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龙秋菊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27-128,13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影响。方法对6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发放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等量表,根据调查结果实施综合干预措施,1个月后再次发放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量表,比较实施综合干预前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有无差异。结果综合干预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明显减轻,疾病不确定感高水平、低水平患者与实施综合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其应对疾病的能力。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38例颈椎病患者发放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应用PEMS3.1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7~132分,平均(111.84±12.84)分,处于中等水平25例(65.79%),高水平13例(34.21%)。焦虑得分为32~72分,平均(51.76±8.15)分,与全国常模[(29.78±0.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2,P〈0.05),其中,无焦虑3例(7.89%),轻度15例(39.47%),中度12例(31.58%),重度8例(21.05%)。抑郁得分为36~65分,平均(52.76±8.15)分,其中,无抑郁15例(39.47%),轻度15例(39.47%),中度8例(21.05%)。疾病不确定感总得分、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复杂性、不一致性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均P〈O.05)。结论颈椎病患者存在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颈椎病患者身心健康。对颈椎病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才能降低颈椎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水平,患者应自觉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恢复,才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方法:选择老年COPD患者72例,发放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确定影响老年COPD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制定心理护理措施,并观察干预后效果。结果:得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及经济条件、疾病的严重程度对COPD病人的影响较为明显,对这类病人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对照比较分析,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COPD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焦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水平,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应对疾病的能力,降低焦虑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随机抽取首次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脑性瘫痪的患儿家属42名,发放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量。结果疾病不确定感总分79~134分,平均(106.57±14.21)分,处于中等水平36名(85.71%),高等水平6名(14.28%);焦虑总得分(43.29±10.20)分,与全国常模(29.78±0.46)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4.33,P〈0.01)。结论脑性瘫痪患儿家属存在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水平高。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应对疾病的能力,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水平,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状态以及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对住院的300例AM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300例AM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得分为(81.17±5.69)分,焦虑146例(48.67%),抑郁127例(42.33%),合并焦虑、抑郁106例(35.33%);AM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不明确性和复杂性两个维度得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并与焦虑、抑郁有相关性,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逶  余晓丹  汪俊 《西部医学》2014,26(10):1299-130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住院期间合并抑郁情绪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住院期间100例COPD老年患者,发放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了解影响老年COPD病人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100例老年COPD患者以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及经济条件、疾病的严重程度为COPD病人合并抑郁情绪不良心理反应的影响主要因素.100例COPD病人实行心理干预后较干预前肺功能改善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COPD合并抑郁情绪患者住院期间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健康水平,促进肺功能和抑郁情绪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刘书光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443-244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矫治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方法:6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时间为2w。干预前后,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MUIS、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MUIS、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矫治冠心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心境障碍,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焦虑的影响。方法对42名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发放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量表,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有无差异。结果健康教育后,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患儿家长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水平;及时调整心态,以提高其应对疾病的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78例确诊的白血病患者,经过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发放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分析存在的心理问题,对所有患者实施个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两周后再次发放SAS和SDS量表,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结果主要表现为悲观、绝望、抗拒治疗、焦虑、抑郁等。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后,大部分患者的情绪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消极情绪,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4):176-179
目的 考察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017年6—12月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模式,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价结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复杂性、不明确性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复杂性、不明确性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能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模式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别.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不确定感评分,面对、回避、屈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不确定感评分以及面对、 回避、 屈服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其负性情绪,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胆道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初次住院的胆道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50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健康教育放松训练、有效应对方式、家庭及社会支持等系统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成套量表的测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20天次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中,躯体症状、业余活动指数、总体健康愉快感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中的生活满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患者,提高胆道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病人焦虑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78例食管癌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P<0.001),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8.72%、53.85%下降到干预后的35.90%、25.64%。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应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慢性肺心病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有效实施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M测评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有效实施,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对45例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后发放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45例患者入院初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悲观、绝望、厌世、抗拒治疗、焦虑、恐惧、抑郁等。患者因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经济条件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后,大部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差异显著。结论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早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07例早期胃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早期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早期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3.2±14.0)分, 处于中等水平;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总得分分别为(46.5±9.7)和(47.7±10.2)分, 发生率分别为34.6%(37/107)和31.8%(34/107)。早期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r=0.40、0.31, 均P<0.05)。结论部分早期胃癌围手术期患者存在疾病不确定感、焦虑与抑郁情绪, 且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及其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乳腺癌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分,并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对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明显降低,术后第12天、出院前1天,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对其患病的不确定感和焦虑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作为调查工具,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73例年龄在50岁~69岁的高血压患者,调查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调查发现,疾病不确定感分数越高,伴有焦虑情绪的患者所占比例就越高,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心理之间成正比(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与焦虑程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对其不确定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干预方案,就可以有效降低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伦理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正常人群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别,为心理伦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颈椎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各125例,采用心理问卷和心理量表测试,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性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和评定,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提出伦理对策。结果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群。结论颈椎病具有较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伦理治疗干预势在必行,对颈椎病进行治疗时,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心理伦理方面的干预,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负性情绪、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92例乳腺增生复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在入院后第3天(干预前)和半年后(干预后),进行心理问卷的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医学应对问卷(MCMQ)进行评估,评价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 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不确定感、面对、回避和屈服的评分[(40.5±6.6)、(42.4±7.1)、(51.3±8.4)、(21.5±4.5)、(13.3±2.6)和(9.4±2.2)分]与对照组[(48.3±7.3)、(50.0±8.2)、(82.1±9.6)、(18.2±4.3)、(16.7±3.4)和(12.1±2.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使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负性情绪和不确定感降低,使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