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敦煌葆元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脾肾两虚兼肝郁气滞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脾肾两虚兼肝郁气滞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敦煌葆元汤联合痛泻要方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1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敦煌葆元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脾肾两虚兼肝郁气滞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属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病变多从直肠开始,逆行向近端发展,可累及全结肠及末端回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常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皮肤粘膜、关节、眼和肝胆等肠外表现[1]。段素社中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尤其独特的经验,其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与肝、脾密切相关。脾胃气虚、热毒阻络为其基本病机,饮食不调,情志不畅、劳倦太过常为其诱因。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主要为正虚邪恋,运化失常,且本虚多呈脾气虚,亦有兼肾亏者。自拟方"昌荣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笔者临证时常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脾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脾不和型、阴血亏虚型,运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常注意采用情志调摄、食疗、灌肠等方法进行配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属痛泻之症,系有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受肝制,运化失常所致,治宜补脾柔肝。祛湿止泻,宜选痛泻要方。其方在临床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减慢肠蠕动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柏年教授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蕴结为标,气滞血瘀贯穿始终。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肝脾失调密切相关,治疗重在疏肝健脾。"肝脾相关"是"五脏相关"的局部体现,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肝脾相关"的理论渊源并从"肝脾相关"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基础、临床基础、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机制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柏年教授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蕴结为标,气滞血瘀贯穿始终。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又名原发性结肠炎、特发性结肠炎、非特发性结肠炎、慢性远端结肠炎及血栓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乙状结肠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史长,腹痛腹泻及粘液血便,多伴里急后重,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属中医“休息痢”范畴。临床多为湿热内蕴,气滞血淤,脾肾两虚,阴血亏虚所致。对该病西药治疗效果差,笔者用连理汤加味治疗26例,疗效显著,特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络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各代医家发展,已经形成较完善的体系,可指导现代临床诊疗.溃疡性结肠炎属"肠络病"范畴,本文从起因、病程、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论述其与"络病"的相似之处.溃疡性结肠炎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亏虚、脉络失养为其本,痰、浊、瘀胶结留滞,痹阻肠络为本病之标.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的"络以通为用"为络病常用治疗方法.在治疗上,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以及疾病特点,制定"络以通为用"的基本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利湿、调气和血、补虚荣络等通络方法,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总结毛细云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经验,阐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病求本"的思想理念,认为脾虚亏虚是发病的根本,治疗上主张辩证论治,从整体出发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与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性疾病。本研究通过对近5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回顾与分析,概括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其病位在肠腑,病在血分,病机虚实夹杂,本虚为脾胃肾虚弱,标实为湿热积滞,气滞血瘀;总结中医辨证分型即湿热蕴结、肝气乘脾、血脉受损、脾气虚弱和脾肾阳虚型,并研究各证型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介绍曹志群教授用仙鹤草鹿角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曹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本质为脏腑损伤、气血失调,病变部位在肠,涉及脾胃肾肝,病理因素多为湿、痰、热、瘀、毒,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愈难度较大。曹教授在临床中将药对仙鹤草鹿角霜加入方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岩  刘军 《包头医学》2006,30(1):38-38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肠癖”、“久痢”、“久泻”等范畴。临床上具有病程长、缠绵难治的特点,多属正虚邪实或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症,兼有脾胃阳虚的特点。笔者认为,本病治疗以中西医结合较佳且易巩固疗效。近6年笔者诊治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其急性活动期与缓解期分别采用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属难治性疾病。王长洪教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内国医名师、辽宁省名中医,在中西医结合消化病诊治方面著述较丰,颇有建树,尤擅治溃疡性结肠炎。王教授认为,脾肾阳虚、命门火衰是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病机关键,脾之阳气与肾中真阳密切相关。王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有一份脓血,就有一份热毒羁留。因此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健脾温阳固本的同时,一定要施以清热解毒之品,去除留邪,措施上内治外治相结合,并注重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李桂贤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思想。[方法]深入剖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并以历代经典论著为依据,对李桂贤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思想展开探讨。[结果]李桂贤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溃疡性结肠炎在病机演变过程中终不离脾胃之本、浊毒之标、气血之纲的观点,符合本病的发生及转归特点;以"扶脾助运"、"顺气匀血"、"化浊祛毒"为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李桂贤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值得推广介绍。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日益升高,病情复杂多变,易迁延反复,甚至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整体调节的优势,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众多医家"从脾论治",应用健脾类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显著疗效.本文对近10年应用健脾类方剂如参苓白术散、理中汤、痛泻要方、四君子汤、升阳益胃汤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以中药内服加灌肠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23例。结果:23例患者中,治愈1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47.8%,有效率为95.7%。结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其本多为脾肾阳虚,本虚而标实、寒热错杂;治以清热燥湿、健脾固肾,内服结合灌肠,药物共达病所,促进炎症吸收和调节免疫机能,增强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本病属中医"肠辟"、"脏毒"、"泄泻"的范畴.笔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反复实践,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证实综合疗法治疗脾肾虚寒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显著疗效。方法:用中药口服灌肠加微波照射长强穴综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果:总有效率96.2%,治愈率73.1%。结论:中药口服灌肠加微波照射长强穴综合疗法治疗脾肾虚寒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苏德易 《甘肃医药》2014,33(9):701-702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黄翁异功戊己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8例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反应情况。方法:对于4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应用黄翁异功戊己汤治疗2个疗程(2周为1疗程,休息1周再用药),休息1月后检查评定疗效;并设对照组48例用中药补脾益肠丸(广州白云山制药公司药)治疗观察。结果:黄翁异功戊己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用补脾益肠丸治疗48例总有效率为75.0%,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应用黄翁异功戊己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好,症状消失明显,复发率低,属纯中药制剂无任何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