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弯角穿刺椎体成形装置辅助下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弯角穿刺椎体成形装置辅助下单侧穿刺PVP治疗OVCF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52~83岁,中位数70岁。均为单个椎体骨折,T8骨折2例、T9骨折3例、T(10)骨折3例、T(11)骨折5例、T12骨折7例、L1骨折6例、L2骨折4例。骨密度T值-3.8^-2.6,中位数-3.2。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入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观察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伤椎塌陷以及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7~30 min,中位数23 min。术中出血量5~10 mL,中位数9 mL。骨水泥注入量3.5~6.8 mL,中位数4.6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8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7.57±1.33)分,术后24 h(2.73±1.01)分,术后3个月(2.60±0.72)分,术后6个月(1.73±0.74)分;ODI,术前(57.93±9.43)%,术后24 h(28.13±6.82)%,术后3个月(20.90±4.13)%,术后6个月(19.97±2.14)%。1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位于椎体前方,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故未予处理。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伤椎塌陷及再骨折。结论:弯角穿刺椎体成形装置辅助下单侧穿刺PVP治疗OVCF,疗效确切,骨水泥渗漏、伤椎塌陷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4例,采取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随访,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后突Cobb改变、前缘压缩率改变、有无松动迹象等,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无出现异物反应者;术后VAS评分,Cobb角改变,椎体前缘压缩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30个月,14例患者疗效均满意,无内固定松动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O臂机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采用O臂机辅助下PVP治疗中上胸椎(胸1~8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观察骨折椎体骨水泥分布及渗漏情况,记录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胸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手术椎体前缘高度(AH)的变化情况。结果:45例患者获得(12.1±5.4)个月随访。其中胸4椎体1例,胸5椎体5例,胸6椎体8例,胸7椎体19例,胸8椎体20例。42个椎体单侧穿刺,11个椎体双侧穿刺。无手术死亡、无神经根及脊髓受损等严重并发症。椎体平均手术时间31.5 min,平均注射骨水泥3.2 mL。胸背痛VAS评分由术前(7.9±1.4)分下降为术后第3天(2.2±0.9)分,术后3个月(1.8±0.7)分,末次随访(2.0±1.1)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72.20±8.4)分,术后第3天(28.62±11.25)分,术后3个月(18.74±9.24)分,末次随访(19.88±11.56)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H为(14.51±1.12)mm,术后第3天为(15.02±1.05)mm,术后3个月为(14.83±1.34)mm,末次随访为(14.54±1.57)mm,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臂机辅助下PV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胸背痛,快速建立精准的工作通道,避免穿刺并发症,有着更安全、更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mL注射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4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OVCF患者,均采用PVP治疗,术中用1mL注射器代替螺旋加压推注器,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6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评分、脊柱后凸角、伤椎椎体中部高度的变化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天、术后6月、术后12月的VAS评分、ODI评分、脊柱后凸角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伤椎椎体中部高度则显著升高(P0.05);中位胸椎穿刺骨水泥灌注量为1.70±0.50mL,下位胸椎穿刺骨水泥灌注量为3.1±0.6mL;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患者均为单纯下位胸椎椎体上缘盘内渗漏。结论:在PVP治疗中位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中,采用1mL注射器比螺旋加压器更容易控制骨水泥的推注量,具有操作简单、治疗费用减半、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个体化单侧穿刺PKP治疗26例(34椎)。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有效,均耐受手术,手术过程顺利;伤椎内骨水泥分布良好。术中出现骨水泥椎静脉渗漏1例,椎旁渗漏1例,无神经或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1~30个月,未见疼痛复发及椎体再次骨折。结论:单侧穿刺PKP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个体化穿刺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2月,采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52例134椎,观察术后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6个月,中位数11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前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5.9 ~8.5(中位数7.2)分,术后2d降至0.4 ~5(中位数2.8)分;术后1周,患者均可下床行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3例7椎,渗漏至椎体前方1例2椎,从椎体侧方外溢1例2椎,渗漏至椎间隙1例3椎,但患者均未出现不适症状;无椎管内渗漏及肺栓塞发生;术后2个月邻近椎体骨折1例,经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后骨折愈合.结论:影像检查指导下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穿刺安全、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六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2例(37个椎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22例,男10例,年龄59 ~ 82岁,中位数69岁.致伤原因:跌伤18例,车祸伤6例,无明显外伤8例.手术节段:单椎体28例,两椎体3例,三椎体1例.术前CT示骨折线累及椎体后壁,部分骨块突入椎管.患者术前均无神经损伤症状.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伤椎椎体前缘、中间的高度值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2.5±16.2)min,骨水泥注入量(4.2±1.7)mL.骨水泥渗漏率为8.1%.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的高度值由术前的(31.4±9.4)%恢复到(60.7±10.5)%、伤椎椎体中间的高度值由术前的(42.0±5.6)%恢复到(67.1±15.9)%、VAS评分由术前的(8.3±1.9)分降低到(2.9±2.2)分.结论:对于后壁破损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只要术中操作得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单侧肋横突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于中上胸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KP手术穿刺方法,术前、术后第2日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髓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变化、伤椎脊柱Cobb角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穿刺到位,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日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术后第2日及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日和末次随访椎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2日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肋横突穿刺入路PKP手术对于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无明显并发症,手术穿刺方法安全可靠、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比较单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VP结合拔伸牵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3种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科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PVP、PVP结合拔伸牵引及PKP3种不同方法治疗,以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变化、骨水泥渗漏率、随访过程中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情况及邻椎骨折发生率为评判指标。结果:(1)术后第1天3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VP结合拔伸牵引组和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较术前提高(11.3±2.5)mm和(10.5±2.0)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椎体较术前虽有增高(3.9±1.2)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间术后椎体骨水泥渗漏情况及12个月后随访邻近椎体骨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拔伸牵引和椎体后凸成形术两种不同方法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术前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术中体位护理和一般护理、术后护理等措施,规范护理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9例。年龄65~91岁,中位数73岁。胸椎骨折7例,腰椎骨折22例。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中位数4个月。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及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为(5.8±1.2)分,术后为(1.2±0.6)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术前为(44.4±12.3)分,术后为(97.3±19.0)分。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4月至11月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53例(68个椎体)。对比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手术并发症(骨水泥渗漏、肺栓塞和神经损伤等)、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随访期间伤椎高度变化和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术后患者VAS评分和ODI值均明显改善。骨水泥渗漏率为13.24%,未出现有症状的骨水泥渗漏。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为23.93%,1年随访时伤椎恢复高度无明显丢失。随访期间发生1例临近椎体骨折(2%)。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能安全、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较好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并且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可降低骨水泥渗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愈伤接骨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郑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69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72个椎体,给予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给予愈伤接骨丸(由河南豫药制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Z20130196郑,60 g/瓶,药物组成:龙血竭、当归、红花、乳香、没药、三七、延胡索、骨碎补、续断、自然铜、熟地黄、菟丝子等18味。)口服。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1 min (20~39 min),平均骨水泥注入量4.1 mL (2.0~5.5 mL),共治疗两周,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8个月(6~3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在患者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中部高度及伤椎后凸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骨水泥渗漏率为9.7%。结论: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愈伤接骨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注意事项及常见并发症.方法:入选53例,共61椎;男11例,女42例;年龄69~91岁,平均78.3岁.采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成功,骨水泥注射量1.5~4.0ml/椎体.术后随访~15月,平均5.3月,6例骨水泥渗漏至椎体前方或侧方,2例渗漏至椎间隙.1例出现邻近椎体再骨折.VAS术前(7.8±1.1)分,术后3天为(2.3±1.2)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随访时平均为(2.1±0.7)分,比术后3天略有下降.结论: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微创技术,术前明确责任椎体,术中注意骨水泥的黏度,手术安全性高,但需防止邻近椎体再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不同部位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作用效果,为临床手术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行PKP手术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8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分为A组(上中胸段骨折,15例),B组(胸腰段骨折,42例),C组(下腰段骨折,2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骨水泥注入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显著降低;B组骨水泥注入量显著高于A组,C组骨水泥注入量则显著高于A和B两组(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1 d和术后1年的OD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则显著升高(P0.05)。A组骨水泥渗漏2例(13.33%),B组3例(7.14%),C组1例(4.76%)。结论:PKP对不同部位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在临床上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在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脊柱骨科住院的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36例,均为新鲜骨折。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术前、术后VAS评分、ODI评分、病椎高度恢复及病椎Cobb角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时间40min;骨水泥注入量(5.52±1.86)mL,平均注入量(6.15±0.79)mL;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术后VAS评分、病椎高度、Cobb角及术后1个月ODI评分改善明显,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结论: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以显著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一定程度上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同时有效避免骨水泥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途径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因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行PKP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穿刺通道不同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体高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ODI指数、伤椎体高度相比手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侧组与双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使用量及透视次数明显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相似,但经单侧椎弓根途径的PKP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骨水泥用量少,且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概率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0例(68个椎体),术前及术后3 d观察患者骨折形态改变及胸腰背部疼痛情况,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统计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单椎体手术时间46.5min;注入骨水泥2.1~7.1 mL,平均4.2 mL;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7.1±0.8)分降至术后3 d的(2.1±0.8)分,椎体高度由术前(55.7±9.8)%升至术后的(79.2±8.9)%;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10.5°。术中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2例,椎旁渗漏2例,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患者骨折椎体无疼痛加重。结论双侧经简易推杆行PVP手术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缓解疼痛,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VP/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的压缩性骨折首次行单节段椎体PVP/PKP治疗的患者452例,根据术后非手术椎体是否再发骨折分为骨折组(64例)和非骨折组(388例)。通过年龄、性别、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局部后凸纠正角度、手术方式、手术椎体节段、有无骨水泥外渗、围手术期有无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的统计,探讨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在骨水泥外渗发生率、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率方面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1),骨折组在术后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纠正角度方面大于非骨折组(P0.05)。结论:骨水泥外渗、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纠正过度、围手术期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均明显提高PVP/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采用PVP治疗的22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PVP术后是否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再骨折组和未再骨折组。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初次骨折椎体数量、术前椎体骨密度降低值、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和再骨折发生时间。结果:再骨折组31例,未再骨折组194例。再骨折组邻近椎体再骨折时间为PVP术后10 d至48个月,中位数13个月。再骨折组男8例、女23例,未再骨折组男39例、女155例;2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1,P=0.679)。再骨折组初次骨折椎体数量3椎27例、≥3椎4例,未再骨折组初次骨折椎体数量3椎183例、≥3椎11例;2组患者初次骨折椎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5,P=0.266)。2组患者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9±1.45)m L,(4.97±1.06)m L,t=0.624,P=0.542]。再骨折组的患者年龄大于未再骨折组[(75.34±4.79)岁,(72.59±6.67)岁,t=1.216,P=0.000],术前椎体骨密度降低值大于未再骨折组[(2.92±0.25)SD,(2.75±0.38)SD,t=1.127,P=0.031]。再骨折组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2例,未再骨折组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5例,再骨折组的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高于未再骨折组(χ~2=21.444,P=0.000)。结论:高龄、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及椎体骨密度降低可能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伤椎体积与骨水泥注入量的量化关系,为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更规范、有效的操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行PVP术的4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7个伤椎,术前根据椎体正侧位片测量伤椎的体积,术中记录注入伤椎的骨水泥量,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半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发症,评估伤椎体积与骨水泥注入量的相关性,并探讨两者的量化关系。结果:术后3 d、术后半年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且术后半年患者VAS评分较术后3 d明显减少;术后3 d及术后半年患者ODI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且术后半年ODI评分明显少于术后3 d ODI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半年发生伤椎邻近椎体骨折1例,无发生骨水泥渗漏。经线性相关分析,伤椎体积(X)与骨水泥注入量(Y)的相关系数r=0.93,两者的线性回归方程为?=0.09+0.1X,R2=0.86,说明预测的效果较好。结论:PVP术中伤椎体积与骨水泥注入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注入约10%伤椎体积骨水泥量时能有效减少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有低并发症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