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在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老年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结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体温、凝血功能、血压、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CD3~+、CD4~+与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行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治疗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可提高疗效,促进术后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于不同时机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研究对象为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到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16例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时机的不同将116例老年患者分成两组,将发病3 d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发病3 d后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再分析不同的治疗时机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D3+与CD4+水平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与CD4+水平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较少,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于不同时机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患者于发病3 d内进行治疗,可使免疫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低于对照组2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9,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进行择期腹腔手术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实施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疼痛等级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腹部压痛、肝功能、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等临床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胆囊炎,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伤,减轻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效果显著,术中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南新康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发生1例中转开腹手术,研究组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体征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长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相比,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微创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2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例52例设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病例50例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痛苦小,特别适用老年患者,临床应用推广价值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术式分为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41例)。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7 d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术后1 d免疫功能(CD3~+、CD4~+、CD8~+)。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开腹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均高于术前,腹腔镜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开腹组CD3~+、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腹腔镜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抑制炎症因子,减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对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78例ACC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观察组39例行LC。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内皮素(ET)、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胃肠功能恢复时间、T细胞因子CD3~+、CD4~+、CD8~+。结果:手术1 d后两组ET、WBC、hs-CRP均增加,观察组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1 d后两组CD3~+、CD4~+、CD8~+均下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突出,能对应激反应、免疫功能、胃肠功能产生积极影响,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门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可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降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水平、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袁潜   《中国医学工程》2014,(5):97-9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36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6%、22.22%,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1806,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承峰 《当代医学》2014,(27):58-59
目的:在腹腔镜的辅助下予以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入山东省梁山县友谊医院手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36),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6.00±13.42)mL较对照组(51.00±14.72)mL少,且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出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组患者术后的肠粘连、出血、胆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率8.33%低于对照组2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中,手术时间短且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少,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AC)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宜阳县中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研究组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腹腔引流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81%)与对照组(8.1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机体功能康复用时,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邦学  胡剑飞 《吉林医学》2010,31(3):312-3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的价值。方法:分析125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后结果,并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比较疗效。结果: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急诊手术时间较择期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急性组与择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充分围手术期处理,掌握手术适应证,把握手术时机及技巧,老年人行早期腹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1︰1比例,将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2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及72 h抽血检测CD3、CD4、CD8、TNF-α的浓度,并观察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D3、CD4、CD8、TNF-α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和术后72 h TNF-α的浓度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和术后72 h CD3、CD4、CD8的浓度明显低于术前,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和术后72 h 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免疫功能均有影响,但腹腔镜手术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1例),分别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急性发作期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5名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5名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1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8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发作期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也减少了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极大的减少了患者进行手术的痛苦,同时也大幅度的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在老年结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24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除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的效果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行开腹胆囊炎切除术,实验组54例行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3例,肠粘连2例,肠管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96%。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