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出自《景岳全书》。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引刘草窗方。是治疗因土虚木乘、士受木制、升降失常导致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仍腹痛的一副有效名方。方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组成。方解中吴鹤皋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所以张景岳称为“治痛泻要方”,故有今名。  相似文献   

2.
痛泻要方为《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历代方书记载类同,皆以治疗肝郁脾虚所致泄泻之证。《医方考》曾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世人多以腹痛、泻下为其辨证应用要点,确属成了痛泻的“要方”。笔者据其方意,扩宽应用范围,非但泄泻之证,皆收到了理想效果,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痛泻要方     
<正>痛泻要方载于《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因张景岳称之为"治痛泻要方",故名"痛泻要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方由炒白术90克、炒白芍60克、炒陈皮45克、防风60克四味中药组成。其剂型或散、或丸、或汤皆可,具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功能,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相似文献   

4.
痛泻要方为《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历代方书记载类同,皆以治疗肝郁脾虚所致泄泻之证。《医方考》曾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世人多以腹痛、泻下为其辨证应用要点,确属成了痛泻的“要方”。笔者据其方意,扩宽应用范围,非但泄泻之证,皆收到了理想效果,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痛泻要方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 ,乃《景岳全书》引刘草窗的一首方剂 ,亦是临床内科常用方剂之一。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组成。主治肝盛脾虚的泄泻 ,以腹痛肠鸣 ,大便泄泻 ,泻后痛减为主要特征。用之对证 ,取效甚佳 ,适当加减 ,应用范围更广。以此方加减治疗肝强脾弱、肝脾不和为主要病机的痛泻 ,疗效明显。现举例于下 ,供参考。1 病例介绍例 1,患者 ,女 ,4 8岁。 2 0 0 0 - 0 4 - 0 7就诊。腹痛腹泻反复发作已多年 ,每周情绪影响或精神紧张而发作。发时腹痛、肠鸣、里急后重 ,泻后疼痛减轻 ,大便日行 4~ 5次 ,呈粘液状 ,伴暖气食少…  相似文献   

6.
痛泻要方[1]最早见于《丹溪心法》[2],主治痛泻。后人在实际运用此方时总结出本方的功效为补脾泻肝、缓痛止泻,主治脾虚肝强之痛泻。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该方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4味药组成。方中白术味甘而苦,甘能补益,苦能燥湿,为补益脾胃之气、燥湿化浊止泻的要药。白芍苦酸微寒,既能酸敛收涩,又可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和胃。防风胜湿止泻、疏肝理脾。全方补中有泻,使脾气得健、肝气得舒,气机调畅则痛泻自止。1防风在痛泻要方中作用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7.
慢性泄泻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肝论治泄泻 ,屡获效验 ,现将治疗心得阐述于下 ,供同道参考。1 疏肝止泻肝为乙木 ,具生发条达之性 ,肝之疏泄既可助中焦之运化 ,也能调肠腑之传导。然肝气淤滞 ,克侮脾土 ,致使木郁土虚 ,运化失职 ,遂发腹痛、腹泻 ,便带泡沫粘液 ,伴见两胁胀满 ,脘腹不舒 ,纳呆、脉弦等症。其症往往随情绪波动而加重。正如《医碥·泄泻》中云“有肝气滞 ,两胁痛而泻者名肝泻”。治宜疏肝健脾为主 ,方选痛泻要方加减。患者1,女 ,4 8岁。 1年前与其夫争执后 ,即感脘腹胀满不适 ,3日后腹痛且泻 ,便溏薄多沫 ,矢气则舒 ,观前医用药多为健脾补肾之方。来…  相似文献   

8.
痛泻要方是临床常用的以抑肝扶脾为主要功效的方剂,临床上在多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上用此方加减治疗肝脾不调型郁证,疗效显著。现对痛泻要方治疗郁证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辨证治疗 1.肝郁脾虚证 证候:每因情志怫郁即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急躁易怒,嗳气少食,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调理气机. 方药:痛泻要方加味.炒白术12克,生白芍12克,防风9克,陈皮10克,柴胡9克,煨木香6克,炒枳壳10克,制香附10克,生甘草6克.  相似文献   

10.
历代医家对痛泻药方的方证病机存在不同的认识。文章在考探中医肝脾病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该方的临床运用案例,探讨痛泻要方方证病机及其临证变化用方的思路。认为本方主治的痛泻为脾虚肝强,肝旺乘脾,水湿下注证;该方具有健脾抑肝、除湿升阳、缓痛止泻的功效。临床应根据所主病证病机中的肝脾强弱均势,调整方中白术与白芍的用量,同时还可根据肝旺与肝郁、脾湿、脾滞及阳陷等病机演变,适当选配平肝、疏肝、渗湿、行滞及升阳等药味。  相似文献   

11.
肝脾不和型:腹痛腹泻,多因精神紧张,恼怒后出现腹泻,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并伴胸胁满闷,四肢无力,脘腹胀满,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或弦紧。治宜疏肝健脾,理气止泻,方用逍遥汤合痛泻要方加减,如偏热加黄芩、丹皮,痛甚加川楝子、元胡等。加之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让病人保持平衡的心态,在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与情绪因素关系上予以正确的指导,使病人体会到该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精神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金匮要略》酸枣仁汤原文,虚劳病入手,考证其"拟方初衷",认为酸枣仁汤是针对因劳致虚的肝劳而设。针对酸枣仁汤药物选择及方药释义不清的状况,通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酸枣仁汤方中药物及关联药对使用频次,认为酸枣仁汤的核心药物是酸枣仁和茯苓;核心药对为酸枣仁与川芎、茯苓与甘草的配伍。该方基于藏象理论,围绕肝脾之间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的关系,酸枣仁补肝、川芎泻肝,一补一泻,燮理肝之气血;甘草补脾、茯苓泻脾,一补一泻共同维护中焦气机。全方综合体现了张仲景治疗虚劳疾患时以藏象理论为基础,始终贯穿调理脾胃和甘温扶阳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肝脾的关系及用药特点探讨痛泻要方的组方思路.  相似文献   

14.
1 泄 泻  周某 ,男 ,41岁。 1 978年 1 1月 4日初诊。自 1 972年以来 ,每因忿怒 ,腹痛泄泻即作 ,平素体弱易躁 ,常感胸胁痞闷 ,嗳气食少。诊时面色无华 ,双目充血 ,自汗恶风 ,腹痛且泻。舌淡苔薄 ,脉细弦。明·张景岳谓 :“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 ,……此肝脾两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 ,脾气受伤使然。”痛责之于肝实 ,泻责之于脾虚 ,治当抑木扶土。针以泻太冲、蠡沟舒肝理气 ;补脾俞、足三里健脾祛湿 ,四穴相配 ,补中寓疏 ,泻肝补脾 ,调和气机。施治 3日 ,收效甚渺 ,患者反觉短气、乏力、汗多 ,脉转细弱 ,肺虚征象昭然。加太渊、气海、肾…  相似文献   

15.
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探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特点入手 ,结合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按 4个证型从肝脾两脏加以论治 ,痛泻要方并非是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惟一方剂。  相似文献   

16.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辩少阴病脉证并治》,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由甘草、枳实、柴胡、杭芍四味组成。证之临床实际,用本方治疗少阴病阳郁不伸,所致热厥症的机会不多,而是根据该方具有疏肝理脾郁热之功,而广泛地用于治疗胁痛、胸痛、胃痛、腹痛、痛经、黄疸、月经不调等肝脾病症,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很多治疗肝、胆、脾胃的效方,  相似文献   

17.
久泻因其病因复杂 ,病程较长 ,治疗颇为棘手。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运用脏腑辨证 ,从肝、脾、肾着手辨证论治 ,收效较好。1 从脾治久泻病人大多表现面色萎黄、形体虚弱 ,四肢困倦、腹痛、腹泻或有粘液等 ,从脾论治为基本治法。然有中焦虚寒、中阳不振、中气虚弱、在气在阳之区别。见泄泻清稀、不渴、腹满食少 ,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 ,脉沉细或迟缓 ,宜用理中汤 ,温中有补 ,补中有运为首选方 ;若脘腹挛痛 ,喜得温按 ,又当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非建中莫属 ;如脘腹坠胀 ,少气懒言 ,饮食无味 ,舌嫩色淡 ,脉虚 ,则宜升阳益气补中为法。处…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自拟益脾清肠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比较口服自拟益脾清肠方剂治疗组和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对照组临床资料,每组56例,观察两个疗程(60d)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自拟益脾清肠方对本病有抑肝健脾、涩肠固泻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痛泻要方(以下简称本方)原名白术芍药散,系明代刘草窗所订,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四味药物组成,功能疏肝补睥燥湿。本方专为肝旺脾弱所致之腹痛泄泻症而设。近年来各地不少临床医者以本方加味治疗内、妇、儿等科的多种急重症常获得满意效果。从而扩大了临床运用范围。现就  相似文献   

20.
临床常见以肝强脾弱,肝脾不调为主要病机的多种腹泻,例如,痛泻、经行泻、餐后泻、术后泻、过敏泻、五更泻等.笔者自拟抑肝扶脾汤,药物组成:白芍、葛根、陈皮、炒薏苡仁、木香、炒山药、乌梅、茯苓、川楝子、白术.行之临床,疗效满意,兹举验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