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电针结合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治疗中风后患有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中风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高频组患者进行左侧半球Broca区高频刺激(5 Hz)+电针+语言康复治疗;低频组患者进行右侧半球Broca对应区低频刺激(1 Hz)+电针+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电针+语言康复治疗。各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共20次,总疗程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以对比3组治疗效果。结果高频组、低频组总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3.63%)(P0.05);高频组、低频组ADL评分与HAMD评分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与低频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高频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具有良好的疗效,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提高中风后失语的言语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低频电针与高频电针针刺风府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低频组和高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风府穴为主穴分别以低频(2 Hz)和高频(100 Hz)电针刺激。对比3组患者治前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及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结果,住院期间的肺炎发生率,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表(NRS-2002)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的SSA评分、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NRS-2002评分均明显降低,VFS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SSA评分、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VF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和低频组肺炎发生率及治疗后的NRS-200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与低频组的肺炎发生率及治疗后的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风府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不同频率电针能通过促发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来提高疗效,低频电针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高频电针。  相似文献   

3.
不同频率电针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兵  林军华 《医学争鸣》2007,28(16):1503-150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频率电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低频(3 Hz)电针组45例、高频(12 Hz)电针组42例,两组患者在促通技术基础上采用两种不同频率进行电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Rivermead指数评定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测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两种不同频率电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促进作用,且以低频电针组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瘦素(LEP)水平的影响,比较电针与手针的疗效。方法:9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45例)和手针组(4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月后检测血清LEP水平及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88.9%(40/45),明显高于手针组总有效率75.6%(36/45),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电针组明显低于手针组(P<0.05)。结论:针刺可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LEP水平,且电针作用明显优于手针。  相似文献   

5.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改善疼痛等方面的差别。方法运用10 Hz、100 Hz电针各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疼痛程度均有较好的改善,自身前后对照均有显著性意义;2组间疼痛程度改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0 Hz低频电针组疼痛程度改善优于100 Hz高频电针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电针20 Hz组、电针40 Hz组、电针60 Hz组,经治8周后对3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频率为20Hz、40 Hz、60 Hz的电针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79.66%、67.21%,各组之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种刺激频率对于降低痉挛肌群的肌张力,缓解肌痉挛,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均有一定作用,从总有效率上来看,20 Hz要优于40 Hz、60 Hz。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MRI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耳穴组、电针加耳穴组3组治疗,每组30例,采用体重、BMI及MRI测量腹部脂肪综合评定方法,并比较疗效.结果 3个治疗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电针加耳穴组的有效率最高(74%).结论 单一应用电针或耳穴贴压治疗,均可有效减轻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和减少腹部脂肪,包括腹壁皮下脂肪和腹内脂肪,而电针加耳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低频rTMS治疗(1Hz)、高频rTMS(10Hz)及单纯语言康复,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进行语言功能评估,以观察不同频率rTMS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的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各评估指标均随治疗时间呈现好转趋势,听词指图、失语商(AQ)在12周达高峰,余指标在4周达高峰(P<0.05);同一治疗时间组间比较,rTMS两组效果优于单纯治疗组(P<0.05);治疗2周、4周评估时,高频治疗组视图命名时间短于低频治疗组,治疗2周、4周及12周评估时,低频治疗组视图命名成绩高于高频治疗组(P<0.05)。结论 不论低频刺激还是高频刺激,rTMS在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治疗效果略有区别:高频治疗组视图命名时间短于低频治疗组,后者视图命名成绩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9.
单纯性肥胖日益危害着公众健康,电针的疗效确切,但电针波形、频率、强度、取穴等参数会引起机体内不同的生物效应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最终的减肥效果,由于缺乏深入研究而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现笔者检索近10年相关文献,从电针刺激参数的角度,阐述其对单纯性肥胖的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运周推腹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 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使用运周推腹治疗,对照组使用电针治疗,治疗2 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体重指数、腰臀比值、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并作疗效评价。[结果] 运周推腹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质量、腰围、临床症状、体征等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当。[结论] 运周推腹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