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莫伟  肖勇 《广州医药》2005,36(3):17-18
目的通过分析12例烧伤瘢痕癌临床特点,总结治疗和预防经验。方法对12例烧伤瘢痕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癌变时间,病理诊断,手术方法和效果,以及随访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下肢患者因外因再次手术修复,9例移植的皮片和皮瓣均成活,2例截肢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例手术后3年死于肺部转移癌,1例半年后创面边缘复发,截肢治疗。7例随访长达5年未见复发,外形功能及生活质量满意。结论提倡烧伤创面早期正确处理。对烧伤后不稳定瘢痕发生经久不愈溃疡,要警惕癌变的可能。烧伤瘢痕癌对化疗不敏感,广泛彻底切除病灶,皮片或皮瓣覆盖创面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应用皮片、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带蒂皮瓣和肌皮瓣等修复皮肤鳞癌切除后组织缺损14例。皮肤移植全部成功,但肿癌切除不彻底或区域肿大淋巴结未切除、1年内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需再次手术者5例。5年以上远期随访,无复发及转移者9例。文章讨论了彻底切除肿瘤及缺损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鼻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和外鼻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外鼻基底细胞癌23例均手术彻底切除,用全层游离皮片(12例)、局部皮瓣(4例)、鼻唇沟岛状皮瓣(6例)和额部皮瓣(1例)整复外鼻组织缺损。22例行一期手术修复,1例二期修复。结果:全层游离皮片整复者中1例局部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局部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治疗。患者鼻部外形满意,鼻前孔无狭窄,局部瘢痕不明显。随访0.5~20年无死亡。结论:手术完整彻底切除和整复术是治疗外鼻基底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从1959~1984年共手术治疗阴茎癌82例。阴茎部分切除13例,阴茎全切除36例,阴茎全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除33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71.9%。阴茎癌的发生与包茎、包皮过长以及缺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如果病变限于阴茎头,阴茎部分切除足以获得无瘤边缘,当肿瘤侵犯阴茎体时,应行阴茎全切除,建议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常规进行活检,如有转移应完成淋巴结清除。原发癌的范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与否、首次治疗是否适宜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杜春  郭亮 《甘肃医药》2013,(9):700-702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包茎,2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未有阴茎海绵体侵犯者行阴茎头切术,1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有阴茎海绵体侵犯者及合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6年,平均4.6年,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包茎与阴茎疣状癌发生相关。阴茎疣状癌多表现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MRI增强可判断有无阴茎海绵体侵犯,并据此采用阴茎头切除或阴茎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2例阴囊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先行患处活检,后手术治疗。切除肉眼所见病变区域,切缘距病灶边缘2 cm,深度达深筋膜,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肿瘤细胞累及切缘者8例予于扩大切除范围。5例病理证实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行单侧或者双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22例患者病理检查均见Paget病的典型特征;19例肿瘤局限于表皮,5例侵犯真皮;5例淋巴结肿大者,2例活检证实为淋巴结转移;15例获随访0.5~5年,均未复发。结论阴囊Paget病应尽早活检确诊,病变部位局部广泛切除是本病首选治疗方法,愈后尚满意。  相似文献   

7.
引起皮瓣移植术失败的原因很多,我们在对下肢组织缺损的修复中,遇2例皮瓣坏死,现将失败原因浅析如下。 例1.男,22岁,左足跟腱与小腿三头肌移行部生长包块已4个月,病理报告纤维肉瘤。同侧腹股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未发现肿瘤细胞,腘窝淋巴结不肿大。拒绝截肢。手术中见跟腱与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34例瘢痕溃疡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和预防经验。方法对34例瘢痕溃疡患者的发病年龄、受伤原因、病理诊断、手术方法和效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瘢痕溃疡有5例确诊为瘢痕癌,34例均行病变局部切除,采用中厚皮片及各种皮瓣修复治疗。术后随访5a未见复发,外形功能及生活质量满意。结论提倡烧伤创面早期正确处理,早期阻断瘢痕的形成和及时治疗瘢痕溃疡是预防瘢痕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自1976~1992年间共收治烧伤瘢痕癌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4.7岁,烧伤时平均年龄3.8岁,烧伤至癌变的平均间隔时间为40.9年,溃疡形成至癌变的平均间隔时间 为2.4年。本组资料表明:下肢和关节活动部位为烧伤瘢痕癌的好发部位,烧伤瘢痕癌常为小儿时烧伤痊愈后形成不稳定性瘢痕,至中老年时瘢痕溃疡发生癌变。本组7例,经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5例为Ⅰ级,2例为Ⅱ级。笔者认为:病变部位的反复多处病理活检是诊断烧伤瘢痕癌的主要手段,局部病灶彻底切除并植皮、皮瓣修复是防治癌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囊Paget's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通过对2000~2009年13例阴囊Paget's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常被基层医疗机构长期误诊为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股癣、基底细胞癌等。阴囊Paget's病进展缓慢,初期表现为阴囊局部皮肤淡红色丘疹、红斑,周围皮肤稍隆起,常伴有瘙痒,长期搔抓后出现皮肤糜烂、溃疡、结痂,迁延不愈;后病损缓慢扩大至阴茎、腹股沟、会阴部皮肤,出现淋巴结转移。12例均行病灶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肉眼可见病变边缘外2 cm,深度达睾丸鞘膜壁层及皮肤深筋膜层。其中10例病灶范围局限行残余阴囊皮肤修复创面,2例病变范围较大,累及腹股沟远侧及会阴部,行大腿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5例术中行淋巴结活检,2例阳性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及睾丸精索切除术。11例无复发且长期生存,1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对阴囊Paget's病尤为重要,若阴囊皮损经治疗3月以上仍迁延不愈,应该行皮肤活检以明确诊断。治疗上应该切除肉眼可见病变外2 cm皮肤,术中应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以求完整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治疗不再只局限于脑损伤的辅助治疗 ,而是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各科室广泛应用。自 1998年至今 ,我科在皮瓣转移术及游离植皮术后辅以高压氧治疗 ,植皮成活率高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高压氧治疗的应用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5 2例 ,男 3 3例 ,女 19例 ;年龄 12~ 78岁。其中头面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 18例行肿瘤扩大切除加皮瓣转移术 ;头皮烧伤后凹陷性瘢痕 2例行皮肤扩张术后Ⅱ期瘢痕切除加皮瓣转移术 ;烧伤后 18例行瘢痕切除游离术 ;手背部基底细胞癌 4例 ,足底黑痣恶变 8例 ,足背部溃疡 2例 ,均行病变…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患者,男,56岁,因右足烧伤后瘢痕50余年,反复破溃8年余,创面不愈1月余入院,既往多次在我科住院行“植皮术”。入院查体:瘢痕位于右踝及足跟,有少量色素沉着,质硬,右足内翻畸形。足跟内侧见一约4 cm×2 cm溃疡,深约0.5 cm,边缘不齐、增厚,有少许分泌物。浅表淋巴结未肿大。入院诊断:(1)右足瘢痕溃疡;(2)右足瘢痕癌(?)。住院后给予抗感染、换药等治疗,并取瘢痕活检。病理报告为鳞状上皮增生、癌变,即行“右足瘢痕癌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达溃疡边缘外4 cm,深至骨膜,并切除部分跟腱,经术中快速病理切片提示切缘阴性后,行“右小腿腓肠神经营…  相似文献   

13.
患者邢某,男,44岁。左小腿被开水烫伤愈后瘢痕形成19年,瘢痕破溃,流脓一年半于1994年10月人我院,活检示鳞状细胞癌,行扩大性切除并植皮术,切口距溃疡边缘3.5cm,深达肌肉层,术后病理检查切缘未见癌组织,痊愈出院,一年后发现左腹股沟有两个拇指大包块,未予重视;1996年2月左腹股沟疼痛,伴畏寒、发热,当地医院按“淋巴结炎”治疗,效果差,且包块增大明显;切除包块后伤口久治不愈,且有菜花物形成,肿痛明显,7月29日转我院,查左腹股沟处可见一个5cmx3cm大小菜花状新生物,皮肤破溃,渗出多,恶臭,并可触及3枚各约3cm大小的淋巴结,左髋并节伸直受限,左小腿植皮区皮片生长良好。 B超检查示,腹主动脉旁有多个淋巴结肿大,肺CT检查未见转移灶,活检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范文阶  陆品相  胡强 《上海医学》2012,35(6):534-53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3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高度怀疑为恶性TMC者53例(72.6%)。经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腺恶性肿瘤61例,其中51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术后1例复发;另10例因术前超声检查怀疑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和)病理检查提示包膜受侵犯,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4例,术后复发1例。经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甲状腺肿瘤12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切除,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 TMC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术前行常规高频超声检查可提高TMC的术前诊断率。对TMC患者应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不提倡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术前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包膜受侵犯者应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部溃疡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以降低其高位截肢率的措施。方法:对87例糖尿病足部溃疡住院病人采用皮瓣移植为主的手术方法进行修复。结果:87例糖尿病足部溃疡应用皮瓣修复51例(58.62%),皮片移植8例(9.20%),单纯截趾10例(11.49%),高位截肢18例(20.69%),一期愈合率为90.80%。结论:采用皮瓣移植为主的外科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部溃疡高位截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外科治疗。方法:23例阴囊皮肤病变的患者,活检证实为阴囊Paget病,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广泛切除术治疗,并采用原位、转移皮瓣覆盖创面;活检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行淋巴结清扫术;未能切除的淋巴结转移癌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结果:A,期9例,A:期6例,B期6例,C期2例。共行24次手术,1例术后复发者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对经久不愈的阴囊皮肤病变应尽早行活检确诊,病灶广泛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手段。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治疗未能切除的淋巴结转移癌较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足底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切除与修复的方法.方法 1994年以来收治16例足底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10例,女6例.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6例.手术均行距肿瘤边缘2cm的广泛切除,11例患者采用足底内侧皮瓣、足外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及小腿内侧逆行皮辫修复,5例患者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11例行区域淋巴结活检,6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应用氮烯咪胺化疗.结果 随访1~5年,术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无局部复发.死亡3例,1例发生全身转移带瘤生存.结论 足底部恶性黑色素瘤行边缘2cm的广泛切除及组织缺损修复的手术方式,局部复发率低,能较好的保留足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眼睑皮肤癌做临床分析,对其手术切除采用游离皮瓣整形修复进行探讨.方法 15例眼睑皮肤癌,其中基底细胞癌9例;鳞状细胞癌4例;睑板腺癌2例.2例睑板腺癌行全层眼睑病变区切除,整形修复.12例行病变区手术切除加游离皮瓣整形修复.1例拒绝再次手术治疗.结果 14例患者均达到保证眼睑功能和美观的效果,无术后感染,无移植皮瓣坏死现象.在随访者无复发病例.结论 眼睑皮肤癌,以基底细胞癌占多数.本组为60%.手术时广泛切除,应包括正常皮肤组织2-3mm以上,确保不残留癌组织.由于手术区创面大,常需移植皮瓣修复创面.另观察到对有眼睑、眉部、面部皮肤有色素痣者,年龄大,痣有溃烂者,应引起重视警惕,困其易恶性交为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股沟皮瓣联合阴囊皮瓣在治疗耻骨部及阴茎瘢痕挛缩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于51例耻骨部及阴茎瘢痕挛缩畸形的患者首先行瘢痕切除松解术,再用腹股沟皮瓣联合阴囊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51例患者皮瓣Ⅰ期存活,阴茎外观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耻骨部及阴茎瘢痕挛缩畸形治疗采用腹股沟皮瓣联合阴囊皮瓣效果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创面的修复原则和术式选择。方法对32例进行局部皮瓣修复的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8例患者3个月至2年,局部平整,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局部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可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