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磺吡啶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数及血清IL-10、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肠道菌群数及血清IL-10、TNF-α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肠道菌群数量多,IL-10、TNF-α水平低,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好(P0.05)。结论 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能增加肠道菌群数,减低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功能的改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法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补脾肾法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1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肠镜下黏膜评分和IL-8、IL-10、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及治疗后两组肠镜下黏膜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L-8、TNF-α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脾肾法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抑制与UC相关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UC患者10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清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UC,其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指标,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活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疗效、炎性因子、肠道菌群及粪便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UC 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给予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活菌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肠道有益菌群数量及粪便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钙卫蛋白(Cal)、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肠道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粪便中MMP-9、Cal、MP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活菌可提高UC患者疗效,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且治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消化科收治的408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紊乱情况,治疗前后IL-8、NO、SOD、MDA水平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肠道菌群紊乱缓解率为6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血清NO、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血清NO、IL-8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血清SOD、MDA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更能有效缓解UC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肠道菌群,减轻炎性反应,清除机体自由基,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11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浆IL-17、TNF-α及IL-23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研究组血浆IL-17、TNF-α及IL-2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均<0.05)。参苓白术散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UC,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炎性介质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隔药灸结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7和血栓素B2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收治的UC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药灸治疗。观察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血小板功能[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g G、Ig A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g 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结合美沙拉嗪治疗UC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IL-17及TXB2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UC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炎症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水平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7、IL-23以及TNF-α检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UC患者应用益生菌与美沙拉秦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利于改善患者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延缓病症发展,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肠化湿灌肠方直肠滴入治疗激素抵抗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HRUC)疗效。方法 70例HRUC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肠化湿灌肠方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治疗后,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肠球菌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肠化湿灌肠方中药直肠滴入治疗HRUC疗效确切,可显著提升肠道内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含量,降低IL-6、IL-8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对脊柱创伤患者脊柱融合术后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 2020年1月我院外科接受脊柱融合术治疗的脊柱创伤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排布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行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1次/d,1次1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14 d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  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等血液流变学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有效改善脊柱融合术后脊柱创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且未明显改变相关凝血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舒明  喻贵 《临床荟萃》2022,37(10):912
目的 探究血清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昌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80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 dimer,DD)水平均较高,血浆凝血酶时间(plasma 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均较低(P<0.05)。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亚组IL-6、TNF-α、hs-CRP、DD、Fib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P、Fib和DD水平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2,0.420,0.498,0.305,0.473,P<0.01),PT、APTT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及凝血功能(Fib、DD)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透析滤过(PDF)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疗效及对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诊治的100例肝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PDF治疗,观察组给予DPMAS治疗,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大肠癌肠梗阻术后并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大肠癌肠梗阻术后并发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T...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对创伤患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量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大量输血)和对照组(40例,少量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1、5 d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输血后1 d,观察组的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输血前及对照组(P<0.05);输血后5 d,两组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 d,观察组PT、APTT及TT明显长于输血前及对照组,FIB水平明显低于输血前及对照组(P<0.05);输血后5 d,两组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能够挽救创伤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会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治疗期间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聚甲酚磺醛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33(HPV33)阳性的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铜蓝蛋白(CE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高危型HPV33阳性的宫颈炎患者110例,参照其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35例 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1组给予培菲康联合柳氮磺吡啶,对照2组单纯给予美沙拉嗪;用药8周后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核因子-κB (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优于对照1组的79.55%和对照2组的73.33%(P< 0.05);三组患者的NF-κB、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 0.05或P< 0.01),且观察组TNF-α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 UC 安全有效,其作用可能与调节 NF-κB、TNF-α的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胰岛素、控制血压等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疗程2周;比较2组患者血清Cys-C、TNF-α及IL-6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Cys-C、TNF-α及IL-6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2周后血清Cys-C、TNF-α及IL-6明显低于2周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明显降低DN患者血清Cys-C、TNF-α及IL-6,对肾脏发挥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治疗对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5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于入院48h内行ERCP/EST/ENBD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分别检测TNF-α、IL-6、IL-8水平,作APACHE Ⅱ评分并统计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TNF-α、IL-8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IL-8均显著下降(P〈0.01),且较对照组幅度大。APACHE II评分观察组治疗1周后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1周后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腹腔感染1例,对照组出现MODS1例,休克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腹腔感染3例,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采用内镜治疗,可有效减缓疾病进展并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同一生活环境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与其配偶(UF),及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差异,探讨生活环境对UC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招募UC患者8例、同一生活坏境下患者配偶8例及普通健康人群8例,分为UC组、UC配偶组(UF组)、健康人群组(ZC组)。分别收集三组人群的粪便样本,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菌群分析,比较三组样本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性。结果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表明三组间菌群丰富度及群落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构成分析表明在属分类水平上,ZC组及UF组中考拉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比UC组增高(P<0.05);ZC组及UC组中锥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比UF组降低(P<0.05);UC组及UF组中奥尔森菌属、霍尔德曼菌属、克雷伯菌属的相对丰度比ZC组增高(P<0.05)。结论考拉杆菌属、奥尔森菌属及克雷伯菌属可能是预测UC肠道菌群失调及疾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生活环境会影响U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但并不是UC发病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