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16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的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进行室壁运动评分(WMS),与SCA结果对照,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愈多,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的节段愈多,WMS亦愈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的17支中,有16支在其供血的相应部位出现了RWMA,敏感性为94.1%。对该16例OMI患者测定心功能,发现左心舒张功能(LVDF)明显减退,而右心舒张功能(RVDF)无同步改变。结果表明:UCG对OMI定位诊断较敏感,通过观察RWMA及其WMS可推测冠状动脉受累程度,结合心功能测算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文中对RWMA与冠状动脉分支供血部位的对应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99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室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并对上述病例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狭窄程度及不同狭窄部位情况下两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冠状动脉狭窄Ⅲ级情况下,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室壁节段性运动幅度减低对冠心病的诊断与冠脉造影相比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0.804,P<0.001),不同部位冠脉狭窄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有很高的一致性(K=0.761,P<0.001)。结论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和冠脉造影术前筛查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项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赖小今  朱峻  陶杰  李树森  周兴文  廖明松  邓旦  梁燕 《四川医学》2006,27(12):1215-1217
目的应用自动室壁分区运动分析技术(ASAM)及全方位超声心动图(FAM)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状态,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对比分析,以探讨ASMA-FAM技术在评价冠心病室壁运动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ASMA-FAM技术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同一条件下用盲法对36例临床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对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ASMA及FAM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ASMA-FAM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别进行,随后对两项检查资料整合对比分析研究,了解ASMA及FAM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结果36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经ASMA及FAM检测均存在程度不同的RWM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与超声检测基本相对应的供血部位之血管狭小或阻塞,ASMA及FAM检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638,P<0.01)。结论ASMA-FAM技术在评价室壁运动状态直观准确、可信度强、便捷无创,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探讨斑点追踪成像( STI)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及对相关狭窄血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39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按照最大狭窄程度分为4组:轻中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50%~75%),高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76%~98%),次全及完全闭塞组(冠状动脉狭窄99%~100%),正常组(冠状动脉狭窄<50%)。同时期行冠脉造影、斑点追踪成像检查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各组常规超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得到STI检出冠心病例数及狭窄血管的检出数。以冠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得到各组STI对单个患者及不同病变血管检出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在正常组与冠状动脉狭窄(99%~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A、LV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当冠脉狭窄>75%时,STI单个检出率准确性相对较高,当冠脉狭窄<75%时,准确性较低。(3)对冠脉造影检出的冠脉狭窄>75%的230例病人,STI对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3个亚组的单个患者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4.2%、87.5%、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4)不同冠脉狭窄组冠脉三大主支病变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5)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节段的对应关系与美国超声协会提出的基本一致。结论 STI可以早期诊断冠心病,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高时,单个患者检出的敏感性较高。 STI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了一种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测试结果作为冠心病临床病理学“黄金标准”,抽取63例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评价。超声心动图利用左室16节段法通过多切面检测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并探讨临床意义。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照,63例冠心病患者中,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5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敏感度为84.1%。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对非 ST 段抬高型心梗诊断率低。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无创检查手段,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负荷超声心动图自1979年被应用于临床并已经发展成为诊断冠心病、检测心肌存活及判断预后的无创检查方法。在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无创性心肌缺血程度检测,是对于冠状动脉造影中临界病变是否进行积极干预、临床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诊治策略内容之一。本研究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对诊断冠心病及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对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7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对上述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冠脉有无病变及狭窄程度,至少一支冠状动脉内径狭窄大于50%则可诊断为冠心病。结果: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74.8%,定位准确率为85.2%,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6.4%,定位准确率为93.8%,冠脉造影对冠脉狭窄诊断率及定位准确性优于超声。但有部分患者超声显示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而冠脉造影检查为阴性,最终临床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川崎病等。结论:对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属超声心动图,而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两者相结合对冠心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局部室壁运动与心肌供血密切相关.超声心动图检测出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提示该处心肌所受血供的相应冠状动脉有缺血或狭窄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Xie  F.  Tsutsui  J.  M  McGrain  A.  C.  武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37-38
在一项初步研究中,27例胸痛患者进行了两种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一种采用无造影剂的高机械指数谐波成像分析室壁运动,另一种采用静脉内注射造影剂Optison实时低机械指数灌注成像评价心肌灌注及室壁运动。而后,所有患者接受定量冠状动脉造影。两位独立的检查者都证明心肌灌注分析可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在21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患者中,14例在峰值负荷时检测到心肌灌注异常,7例在标准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出室壁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10.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顽  莫鸿忠  吕访贤  庞统权 《广西医学》2009,31(12):1821-1822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530例进行DSCT检查,对DSCT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的10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DSCT示530例患者(1590支冠状动脉)有163例323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狭窄。其中轻度狭窄174支,中度狭窄105支,重度狭窄38支,闭塞6支。105例共149支冠状动脉进行DSA检查,对比显示DSCT诊断符合率94.63%(141/149),误诊5.37%(8/14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徐卫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1):131-131,134
目的 进一步证实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并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作比较。方法 应用Infinia双探头单光子断层显像仪(SPECT),分别检测4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70%)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结果 42例冠心病患者中,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异常改变(左心室大小异常或心肌放射性稀疏或缺损)的患者有35例(83.33%),心电图出现缺血改变(ST_T改变)的患者18例(42.86%)。超声心动图检出有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的患者17例(40.48%),42例健康人中,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异常改变的患者5例(11.9%)。结论 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诊断冠心病的最可靠的无创性的方法,且优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12.
对我科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住院的71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最重狭窄程度分为两组:非狭窄组(狭窄程度〈50%,43例)和狭窄组(狭窄程度≥50%,28例),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检查等的差异。结果显示,狭窄组患者平均年龄(58±8)岁,高于非狭窄组的(52±9)岁,t=2.43,P=0.02。两组间冠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如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除狭窄组患者症状持续〈5min比例高外(X2=5.98,P=0.02),劳力性心绞痛、发病≤6个月就诊和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辅助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右冠状动脉狭窄者无前壁缺血出现,单独左前降支狭窄、两支血管病变者均可出现前壁、下壁或混合室壁缺血。提示,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法判断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是否合并冠状动脉固定狭窄,需要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6例疑似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冠脉造影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脏异常的检出率,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一致性。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76例疑似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阳性50例,阴性26例;冠脉造影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异常检出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异常检出率和右心室流出道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100.00%(50/50),特异度为92.31%(24/26),准确度为97.37%(74/76),阳性预测值为96.15%(50/52),阴性预测值为100.00%(24/24);Kappa检验结果显示,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40,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超声、超微血管成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因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 院住院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签署造影检测同意书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患者使用常规超 声,并同时行SMI及CEUS颈动脉狭窄检查,采用NASCET法计算3种检查方法的血管狭窄率,所有诊断由2位 医师判定。以DSA诊断为金标准,评价3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时是否具有一致性,并对比分析3种 检查方法诊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3种检查方法均能清晰显示出纤细的血管结构, 包括颈动脉狭窄部位、血管腔大小、特征、血流走向等。在颈动脉管腔的诊断评估中,常规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 程度与DSA的一致性高(κ =0.869),诊断重度狭窄及闭塞(>70%)的敏感性为90.0%(95% CI:0.86,0.94),特异 性为94.0% (95% CI:0.91,0.97),准确性为90.0%。SMI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的一致性高(κ =0.958),诊 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为96.0%(95% CI:0.93,0.99),特异性为97.0%(95% CI:0.95,1.00),准确性为97.0%。 CEUS 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 的一致性高(κ =0.903),诊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为96.0% (95% CI: 0.93,0.98),特异性为94.0%(95% CI:0.90,0.98),准确性为94.0%。3种检查方法在评估颈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程 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超声、SMI和CEUS均能准确、 灵敏地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病变程度,而SMI检测具有经济、简便、快速及无创等优点,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 以替代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作为临床筛查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测试结果作为冠心病临床病理学"黄金标准",抽取63例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评价。超声心动图利用左室16节段法通过多切面检测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并探讨临床意义。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照,63例冠心病患者中,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5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敏感度为84.1%。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对非ST段抬高型心梗诊断率低。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无创检查手段,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冠心病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对88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其部位;对上述病人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三支冠脉有无病变,狭窄及狭窄程度,狭窄大于50%则可诊断为冠心病。结果: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93.1%,定位准确率为82.9%,与冠脉造影相比没有娃著性差异,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超声表现特征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消失或矛盾运动。结论:对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病人,超声心动图是一项首要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蓓  高炎  张邢炜  许亮  杨建敏  赵敏  雷志锴 《浙江医学》2009,31(8):1058-1060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拟诊冠心病(CHD)的34例患者,分别进行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腺苷注射剂量为140μg·kg^-1·min^-1,用药时间6min(总剂量0.84mg·kg^-1)。注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室壁运动变化、血压和心率。左室16节段中部分节段出现室壁运动异常为阳性。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腺苷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确诊为CHD的22例患者中腺苷负荷试验阳性20例,余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12例患者中腺昔负荷试验阳性4例。冠状动脉造影见病变血管51支,腺苷负荷试验推断病变血管33支。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66.6%;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80%。对单支、双支、3支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75.0%、100%、90.9%,阳性率分别为75.0%、71.4%、60.6%。试验过程中患者均能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CHD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于3支血管病变程度不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可以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一种可靠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冠状动脉内置人支架使心肌再血管化,从而达到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目的。但支架术后的残余狭窄程度、术后近期和远期有无支架内再狭窄及是否有其他节段出现新狭窄的明确诊断,主要依赖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y anSiography,CAG)检查。应变率成像技术(strain rate imaging,sRI)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可定量评价局部室壁运动的超声心动图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3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有无心肌桥,并对异常段壁冠状动脉进行狭窄评估。心肌桥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比。结果 327例患者共发现57例66段心肌桥,其平均长度为(4.72±0.93)mm,平均厚度为(2.04±0.62)mm,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33±20)%。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发现29例35段心肌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与传统造影方法相比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心病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意义.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同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70例,其中男128例,女42例,分析比较2种方法检查结果.结果:(1)170例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62例、三支病变76例,其中狭窄程度50%~74%组74例、≥75%组96例;(2)超声心动图共检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66例,按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分为:单支病变组6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4例,检出率分别为18.7%(6/32)、42.0%(26/62)、44.7%(34/76);按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分为:50%~74%组25例、≥75%组41例,检出率分别为33.7%(25/74)、42.7%(41/96).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客观评价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情况,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和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