醋酸注射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是1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肝脏的损伤作用及其拮抗剂WEB2170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体内实验,45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PAF损伤组和WEB2170预处理组,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和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组化染色积分光密度法测定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体外实验,应用DPH探针测定培养肝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观察用PAF刺激培养的Kupffer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和MDA的情况。结果体内实验:PAF可致大鼠血清AST、ALT、LDH及组织MDA升高(P〈0.05~0.01),SDH酶染色积分光密度值(Dλ)降低,WEB2170预处理可减轻上述改变(P〈0.05~0.01);体外实验,PAF可使肝细胞膜流动性降低(P〈0.01),而WEB2170(50ng/ml)可减轻PAF所导致膜的流动性降低(P〈0.05);PAF可刺激Kupffer细胞产生TNF、MDA(P〈0.01),呈剂量依赖性,可被WEB2170显著抑制(P〈0.01)。结论PAF对肝脏有损害作用,其拮抗剂WEB2170对PAF所致肝脏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