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了解娄星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娄星区范围内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娄星区2006~2012年共报告突发事件18起,发病964人,死亡1人,平均罹患率为2.76%,病死率0.1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83.33%),传染病事件以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53.33%),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占46.67%),食物中毒主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占66.67%);事件发生地点主要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占83.33%);发病人群以监狱服刑人员为主(占51.04%),其次是学生和托幼儿童(占48,86%);发生时间以9月、12月为高峰。结论娄星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发生频繁,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丽水市学校突发事件发生规律,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导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丽水市2007-2012年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学校分布、时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丽水市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5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起数的79.71%.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占92.73%;食物中毒占7.27%;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83.64%.学校主要分布在小学,特别是乡镇农村学校,发病高峰出现在每年3-6月和12月.结论 2007-2012年丽水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且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重点是农村中小学校,是丽水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昆明市西山区2004—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西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对2004—2018年昆明市西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8年西山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8起,发病559例,罹患率为5. 45%。突发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77. 78%;其次是食物中毒事件,占11. 11%。18起事件中有15起发生在学校,占83. 33%,事件类型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报告事件数前三位的病种为风疹、手足口病和水痘,报告高峰集中于4—5月和12月。【结论】传染病事件是西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类型,学校是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托幼机构和农村小学是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1—2017年南岸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探索适合本区实际的学校传染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11—2017年累计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0起,占全区事件发生总数94.34% 。发病193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平均罹患率为3.30%;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为主要事件占 66%,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占34%;疫情发生时间主要在4—6月及9—10月;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前3位街镇依次为南坪镇、长生桥镇及涂山镇;小学报告疫情起数最多,共27起,占54%,其次是幼儿园,15起,占30%;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持续平均时间及首发病例发病至疫情报告间隔平均时间均高于肠道传染病。结论 学校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呼吸道传染病为疫情防控重点和难点。南岸区需加强以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联合区教委督促学校积极落实传染病防控准备,同时,进一步推动南岸区疫苗接种工作,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株洲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株洲市2005—2018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株洲市2005—2018年共报告117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事件以一般级别(占79.49%)和未分级事件(占20.51%)为主,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报告;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共111起(92.26%),事件类别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78 起,占66.67%),其次是肠道传染病事件(30 起,占25.64%);2017年和201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大幅上升,两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8起,占49.57%,每年事件的发生高峰为4-6月(48起,占41.03%)和11-12月(40起,占34.19%);报告事件数最多是茶陵县,25起(21.40%),高发学校为小学(69起,占58.97%)。结论:学校尤其是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点场所,传染病疫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教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卫生的投入,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学校需加强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免疫规划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嘉峪关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和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嘉峪关市2008年8月-2012年8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嘉峪关市2008年-2012年学校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起,均为传染病事件,累计报告发病277例,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总罹患率为2.47%,以呼吸道、肠道传染病为主,5~6月为高峰,11~12月为次高峰,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于农村。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必须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和监督,切实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州市黄埔区2006—2011年所有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黄埔区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2起,发病2 512例,死亡1例,罹患率为2.14%(2 512/117 481)。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占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4.44%(102/108)。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学校(81起)和托幼机构(12起),共占91.18%(93/102);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以9—12月最多,共报告50起(占49.02%),发病856例(占34.08%);其次为3―6月,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 433例(占57.05%)。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57起(占55.88%),发病1 229例(占48.93%),其次为接触传播传染病,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 218例(占48.49%)。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黄浦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好发场所。今后应加强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别是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监测,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州市黄埔区2006--2011年所有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黄埔区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2起,发病2512例,死亡1例,罹患率为2.14%(2512/117481)。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占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4.44%(102/108)。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学校(81起)和托幼机构(12起),共占91.18%(93/102);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以9—12月最多,共报告50起(占49.02%),发病856例(占34.08%);其次为3—6月,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433例(占57.05%)。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57起(占55.88%),发病1229例(占48.93%),其次为接触传播传染病,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218例(占48.49%)。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黄浦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好发场所。今后应加强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别是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监测,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2009-2013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对2014年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运用风险分析矩阵法(AS/NZS4360:1999)对2014年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2009-2013年累计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1起,级别以未分级为主(占96.2%);发生场所主要在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占54.2%)。2014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结果为2类极高风险事件、9类高风险事件和1类中风险事件。结论。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水平总体较低,风险分析矩阵法能有效分类不同等级的风险事件,可操作性强,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2004-2008年学校传染病发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2004-2008年浙江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浙江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浙江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23起,其中传染病事件占87.7%,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79.1%);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8.6%。小学报告的事件数最多,占66.9%;乡村小学占各类小学报告事件数的82.2%。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罹患率中位数分别为4.1%,5.0%,5.5%,4.7%和4.2%,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27.2,30.1,21.6,25.9和25.2d。结论呼吸道传染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要传染病事件,主要发生在小学,特别是乡村小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2006-2010年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济南市2006-2010年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6起,发病1 759例,死亡27例。其中,报告呼吸道传染病最多,占传染病事件数的54.17%;发病1 492例,占病例总数的84.82%。病种以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为主。3-5月是高发季节,共报告44起,占全年报告数的45.83%。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事件数占全部事件数的60.42%,发病人数占发病总人数的94.60%。结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掌握全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理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间全区各类学校共报告7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同期报告事件总数的53.15%(76/143),分别为一般事件(47.37%)和未分型事件(53.95%)。事件类别以传染病事件为主(65起),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占传染病事件的75.38%,以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事件为主。各年事件报告集中在4—6月和10—12月。事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县镇和农村小学是事件高发地区。结论 学校存在学习和活动场所相对独立、人员密集度大的特点,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特别是冬春季节的农村学校,是事件预防的重点区域;建议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及家长的公共卫生意识,提高师生健康素养。同时加强教育、市场监督等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日照市东港区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控重点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日照市东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东港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22起,发病总数442例,波及人数12 521人,死亡1例,传染病相关事件占事件总数的95.45%,发病424例,占突发事件病例总数的95.93%,死亡1例,占死亡总数的100.00%,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事件总起数的90.91%。结论东港区突发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人口较为聚集的学校及托幼机构,波及人群主要是学生和幼托儿童,影响因素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湖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湖南省2011—2020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20年湖南省14个市州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共计1 962起,报告病例58 355例,死亡174人,病死率为0.30%。事件级别以Ⅳ级和未分级为主,分别占48.88%和48.42%。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8.94%;其次为突发中毒事件,占7.85%。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占57.08%,累计发病52 183例,占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总数的89.24%。 结论 湖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传染病为主,应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重点关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海市2009—2013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海市2009—2013年发生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北海市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7起,发病人数1 397例,死亡2例,波及37 714人;病种以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农村罹患率高于城市,病例相对集中在学校,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结论水痘、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是北海市防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要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卫生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湖南省2004—202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200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湖南省2004—2022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820起,报告病例83 838例,平均罹患率为2.79%,死亡13例,病死率0.02%。全省14个市州均有事件报告。事件起数以2019年最多(264起,占14.51%),时间分布以3—6月和9—12月为两个发病高峰。事件级别以一般级(1 263起,占69.40%)和未分级事件(542起,占29.78%)为主。事件类型主要为传染病暴发事件(1 703起,占93.57%),其次为突发中毒事件(100起,占5.49%)。事件发生学校类型以小学(1 057起,占58.08%)和初中(221起,占12.14%)为主。农村地区学校罹患率显著高于县镇、城市学校。结论 2004—2022年湖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事件为主,应重点防控农村小学和初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2009—2012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的特点和流行规律,为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共报告传染病突发事件67起,报告病例1 701例,死亡11例。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73.13%),其中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97.96%);发生场所在乡镇和村级的小学和中学,报告病例较多,占90.59%。67起事件有实验室检测的事件占65.67%;及时进行网络报告的占33.33%,其中信息填报完整的占29.59%,不完整的占70.41%;从事件发生至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间中位数为6.00 d。结论学校是传染病突发事件多发场所,特别是农村学校是重点场所,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呼吸道传染病是报告中的主要病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洛阳市2008 - 2017年学校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洛阳市2008 - 2017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 - 2017年洛阳市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6起,报告级别主要为一般事件(75.00%),共波及人口58 460人,报告病例数1 024例,未发生死亡病例;传播途径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报告位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流行性腮腺炎(15起)、甲型H1N1流感(8起)、水痘(6起),占总报告数80.56%;事件分布在全市12个县区,集中发生在3 - 6月和9 - 12月。事件发生场所农村小学最多(14起);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9.63 d(1.24~70.31 d),首例病例发生时间到接报时间的中位数是2.75 d(0.69~51.68 d)。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洛阳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类型,农村小学是防控重点,及早报告并开展处置有利于控制事件扩散范围和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阐明贵州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作参考。 方法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2010—2019年贵州省学校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 结果 2010—2019年贵州省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97起,报告病例14011例,死亡16例,罹患为1.58%。乙类传染病事件28起,丙类事件339起,其他传染病事件212起。呼吸道传染病事件431起,占74.44%,其中以水痘(209起,占48.49%)和流行性腮腺炎(176起,占40.84%)事件为主。肠道传染病事件报告137起,占23.40%,其中手足口病事件共118起,占86.13%。事件发生场所为托幼机构和小学的分别占64.25%、23.49%。发生在5月和11月的事件较多,分别为117起(2680人)和97起(2651人)。 结论 应以幼儿园、小学为防控重点,落实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等常见疾病的针对性防控措施,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促进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20.
林健燕  郭泽强  甘文烨  黄世美  曾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04-6105,6109
目的 对南宁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宁市2004~2011年上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上半年,南宁市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53起,累计发病32088例,平均罹患率为2.55%.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占事件总起数的83.22%.呈现3~6月和9~12月两个发病高峰,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学生和幼托儿童是高发人群.城镇传染病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农村则以肠道传染病事件为主.结论 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的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和管理是当前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