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干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脑干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灶共32个,其中位于脑桥29个,中脑2个,延髓1个。手术组包括手术治疗3例,非手术组包括保守观察7例和γ-刀治疗1例。结果随访11例,时间6~77个月。首次发病时平均KPS评分为(64.5±15.7),随访平均KPS评分为(71.8±15.4),两者无显著差异(P=0.07)。非手术组再次出血4例,手术组无再次出血,2组出血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236)。结论脑干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较大和症状较重病人,可采用手术治疗,首选切除主要病灶。无显著症状和病灶较小且深在者可保守观察。  相似文献   

2.
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附1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ICA)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多发性ICA。结果 14例共32个病灶,MRI检出30个;表现为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受损的症状和体征;12例共18个病灶手术切除,其余病灶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无死亡,疗效满意;14例中5例有可能家族史。结论 多发性ICA的诊断主要依靠MRI检查;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方法;神经导航对于多发性ICA的手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多发性ICA与家族性海绵状血管瘤(FICA)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连,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大约占颅内所有血管畸形的5%~13%[1],其中18%~35%位于脑干[2],多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海绵窦区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畸形的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非海绵窦区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例术前考虑大脑镰旁脑膜瘤,另1例术前考虑左侧横窦及天幕脑膜瘤。2例病灶均全切除,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畸形,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无需放疗等后续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非海绵窦区硬膜海绵状血管畸形极少见,容易误诊为脑膜瘤。手术切除时,应先阻断肿瘤位于硬膜或静脉窦的肿瘤基底,并尽量整块切除,否则可能遭遇汹涌的出血。该类疾病手术往往可安全有效的全切除病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s,ICCA)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其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约占所有血管畸形的10%~15%。人群发生率约为0.4%~0.8%[1]。ICCA好发于幕上大脑皮质下,幕下少见,小脑的ICCA更为少见。但  相似文献   

6.
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它并非真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属于脑血管畸形。临床较少见,为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我们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1999年9月至2006年8月间收治的38例脑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7例,女21例,年龄4.5~58岁,平均32.5岁。病程2周至7年,平均20个月。病灶位于幕上27例,海绵窦区脑外4例,右侧丘脑突入第三脑室1例,小脑半球3例,脑干3例。病灶直径0.6~8.0cm之间,平均2.5cm。多发病灶及家族史者各1例。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我科住院的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27例,对行完整切除海绵 状血管畸形病灶(包括病灶周边的胶质瘢痕层和含铁血黄素层)和完整切除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 皮层热灼治疗患者的癫痫预后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 ①完整切除病灶+皮层热灼术患者的癫痫预后明显好于仅完整切除病灶的患者(P =0.036)。 ②癫痫患病病程不足1年患者预后明显好于癫痫患病病程超过1年的患者(P =0.022)。③性别、年龄、 病灶所在脑叶、癫痫发作形式、术前是否应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及术后功能状态 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对癫痫预后无显著影响。 结论 对于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应早期进行手术。术中应完整切除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 (包括病灶周边的胶质瘢痕层和含铁血黄素层),同时行皮层热灼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颞叶及颞叶内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09~2013年手术治疗的49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颞叶及颞叶内侧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其中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2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3例,20例行单纯病灶切除(A组),29例根据术中脑电监测结果,病灶及颞叶及/或内侧结构癫痫灶扩大切除术(B组)。结果采用Engel效果分级,A组中Ⅰ级为70%,Ⅱ级为20%,Ⅲ级10%;病理检查均为海绵状血管畸形。B组中Ⅰ级89.66%,Ⅱ级6.9%,Ⅲ级3.44%;病理检查为海绵状血管畸形,其中25例包括海马硬化,3例皮质发育不良。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对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颞叶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结合术前及术中脑电结果,采用选择性扩大切除癫痫灶,对控制癫痫更为有效。颞叶及颞叶内侧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可能存在双重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是指临床表现仅限于脊髓损害,有明显复发缓解病程,对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应良好,藉助电生理和影像学可能发现中枢神经系其他部位的无症状病灶的多发性硬化,据Poser's统计此型约占9%。误诊病例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遇到脊髓内外先天性肠源性囊肿和脊髓血管畸形各1例误诊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经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显微神经外科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10例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采用术中超声确定海绵状血管畸形的部位、边界、周围毗邻重要结构关系,选择合适皮层或脑沟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变,利用术中超声判断病变切除的程度和范围。结果 10例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均在术中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病灶并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全切病灶;术后1例患者轻度运动性失语,1例患者出现肢体轻瘫,经康复治疗后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术中超声引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能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减少手术副损伤、提高全切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