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参与抗原识别、加工处理和提呈,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并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生成,启动、维持并调控免疫应答.以DC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骨肉瘤治疗受肿瘤细胞耐药和免疫逃逸机制的影响,其疗效尚处于瓶颈状态.该文就DC疫苗与骨肉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1):1014-1017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体内最重要、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且是机体内唯一能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的APC,可有效触发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应答。DC参与抗原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以DC为主特别DC疫苗的抗肿瘤疗法已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然而,DC疫苗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骨肉瘤抗原异常表达、MHC-I分子下调以及肿瘤微环境中高浓度免疫抑制因子的存在等原因使得骨肉瘤发生免疫逃逸,限制了DC疫苗的应用。本文现就以DC疫苗及骨肉瘤相关免疫治疗基础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cell,CAR-T)免疫疗法,是当下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之一,也是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CAR-T疗法是指通过采集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在体外将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基因与T细胞嵌合,进而将重新编码的T细胞回输入患者体内的免疫疗法。因其近年在恶性血液肿瘤中的治疗效果明显,这使得各领域科学家及临床医师对CAR-T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开始了探索。但因胰腺癌本身存在的异质性、微环境的复杂性、靶点的非特异性、瘤体组织的特异性等特点,CAR-T免疫疗法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还面临重大挑战。本文就CAR-T的基本特点、目前胰腺癌的热门靶向抗原及其现阶段主要的困境做简单的概述,并总结了近期关于CAR-T研究的新进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汤志刚  王春友 《肝胆外科杂志》2003,11(6):479-480,444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几种免疫治疗中,利用以细胞为基础的疫苗进行的主动免疫疗法,近年来正逐渐成为免疫学家和肿瘤学家的研究热点,细胞疫苗的高免疫原性可以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阻止肿瘤的形成、生长、扩散和复发,甚至消除肿瘤。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目前,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HCC的手段。许多研究证明,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减少HCC的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C抗肿瘤疫苗、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细胞疗法、DC免疫治疗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光动力疗法等以DC为基础的方式已成为HCC免疫治疗研究中的热点,并展现出良好的前景。笔者将对近几年基于树突状细胞的HCC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urvivin、Caspase-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肉瘤及正常骨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运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在77%的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Caspase-3蛋白在骨肉瘤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和89%,差异有显著性;在骨肉瘤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Survivin呈阳性的骨肉瘤中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Survivin呈阴性组(P〈0.01);Caspase-3呈阳性的骨肉瘤中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Caspase-3呈阴性组(P〈0.01)。[结论]Survivin、Caspase-3参与了骨肉瘤的发展,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从而发挥其抑制骨肉瘤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骨肉瘤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忠泰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2):803-804
当前骨肉瘤治疗中的几个问题马忠泰众所周知,骨肉瘤在骨科是原发恶性骨肿瘤中发病率最高、恶性度也最高的、骨科最具代表性的肿瘤。骨肉瘤的治疗由于从80年代开始的大剂量综合化疗,使其五年生存率大幅度提高,并使保肢疗法和肺转移瘤清扫术得以开展,从而使骨肉瘤的治...  相似文献   

8.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修饰来招募T细胞对抗肿瘤的新方法。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已取得巨大的进展,因此,许多研究者提出将其用于诸如结直肠癌(CRC)这类实体肿瘤。但是,由于肿瘤特异抗原的缺乏,肿瘤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等问题,限制了CAR-T细胞疗法在CRC的应用。为克服实体瘤免疫治疗的这些困境,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优化CAR的治疗策略,这些策略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本文总结了CRC中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靶点选择,治疗不良反应和相应的优化策略等现状,并提出对实体瘤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9.
TRAIL受体在人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2例骨肉瘤组织标本、MG—63骨肉瘤细胞株、U251脑胶质瘤细胞株以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RAILR1—R4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22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15例同时表达TRAILR1、-R2和-R3,4例同时表达TRAIL-R1和-R2,只表达TRAIL-R1或-R2者3例,所有标本中均未检测到TRAIL,-R4表达;MG-63骨肉瘤细胞株、U251脑胶质瘤细胞株以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则均检测到TRAILR1、-R2和-R3的联合表达。结论 死亡受体TRAIL-R1,R2在骨肉瘤中的普遍表达,是TRAIL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死亡受体和诱骗受体的差异性分布,并非TRAIL对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关键性因素,可能还受其它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骨肉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肉瘤血管生长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并参与骨肉瘤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免疫和耐药有关。在治疗中,不应忽视其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一种类胞膜结构的微囊泡,内含蛋白质、核酸等,可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并调节细胞状态及功能。肿瘤来源的外泌体与恶性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及治疗抵抗密切相关。骨肉瘤作为最常见的恶性原发骨肿瘤,因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及疾病进程发展快,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该文就外泌体在骨肉瘤免疫疗法、液体活检、化疗耐药和药物载体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骨肉瘤血管产生机理进行初步的研究,观察骨肉瘤细胞是否有仿血管发生的能力。方法:应用Ⅰ型胶原蛋白凝胶的三维培养基对骨肉瘤细胞进行培养,观察骨肉瘤细胞在三维培养基中是否可形成血管样结构,并运用电镜、光镜观察这些血管样结构的形态学构成。结果:电镜、光镜下观察到骨肉瘤细胞在Ⅰ型胶原蛋白凝胶的三维培养基中能够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骨肉瘤细胞体外能够自身形成血管样结构,具有仿血管发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骨肉瘤作为骨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具体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包括间充质干细胞、巨噬细胞等)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骨肉瘤细胞与微环境中的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是骨肉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此,骨肉瘤肿瘤微环境靶向治疗有望为骨肉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该文就肿瘤微环境对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化疗药上调DR4、DR5表达体外逆转人骨肉瘤对TRAIL的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化疗药对人骨肉瘤的联合作用及其受体(TRAILR)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细胞计数、AO/EB染色、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比较检测阿霉素、顺铂、甲氨喋呤、紫杉醇单独作用和与TRAIL联合作用于MG-63及骨肉瘤组织的细胞毒效应;应用原位杂交、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及新鲜骨肉瘤组织用药前后TRAILR的表达。结果阿霉素、顺铂和紫杉醇增强死亡受体的表达,且与TRAIL联合作用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效率显著强于单用。结论阿霉素、顺铂、紫杉醇通过上调DR4、DR5表达逆转人骨肉瘤对TRAIL的耐受。  相似文献   

15.
张明  刘立宏  肖涛 《实用骨科杂志》2013,(12):1098-1101
目的通过人类细胞凋亡芯片筛选骨肉瘤中表达异常的凋亡相关蛋白,为近一步深入功能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人类细胞凋亡芯片,筛选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有差异的凋亡相关蛋白。应用ImageJ1.42图片处理软件求出每个孔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凋亡相关蛋白Bcl-2、cIAP-2、Clusterin、HSP27、Surv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都有表达,且其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大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凋亡蛋白Bcl-2、cIAP-2、Clusterin、HSP27、Surv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骨肉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微小RNA-134(microRNA-134)在骨肉瘤的表达,并探究其在骨肉瘤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收集40例骨肉瘤及癌旁正常骨组织标本,利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T-PCR)检测microRNA-134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microRNA-134在骨肉瘤细胞系(HOS和Saos-2)及正常成骨细胞系(NHOst)的表达,进而通过转染microRNA-134 mimics至HOS和Saos-2细胞,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细胞划痕以及凋亡试验探究其对骨肉瘤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结果 MicroRNA-134在骨肉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配对的癌旁组织(P0.01),同样microRNA-134在HOS和Saos-2细胞系中的表达亦低于NHOst细胞系(P0.05)。细胞生物学功能实验发现,过表达microRNA-134可显著抑制HOS和Saos-2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并增加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结论 MicroRNA-134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系中明显低表达,并具有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及增加凋亡的功能,高度提示其作为抑癌因子参与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在人骨肉瘤化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海  蔡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1):856-859,I0001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在骨肉瘤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计数、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和观察分别及联合应用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对人骨肉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建立裸鼠荷人骨肉瘤动物模型,分别及联合应用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对其进行治疗,并设立空白对照。观察瘤体的生长及病理指标。[结果]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分别及联合用药,在一定范围内均对骨肉瘤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且联合用药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用药组,抑制率≥59.34%(P<0.05;),凋亡率18.31%(P<0.01)。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单独应用均可抑制骨肉瘤瘤体的生长,肿瘤抑制指数分别为84.16%、78.53%;两者联合应用时作用更为明显,肿瘤抑制指数为96.78%。[结论]多西紫杉醇和顺铂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对骨肉瘤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更强,在骨肉瘤化疗中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作者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癌基因c-fos在人成骨肉瘤细胞株(OS-732)传代细胞中的表达及经白细胞介素II作用后基因表达量的改变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人成骨肉瘤细胞中存在癌基因c-fos的表达,表达量随白细胞介素II浓度的增高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CD44V6、β-catenin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人骨肉瘤细胞浸润及转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15例正常骨组织中CD44V6、β-catenin的表达。[结果]骨肉瘤组织中CD44V6、β-catenin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骨软骨瘤及正常骨组织(P〈0.01);两者的表达分别与骨肉瘤临床分期、肿瘤转移及2年内死亡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术前化疗无关(P〉0.05);两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D44V6、β-catenin在骨肉瘤的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骨肉瘤细胞侵袭、转移的过程中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CD44V6、β-catenin可以作为骨肉瘤的诊断和预测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RPUSD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从GEO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芯片数据库收集骨肉瘤基因芯片原始数据,并下载基因表达谱资料及临床信息资料。采用Wilcoxon ranksum检验明确RPUSD1在骨肉瘤细胞和对照细胞中的表达差异;采用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和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 GSVA)方法,分析骨肉瘤中RPUSD1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 RPUSD1在骨肉瘤细胞中显著高表达(P0.05)。RPUSD1高表达组的骨肉瘤患者总体生存率低(P=0.011)。RPUSD1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GSEA和GSVA分析结果显示,RPUSD1通过调节细胞代谢和遗传信息传导相关通路影响骨肉瘤的发展。[结论] RPUSD1是骨肉瘤的独立预后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骨肉瘤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