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博白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博白县2001-2005年麻疹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2001-2005年博白县麻疹报告病例209例,年平均发病率2.81/10万。发病率最高的是2001年为4.80/10万,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疹呈高度散发,4-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7岁的病例有169例,占全部病例数的80.86%;全部病例中,无MV免疫史88例,占42.1%;免疫史不详37例,占17.7%;其中≤7岁儿童无免疫史103例,占60.9%。[结论]博白县麻疹发病呈散发状态。今后应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建立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2005~2007年诸城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特点,进一步加速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诸城市2005~2007年诸城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合计报告麻疹77例,各年分别报告41、8、28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85/10万、0.75/10万、2.64/10万.77例病人中, <8月龄9例,>20岁37例;3~5月占80.52%;城区占40.26%,农村占59.74%;22.08%有麻疹疫苗免疫史,57.14%无免疫史,20.78%免疫史不详.[结论]诸城市2005~2007年麻疹发病为暴发和散发并存.  相似文献   

3.
德州市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德州市麻疹发病流行特征,指导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2005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德州市2005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47例,确诊369例,发病率为6.72/10万.在15处暴发点发病56例,其他均为散发.369例病人中,8月龄至5岁占36.85%,18岁以上占38.49%;3~7月占全年总数的88.62%;麻疹流行初期,25例为院内感染;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69.38%.[结论]2005年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基础免疫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乡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以指导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新乡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新乡市2005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77例,确诊病例461例,报告发病率为8.10/10万,明显高于往年,病例以青少年为主,发病集中在1月~6月份。麻疹发病以散发为主和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个别高发县区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21.04%,无免疫者占20.39%,免疫史不详者占58.57%。结论新乡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低、免疫失败、易感人群累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德市蕉城区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07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为39.04/10万,疫情以散发为主,暴发病例占10.2%,发病高峰在5~7月;8月龄至6岁占52.1%,8月龄至14岁无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占87.0%。[结论]应加强麻疹减毒活疫苗常规免疫,提高疫苗及时接种率和流动儿童疫苗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探讨控制策略. [方法]对1999-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 591例,确诊3 033例,年均发病率为3.17/10万.病例呈散发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3~5月份病例占全年的68.13%,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的趋势,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4.58%、38.15%、37.27%. [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在加强MV初免和复种的同时,在重点地区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提高接种质量,高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7.
潮南区200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潮南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制定和调整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潮南区2004~2007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90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61/10万、0.42/10万、5.20/10万、24.74/10万,年均发病率为7.99/10万;3~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69.23%;男女性别比为2.17︰1,散居儿童占85.64%,﹤7岁组麻疹病例占81.03%,﹤15岁组病例占93.85%;病例中有免疫史占7.44%,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祥占92.56%。[结论]潮南区麻疹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形势较严峻。为降低麻疹发病率,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初始接种率,并尽快在全区范围内对8月龄~15岁儿童开展初始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05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42例,法定报告系统报告381例。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d内报告率为91.18%,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87.56%,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00%,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6.33%。麻疹确诊病例380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380例麻疹确诊病例中,1~5月发病的占89.74%;8月龄至7岁的占60.00%,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59.21%。[结论]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宁德市2000-2003年麻疹监测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宁德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3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年共报告疑似麻疹378例,确诊340例.其中实验室确诊135例。城区发病82例,农村258例。麻疹分布呈高度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暴发8起,151例(44.4%);发病年龄2个月至34岁,以7~14岁儿童为主(55.3%)。确诊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占45.6%,无免疫史25.0%,免疫史不详29.4%。7~14岁麻疹病例中,有1次免疫史者占64.9%。麻疹发病及时报告率87.7%,暴发及时报告率75%。[结论]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是我市目前控制麻疹的基本策略。今后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减少易感人群,同时要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鄂尔多斯市2005年麻疹流行情况,掌握流行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8月,6个旗县麻疹病例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旗县麻疹报告病例140例,无死亡病例,麻疹发病率10.22/10万;病例呈散发,1和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小年龄人群;病例中无免疫史36例(24.3%),免疫史不详60例(42.9%)。[结论]麻疹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加强常规免疫,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定期进行查漏补种工作,建立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宜章县麻疹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宜章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宜章县2006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宜章县共报告麻疹病例178例,发病率31.81/10万;全县共27个乡镇,25个乡镇有病例报告,病例多分布在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占50.00%;4~5月为发病高峰,占63.48%;男性106例,占59.55%,女性72例,占40.55%;病例多分布在0~5岁,共135例,占75.84%;实验室确诊120例,占67.42%;临床诊断58例,占32.58%;无麻疹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145人,占81.46%.[结论]2006年宜章县麻疹发病率高于全省,呈散发和小面积局部暴发.局部免疫空白和流动人口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低是发病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宝鸡市麻疹监测系统建立运行情况和病例监测结果,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方法]制定宝鸡市麻疹监测方案,在全市12个县(区)建立麻疹监测系统,按照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宝鸡市2004~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宝鸡市2004~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975例,发病率波动在0.66~5.72/10万之间。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比例以2009年最低(0.66/10万)。6年间标本采集率平均为95.90%,及时送检的合格标本平均为89.95%,检测疑似病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2.94%。宝鸡市除2004、2005、2007年出现3起学校麻疹暴发外,其他年份均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高峰期在3~6月。发病年龄以0~6岁组和18岁以上成人组为主,占89.6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比例最高,占84.21%。[结论]宝鸡市自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后监测敏感性较高,发病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现行的消除麻疹工作方法有必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巩义市2005-2007年麻疹监测和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巩义市2005~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发病、降低其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巩义市2005~2007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专报系统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麻疹发病率较低为1.74/10万,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14.2/10万,2007年麻疹发病率为16.12/10万,均超过河南省平均发病水平,最高达1倍。巩义东西中部近几年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发病季节主要在3~6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8月龄占发病总人数的比例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8月龄~1岁占发病总人数的比例在12.3%左右,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总病例的75.09%,流动人口占发病总人口的8.17%,主要集中在市区及城郊。[结论]应试行新婚夫妇查验接种证制度,查漏补种,减少成人和8月龄以下婴儿的发病率;当周边及本地区麻疹发病明显上升时,政府应落实基层疾控人员的工资待遇,投入专项经费保证人群普查普种工作顺利开展,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杨浦区2001—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2001—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上海市杨浦区2001—2007年麻疹发病180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13/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是本区人口发病率的10.23倍;3—8月发病人数占总病例数的81.67%;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4∶1;15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39.44%,20岁及以上成人占总发病数的53.89%。本区人口病例以成人为主,20岁及以上病例占77.78%;外来人口病例以儿童为主,15岁以下儿童占54.55%。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总发病数的29.44%、62.78%。[结论]控制和消除麻疹重点应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和2剂次免疫率;加强麻疹监测,开展成人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泰安市近10年麻疹流行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10年泰安市报告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10年泰安市累积报告麻疹8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6/10万。1999~2010年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分别为1.69、0.58、0.07、0.33、0.35、0.07、1.51、0.40、0.41、2.53、6.20、0.88。2~5月合计发病673例,占全年总数的81.38%。病例以散发为主,偶有局部暴发。全部病例中,<1岁的占26.72%,1~5岁占14.15%,6~15岁占15.91%,16~18岁占1.71%,≥19岁占42.32%。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病例占21.77%;暴发疫情21起,发病279例。[结论]泰安市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较低水平波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乐山市沙湾区1986-2005年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乐山市沙湾区1986-2005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86-2005年,乐山市沙湾区共发生确诊麻疹病例32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86/10万;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4~5月为高发季节;3~14岁人群发病较多,近年小于8月和大于18岁年龄组麻疹发病有增多趋势;病例无免疫史者占10.75%,未全程免疫占54.30%,免疫史不详占28.50%. 结论 保持儿童麻疹疫苗有效的高水平的基础免疫,加强麻疹疫苗的复种工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同时,提高对麻疹病例监测的敏感性,防止麻疹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7.
贺生  甘启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799-1801
[目的]分析2007年成都市龙泉驿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麻疹监测报告系统对成都市龙泉驿区2007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19.70/10万.发病呈暴发流行的特点.3~8月为麻疹高发季节,6月和7月为发病最高峰.5岁以下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其中,以1岁以下和3~5岁年龄组为最高.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7.92%,无免疫史者占42.45%,免疫史不详者占39.63%.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51.87%.[结论]1岁以内婴儿免疫工作和小年龄组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工作急需加强.尽可能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8.
徐堃  廖安波  李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4345-4346
[目的]了解我市近8年来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状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上报个案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4 701例麻疹病例分布于全市所有县(市、区),全年均有发病,高峰在4~7月份,占发病总数的48.56%.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为主占94.66%,其中又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7.39%,未免疫和免疫史不祥的2 001例,占62.10%.[结论]学龄前儿童为高发病年龄段,麻疹发病提示当地存在免疫空白人群.今后应重点加强适龄儿童常规免疫,落实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对漏种儿童及时补种并对该年龄段儿童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才能有效的控制和最终消灭麻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阳市麻疹发病特征、流行规律,制定防控对策.[方法]对南阳市2003~2007年确诊的2775例麻疹病例进行流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7年累计确诊麻疹2775例,年发病率5.20/10万,发病最高年份是2007年,发病人数1169例,年发病率10.88/10万;全市麻疹发病呈高度散发和局部发并存的状tail,以散发为主;2003~2007年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6~10岁和>11岁儿童发病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病例比例较高,占总病例数的73.15%(2030/2775).[结论]今后应加强基础免疫(fundamental immunity)和加强免疫(booster immunization),提高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接种率(rate of vaccination),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建议对给育龄妇女生育前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以减少小月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钦南区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的策略与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钦南区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4/10万,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麻疹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6岁散居儿童最多(占78.95%)。发病季节集中在1月、4~6月、12月,占总病例的63.16%。调查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30例,占60%。结论麻疹疫苗接种率或接种质量不高是造成易感人群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