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荆芥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INNOWAX毛细管柱(30 m×320μm,0.5μm),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100℃,以3℃/min升至130℃,保持10 min,再以3℃/min升至160℃,再以5℃/min升至240℃。载气流速为1 mL/min,分流比为50:1。结果:建立荆芥挥发油GC指纹图谱,10批荆芥挥发油标示出23个共有峰,相似度高。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作为荆芥挥发油的质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南产山橿挥发油的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山橿药材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HP-5(5%)-二苯基聚硅氧烷共聚物;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FID检测器温度:240℃;程序升温:65℃持续3min;再以3℃·min-1,65℃→85℃;1℃.min-1,85℃→90℃;3℃·min-1,90℃→99℃;0.2℃·min-1,99℃→100℃,5.0℃·min-1,100℃→200℃,200℃持续3min。结果:建立山橿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结论:山药材挥发油指纹图谱的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山橿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广西八角茴香药材挥发油G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中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GC分析方法,测定10批广西产八角茴香样品.色谱条件:HP-FFAP(0.53 mm×30 m,1.0μm)分析柱;空气流速250 mL·min~(-1);氢气流速40 mL·min~(-1);氮气流速4 mL·min~(-1);柱程序升温80℃保持8 min,以6℃·min升至180℃,保持35 min.结果:10批八角茴香得到的指纹图谱有5个共有峰,根据对照品保留时间比较,色谱中3号峰为反式茴香醚.结论:建立的G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法简单、准确,可用于八角茴香挥发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张丽  邵霞  于生  包贝华  丁安伟 《中草药》2012,43(9):1767-1769
目的建立荆芥穗挥发油的顶空气相色谱(HS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全面控制和评价荆芥穗挥发油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SGC法,以胡薄荷酮为参照物对10批荆芥穗挥发油进行指纹图谱分析。顶空条件:以DMF为初溶剂,水为终溶剂;顶空瓶体积为10 mL,取样体积为5 mL,顶空恒温温度为90℃,平衡时间为40 min,进样量为0.5 mL,进样方式为气体。色谱柱为HP-5(30 m×0.53 mm,2.65μm),进样器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50℃,程序升温:初始30℃,保持5 min;5℃/min升至90℃,保持2 min;2℃/min升至160℃;10℃/min升至200℃,保持3 min。结果建立了荆芥穗挥发油HSG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1个共有峰,10批荆芥穗挥发油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该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专属地研究荆芥穗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并为全面控制荆芥穗挥发油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桂芝  朱佳丽  孟庆华 《中成药》2011,33(12):2034-2037
目的建立羌活饮片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数字化指纹图谱,以控制羌活饮片的质量。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的挥发油后,采用GC-MS联用法测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色谱条件为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1μm);载气为氦气;体积流量1.0 mL/min;分流比50∶1;进样温度270℃。程序升温方式为初始柱温70℃,维持3 min,以10℃/min升至250℃,维持5 min。结果建立了11批羌活饮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数字化指纹图谱,标定了40个共有峰,占总色谱峰面积的80.8%~90.6%。其中峰面积较大的化合物为1R-α-蒎烯,β-蒎烯,桉油醇,水菖蒲酮,D-柠檬烯,4-松油醇,对伞花烃,乙酸龙脑酯,α-松油醇,γ-松油烯,龙脑,布藜醇。结论所建立的GC-MS指纹图谱能用于羌活和宽叶羌活饮片的鉴定和质量控制。且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淫羊藿挥发油进行指纹图谱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巫山淫羊藿和粗毛淫羊藿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GC-FID建立了淫羊藿挥发油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条件为HP-INNOWAX色谱柱,进样口温度260℃,分流比5∶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10 min,以2℃·min-1升至250℃,保持13 min)。GC-MS参数为柱流速1.0 m L·min-1,MS电子能量70 e V,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80℃,传输线温度280℃,全离子扫描,扫描质量范围m/z 40~550,溶剂延迟3 min。GC-FID参数:柱流速1.5 m L·min-1,FID检测器温度260℃,氢气流量30 m L·min-1,空气流量300 m L·min-1,尾吹氮气30 m L·min-1。结果:获得了20份不同产地淫羊藿的指纹图谱峰。结论: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为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当归补血汤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当归补血汤中挥发油进行分析,建立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方法:采用GC-MS方法分析挥发油主要组分。在进样口温度250℃,接口温度230℃,载气流速1.3 mL.min-1,柱压为100 kPa,升温速率3℃/min的色谱条件下,挥发油主成分可达到较好分离。结果:当归补血汤中挥发油主要有11个共有峰,其中主要成分为Z-藁本内酯、亚丁基苯酞、正丁基苯酞、E-藁本内酯等。结论:该指纹图谱可作为当归补血汤挥发油稳定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阳春砂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阳春砂及不同产地引种栽培的阳春砂进行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方法 利用GC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以道地产区广东省阳春县主产的10批阳春砂药材为基准,对比不同产地引种的阳春砂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色谱条件:HP-5非极性柱,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FID)温度300℃,程序升温70~140℃(停50min),流速为0.60mL·min-1,分流比为50:1。结果 从10批道地产区阳春砂药材挥发油GC指纹图谱中提取9个共有峰,并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相似度的比较。结论 阳春砂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中各成分均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可作为阳春砂药材质量评价的专属性的指纹图谱,并以此评价不同产地阳春砂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干姜中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干姜药材的质量差异。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GC法分析对比11批干姜药材挥发油的成分。色谱条件:HP-5(320μm×30 m,0.25μ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以5℃·min-1程序升温至145℃,保持6 min,再以2℃·min-1程序升温至165℃,保持5 min,再以8℃.min-1程序升温至250℃,载气为氮气,流速1 mL·min-1,分流比30∶1;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结果:标示出干姜挥发油图谱中20个共有峰,11批干姜药材的挥发油相似度较高。结论:该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干姜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肉桂GC特征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肉桂挥发油GC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肉桂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方法采用GC法对广东、广西不同产地以及基地栽培肉桂的挥发油进行主要成分比较分析,从中归纳出11个主要共有峰。色谱条件: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CrosslinkedMehylsiloxame,30m×0.321mm×0.25μm);柱温:100℃,以20℃.min-1升至140℃,再以2℃.min-1升至200℃;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FID)温度300℃;流速为0.4mL.min-1;分流比为50∶1。结果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结论GC法建立肉桂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特征明显,可用作肉桂挥发油质量控制和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美英中三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炳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297-2300
目的: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经验,探索研究"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方法:应用比较教育学方法,以美、英、中三国为样本,对全科医学兴起的背景、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结论:中医学与全科医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应对"中医类别全科医学"的内涵特点作出科学的诠译;制订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标准;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要适应国情。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医之二(阴阳)、三(三焦)、五(五行)、八(八卦)的基本观念,选择以左前臂为治疗的区域,使用简单迅速有效的针刺方式来提高治疗效果,病患大多能接受此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扣子七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扣子七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GC-MS技术及计算机联用仪首次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鉴定。结果检出106个峰,共检出其中65个组分,已鉴定出36种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总含量分别占15.39%和9.22%,且以斯巴醇含量为最高;其次是2,5-十八碳二炔酸甲酯、八氢-1,4-二甲基-7-甲基乙烯奥、4(14),11-桉叶二烯、人参炔醇、4,11-十四碳二烯-环氧醚,烷烃及甾酮类。结论倍半萜烯类化合物为扣子七挥发油主要成分,斯巴醇可作为人参属植物中扣子七与其它植物的主要鉴别成分,含量较高的人参炔醇具有强的生物活性而对扣子七的进一步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丹参与白花丹参的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比较丹参与白花丹参不同采收部位种子特性。方法:分别收集丹参、白花丹参主果穗上段、中段、下段种子,测定其萌发率、含水量、单穗种子粒数、千粒重等指标。结果:白花丹参果穗位置越高,种子萌发率越高,单穗种子粒数越多;丹参果穗位置越低,萌发率越高,中段单穗种子粒数最多;白花丹参与丹参不同部位种子的含水量、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采收部位不同的种子特性不同,采收时白花丹参可优选中上段,丹参优选中下段,并通过分批集中的方法,提高种子质量均一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建立龙爪槐花中有效成分芦丁及其苷元槲皮素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 ,以醋酸乙酯 -甲酸 -水 (8∶ 1∶ 1)为展开剂 ,展开 ;以三氯化铝和碘蒸气分别显色后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龙爪槐花中含有与槐花中相同的有效成分芦丁及其苷元槲皮素。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龙爪槐花中芦丁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8.
红鱼眼的显微结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鉴别和进一步制定红鱼眼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红鱼眼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茎横切面外韧型维管束环状排列,中柱鞘纤维新月形。叶横切面主脉凸起不显著,叶肉中可见草酸钙簇晶。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石细胞众多,孔沟明显;棕色块易见。结论以上显微特征稳定,可作为红鱼眼的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One thousand plant extracts were screened for the presence of alkaloids. The number of positive tests was 185 (18.5%). There are 107 new alkaloid-containing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