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肾虚血瘀II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SOD,血清LPO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检测了68例肾虚血瘀II型糖尿病患者与34例健康人红细胞(RB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结果:肾虚血瘀II型糖尿病患者SOD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LPO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并血管变组LPO含量较无血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的SOD活性,LPO含量与无高脂血症组之间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高  相似文献   

2.
肾虚血瘀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SOD、血清LPO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68例肾虚血瘀Ⅱ型糖尿病患者与34例健康人红细胞(RB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过氧化脂质(LRO)水平。结果:肾虚血瘀Ⅱ型糖尿病患者SOD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LPO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组LPO含量较无血管病变组升高更加明显(P<0.01);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的SOD活性,LPO含量与无高脂血症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高血糖组的LPO含量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组(P<0.05)。LPO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25,P<0.05)。提示肾虚血瘀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自由基损伤反应增强,抗氧化酶系统功能低下,而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合并血管病变时,自由基损伤反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WXF-1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26例白癜风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铜、锌水平,并观察了紫铜消白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铜、锌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癜风患者血清铜、锌水平均低于健康人(P<0.05;P<0.01);治疗后血清铜、锌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该方治疗白癜风患者有效率为92.3%。  相似文献   

4.
用改良Martinek微量测定法检测74例肝硬变患者和100名健康人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含量,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8例肝硬变患者和60名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探讨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肝硬变患者血清ADA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并按肝郁脾虚型、热郁血瘀型、阴虚络阻型顺序依次递增,各证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OKT8明显高于健康人、OKT4/OKT8比值则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0.01),但3个证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ADA似与肝硬变程度及中医证型有关,可考虑作为本病中医辩证分型、判断病情与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紫铜消白方对白癜风患者血清铜锌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WXF-1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了28例白癜风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铜、锌水平,并观察了紫铜消白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铜、锌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癜风患者血清铜、锌水平均低于健康从(P〈0.05;P〈0.01);治疗血血清铜、锌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该方治疗白癜风患者有效率为92.3%。  相似文献   

6.
对71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组)男性患者和23例正常男性(对照组)的性激素检测,发现治疗组的睾酮(T)值下降,血清催乳素(PRL)、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和E2/T值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三证型组血清性激素各指标虽均有上述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其变异程度呈肾虚型>脾虚湿泛型>肝经郁热型的趋势。其中表现为虚证的肾虚型和脾虚湿泛型两组,除后者之T外,其余指标与正常组间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而表现为实证的肝经郁热型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本病71例85只眼辩证施治,其中肾虚型者用杞菊地黄汤,脾虚湿泛型者用参苓白术散,肝经郁热型者用丹栀逍遥散等为主加减治疗。结果临床治愈64只眼,好转21只眼,且随着病情的痊愈,患者血清性激素各指标均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提示性激素的失衡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性激素对肾虚患者阴阳平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性激素对机体阴阳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32例男性冠心病肾虚患者分为肾阴虚组17例,肾阳虚组15例,观察丽参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睾酮(T)、E2/T和肾虚症状计分变化,并以15名健康人为对照。结果肾虚两组T显著降低(P<0.05~0.01);肾阴虚组E2、E2/T明显升高,肾阳虚组E2则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随着肾虚症状积分改善,两组T均显著回升,肾阴虚组E2、E2/T显著回落,肾阳虚组E2显著回升(P<0.01),均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冠心病肾虚患者阴阳平衡失调与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人参逆转性激素变化的效应,对改善肾虚阴阳失调症状有积极影响,表明性激素水平变化对调节、维护机体阴阳平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观察了丽参注射液治疗前后老年女性冠心病肾虚患者雌二醇(E2)、睾酮(T)及E2/T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E2、E2/T肾阳虚组明显降低,肾阴虚组明显升高(P均<0.01);肾虚两组比较亦差异显著(P<0.001)。3组T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随着肾虚症状改善,E2、E2/T肾阳虚组明显回升(P<0.05),肾阴虚组明显下降(P<0.01),均接近对照组,T两组均无显著变化。提示:绝经期后冠心病肾虚患者阴阳失调与性激素紊乱有关,主要表现在生物活性作用强的E2水平的升高或降低;人参既可调整阴阳改善肾虚症状又可逆转性激素变化,对E2有很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有助于人体内环境雌雄性激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观察了丽参注射液治疗前后老年女性冠心病肾虚患者雌二醇(E2)、睾酮(T)及E2/T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E2、E2/T肾阳虚组明显降低,肾阴虚组明显升高(P均<0.01);肾虚两组比较亦差异显著(P<0.001)。3组T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随着肾虚症状改善,E2、E2/T肾阳虚组明显回升(P<0.05),肾阴虚组明显下降(P<0.01),均接近对照组,T两组均无显著变化。提示:绝经期后冠心病肾虚患者阴阳失调与性激素紊乱有关,主要表现在生物活性作用强的E2水平的升高或降低;人参既可调整阴阳改善肾虚症状又可逆转性激素变化,对E2有很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有助于人体内环境雌雄性激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观察了补肾活血片对气阴两虚、肾虚血瘀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血脂及血糖的影响,并设有对照组。结果:糖尿病患者LPO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或血糖控制不好时,LPO含量升高更为明显(P〈0.01,P〈0.05),与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r=0.25,P〈0.05)。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片后LPO含量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73例慢性肾病患者进行听力及血清微量元素测定,发现患者总高频听力障碍发生率为68.5%,平均听力损伤35.1±6.1dB:而有肾虚证表现的55例患者中,高频听力障碍发生率为83.6%,明显高于无肾虚证者(22.2%)。有肾虚证表现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铁、锌的含量也明显低于无肾虚证者及健康人,且血清铁含量降低的程度与听力损伤的程度成正比。在肾虚、血清微量元素铁、锌含量及听力损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老年女性糖尿病肾虚证及骨代谢紊乱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补肾中经对中老年女性糖尿病肾虚证及骨代谢紊乱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52例中老年女性糖尿病肾虚证患者,分组进行了单用降糖西药及在降糖西药基础和益气活血补肾中药治疗的效果观察。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24h尿钙磷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分析132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载脂蛋白水平与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发现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载脂蛋白B(apoB)、apoB/载脂蛋白A-I(apoA-I)均高于正常值,而以脾肾气虚组升高最为明显,且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和肝肾阴虚组(P<0.05);兼有湿证者apoB、apoB/apoA-I显著高于不兼湿证者(P<0.01),故认为apoB和apoB/apoA-I可作为脾肾气虚及湿证辩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元生血方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肿瘤坏互因子-α的影响,方法:36例CAA患者分为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及L595细胞毒法,检测使用益元生血方前后外周血γ-IFN,TNF-α水平,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外周血γ-IFN,TNF-α水平,治疗总组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治疗后无明显差异,肾阴虚组与肾阳虚组比较,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且有效率肾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及常用草药的应用。[方法]根据获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资料,结合中医辨证法,并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定其讧型。收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剂,累计药物在治疗时被组方的次数,根据用药频率筛选出常用草药。[结果]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多见脾肾气虚证,失代偿期以脾肾气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衰竭期中脾肾气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均多见,而尿毒症期则以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为主要表现证型。方剂多由大黄、黄芪、茯苓、白术、丹参、甘草等组成。[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大致规律为脾肾气虚→脾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其治疗的中草药以补肾健脾泄浊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调查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的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建立临床调查表(CRF)及ACCESS数据库;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填表培训,经一致性检验通过,查阅病历填写CRF,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155例,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显示,CHF患者中证素出现频率较高的前4位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其中气虚证出现在82.5%的CHF患者中。临床实际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显示,155例CHF患者中共出现63种证型,其中只出现一次的有47种证型,而出现频次超过10次的仅有4种证型,重复率均较低。分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研究显示:心衰患者以虚实夹杂居多。从水饮证、气虚证、血虚证、血瘀证、阴虚证、痰阻证、阳虚证到气滞证,LVEF值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从水饮证、气滞证、气虚证、阳虚证、痰阻证、血瘀证、阴虚证到血虚证,LVDd呈现依次减小的趋势,水饮证和气虚证在LVEF和LVDd都列于左室功能较差的位置。按分类证型研究,有气虚证与无气虚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有水饮证与无水饮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研究显示临床实际证型复杂多样,分布趋于分散,缺乏规律性。结论:CHF常见证素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分类证型以虚实夹杂居多;临床实际证型缺乏规律性。中医证候与左室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虚证与水饮证是反映左室功能下降的重要证素。中医证候诊断亟待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肾虚证的T细胞亚群及对免疫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单克隆抗体OKT系列检测57例老年人肾虚证周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T_3、T_4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T_8显著升高(P<0.01),T_4/T_8显著下降(P<0.01),且肾阳虚较肾阴虚明显(P<0.01)。肾阳虚组T_4/T_8与IgA呈高度正相关(r=0.64,P<0.001),与C_3及CIC分别呈高度负相关(r=-0.87,P<0.001;r=-0.665,P<0.001)。因此推测肾虚证老年人T细胞亚群改变致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可能是衰老的肾虚本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