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马来酸氯苯那敏防治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哮喘惠儿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西咪替丁联合马来酸氯苯那敏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早期加服泼尼松;对照组不服用任何预防性药物。ARI和哮喘发作时两组均按常规方法治疗。两组均观察6个月。结果观察6个月后,观察组ARI罹患次数、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和哮喘发作后治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口服西咪替丁、马来酸氯苯那敏防治婴幼儿哮喘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服药对减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3640例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20例。对照组在造影检查前只散瞳不服药,观察组则在造影检查前除散瞳外,造影前20 min给予维生素B620mg,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 mg口服,观察造影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1%,对照组为6.7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前予预防服药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浆过敏原筛查在预防输血过敏反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输血患者病例资料和患者血浆过敏原筛查报告,按过敏原阳性项目数,将输血患者分为低敏体质组(Ⅰ组:患者血浆过敏原筛查结果≤3项阳性)和易敏体质组(Ⅱ组:患者血浆过敏原筛查结果≥5项阳性),选择Ⅱ组中26例反复输血过敏的血液科患者,在后续住院期间输血前采取药物预防措施。结果易敏体质患者(Ⅱ组)供输血108次,出现过敏反应71次,发生率为65.7%(71/108),低敏体质组(I组)的患者供输血513次,出现过敏反应17次,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3%(17/513);26例反复输血过敏血液病患者输血82次,过敏反应56次,过敏发生率68.3%,这些患者在后续住院期间,输血前实施药物预防过敏措施后输血71次,过敏反应1次,过敏发生率1.4%(P0.01)。结论输血患者在输注血浆制品前进行血浆过敏原筛查,依据筛查的结果对易敏体质患者进行输血过敏药物预防,可有效降低输血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鼻咽癌患者用5-FU加入微量泵进行持续滴注3 d,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与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A组患者能留针1次完成整个化疗疗程者为100%,B组为7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6%,B组为3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B组为1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持续滴注化疗药物中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花地丁外敷对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3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118例。A组采用50%硫酸镁外敷,B组使用紫花地丁外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4.24%)明显低于A组(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6,P0.05)。结论紫花地丁外敷可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且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少明  许秀容  张彬  蔡娇霞 《现代护理》2005,11(12):905-907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鼻咽癌患者用5-FU加入微量泵进行持续滴注3d,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与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A组患者能留针1次完成整个化疗疗程者为100%,B组为7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6%,B组为3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B组为1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持续滴注化疗药物中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上已常见随意性大剂量服用药物,就我院收治大剂量氯苯那敏片急性中毒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紫杉醇对卵巢癌化疗致过敏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9月(循证护理实施前)紫杉醇对卵巢癌化疗致过敏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文献,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结论,制定防范措施,并在2010年10月~2011年7月实施,比较循证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和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大大降低了紫杉醇对卵巢癌化疗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了化疗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风润肺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感染后咳嗽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mg/次,3次/d,氨茶碱片0.1g/次,3次/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给予疏风润肺汤口服,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有效率达8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风润肺汤治疗感染后咳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苯那敏片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稳定期COPDⅡ型呼吸衰竭并失眠症患者8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1例)。实验组给予氯苯那敏片4mg口服,1次/日;对照组给予安慰剂1片口服1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5d,治疗前及治疗后4、8、15d后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第15天时SDRS评分较基线有明显下降(t=1.98,P<0.05),对照组治疗结束时SDRS评分较基线无明显下降(t=0.69,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7.50%、26.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P<0.05),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氯苯那敏片对稳定期COPD呼吸衰竭并失眠症患者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催眠药。  相似文献   

11.
血液灌流抢救扑尔敏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灌流(HP)是临床抢救多种中毒性疾病的常用有效疗法之一.但用于抢救扑尔敏中毒,查阅以往资料尚未见报道.扑尔敏是临床常用的抗组胺药物(别名有马来酸氯苯那敏、马来酸氯苯吡胺、氯屈米通).但如果应用不当,也会产生许多毒副作用.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血液灌流抢救急性扑尔敏药物中毒1例,收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非那根(异丙嗪)、地塞米松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300例输少白悬浮红细胞的患者分为三组,每组100例:A组输血前给予非那根12.5 mg肌注或口服,B组输血前给予地塞米松2 mg滴入,C组对照组输血前不予用药.同时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A、B、C组三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3%.三组...  相似文献   

13.
朱立新 《临床医学》2013,33(1):115-117
目的 探讨地屈孕酮及保胎无忧片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妇产科住院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胎治疗,A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地屈孕酮片,B组则口服保胎无忧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变化、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药物不良反应、保胎成功率、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 ①两组HCG升高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保胎成功率为90.9%,B组为9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A组明显降低(P<0.05);④两组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屈孕酮及保胎无忧片应用于早期先兆流产的治疗均获得满意的疗效,但保胎无忧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更适合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使用奈达铂或顺铂化疗过敏反应的特点及护理要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2013年3月至2017年11月了解本科室560例采用奈达铂或顺铂诱导化疗或同期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情况及特点,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3例患者出现Ⅰ~Ⅳ度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32%,其中Ⅰ度过敏反应4例(占30.77%),Ⅱ度过敏反应4例(占30.77%),Ⅲ度过敏反应2例(占15.38%),Ⅳ度过敏反应3例(占23.08%);在注射药物后5~10min内出现过敏反应6例,10~30min内出现过敏反应6例,30min后出现过敏反应1例;4例是第2次使用药物发生过敏反应,7例是第3次使用药物发生过敏反应,2例是第4次使用药物发生过敏反应;2例为顺铂+5-FU诱导化疗时发生过敏反应,4例为顺铂同时期化疗时发生过敏反应,2例为奈达铂+5-FU诱导化疗时发生过敏反应,5例为奈达铂同时期化疗时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抗过敏药物后,2例患者继续使用奈达铂或顺铂化疗,4例患者更换其他铂类药物继续化疗,7例停止化疗。结论奈达铂或顺铂过敏可出现在非首次用药患者,输注过程中的任何时间段均可发生,同期放化疗患者过敏风险比诱导化疗的患者高,由于药物过敏反应缺乏预见性和未知性,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护理管理上要建立完善的预见性防范措施及护理流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麻敏维C缓释胶囊(每粒含盐酸伪麻黄碱90mg和马来酸氯苯那敏4mg)在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于2006年6月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26例受试者分别单次和多次空腹口服麻敏维C缓释胶囊(试验制剂)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参比制剂),与不同时间点取血样,采用液-质联用(HP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浓度,以DAS软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单次给药后,两组分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制剂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伪麻黄碱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4.31%和109.19%。多次给药后,两组分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制剂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伪麻黄碱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3.58%和99.37%。结论麻敏维C缓释胶囊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使用温经通络方熏洗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毒性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将90例应用奥沙利铂的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各45例。A组为单用化疗组,B组为温经通络方熏洗+化疗,2组均行常规化疗前的宣教,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奥沙利铂所致毒性反应的发生的情况。进行Х^2检验。结果治疗过程中奥沙利铂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显著低于A组。结论温经通络方熏洗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使用温经通络方熏洗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毒性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90例应用奥沙利铂的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45例.A组为单用化疗组,B组为温经通络方熏洗+化疗,2组均行常规化疗前的宣教,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奥沙利铂所致毒性反应的发生的情况.进行X2检验.结果 治疗过程中奥沙利铂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显著低于A组.结论 温经通络方熏洗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当归饮子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分为A、B两组各48例。A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当归饮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TNF-α、CRP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A组(P0.05);TNF-α、CRP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A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与A组的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饮子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能有效抑制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1例,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初始量2.5 mg/次,1次/d,依患者耐受性渐增至5 mg/次;酒石酸美托洛尔初始量6.25 mg/次,2次/d,依患者耐受性渐增至12.5 mg/次。B组21例,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初始量2.5 mg/次,1次/d,依患者耐受性渐增至5 mg/次;12周后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两组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心电图得到改善,A组总有效率90.5%,B组总有效率71.4%,两组比较在心绞痛治疗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头胀1例,肢端冰冷1例,面色潮红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4.3%;B组出现面红2例,心悸3例,头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两组比较在不良反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可增加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多周期化疗期间不同穿刺方法对血管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180例乳腺癌术后需行多周期化疗的患者,由患者根据参保类别、认识程度、地域差别等选择治疗期间所采用的输液器具,分为A、B、C三组,各60例。A组采用头皮钢针,B组采用静脉留置针,C组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比较三组静脉炎发生率及药液外渗发生情况。结果三种输液途径所致静脉炎比较:A组23.33%与B组1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23.33%与C组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15.00%与C组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输液途径在化疗期间药物外渗情况比较,无外渗率A组91.67%,B组98.33%,C组1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多周期化疗期间早期置入PICC导管,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免受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