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LNK基因沉默和过表达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STAT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THP-1细胞;以慢病毒为载体介导SiRNA、LNK(SH2B3)稳定沉默及过表达LNK基因;转染72 h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GFP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感染效率;RT-PCR验证LNK沉默及过表达效应,检测STAT3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LNK、STAT3蛋白水平。结果:慢病毒感染72 h THP-1细胞GFP表达量达85%以上,细胞感染效率在99%以上。LNK沉默组LNK及STAT3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NK过表达组的LNK和STAT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LNK沉默组LNK、STAT3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LNK过表达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成功建立了LNK基因沉默及过表达的THP-1细胞株。沉默LNK基因导致STAT3表达下调;过表达LNK基因,使STAT3表达上调;此结果提示LNK可能参与了STAT3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生成素(EPO)及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检测骨髓血浆中EPO和EPOR水平;RT-RCR法检测EPO和EPOR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PO和EP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LL及AML组骨髓血浆中EPO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L及AML组骨髓血浆中EPOR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ALL及AML组骨髓中EPO及EPOR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ALL、AML高危组EPO及EPOR mRNA水平较中危、低危及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在ALL及AML组骨髓中EPO、EPOR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LL及AML组EPO、EPOR mRNA水平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无相关性(P0.05)。结论:ALL及AML患者存在有EPO、EPOR高表达。EPO、EPOR表达水平与ALL及AML的危险度有关,在高危患者表达水平更高。EPO、EPOR水平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7,CCR7)是树突状细胞从外周迁移至淋巴系统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启动和调节者,但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不表达CCR7,因此利用携带CCR7基因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以更好地诱导免疫耐受。目的:构建携带小鼠CCR7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重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扩增小鼠CCR7基因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将CCR7DNA片段及IRES-GFP连入慢病毒转移质粒LV-Lac,生成重组慢病毒质粒LV-CCR7。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慢病毒系统3质粒(重组慢病毒质粒LV-CCR7、包装质粒ΔNRF及包膜质粒pVSVG)共转染包装慢病毒,重组慢病毒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流式细胞术鉴定CCR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扩增出小鼠CCR7DNA片段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亚克隆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LV-CCR7,经3质粒包装系统感染293FT细胞后,24h于荧光显微镜下均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病毒滴度为108U/L以上,获得携带CCR7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慢病毒颗粒可有效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荧光显微镜可见大量GFP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达50%,流式细胞术检测到CCR7蛋白表达,LV-CCR7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仍保持在未成熟状态。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携带小鼠CCR7基因绿色荧光慢病毒载体LV-CCR7,并可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4.
背景: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7,CCR7)是树突状细胞从外周迁移至淋巴系统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启动和调节者,但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不表达CCR7,因此利用携带CCR7基因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以更好地诱导免疫耐受。目的:构建携带小鼠CCR7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重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扩增小鼠CCR7基因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将CCR7DNA片段及IRES-GFP连入慢病毒转移质粒LV-Lac,生成重组慢病毒质粒LV-CCR7。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慢病毒系统3质粒(重组慢病毒质粒LV-CCR7、包装质粒ΔNRF及包膜质粒pVSVG)共转染包装慢病毒,重组慢病毒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流式细胞术鉴定CCR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扩增出小鼠CCR7DNA片段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亚克隆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LV-CCR7,经3质粒包装系统感染293FT细胞后,24h于荧光显微镜下均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病毒滴度为108U/L以上,获得携带CCR7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慢病毒颗粒可有效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荧光显微镜可见大量GFP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达50%,流式细胞术检测到CCR7蛋白表达,LV-CCR7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仍保持在未成熟状态。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携带小鼠CCR7基因绿色荧光慢病毒载体LV-CCR7,并可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并观察其在小鼠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亚克隆技术将多聚嘌呤通道(PPT)元件、泛醌启动子(PUB)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连接至pLO134载体,构建成pTK153载体。之后应用磷酸钙沉淀法将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包括包装质粒△NRF、转移质粒pTK153和包膜蛋白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12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72小时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和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观察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慢病毒载体的三质粒系统转染293T细胞12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FACS分析转染效率为(63.04±7.24)%,病毒滴度测定为(3.09±0.61)×106U/ml。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表达,FACS分析转导效率为(37.98±6.26)%。结论:成功构建了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对小鼠T淋巴细胞有较高的感染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沉默对肝细胞癌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设计并筛选高效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的小干扰RNA,构建稳定遗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观察其转染沉默IGF-1R基因的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进一步观察其对PI3K/Akt及Bax/Bcl-2通路的影响。结果采用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镜下可见较多细胞特异性表达GFP绿色荧光,转染率超过80%。scrambled阴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IGF-1R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LV-IGF-1R-RNAi转染组(P0.01)。成功转染后,培养细胞72 h、96 h,LV-IGF-1R-RNAi转染组增值率显著低于scrambled阴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均证实细胞明显受到抑制(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显示,LV-IGF-1R-RNAi转染组p-PI3K、p-Akt及Bcl-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crambled阴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P0.05);而Bax显著高于scrambled阴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RNAi技术沉默IGF-1R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的增殖、侵袭作用,而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蛋白磷酸化及调节Bax/Bcl-2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PTEN基因重组慢病毒,转染真核细胞Ishikawa并检测PTEN基因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方法:分子克隆重组人PTEN基因与含有CMV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载体PLIG,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将重组子PLIG-PTEN和包装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感染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观察慢病毒表达载体所携带的GFP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使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PIEN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结果:PCR和测序证实,成功克隆慢病毒载体PLIG-PTEN,包装慢病毒,感染真核细胞Ishikawa后48 h,观察到绿色荧光的广泛表述并检测出宿主细胞内表达的PTENmRNA成功表达PTEN蛋白.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人PTEN基因慢病毒载体,并观察到PTEN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构建人同源盒基因(homeobox gene)HOXB4的慢病毒载体,探讨慢病毒介导的HOXB4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变化。利用PCR扩增获得HOXB4,并克隆入慢病毒穿梭载体lenti-shuttle;运用4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转染HEK293T细胞,48 h收获慢病毒lenti-HOXB4,并测定慢病毒滴度;将lenti-HOXB4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感染效果,确定最佳的病毒感染复数(MOI);同时,利用RT-PCR、免疫荧光染色、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HOXB4的表达情况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四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成功获得lenti-HOXB4,测定的病毒滴度为3×108TU/ml;当MOI为20时,lenti-HOXB4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达80%以上;感染lenti-HOXB4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检测到了目的基因的表达,其能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OXB4基因并未明显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结论:成功获得带有HOXB4基因的慢病毒并实现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HOXB4基因能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量增殖,并未明显影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载体在体外工具细胞中的基因沉默效应及其携带的用于活体核磁共振成像监测的铁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方法:用构建的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感染NG108-15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对工具细胞的β-arrestin2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以及该病毒所携带的用于活体核磁共振成像监测的铁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的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能显著降低工具细胞中β-arresti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的沉默效率分别为79%和82%(P<0.05).感染病毒组的NG108-15细胞的铁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是对照组细胞的2.29倍(P<0.05).结论:构建的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在工具细胞中对β-arrestin2基因具有显著的沉默效应,该病毒携带的铁蛋白报告基因在工具细胞中表达.成功验证了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在体外的基因沉默效应和铁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为该病毒的在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系统的构建,感染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以获得稳定表达GFP的兔SMSC。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兔SMSC,通过Lipofectamine2000转染法将第三代慢病毒载体四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产生慢病毒,收集、浓缩后进行滴度测定,对培养好的兔SMSC进行慢病毒感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第三代慢病毒四载体转染293FT细胞72 h可见到很强的GFP表达,收集、浓缩后测得病毒滴度为4.0×108 TU/ml,感染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约90%的兔SMSC标记上GFP基因。结论通过Lipofectamine2000转染法成功构建了第三代慢病毒高效率载体系统,且对兔SMSC感染效果良好,为以后兔SMSC的体内示踪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大鼠脑红蛋白(Ngb)基因,构建其慢病毒表达载体Lentivirus-Ngb,并转染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方法:人工合成大鼠Ngb cDNA,连接至pLenti6.3-IRES-EGFP慢病毒载体,选择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并将其包装至慢病毒,共转染293T细胞,收获病毒颗粒,检测病毒滴度,PCR检测Ngb的表达。用包装成功的病毒液感染BMSCs,显微镜下观察BMSCs细胞,Western-blot检测Ngb蛋白在BMSCs中的表达。结果:PCR产物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确定Ngb连接正确;感染72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GFP阳性的BMSCs细胞,Westen-blot检测表明Ngb在感染慢病毒的BMSCs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大鼠Ngb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Ngb-IRES-EGFP,并成功转染BMSCs。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构建共表达人OCT4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载体pLVX-OCT4A-ZsGreen1,并通过感染获得稳定表达重组质粒的白血病K562细胞系,观察OCT4A在其中的表达。根据Gen Bank数据库提供的OCT4A mRNA序列,合成编码mR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序列,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OCT4A全长片段,克隆至pCR-Blunt载体。将OCT4A DNA片段酶切回收后克隆至经EcoR1酶切线性化的慢病毒载体pLVX-IRES-ZsGreen1,构建pLVX-OCT4A-ZsGreen1慢病毒重组质粒,利用测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载体是否正确。经三质粒包装系统包装后获得高滴度慢病毒颗粒并感染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白血病细胞系,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稳定转染细胞系的OCT4A mRNA和OCT4A蛋白表达。应用CCK-8法和平板细胞克隆形成试验测定OCT4A对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限制性内切酶检测及基因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携带OCT4A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包装病毒颗粒超速离心后病毒滴度达(1.43±0.25)×10^8U/ml;病毒感染K562细胞后经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GFP+细胞,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证实病毒感染后OCT4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可有效上调;CCK-8法及平板集落形成试验显示病毒感染的K562细胞体外增殖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OCT4A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且获得可稳定上调OCT4A表达的K562细胞株。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建立稳定表达小鼠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基因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并研究其功能.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LV-CXCR4-IRES-EGFP与包装质粒pMD2.G及包膜蛋白质粒pSPAX2共转染293FT包装细胞,应用超速离心法浓缩病毒颗粒;通过调整感染复数(MOI)、感染时间、促进病毒吸附等方法优化慢病毒感染小鼠MSC的条件,建立过表达CXCR4的MSC,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XCR4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增殖能力,Annexin-V和7-AAD双染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结果发现,通过优化感染条件,重组慢病毒载体对MSC可获得较高感染效率,感染后72 h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较强EGFP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到MSC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曲线和凋亡实验显示,过表达CXCR4不会显著影响MSC增殖和凋亡.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CXCR4可增强MSC迁移能力.结论:慢病毒载体可介导外源性基因CXCR4在小鼠MSC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2(Prdx2)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空载体(空白组)、干扰片段(Prdx2-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结直肠癌SW480细胞(实验组),野生型结直肠癌SW480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于转染后培养24 h、48 h、72 h、96 h、120 h采用MTT法检测SW480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培养120 h后细胞的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Prdx2、Surviv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SW480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实验组的W480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培养48 h、72 h、96 h、120 h,实验组的W480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SPrdx2、Survivin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转染结直肠癌SW480细胞侵袭能力强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Prdx2基因沉默会抑制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但是会增强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31(TRIM31)基因沉默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正常人骨髓浆细胞为对照,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NCI-H929和KMS-11)中TRIM3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RT-qPCR法检测含有shRNA-TRIM31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及其对照载体感染之U266细胞中TRIM31 mRNA的水平;用CCK-8、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能力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RIM31、cleaved-caspase-3、BCL-2、Bax、p-Akt(Ser473)、Akt和PI3K(p110α)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用PI3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和TRIM31-shRNA慢病毒联合干预U266细胞,用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Akt(Ser473)和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人骨髓浆细胞比较,U266、RPMI-8226、NCI-H929和KMS-11细胞中TRIM3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其中U266细胞最为显著;慢病毒感染后,U266细胞中TRIM3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沉默TRIM31可显著抑制U266细胞增殖(P0.05),降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提高细胞凋亡率,并上调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水平,下调BCL-2、p-Akt(Ser473)和PI3K(p110α)蛋白水平,而对Akt蛋白无显著影响;LY294002干预显著增强TRIM31基因沉默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TRIM31基因沉默可抑制U266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沉默Kin17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为评估该分子作为未来药物靶点的潜能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用携带Kin17基因特异性siRNA与正常对照siRNA的慢病毒重组载体感染MDA-MB-231细胞,再用嘌呤霉素进行抗性筛选,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的比例;用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稳定转染了慢病毒重组载体的MDA-MB-231细胞中的Kin17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况. 结果 通过感染携带Kin17特异性siRNA的病毒重组载体,稳定、明显敲减了MDA-MB-231细胞中的Kin17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而且显著减缓了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 结论 沉默Kin17表达能抑制三阴表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乳腺癌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背景:慢病毒作为基因载体感染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感染效率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目的:测定不同滴度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感染人髓核细胞的感染条件及感染参数.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髓核细胞,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高滴度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按照不同感染复数感染第2 代人髓核细胞.结果与结论:第2 代髓核细胞在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感染复数为1,10,50,100 时,感染后第4 天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测定其感染效率分别为32.1%,41.1%,54.2%和86.8%,继续传代培养3 代,第5 代椎间盘髓核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仍能保持在60%以上.表明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人髓核细胞中可以持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小鼠Ufm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实现该基因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的稳定表达抑制.方法 根据小鼠Ufm1基因设计两条RNA干扰序列,合成靶序列双链DNA,与pFU-GW-RNAi载体连接,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pFU-GW-RNAi载体、pHelper 1.0载体及pHelper 2.0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其滴度,随后感染RAW264.7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将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及RNA干扰慢病毒感染组,用Real-time PCR检测Ufm1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 PCR扩增检测阳性菌落和测序证实,shRNA片段完全正确插入慢病毒载体pFU-GW-RNAi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293T细胞呈绿色荧光,并测得病毒滴度为9×105 TU/μl.重组慢病毒感染RAW264.7后,用Real-time PCR检测到Ufm1基因mRNA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能够在RAW264.7细胞中有效沉默靶基因.  相似文献   

20.
背景:细胞移植前,将目的基因转染干细胞可增强细胞治疗效果.但要实现目的基因的高效转移并适度表达,载体系统的选择是关键.目的: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脂肪源性干细胞,检测病毒感染效率及感染后的细胞活力.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获取慢病毒原液.设定不同感染复数(1,5,10,15,20),将带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脂肪源性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转染后人脂肪源性干细胞内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病毒感染效率.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鉴定病毒转染后人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MTT法检测转染后人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随病毒感染时间及感染复数值的增加,人脂肪源性干细胞内绿色荧光表达明显增强,感染后第3天,感染复数为20时人脂肪源性干细胞内可见明显绿色荧光表达,病毒感染效率为60%:第5~7天,病毒感染效率可达90%~95%.转染后人脂肪源性干细胞经成骨及成脂诱导液培养后,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阳性,表明病毒感染未影响人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病毒感染后,人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未受明显影响.说明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可以有效感染人脂肪源性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