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简单的缝线棘突基底部固定5例,侧块钉棒固定、棘突间“H”形骨块植骨3例,侧块钉棒固定椎板问植骨9例,然后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后随访3~20个月,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及融合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3~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颈椎稳定性好,按Frankel分级,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0级。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脊髓减压彻底,并且能即刻重建颈椎的稳定性,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2例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新鲜损伤25例,陈旧性损伤7例,采用持续颅骨牵引,经前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无脊髓损伤加重,神经根症状获得改善;骨折脱位完全复位;随访3~12(7.8±0.3)个月,植骨完全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持续颅骨牵引预防继发性脊髓损伤;手术应以前路手术为基础,达到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及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的治疗目的 ;对于术前不能复位的患者,应首先应用后路手术解除后路阻碍复位因素,协助前路手术时复位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采取颅骨牵引,早期全麻下颈椎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27例,其中9例行前路撬拨复位,2例行同期后路解锁复位。术后随访3~12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依脊髓功能损伤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颈椎恢复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6个月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脊髓功能损伤分级标准分别改善1~2级。结论:颅骨牵引结合早期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手术可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并可避免因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治疗新鲜下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急诊行牵引复位、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访1年,观察颈椎复位、植骨融合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植骨融合率为100%;术后椎体间移位距离明显短于术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2例患者存留Ⅰ°脱位,复位率为93.33%(28/30)。术后1年患者的ASIA分级平均提高1.5级。结论: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宜急诊行牵引复位、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在最短时间内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恢复颈椎高度和曲度,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多采用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对于骨折脱位所造成的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颈椎前后柱均遭到严重破坏,以及颈椎骨折脱位牵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的患者,上述手术方法均无法彻底减压,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及重建稳定性。且在复位过程中存在加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我院自2003年7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螺丝钉固定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植骨侧块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1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海浪  谢跃  朱国太 《四川医学》2008,29(5):560-561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1995年8月~2005年8月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依据受伤机制及影像学检查采用3种手术方式:颈前路锥体次全切除减压髂骨植骨钢板内谮固定术5例,颈前路锥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入钢板内固定术7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4例,全椎板切除减压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辅以侧块间植骨融合术4例.4倒保守治疗.结果 16例手术患者中,3例截瘫指数3,6例截瘫指数4,3例截瘫指数5,1例截瘫指数6的患者均恢复正常,2例截瘫指数5的患者恢复至3,1例截瘫指数6的患者恢复至3.结论 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进行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李刚  孙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630-4630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12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钛网植骨及ORION钢板前路固定前后路联合与后路双侧侧块钢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骨折、脱位复位理想,植骨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严重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选择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可获得满意的复位、神经功能改善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固定植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椎板植骨+前路减压椎间钛网植骨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均手术成功,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加重及死亡,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A级5例,B级6例,C级3例,D级4例。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绞锁患者早期行前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有利于解除脊髓的压迫状态,恢复正常的颈椎序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早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对21例牵引复位失败的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首先俯卧往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的侧决螺钉或棘突间钢丝固定;陈旧骨折脱位,需行脱位小关节的上关节突部分切除及黄韧带切除.不固定.然后再行前路切开椎体减压,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一周带颈托下地行走.结果 本组21例脱位完全复位,无脊髓损伤发生,随访8~24个月,平均16月,植骨完全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宜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于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最大限度保留活动节段,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闫鹏  郑伟东  李亮  张季凯  谭云冰  宋成 《吉林医学》2013,34(16):3114-3116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前路行减压、植骨、内固定;后路12例行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18例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1例行棘突间钢丝捆绑固定,术后定期行X线片检查观察损伤节段的融合情况,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例患者术后因脊髓损伤平面上升导致呼吸衰竭死亡,2例术后失访,余28例患者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4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采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可靠、减压充分、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方便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减少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1~2009-01间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颈椎带锁钛钢板固定51例,后路切开复位侧块钢板固定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严重骨折脱位5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1.8个月,植骨于3个月左右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有3例无恢复,其余病例至少有1~3级以上的恢复或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根据颈椎损伤机理、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西部地区县级基层医院开展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方法加用生物膜治疗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探索适合基层医院治疗颈椎复合性损伤的工作模式,更好地为基层人民服务。方法:通过选择本院下颈椎骨折脱位、小关节交锁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32例,采用先从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再从颈椎前路切开,切除后纵韧带,彻底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安放生物膜保护脊髓,取相同大小和形状的自体髂骨块植入间隙内;安放内固定物。然后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ASIA运动功能指数评分和JOA评分、Frankel分级。结果:3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随访期间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和ASIA运动功能指数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基层医院后前联合入路加用生物膜治疗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hology and the injury mechanism, also the operative result of long-segment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 [Methods] Thirty one cases of long-segment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 included 25cases(80.65%)with congenital and secondary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3cases(9.68%)complicated with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calcification and 2cases(6.45%)complicated with multiple cervical disc protrusion. All patients were operated by posterior wide decompression and 1atera1 mass screw fixation. The changes of spinal function after operation were observed and the efficacy was assess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l7 months(average 9months). The average preoperative ASIA score was 96.63±6.4 points. After 3 weeks and 3 months, the average ASIA score was 158.53± 12.4 points and 181.68±12.6 points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in ASIA score between preoperation and after 3 weeks and 3 month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in ASIA score between after 3 weeks and 3 months.Except 2 cases without improvement, the others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restoration. [Conc1usion] Cervica1 canal stenosis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 The acting factors are the inertia and the direct outside force. Operation with posterior wide decompression and 1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 can achieve good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fun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颈前路锁定钢板(CSLP)在颈前路砬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颈脊髓病、颈椎创伤、肿瘤及结核患者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行CSLP固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3例患者,切除椎体48个,完成减压71个间隙,平均3个间隙,术后植骨稳定,早期活动。随访6-16个月,平均8.7个月。颈脊髓病患者术前平均JOA评分8.1分。术后14.8分,恢复率为75.3%,优良率为87.5%,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减压融合术后。SAIA分级平均提高1.5级,结论:颈前路锁定钢板能保证植骨稳定,减少并发症,简化手术程序。  相似文献   

15.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10年7月笔者对83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前路、后路和一期后-前路或是前-后-前联合入路(后路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颈椎损伤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钛板(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比评估的方法,使用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价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 8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在手术参数、术后力学参数方面对其进行比较,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神经学方面,7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月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一期联合手术入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方面较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具备更宽的适证,需要掌握严格手术指征和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月确诊为下颈椎骨折脱位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皆行颈椎CT扫描,充分评估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压迫程度。术中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术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辅以康复治疗效。结果:术后随访7~21个月,39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及神经、血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JOA评分治疗评分改善率为43.17%,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前路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术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四肢瘫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四肢瘫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随访0~12个月,平均(5.8±3.6)个月。4例患者死亡,19例患者存活,脊髓功能ASIA评分提高0~1级。术前ASIA分级为A级9例,术后ASIA评分提高为B级2例,无提高3例,死亡4例;术前ASIA分级为B级14例,术后ASIA评分提高为C级6例,无提高8例。4例死亡病例均为单纯前路减压手术:1例术后呼吸、心搏骤停死亡,2例因自主呼吸微弱出院后在家中死亡,1例死于并发肺部感染。8例ASIA分级提高一个级别的均为一期前后路减压手术。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并硬膜下减压是治疗此类患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方式选择,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4例,短节段(≤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6例行前路手术。多节段(≥3个节段)颈椎管狭窄18例行后路手术,其中1例合并C5~6髓核游离于椎管,二期再行前路手术。结果 JOA评分术前平均5.70分,术后6周评分平均8.47分,术后12周10.26分,术后24周为12.02分。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结论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彻底减压,可靠融合及内固定,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