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用于治疗多种行心内矫正术难以矫正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自1988年国外首次报道后,近年来逐渐在临床上应用,术后维持上下腔静脉回流对手术效果有直接影响,现将我们成功护理的4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复杂性先心病患儿循环系统监护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4年至1996年在本院实施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患儿4例,男3例,女1例,5~10岁,平均7岁,平均体重192kg(16~23kg)。术前经心脏彩色多谱勒和电影造影均确诊为单纯肺动脉瓣狭窄,其中心电图窦性心律3例,交界区游走性心律1例;右心室肥大3例,左心室肥大1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6年开始应用经气导平治疗仪(D.P.12型)加牵引治疗颈椎病360例,并进行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0例病人,男性216例,女性146例,年龄25~68岁,平均41岁,病史2~24月,平均4.5个月。以上病人临床症状较典型,并经X线拍片、CT检查证实。1.2治疗方法先给病人行颌颈带坐位纵向牵引,牵引量15~20kg,时间20min,然后即给经气导平治疗仪治疗,正极电极片置于颈3~4棘突处,负极电极片置于双合谷穴或双内关穴处,时间1h,10d为1…  相似文献   

3.
1997年实施整体护理以来,对24例需要回归家庭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及陪护人员进行护理指导,以适应家庭护理,保证病人康复的连续性。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6~62岁;入院时GLS评分4~7分19例,7~9分5例;住院时最短为20d,最长为6个月,平均为1.5个月;经过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其中15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5例有语言交流障碍;4例需鼻饲,3例气管切开未拔管,2例留置导尿管,3例植物生存。1.2方法(1)回归家庭前的准…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 1996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共行45例股骨头置换术,股骨头折3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1.1资料女30例,男15例,年龄42~94岁,平均73.1岁。术前伴有心脏疾病9例,高血压5例,糖尿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术前平均住院时间13.60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达22.58 d。 住院期间的康复护理(1)人工置换术后24 h,应指导病人做股头肌的“绷劲”运动,每天3次,每次50—100次,目的是促进术后双下肢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避免因为血管闭塞而引起的并发症。(2)肌力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房颤病人电转复后左房收缩功能的观察。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0例房颤病人转复窦性心率者于复律后1小时,24小时,2周,及4周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的A峰流速,判定房颤转复后心房收缩功能的恢复过程。结果:15例病人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流速电转复后1小时0.30±0.10m/s增至第4周0.62±0.14m/s(P<0.001);2例病人24小时A峰流速恢复正常且大于E峰流速;1例病人至转复后4周仍未出现A峰。另2例病人转复后一周复颤,其中1例未出现A峰,1例仅出现低小的A峰,且不随时间变化。结论:房颤转复后左房机械功能出现“顿抑”,从而提供临床房颤转复后应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
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先天性功能性单心室效果良好,其术后护理不同于其他心脏手术。通过对16例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患的护理,认为对该类患应做好:(1)取“V”字型体位;(2)充分镇静,过度通气,同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扩张肺血管,降低肺血管阻力;(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4)保持胸管通畅;(5)预防和治疗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82年9月~1997年2月共收治60岁以上结肠癌并肠梗阻急诊手术病人4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60~90岁,平均70.4岁,其中60~69岁24例,70~79岁15例,80~89岁2例,90岁1例。乙...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病人多体质差,对手术耐受性差。因此,做好直肠癌病人术前后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1993~1995年收治的47例直肠癌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2例,女15例。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70岁,平均年龄46.3岁。2术前护理2.1心理准备 直肠癌行根治术后,多有人造肛门,生活习惯难以适应,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继而心情烦躁,顾虑重重,不能很好配合治疗护理,因此,术前护理人员要向病人热情和蔼、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如手术方式,术后人造肛口的换袋、换药。同…  相似文献   

9.
心脏机械瓣替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心脏瓣膜替换自然心瓣是治疗心脏瓣膜病、改善心脏功能的重要途径。瓣膜替换术后及时开始康复医疗活动,对心血管功能的早日恢复,减轻局部切口疼痛,减少并发症,矫正体形,增强体力,早日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科1995年~2000年5月收治13例换瓣病人,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本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24~62岁,平均45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8例,风心病、二尖瓣主动脉瓣伴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脱垂1例,心功能均在Ⅲ级以上。本…  相似文献   

10.
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在创伤监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4月~1999年5月,我院ICU运用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1〕对60例创伤患者依据计分高低进行病情评估,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病死率。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60例患者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14~76岁,平均35.4岁。创伤种类:多发伤19例,腹部伤27例,颅脑伤8例,胸部伤4例,骨盆脊柱伤2例。1.2 方法:运用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计分≥15~24分为重度,日护理量在8~16小时,每位责任护士可负责2~3位患者;计分≥…  相似文献   

11.
1993年1月~1997年,共救治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4例,追踪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24例AMI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8岁~76岁,平均5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4例...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置管致导管性败血症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置管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是近30年来临床医学的重要进展之一,其应用日益广泛。我院1994年1月~1998年5月,共对236例病人实施了深静脉置管TPN治疗,现将发生导管性败血症的1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为43~76岁,平均56.3岁。深静脉置管途径,颈内静脉5例,锁骨下静脉4例,股静脉6例;病人出现导管性败血症症状的时间在插管后11~21天,平均为175天。所有病人经及时处理,6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5天后血培养均转阴。1…  相似文献   

13.
1988年2月~2001年6月,采用高压氧(HBO)治疗皮质盲4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70d~67岁,平均10岁。<1岁3例;1~5岁26例;6~11岁4例;21~35岁6例;40、56、67岁各1例(脑梗死),儿童占71.4%。病因:中毒性脑病14例(中毒性菌痢所致12例)、急性脑缺氧6例(窒息1例、心脏外伤破裂致心源性休克1例、癫痫4例)、脑脓肿术后1例、病毒性脑炎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以上均为儿童。颅脑外伤12例(儿童3例)、脑梗死3例(枕叶2…  相似文献   

14.
两腔心是一种罕见的复杂性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畸形,一般在1岁以内死亡,现将我院1998年12月至2001年6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5例,其中3例经心导管造影检查证实,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两腔心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7~14岁,平均9.5岁。患儿发育差,出生后发现口唇青紫,心脏杂音,均有蹲距史,两例有晕厥史。仪器为美国HP77030A及HP5500型彩色多普勒电脑超声仪,探头频率2~4MHz。经胸方式多采用一些非常规切面观察。检查时通过变换手法仔细观察心脏的位置,心内结构,大动脉的数目、位置、走向、分支及与周围解剖位置的关系。在2D切面的基础上显示多普勒血流状态。2结果心脏位置异常:右位心3例,中位心1例,正常位1图1房室间隔回声完全消失,房室通道为1组房室瓣。图2图4主动脉与肺动脉平行,主动脉扩张,肺动脉狭窄。3讨论两腔心是一种罕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常合并其他畸形,此5例中3例肺动脉狭窄,瓣明显增厚、增强;1例重度发育不良;1例主肺动脉缺如。3例右位心,均有内脏反位。2例腔静脉畸形引流,由奇静脉回流至上腔静脉后汇入心房。两腔心由于心脏的位置多不正常,因此常规切例。3例右位心同时伴内脏反位。正常位1...  相似文献   

15.
探讨肝素和氨茶碱吸入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临床症状。1病例与方法1.1病例:52例患者均符合1997年4月第2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男32例,女20例;年龄15~55岁,平均35.5岁。病程1~20年,平均10.5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髋部骨折病人将逐年增加,减少老年人骨折后的死亡和改善病情是护理的中心目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年1月~1999年10月本科共收治97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其中男38例,女59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6.8岁;左侧骨折44例,右侧骨折53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82例(84.5%),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15.5%),1例因术后肺心并发症症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1.2护理措施(1)住院期间的护理,很多股骨颈骨折老年病人,因为需治疗其它更为危急的疾病而延期手术,…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15例周玉中作者单位:301900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内科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5例均为1986年2月~1994年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5~74岁,平均59.3岁;病程2~14年,平均8.4年。所有病例除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经皮穿刺切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笔者将54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CT、MRI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切割术后康复治疗腰椎功能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54例术前后均经临床、CT及MRI检查确诊。男48例,女6例,年龄24~58岁,平均38.2岁。病史2个月~3年,平均20.4个月。根据影像学对椎间盘的形态、病变累及节段变化分为:膨胀型(L3~S1)38例,占73.3%;突出型(L3~S1)16例,占29.6%;单节段突出(包括膨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护理策略。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共收治155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通过严密监护加强护理,改变患儿肺顺应性,降低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高压,提高肺血流量,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提高肺动脉血氧压力,改善患儿缺氧状态,改善心功能,加强呼吸道护理,降低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了肺高压危象的发生。结果:治愈127例,死亡3例,25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2 d,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4 d。结论: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护理难度大、危险高,全面、规范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大大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和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梗塞早期病人36例,年龄35-78岁,平均56.9岁,发生梗塞至入院1-24h,有心律失常者12例。经极化加鲜液治疗后,6例发生室性早搏病人中,1例用药后1h内早搏消失,4例在3h内早搏消失,1例在4h内早搏消失;2例房性早搏病人,均有用药后12h内早搏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