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目的评价运用牵引配合中药外敷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本院自2010年7月-2013年7月以来收治的60例小儿股骨干骨折,其中年龄在3岁以下的有28例,采用双下肢皮肤悬吊牵引加中药外敷及夹板外固定术;年龄在3岁~8岁以下的有32例,采用经胫骨结节骨牵引、中药膏外敷及夹板外固定方法。结果对60例患儿均进行随访,于术后2~4个月(平均3个月)达到坚强愈合,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小儿股骨干闭合性骨折运用中药外敷夹板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手法复位蛙式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多因直接暴力致伤.传统方法治疗双下肢悬吊皮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有护理困难、皮肤过敏、患儿不配合等缺点,手术治疗则创伤及风险大,费用高,患者家属难以接受.笔者自1995-01~2007-07选择采用手法复位蛙式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64例,经6个~5年随访,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配合小夹板葫芦垫外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儿童孟氏骨折60例,均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配合小夹板葫芦垫外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月,切口全部一期愈合,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周,优良率为96.7%。结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能有效地固定儿童孟氏骨折的尺骨近端骨折,术后小夹板葫芦垫外固定能有效维持桡骨小头的复位状态,具有操作简单、固定有效、促进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屈膝超膝关节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8例股骨干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经手法闭合复位满意后采用屈膝超膝关节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16例经手法闭合复位满意后采用传统四小夹板固定屈髋屈膝治疗。结果:治疗组优24例,良7例,尚可1例,优良率96.88%;对照组优6例,良5例,尚可5例,优良率68.75%。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结论:屈膝超膝关节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V"形针髓内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2005年2月,作者采用“V”形针髓内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32例,术后辅以小夹板外固定,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屈膝超膝关节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8例股骨干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经手法闭合复位满意后采用屈膝超膝关节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16例同样经手法闭合复位满意后采用传统四小夹板固定屈髋屈膝治疗。结果:治疗组优24例,良7例,尚可1例,无效0例,优良率97%;对照组优6例,良5例,尚可5例,无效0例,优良率69%。两组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屈膝超膝关节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 《国医论坛》2008,23(1):40-40
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下肢悬吊皮牵引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常用而有效的方法.由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欠佳,所以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自1999年以来,我院采用本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58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本文试就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护理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根据以往的治疗原则,一般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或悬吊皮牵引法,而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56例3个月~3岁的婴幼儿股骨干骨折施行双胫腓骨远端骨牵引垂直悬吊配合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1999~2008年我们采用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加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42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强 《中医正骨》2015,(10):15-16
目的:采用胫腓下联合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闭合移位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胫腓下联合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移位性股骨干骨折患儿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6岁,中位数5岁。左侧8例,右侧11例。股骨上1/3骨折4例、中1/3骨折11例、下1/3骨折4例。所有患儿均未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治疗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0-45 d,中位数39 d。肢体功能恢复时间40-60 d,中位数49 d。均未出现过敏性水疱、感染、牵引针松动、褥疮等并发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治愈19例。结论:采用胫腓下联合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闭合移位性股骨干骨折,操作简便,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对于84例7岁以下的小儿股骨干骨折采用长柳木板反牵引治疗。结果:84例均获随访2~36个月,平均5个月,优良率100%。结论:对7岁以下小儿股骨干骨折采用长柳木板反牵引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TEN)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8月共收治65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分别给予TEN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方法。术后酌情外固定,去除外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65例患者术后经平均8.5个月(6.5~18.0个月)随访,TEN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4周(8~12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3周(12~16周)。所有患者患侧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适当使用TEN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具有损伤小、应力遮挡小、不影响骨骺、骨折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TEN直径的选择、预弯的部位和程度、钉尾的处理等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2012年我院行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治疗的股骨干骨折64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10.9岁,其中股骨中段骨折33例,股骨上1/3骨折19例,股骨远端1/3骨折12例。骨折类型为横行骨折39例,斜行骨折12例,螺旋形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6例。结果: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8.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5周,平均11.4周。有9例出现并发症,2例延迟愈合,4例出现钉尾"激惹"现象,2例肢体短缩或过长,与健侧肢体相比长度差异在1cm左右,并发症发生率为14.1%。随访期间无感染、再骨折、畸形,肢体功能无影响。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0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例股骨干骨折行闭合复位及带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患儿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没有出现伤口感染、不愈合等情况,未发生手术导致的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和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与精心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指导,是确保股骨干骨折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治疗失误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股骨干骨折治疗失误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在再次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8例患者伴有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股骨干骨折诊疗失误主要包括未遵循生物力学原则、手术操作失误、手术时机不当、围手术期管理失误等。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保护骨折端血运,规范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及一期植骨修复明显骨缺损是预防股骨干骨折治疗失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适时动力化的疗效。方法:将7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组于4~6周采用适时动力化固定,对照组完全采取静力固定。结果:随访40周,骨折对位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适时动力化的方法,有利于伤肢功能恢复,并减少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用中药配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方法:选择摔伤、砸伤、撞伤致股骨干骨折35例,应用中药配合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结果:中药配合交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满意。结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方式主要有髓内和髓外固定两类的优缺点,以及动力型固定和静力性固定两种方式优缺点,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病,但双侧同时发生骨折却比较少见,采用小夹板加连体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该病,无论是外观形态,功能恢复以及骨折愈合后的对位对线的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比较T形钢板内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9月~2005年12月59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2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通过X-片测量记录复位前、后、临床愈合时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按改良Shea等评定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P<0.01);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明显优于T形钢板内固定(P<0.01)。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优先选择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优先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折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96例,分别采用折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外固定组)与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内固定组)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Anderson前臂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个月,中位数3.5个月。外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30.40±2.10)d,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31.92±2.25)d;2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4,P=0.172)。末次随访时,外固定组临床疗效优83例、良10例、可3例,内固定组临床疗效优90例、良5例、可1例,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8,P=0.089)。结论:折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均有助于骨折早期愈合,且两者的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