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的目标是保证足够的氧合和最小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无创机械通气应慎用于ARDS。小潮气量通气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降低ARDS死亡率,以驱动压为导向设置潮气量更合理。建议根据静态压力-容积曲线采用低位转折点法来确定理想的呼气末正压(PEEP),不支持常规使用高水平PEEP。俯卧位通气、高频振荡通气和体外膜氧合技术可用于拯救重症ARDS。机械通气中保持ARDS患者自主呼吸很重要,可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和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等辅助通气模式。不推荐补充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吸入一氧化氮或支气管扩张剂、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和部分液体通气。  相似文献   

2.
从1967年Ashbaugh首次提出成人急性呼吸窘迫(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adults)概念之后,50多年间有关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步,最新的定义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机械通气作为针对ARDS治疗的重要措施,相关的技术研究持续进行中,近20年来,有关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提出与实施,给ARDS机械通气治疗带来诸多新的希望和进展。2015年国际上首次给予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明确的定义,鉴于PARDS作为儿科临床危重症之一,其治疗仍存在诸多难点,且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作为临床应用的基石,此次邀请国内儿科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就ARDS相关呼吸力学、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核心问题及无创监测的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讲解,冀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推动中国的PARDS相关临床研究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儿科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随着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儿童ARDS的预后有所改善,但中重度ARDS救治成功率仍低。鉴于与成人相比,儿童ARDS的流行病学、治疗和预后有差异,2015年国际儿科急性肺损伤共识会议第一次赋予儿童ARDS定义。提高对儿童ARDS的早期识别,规范临床管理,仍是儿科重症医学的重要挑战。该文对儿童ARDS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和管理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无创通气在儿童呼吸支持领域有了较快发展.无创通气无需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对部分呼吸道疾病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是,无创通气不能完全替代有创机械通气.在有些疾病无创通气不仅有着较高的失败率,而且会因气管插管的延误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患儿的病死率.在行无创通气之前需评估患儿是否适宜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于进行无创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5.
反方观点:ARDS应首选有创机械通气2023年4月20日至22日, 中国医师协会第九次全国儿童重症医师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举办。在本次大会上, 一场名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首选有创还是无创机械通气"的辩论吸引了与会者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的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为了减少有创通气的肺损伤,目前临床越来越多应用无创通气模式。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早期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无创通气模式,同时早期联合选择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减少慢性肺疾患的发生。文章讨论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使用,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CPAP模式,例如SiPAP及NIPPV;以及处于研究阶段的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等无创通气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有创及无创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在PICU和NICU均安全、有效,NAVA模式具有优异的同步性,通气过程较少受气道阻力变化影响,无创NAVA几乎不受漏气影响.其更接近儿童生理呼吸状态,可有效避免过度支持,具有肺保护作用,可辅助撤机.Edi信号连续动态监测能评估膈肌功能状态和呼吸神经驱动稳定性.NAVA模式对儿科、包括早产儿肺功能状态及临床远期预后的影响有待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通气(或称人工通气)已广泛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室(ICU)、急救复苏和手术麻醉等领域,是救治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一种支持手段,临床合理应用机械通气能大大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反,如果应用或管理不当可带来诸多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所以掌握呼吸机的工作原理、临床合理应用至关重要。临床上机械通气分有创和无创,这里主要介绍有创机械通气。1呼吸机组成与工作原理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人为地、主动地产生呼吸动作,从而达到改善通气、换气功能,降低呼吸作功,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  相似文献   

9.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是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的基础上给予间歇正压通气,通过无创途径模拟间歇机械通气,为新生儿无创呼吸支持提供了新的选择。NIPPV在初始无创呼吸支持及拔管后呼吸支持方面较n CPAP具有一定优势,同时还有助于治疗较严重的早产儿呼吸暂停。尤其是同步NIPPV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认识和规范使用该项技术,就NIPPV在新生儿呼吸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血液肿瘤患儿化疗后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的15例化疗后感染合并ARDS患儿的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1) 15例患儿化疗后感染:肺炎11例,脓毒症2例,脓毒症伴肺炎2例;(2)实验室检查:病原学阳性7例(细菌感染2例,真菌感染2例,病毒感染3例),CRP> 30 mg/L的患儿10例;(3) 15例患儿确诊ARDS时均在粒细胞上升期,其中13例粒细胞缺乏;(4)患儿轻、中、重度ARDS分别为5例、7例、3例; 1例行无创机械通气,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死亡4例。结论化疗后骨髓抑制合并ARDS患儿均有肺炎或脓毒症的诱因,ARDS在中性粒细胞开始恢复时发生,停用G-CSF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大多数患儿ARDS症状很快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常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目前推荐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体外膜肺氧合(ECMO)能通过体外循环改善患者氧合和去除二氧化碳,从而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肺功能,在ARDS应用时具有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改善低氧血症等优势。近年来该技术在儿童ARDS应用的报道逐渐增多。该文就ECMO在儿童ARD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应用小潮气量及限制气道压力进行机械通气的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公认。肺复张及呼气末正压(PEEP)滴定能提高氧合并进行肺保护,但是肺复张及PEEP设定方法一直存在争议,该文就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复张策略及PEEP滴定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鄂西南地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根据新生儿ARDS蒙特勒诊断标准对2017年1~12月鄂西南地区17家二级或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儿科收治的新生儿ARDS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所纳入的鄂西南地区17家医院2017年1年内共收治新生儿7 150例,其中确诊新生儿ARDS 66例(0.92%),包括轻度23例(35%),中度28例(42%),重度15例(23%)。新生儿ARDS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围生期窒息(23例,35%)、肺炎(18例,27%)、败血症(12例,18%)、胎粪吸入综合征(10例,15%)。66例ARDS患儿中,产妇年龄≥35岁10例(15%),宫内窘迫30例(45%),1 min Apgar评分0~7分32例(49%),胎心监测异常24例(36%),羊水胎粪污染21例(32%)。脑室内出血是最常见的合并症(12例),其次为新生儿休克(9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66例ARDS患儿在针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死亡10例,病死率为15%(10/66);治愈、好转56例(85%)。结论 鄂西南地区新生儿ARDS以轻/中度为主;围生期窒息和感染可能是该地区新生儿ARDS的主要病因;脑室内出血是最常见的合并症;综合治疗后患儿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危重症,是新生儿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ARDS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与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的继发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有关,具有炎症性特点。新生儿ARDS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与其他疾病难以鉴别。该病的治疗目前缺乏特效手段,仍是以呼吸支持、PS替代、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营养支持及液体管理等对症及综合治疗为主。该文就新生儿ARDS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该文回顾了2015版儿童急性肺损伤共识会议发布的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共识和近年来发表的ARDS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儿童ARDS的药物管理要点,为儿童ARDS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的、进行性的呼吸衰竭。ALI阶段若未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则可能进展为ARDS,由于ARDS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不佳,其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目前ALI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而针对ALI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ALI时损伤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ALI的早期诊断及以后的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情况,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PICU住院治疗且需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鼻饲管分别给予试验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评估两组患儿的年龄别体重Z值、STRONGkids营养风险评分和小儿危重病评分。检测两组患儿入院时、出院前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的胃肠耐受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指标。结果 68例机械通气患儿中有26例(38%)存在营养不良,包括中度营养不良10例(15%),重度营养不良16例(24%);出院时有10例(15%)存在营养不良。63例(93%)患儿存在中、高营养风险,包括中度营养风险21例,高度营养风险42例,极危重组和危重组中的中、高营养风险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缩短,血清PA水平和体重增长率增加,在胃肠道耐受性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及疾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行机械通气肺炎患儿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检出率较高。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改善行机械通气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更适用于需机械通气危重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在救治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9年2~6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7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根据是否进行血液净化分为净化组(n=22)和常规组(n=35)。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包括热程、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净化组血液净化前及净化后48 h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液净化前及净化后6、12、24、48 h的每搏输出变异率(SVV)、胸腔液体水平(TFC)、氧合指数(P/F)、二氧化碳分压(PCO2)。结果 净化组热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常规组(P < 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净化组患儿血液净化后IL-6、TNF-α水平较血液净化前均下降(P < 0.05)。血液净化后12、24、48 h ,净化组患儿SVV、TFC均较血液净化前下降(P < 0.01)。血液净化后6、12、24、48 h,净化组患儿P/F值均较血液净化前上升,PCO2均较血液净化前下降(P < 0.01)。结论 血液净化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治疗具有辅助作用,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是重症腺病毒肺炎有潜力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 病死、病残率高。颅高压和脑积水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常见的、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挽救患儿生命及减少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键。该文介绍了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致颅高压及脑积水的病因、诊断、治疗的新进展, 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