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中治疗风湿病的处方用药特色及配伍规律,为民族医药治疗风湿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中治疗风湿病的内服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关联规则、聚类等分析治疗风湿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方剂170首,含580味中药,高频使用中药有大钻、九节风、两面针、小钻、穿破石、四方藤、鸡血藤、买麻藤、走马胎、杜仲、猪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9组核心药物组合,系统聚类分析归为6类。研究发现整体用药原则以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为基础,侧重解毒、治血、补虚三方面治疗。结论 广西地区治疗风湿病多用民族特色药,以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的药物为基础,侧重解毒、治血、补虚三方面治疗。挖掘地方民族医药用药经验不仅能为民族医药的临床运用提供新的思路,还可丰富传统医药理论内涵,助力民族药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7,(8)
目的:分析壮、瑶、苗三族骨伤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对《壮药药材学》《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苗药卷》中共971味骨伤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及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壮、瑶、苗族主要治疗的骨伤疾病为骨折、风湿痹痛、跌打筋伤、腰腿痛、外伤出血,其中以跌打筋伤和风湿痹痛最为常见;壮、瑶、苗族骨伤用药性多寒凉、味多辛苦;壮、瑶、苗族骨伤药物均有部分为有毒药,其中壮药以有毒类多见,瑶、苗药以小毒类多见;有些药物在3个民族中均有使用且性味、功效记载不同。结论:壮、瑶、苗三族骨伤科用药有共通之处,也有各民族的特色,这与各民族自身特点和生活区域环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藏医药治疗骨伤科常见疾病的用药规律和特色。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收集关于藏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药物。运用SPSS 21.0将药物及复方进行疾病治疗类型、性味的频次汇总、聚类分析和藏医药学骨伤科药物治疗特点分析。结果:收集藏族骨伤科药物192味,药效以治风湿关节痛、关节痉挛为主,药性以凉药居多,五味中苦、甘类药物最为常用,"藏药三果""三味黄水病药"等复方药物常聚类使用。结论:藏族治疗骨伤疾病以消黄水为其治疗核心,用药以苦味及凉药居多,这是藏医药独特的医药理论的体现。藏医药有许多值得发扬和认真分析研究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彝医药典籍中治疗骨伤科疾病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提取核心药组。方法:收集并筛选彝医药古籍和现代验方著作中的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方剂,录入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对治疗用药、常用配伍、核心组合、新方组合进行分析。结果:筛选方剂165首,涉及药材286味,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从高到低依次为五爪金龙、白酒、生三七、叶下花等,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4组,新处方13首。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彝医治疗骨伤科的方剂以补益肝肺肾为主,补血活血,散瘀止痛,消肿接骨,演化得到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新方组合,为传承、挖掘与创新彝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岭南骨伤名家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岭南骨科名家著作、手稿、论文等文献,建立岭南骨伤方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岭南骨伤文献中共涉及方剂802首、中药811味,所使用药物以温性最多,占28.3%,药物类别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温里药为主,LDA主题模型共得5个核心方,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21条药对与药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有当归、川芎、白芍、赤芍等。结论:岭南骨科名家基本遵从骨伤科用药的常规,重视活血化瘀法的治疗,用药呈现比较明显的骨伤早、中、晚3期用药规律,早期或兼清热解毒,或强调止血,或开窍醒神;中期攻补兼施,兼以补益肝肾;晚期以补为主,益气健脾养血,兼以活血、补益肝肾。在此基础上,用药也体现了重视健脾化湿清热的岭南骨伤特色治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神志病验方530首》中以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神志病验方530首》中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癫痫的方剂140首,涉及中药231味。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8首。结论:《神志病验方530首》中收录治疗癫痫的方剂以平肝熄风、清热化痰、健脾和胃、活血通窍、滋补肝肾为主,为中医药临床靶向治疗癫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维吾尔族、蒙古族骨伤科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中华本草·蒙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收集331味骨伤科用药,从治疗疾病类型、药性、药味以及各自的药物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维、蒙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主要为骨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腿痛、外伤出血,其中以风...  相似文献   

8.
石氏伤科是享誉海内外的一大中医骨伤流派,是具有石氏特色理论、石氏特色诊治、石氏特色手法、石氏特色用药等为一体的学术体系。牛蒡子是石氏擅长运用的一味君药。石氏以牛蒡子为主组成验方三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临床验方用药规律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临床验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年来临床报道的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的方剂26首,将方中中药按功效分类,进行单味中药用药次数统计.结果:补虚药用药次数及用药味数占居首位,活血祛瘀药用药次数及用药味数位居其次.结论:补肾健脾药为骨质疏松症临床验方基本组成药物,活血祛瘀药为其主要配伍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壮、瑶、苗药中骨伤外用药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中国壮药学》《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苗医卷》中骨伤外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并运用频数分析法进行分析与描述。结果:共收集骨伤外用药356味,主要治疗的疾病包括跌打筋伤、风湿痹痛、外伤出血、骨折脱臼、腰腿疼痛等,跌打筋伤和风湿痹痛所占比例较大,外用药以药物外敷方式为主,味多苦、辛,壮、瑶药性以温、平、寒、凉为主,苗药以冷、热药为主,均包括含毒性药物,壮药以有毒类为主,瑶药以小毒类为主,苗药有毒类与小毒类药物数量相等。结论:壮、瑶、苗族医药骨伤外用药主治疾病类别一致,药物性味及用药方式相似,苦、辛味,温、平、寒、凉(冷)药性是主要外用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陆庆旺  周红海  田君明  陆延  李东阳  陈龙豪 《中草药》2021,52(19):5996-6004
目的通过研究维吾尔族医药治疗骨伤科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医学》以及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及方药,采用Office Excel 2019、SPSS Modeler 14、IBM SPSS Statistic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验方(含单方)209条,其中内服方120条,外用方89条,涉及342味药物及骨伤科常见痹证关节疼痛、肌痹、腰痛(痹)3种疾病。内服药常见的高频药物有小茴香、玫瑰花、干姜、秋水仙、肉桂、荜茇、胡椒、番泻叶、芹菜子;外用药常见的高频药物有秋水仙、除虫菊根、玫瑰花、巴旦杏仁、洋甘菊、荜茇、芸香、芦荟、石菖蒲。内服药及外用药均以温性药为主,药味均为辛、甘、苦,内服药物多数归脾、胃、肝、肾经,外用药多数归肺、肝、大肠经。在聚类分析中,内服和外用药均获得4类用药聚类组合。关联规则分析中,内服药以温里药、理气药为主,常配伍清热药、祛风湿药;外用药以清热药、祛风湿药、理气药为主。结论维医药治疗骨伤科常见痹证多用辛温、甘温、苦温药物,常选用温里药、理气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以促进致病体液成熟并清除痹证的黏液质体液,体现了维医药的致病体液成熟和致病体液排泻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劳氏伤科治疗骨伤疾病的中药用药特色和配伍规律。方法:以2010年度劳氏伤科第十一代传人劳建民先生骨伤门诊病例诊疗处方为资料,使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率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收集符合要求的处方687张,使用频率大于10%的药物共42种,分别属于理血药、祛风湿药、清热凉血药、补益药、理气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劳氏伤科用于骨伤早、中、后期治疗的2味至7味中药组成的配伍规律。结论:劳建民先生传承的劳氏伤科,在骨伤疾病的中药药物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本地特色和明确的用药规律,符合骨伤疾病内治法的分期辨证施药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彝医治疗痹证方剂用药规律,探讨其证治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及《中国彝族药学》《彝药志》《医病好药书》收录的彝医治疗痹证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集成的频次统计、性味归经分布、用药模式、新处方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彝医治疗痹证方剂用药规律。结果纳入彝医治疗痹证方剂93首,涉及药物172种、总频次261次。用药以温性(120次)、平性(63次)、苦味(127次)、辛味(111次)药物为主,主要归足厥阴肝经(101次)、足少阴肾经(48次)、足太阴脾经(38次)和足阳明胃经(30次)。高频药物有伸筋草、牛膝、桑寄生、木瓜、黑骨头等。挖掘得到核心用药模式17种,核心药物组合2种,演化出新处方1首。结论彝医治疗痹证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和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以主治风寒湿痹证最常见。方剂多选用小处方,以祛风除湿药物为主,配伍活血止痛、滋补肝肾、强筋健骨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现代验方治疗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搜集治疗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验方64首:狼疮性肾炎6首,紫癜性肾炎22首,糖尿病肾病36首。对其用药味数、味次及性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狼疮性肾炎用药以补益药、祛风湿通络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用药以清热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为主;糖尿病肾病用药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收涩药为主。三者药性均以寒、温、平,药味均以甘、苦、辛为主。结论:治疗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用药符合传统中医对本病病机"本虚标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海南黎族医药中关于骨伤科疾病应用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黎药学概论》《黎族医药》《黎族药志》《海南黎族民间验方集》《海南黎药》中关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方药进行收集整理,并通过民间走访,对骨伤科方药进行统计.运用Office excel 2010、SPSS 21.0 Clementine 14 Apriori算法...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扭挫伤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小欣 《中医正骨》2003,15(10):57-57
急性软组织扭挫伤是骨伤科中常见病症之一 ,临床以局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中医治疗多以内服及外敷方法为主。而在内服及外用的众多药物中 ,尤其以活血化瘀药应用最广 ,出现频率最高。据不完全统计在历代骨伤科处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 2 0种药物 ,绝大多数都是活血化瘀药 ,如常用来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的古方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活血止痛汤 (《伤科大成》)、七厘散 (《良方集腋》)、八厘散 (《医宗金鉴》)及后人的经验方 :活血丸、活血祛瘀汤等 ,均以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哈尼医治疗痹证方剂的用药规律,探讨哈尼医治疗痹证的特点。方法:提取《哈尼族单验方》中治疗痹证的方剂,分析172首方剂的药物分类、使用频次、药性及剂型的使用频次。结果:哈尼族治疗痹证的方剂中,祛风湿药出现的频次最高,药物的性味以味辛、苦,性温热为主,剂型中以煎剂和酒剂为主,有毒药物41味。结论:哈尼族治疗痹证的证型以风寒湿痹较常见,治疗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止痛药物为主,酒剂是哈尼族治疗痹证的重要剂型,其治疗方法多样,常用煎服法与外洗法、外擦法、外敷法、热敷法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建国后统称仫佬族。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仫佬族人口数为20多万人。仫佬族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医药经验,2007年,《仫佬族医药的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年来,我们对仫佬族医药进行了较深入的抢救性整理。现将仫佬医对热毒病症的辨治经验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方剂计量指标体系对《温病条辨·上焦篇》方剂中药物进行量化统计,分析药物味数、药物频数、药物四气五味频次和频率、药物部位质地。《温病条辨·上焦篇》共58条条文,46首方剂,涉及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湿温、寒湿、温疟、秋燥等11个病名。根据方剂药物应用范围,符合标准的方剂共45首。其中,涉及100味药物,312药次,每药均使用次数为3.12次,使用次数较少,用药广泛;每方均味数约为6.933味,每方内药物较少,方药精小。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温病用药规律:用药味少、气薄、性寒、质轻,如"羽"之轻清升浮之品,否则药过病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配伍规律的研究探讨甲亢的病机特点。方法:收集现代医家治疗甲亢的有效内服方剂127首,将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其药物临床功效及单药频数及频率。结果:127首方剂中共使用药物167味,其中使用频数≥3的药物共82味,这82味药物的临床功效共10种,其中清热药及补益药出现频数最高,化痰药、理气药、平肝熄风药及活血药次之。结论:甲亢的病机特点主要以"热结、气阴两虚"为主,兼夹"痰凝、气滞、血瘀、肝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