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尿激酶 5 0万U溶于生理盐水 10 0ml,3 0min内滴完 ,第 2、3d用 10万U ;对照组 5 6例 ,治疗 15d。结果 临床疗效显示尿激酶溶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宜采用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尿激酶5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连用3d,之后尿激酶2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连用4d,共治疗7d;对照组给予尿激酶75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2h滴完;两组均同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0.lg/(次·d),并给子脱水、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凝血功能、血流变比较,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凝血功能、血流变指标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6例符合入选的早期急性脑梗死(<6 h)的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24例,对照组22例。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200 mL中静滴30 min。24 h头颅CT证实无脑出血者用丁咯地尔200 mg静滴,1次/d,连续14 d。对照组应用丁咯地尔200 mg,1次/d,连续14 d。2组患者均辅以脑代谢药、血塞通、胞二磷胆碱、丹参川芎嗪等。结果静脉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溶栓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86.4%。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验证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开放性临床实验。方法 采用静脉一次性注射尿激酶100~150万U/人次,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以同期住院的21例常规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结果 溶栓组19例中24小时内基本痊愈5例,显效3例,而对照组无1例有效。治疗后14天溶栓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4例,对照组显效4例。溶栓组不同时间的显效率均比对照组高,两组间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0.005)。两种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100~150万U溶栓组脑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溶栓组有2例牙龈出血;对照组有1例并发梗塞后出血。结论 静脉注射尿激酶100万~150万U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同样有好的临床疗效,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颅内出血合并症并不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改良组(30例)和对照组(60例),改良组采用尿激酶50万U 15min内静滴完,继以尿激酶50万U 45min内静滴完;对照组采用尿激酶100万U 30min内静滴完。在溶栓前、溶栓后1h、24h、14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14d时改良的Rankin残障(mRS)评分及再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1h2组NIHSS分数均迅速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14dNIHSS评分为3.9±2.4,对照组5.1±3.3;14d时mRS≤2者,改良组20例(67%),对照组28例(47%);再闭塞发生率,改良组2例(7%),对照组13例(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早期再闭塞发生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20例)和低剂量组(22例),高剂量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脑复康、自由基清除剂及中药制剂2周。低剂量组给予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连用3d,其它同高剂量组。并在治疗前、治疗后3d、90d后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Barthel指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高剂量组近期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01),两组间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溶栓组颅内出血3例,死亡2例,低剂量溶栓组无颅内出血,死亡1例。结论低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应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20例,尿激酶100万~150万 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30 min内滴完;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1 d、7 d和14 d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1 d、7 d和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致死性出血和药物过敏反应.结论 应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采用尿激酶20万U静滴,对照组应用降纤或抗凝治疗,疗程10~15 d.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SS)评价所有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结果 治疗组SSS评分56.6±10.2,对照组49.1±13.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尿激酶20万U静滴治疗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扩容、扩血管及营养脑细胞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国产尿激酶(UK)10万U/支,50万~80万U加入生理盐水150ml静滴,30min滴完,连续用5d,停药24h后改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量同对照组)。治疗后第1d、7d、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GCS),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为85.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中等剂量UK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静滴尿激酶治疗脑梗死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用2万u/kg尿激酶溶栓10例,次日追加半量;用25万u/日尿激酶溶栓10例,连用半月;对照组30例,结果:临床疗效显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明显高于小剂量溶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塞病人宜采用大剂量快速静滴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一次性应用尿激酶75万~100万U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1d、7d、14d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以溶栓后出血转化、24h内再梗死及死亡等作为安全指标。结果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4h内出血转化1例,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1例。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超过6h"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NS)100mL于30min内滴完,2次/d,共5d,之后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对照组给予羟乙基淀粉、葛根素、脑细胞营养剂等治疗。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1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行血黏度、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检测,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的疗效。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72h内患者,尿激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病程>72h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尿激酶组21例有出血倾向,未发生颅内出血;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对血流变的改善明显,尤其是降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更明显。急性脑梗死发病72h内使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136例患者分为2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 ,并给予除抗血小板聚集外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贴敷式局部亚低温并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配对对照的临床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仅接受尿激酶100万U溶栓治疗,低温组在尿激酶100万U溶栓治疗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神经功能缺失状态。结果发病3h内给予溶栓治疗的低温组患者在溶栓后7d始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发病3~6h给予溶栓治疗的低温组患者在溶栓后24h始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局部亚低温并用溶栓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溶栓治疗,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30万U尿激酶溶入20ml生理盐水中,进行患侧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2组总有效率、显效率。结果2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尿激酶(UK)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75岁的高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75岁的高龄组和<75岁的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尿激酶50万U缓慢静脉推注,并随后静滴UK25万U,总量≤150万U.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并发症不随高龄增加而增多.结论 ≥75岁的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年龄不应作为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进行溶栓治疗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72h内)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病人予以静滴尿激酶30万U×5d。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与溶栓前比较PC、APTT、PT、FP无明显差异性(P<0.05);溶栓后各时间点ESS积分逐渐上升,第30d以后的ESS积分较溶栓前均有显著性差异;溶栓后第90dBarthel指数≥95分(完全恢复和基本完全恢复)26例(72.2%)。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比近期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用 2万u/kg尿激酶溶栓 10例 ,次日追加半量 ;用 2 5万u/日尿激酶溶栓 10例 ,连用半月 ;对照组 30例。结果 :临床疗效显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明显高于小剂量溶栓组 ,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梗塞病人宜采用大剂量快速静滴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急性脑梗死病人217例,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责任血管部位,然后用导引导管或微导管按1万U/min的速度向责任血管泵入尿激酶,每注射10万U即重复血管造影,如果造影显示堵塞血管已经再通则停止溶栓治疗,在治疗2 h、 24 h、7 d、14 d按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65.90%(143/217),溶栓2 h、24 h、7 d和14 d的有效率分别为70.05%、70.97%、76.96%和79.26%。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能恢复血流灌注,阻断脑梗死病理过程,避免脑细胞坏死,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2例静脉溶栓病人和5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对照观察研究。结果 溶栓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无1例致死性脑出血和再灌注损伤。结论 中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与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相当,而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