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聚集性发热事件病原体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2020年4月25日本地区某学校某班级15例不明原因聚集性发热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病原学检测方法(细菌培养、抗原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并选择2例症状较重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  相似文献   

2.
目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重症肺炎病情重,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及日后生活,需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咽拭子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检测,评估其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09-01-2018-12-3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300例,并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pneumonia mycoplasma serum antibody,MP-Ab)、SAT检测肺炎支原体RNA;评估SAT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实用价值。结果SAT检测阳性共128例,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例;单份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125例,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91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34例。SAT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真实性(约登指数=0.83)高于单份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约登指数=0.46);SAT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时,与临床的一致性(Kappa值=0.84,P<0.001)高于单份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Kappa值=0.47,P<0.001)。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肺泡灌洗检测,灌洗液阳性53例,咽拭子阳性51例,两种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2,P=0.128。结论 SAT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应用价值高;SAT在不同类型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检出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炎病原学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医院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和(或)BAL检测61.1%的患者可确定感染病原体,同时进行外周血和BALF巨细胞病毒(CMV)定量PCR检测19例,阳性率分别为14.3%和42.9%(P<0.05),同时行BALF CMV定量PCR和外周血CMV IgM检测15例,阳性率分别为47.1%和5.9%(P<0.05);经各种方法诊断CMV肺炎共9例,其中8例经BALF中CMV定量PCR检测确定,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分泌物或BALF培养总阳性率50.0%;同时行分泌物和BALF培养的患者中,分泌物和BALF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4.3%和42.9%,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为28.6%,1例患者BALF检测卡氏肺囊虫阳性。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对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有较高价值,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及研究组不同时期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IL-10分泌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期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期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0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6、IL-8与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2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肺炎组)治疗前后和14例无明显气道炎性反应患儿(对照组)BALF中IL-6、IL-8水平,并行中性粒细胞(PMN)和肺泡巨噬细胞(AMs)计数.结果 肺炎组治疗前BALF中IL-6和IL-8水平、细胞总数、PMN明显比治疗后及对照组高(P<0.01).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儿BALF中IL-6、IL-8水平比革兰阳性细菌感染显著升高(P<0.01).肺炎组BALF中IL-6水平与AMs呈显著正相关(r=0.7615.P<0.01),肺炎组BALF中IL-8水平分别与PMN和AMs呈显著正相关(r=0.8956,r=0.6018,P<0.01).结论 IL-6、IL-8参与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炎性反应,BALF中IL-6和IL-8水平动态变化对评价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病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患儿感染病原学特点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1,HMGB1)和Toll样受体家族(Toll like receptor,TLR)表达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3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难治性肺炎患儿50例为难治性肺炎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普通肺炎患儿50例为普通肺炎组,选择同期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名为对照组。分析难治性肺炎组患儿病原学分布特点,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清及难治性肺炎患儿不同感染类型血清HMGB1、TLR2、TLR4水平。结果难治性肺炎组血清HMGB1(98.97±22.31)、TLR2(65.33±16.27)、TLR4(42.02±10.23)ng/ml均高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P0.05),普通肺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 50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共检出病原体81株,感染病原体病毒占38.27%,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支原体分别占23.46%、17.28%、20.99%,单一病原感染27例,≥2种病原感染23例,≥2种病原感染患儿HMGB1、TLR2、TLR4水平高于单一病原感染(P0.05)。结论难治性肺炎患儿感染病原以病毒为主,血清HMGB1、TLR2、TLR4水平对于判断病情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浆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1,3)-β-D葡聚糖检测在小儿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市儿童医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IPFI患儿50例为试验组,同期在本院选择大叶性肺炎患儿以及非肺炎患儿各50例为大叶性肺炎组和非肺炎组,其中非肺炎组患儿均有支气管异物。对所有患儿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灌洗液并抽血3~5 ml,所有样本均应用(1,3)-β-D葡聚糖检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所有样本均成功操作。试验组、大叶性肺炎组和非肺炎组的BALF应用(1,3)-β-D葡聚糖检测值分别为(239.59±153.71)pg/ml、(14.53±6.71)pg/ml和(14.11±5.92)pg/ml,试验组与大叶性肺炎组和非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应用(1,3)-β-D葡聚糖检测值分别为(102.83±30.26)pg/ml、(11.25±4.74)pg/ml和(4.12±2.86)pg/ml,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表明,BALF应用(1,3)-β-D葡聚糖检测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 IPFI患儿的血浆和BALF应用(1,3)-β-D葡聚糖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但血浆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应首选BALF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肺炎患者鼻咽拭子(nasopharyngeal swab,NPS)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的病原学差异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6例肺炎患者NPS及BALF,阵列qRT - PCR法检测42种病原体,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BALF和NPS的病原阳性率分别为61.11%和46.03%,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6,P<0.05);BALF病毒检出率为33.53%,NPS病毒检出率为3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2, P>0.05),腺病毒(Adenovirus, AdV)检出一致性较好(Kappa = 0.57);BALF与NPS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5.71%和20.96%,二者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7.08,P<0.05),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检出一致性较好(Kappa = 0.61);BALF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检出率(8.73%)高于NPS检出率(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6.57,P<0.05)。结论 NPS病原学检测可为肺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NPS与BALF联合检测可提高病原检出率,增加诊断依据,但不认为NPS可以代替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推荐细菌性及支原体肺炎患者采集BALF检测病原,而病毒性肺炎患者可采集NPS进行病原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儿童大叶性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2015年1至12月121例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结果①病程≤7天的79例患儿,37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1周后复查,治愈30例(占81.08%),42例对照组中治愈23例(占54.76%);病程>7天的42例患儿,2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1周后复查,治愈17例(占77.27%),20例对照组中治愈11例(占55.00%);②121例患儿静脉血中肺炎支原体(MP)阳性10例(8.26%),而5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患儿的肺泡灌洗液(BALF)中MP阳性者为47例(79.66%);③病程在1周内的患儿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其住院时间、热程均较对照组缩短(t值分别是2.394和2.101,均P<0.05),肺部病变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171,P<0.05);而病程超过1周的患儿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早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可以有效缩短热程及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检测BALF可提高MP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山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病原学分布特点及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儿童CAP的预防、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住院的13 705例CAP患儿病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细菌培养法联合检测患儿痰、咽拭子、血样本、肺泡灌洗液中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对各种病原微生物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气象的分布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3 705例患儿中,病原学检测阳性数为8 412例,阳性率为61.38%,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2 660例(19.41%)、肺炎支原体2 195例(16.02%)和流感嗜血杆菌1 798例(13.12%);混合感染率为34.27%。男女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不同(χ~2=103.900,P0.01);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夏秋季高于春冬季(χ~2=101.188,P0.01),流感病毒检出率春季最高(χ~2=123.415,P0.01),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则是冬春季高于夏秋季(χ~2=317.574,P0.01);肺炎支原体和副流感病毒检出率与月平均日照、月平均温度呈正相关;流感病毒检出率与月平均湿度呈正相关。结论 CAP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及季节有不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儿童CAP病原微生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好发于冬春季;流感嗜血杆菌占儿童CAP细菌感染病原的首位;警惕夏秋季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升高,尤其是月平均日照和温度增加时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儿童大叶性肺炎严重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严重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3月该院小儿呼吸二科收治住院的12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病例,根据血浆D-二聚体水平将D-二聚体≥1 000μg/L的作为试验组,血浆D-二聚体1 000μg/L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炎症指标和临床表现间的关系。另根据血清支原体抗体结果及外周血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24例(外周血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为阴性),支原体感染组16例(外周血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为阳性),细菌并支原体感染组52例(外周血细菌培养结果和血清支原体抗体均为阳性)及其他组28例(外周血细菌培养结果和血清支原体抗体均为阴性),研究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12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中,试验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患儿肺内并发症的比例较对照组患儿高(P0.05);试验组患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儿高(P0.05);试验组患儿的炎性指标,热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并支原体感染组肺内并发症发生率及D-二聚体平均值较仅细菌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和其他组高(P0.01)。结论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大叶性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与肺炎支原体DNA复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1月在该院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88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急性期及恢复期检测患儿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 (IL-1)、IL-4、IL-6、IL-8、IL-10、IL-17、IL-18、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咽拭子和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分析急性期咽拭子与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的相关性,并分析急性期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IL-18与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的相关性。按患者病程中有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情况分为A组(机械通气) 38例与B组(非机械通气)50例,分析两组患儿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结果患儿急性期CRP、IL-1、IL-6、IL-8、IL-18、ESR、LDH显著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4、IL-10、IL-17及急性期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显著高于急性期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肺泡灌洗液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呈正相关(r=0.669,P0.01);急性期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与急性期外周血IL-8呈正相关(r=0.412,P0.05),与急性期肺泡灌洗液IL-8呈正相关(r=0.534,P0.01)。A组患儿全身激素治疗时间显著长于B组患儿,血清LDH、IL-8及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显著高于B组患儿,肺泡灌洗液中IL-18、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与肺炎支原体DNA复制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儿童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疗的28例疑似肺部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本研究采用的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22,确诊为肺部感染)和对照组(n=6,非肺部感染)。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儿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mNGS与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对患儿BALF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秩和检验与χ^(2)检验,对2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对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与患儿BALF中mNGS病原体测序读数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种方法对儿童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价值。本研究通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SYSKY-2022-300-01)。所有患儿接受治疗前,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患儿年龄、男性及免疫功能缺陷患儿比例、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血清CRP及PCT水平、BALF mNGS及传统病原体检测阳性率、BALF mNGS及传统病原体检测报告所需时间、BALF mNGS病原体测序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8例患儿中,mNGS检测患儿BALF的病原体阳性率为89.3%(25/28),高于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的17.9%(5/28),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2,P<0.001)。③GAM分析显示,28例患儿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与其BALF中mNGS病原体测序读数之间存在负线性关系(P<0.05);当血清CRP水平<60 mg/L时,患儿血清CRP水平随其BALF中mNGS病原体测序读数增加而增加。④BALF mNGS诊断儿童肺部感染的ROC-AUC为0.955(95%CI:0.893~1.000,P=0.180),高于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的0.508(95%CI:0.324~0.690,P=0.01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5,P<0.05)。结论BALF mNGS可为儿童肺部感染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体诊断。患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RP水平,可作为评估抗感染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儿童大叶性肺炎5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变迁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6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570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原学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0例患儿中发热456例,咳嗽535例,胸痛39例,各型皮疹36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37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66例,白甲丝酵母菌感染36例,肺炎链球菌感染35例,肺炎克雷白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各32例,合并病毒感染119例;合并肺内并发症216例,肺外损伤以循环及消化系统为主;经系统治疗后,162例治愈,394例好转,14例死亡。结论:近年来,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逐渐减少,而由支原体、病毒及其它细菌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逐渐增多。对于高热持续不退,刺激性干咳时间长,肺部体征不明显的大叶性肺炎患儿,应加强支原体抗体检测,必要时可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于感染较重的大叶性肺炎的患儿,应及时行体液培养及药敏鉴定,明确病原、针对用药,抗生素应足量、足疗程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基因(MP-DNA)拷贝数与甲泼尼龙常规剂量疗效的关系,以期为早期识别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病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住院治疗的72例RM PP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甲泼尼龙1~2mg·kg-1·d-1为常规剂量组,该剂量不能控制体温或者初始量即为4 mg·kg-1·d-1定义为高剂量组.M P-DNA拷贝数<1.0×107/mL为中低拷贝组,≥1.0×107/mL为高拷贝组.结果 72例患儿的BALF中,MP-DNA拷贝数最低为4.6×103/mL,最高为1.93×108/mL,当BALF中MP-DNA拷贝数≥107/mL时,使用高剂量甲泼尼龙的比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3,P<0.05);高拷贝组及中低拷贝组患儿性别、年龄、热程、入院后热程、呼吸困难比例及发病至采集灌洗液检测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拷贝组住院时间长于中低拷贝组(t=2.871,P<0.05),出现胸腔积液比例高于中低拷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isher<0.05);实验室检查方面,高拷贝组的血清铁蛋白、D-二聚体均高于中低拷贝组,而外周血Ts细胞比例低于中低拷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08、2.450、-6.002,P<0.05).结论 RMPP患儿BALF中MP-DNA拷贝数达107/mL及以上时,甲泼尼龙初始剂量应考虑提高到4 mg·kg-1·d-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共150例,留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同时检测患者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结果病原学阳性患者共69例(占46.00%),阳性例次数81例次。其中细菌阳性41例(占27.33%),支原体阳性28例(占18.76%),真菌阳性6例(占4.00%),混合感染10例(占6.67%)。居前三位的病原体分别为肺炎支原体28例(占18.76%),肺炎克雷伯菌15例(占10.00%),鲍氏不动杆菌13例(占8.67%)。病原体在不同季节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耐药性较高,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较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三四代头孢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病原体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MP-DNA载量,及其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郴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呼吸科确诊为MPP的患儿24例,作为MPP组,另选同期入院治疗的28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相关炎症指标变化,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抗体滴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BALF MP-DNA载量,镜检并计算各类免疫细胞百分比。结果 MPP患儿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分别为(18.30±14.29)mg/L、(32.18±19.85)mm/h,均高于对照组(10.28±12.20)mg/L、(12.67±6.31)mm/h(P0.05),两组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PP患儿组血清MP抗体阳性率79.2%(19/24),高于对照组14.28%(4/28)(P0.05);MPP组患儿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巨噬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与BALF MP-DNA含量呈正相关(r=0.477,P=0.018),巨噬细胞比例与BALF MP-DNA含量呈负相关(r=-0.457,P=0.024)。结论 MPP患儿BALF MP-DNA与中性粒细胞含量显著增加,提示MP可激活中性粒细胞,诱发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聊城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病原谱构成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67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呼吸道8种病毒及3种非典型病原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70例病例中有425例病原学阳性(63.43%)。共检出718株病原,其中细菌208株(28.97%),主要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病毒检出261株(36.35%),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非典型病原体主要检出肺炎支原体(34.54%)。混合感染率达到43.73%,占病原阳性患儿的68.94%,混合感染以支原体和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其次是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较多。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均有较高的耐药性;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对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均有很高的敏感性。结论聊城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主要病原是肺炎支原体和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要病毒病原,且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咽拭子支原体RNA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1 920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标本与血液样本,采用RNA恒温扩增法进行咽拭子支原体RNA检测,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以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咽拭子支原体RNA检测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Kappa值。结果 1 920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经咽拭子支原体RNA检测,共检出阳性标本306例,阳性率为15. 9%;经支原体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标本285例,阳性率为14. 8%。以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支原体RNA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2. 1%、96. 8%、83. 0%、98. 1%、95. 7%、0. 83。经支原体RNA检测,6岁~14岁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3岁、3岁~5岁患儿(P 0. 0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秋、冬季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春、夏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咽拭子支原体RNA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有利于早期快速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变化及支原体核糖核酸(MP-RNA)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和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住院患儿各30例;对照组取同期在本科因支气管异物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的健康儿童30例,比较3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γ、IL-4和IFN-γ/IL-4水平及MP-RNA表达。结果 BALF中IFN-γ和IL-4水平MPP组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 01、11. 10,P 0. 01),而RMPP组高于MPP组(t值分别为4. 53、12. 37,P 0. 01)。3组咽部分泌物中MP-RNA阳性率比较,MP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8. 29,P 0. 01); MPP组、RMP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 40、41. 71,P 0. 01); BALF中IFN-γ、IL-4、IFN-γ/IL-4与MP-RNA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55、0. 62、0. 61,P 0. 01)。结论 BALF中MP-RNA有助于早诊断MP感染,BALF中IFN-γ和IL-4水平均增高,且IFN-γ/IL-4越低越有助于早期识别RM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