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安日善 《中外医疗》2011,30(13):113-114
目的了解近年来前列腺患者前列腺液培养中细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系统、规范地综合治疗前列腺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78例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一种鉴定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78例标本分离出细菌98株,50例标本无菌生长(33.78%)。结论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生素,以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必需增加一些特殊培养基及设备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表皮葡萄球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与表皮葡萄球菌的关系以及细菌检测和耐药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 41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细菌中检出表皮葡萄球菌78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采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价疗效.结果:416例中表皮葡萄球菌阳性33.3%,对几类常用抗生素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β-内酰胺类均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耐药极少,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多联抗生素治疗最有效.结论:葡萄球菌已是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规范的前列腺液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的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方法 对205例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德灵DADE BEHRING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96株细菌,分离率为46.3%;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为39.5%、20.8%和18.8%;万古霉素对引起前列腺炎的G球菌敏感率为100%,亚胺培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引起前列腺炎的G杆菌敏感率均为100%.结论 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应在明确病原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药敏的结果,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生素,以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前列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252例标本中分离出52株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占20.6%,各种菌株对常用抗生素呈不同程度耐药。结论CNS为导致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菌,前列腺炎治疗的关键是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竺娅  谢小平 《广西医学》2006,28(2):224-225
目的调查前列腺炎致病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方法对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致病菌,用Vitck-AMS-60进行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123例标本中培养出127株细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占70.9%,链球菌占15%,肠球菌占4.9%,各种菌株对常用抗生素呈不同程度耐药.结论CNS为导致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各优势致病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性最高,分别为1∞%,98%,前列腺炎的抗菌治疗应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液常见病原菌及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珊  张倩 《中原医刊》2004,31(12):6-7
目的:研究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常见病原菌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选择,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测定。结果:1620例前列腺液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lll8株,细菌检出阳性率为69%,列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希埃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70%,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为75%。结论:开展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监测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培养的细菌分布及常见分离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600例拟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细菌进行生化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并加以分析。结果 1600份前列腺液标本中有476份分离出细菌,阳性率为26.7%。共分离出细菌482株,居前五位的依次是溶血葡萄球菌124株,表皮葡萄球菌72株、大肠埃希菌62株、粪肠球菌56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5株。药敏结果显示: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0.8%,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占56.5%,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占37.1%,各分离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细菌,其它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分离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因此必须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提高疗效,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更好的诊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嘱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停用抗生素3 d以上,清洗尿道外口,留取中段尿并按摩前列腺液作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PCT。结果 121份前列腺液标本中,41份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3.88%。检出细菌4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0株,占93.02%,革兰阴性杆菌3株,占6.98%。其中的38株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均对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加环素敏感,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38株葡萄球菌对其他种类抗生素亦有不同程度的耐药。3株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对常见的抗生素均敏感。检查血PCT的患者30人,27人结果呈阳性(PCT>0.02 ng/ml),占90.00%。治疗前、后患者的NIH-CPSI分别为(15.4±4.3)和(4.2±3.6)(P<0.001)。结论革兰阳性球菌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菌分布中占有较大比例,检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PCT可能有一定的意义;在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过程中应注重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抗生素的价值,并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前列腺炎在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指导下,常规途径应用抗生素的疗效。方法对8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以手淫方式采集前列腺液,做细菌培养及应用12种抗生素做药敏试验。结果共培育89株细菌,发现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76株占85.39%,革兰阴性菌13株占14.61%,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治疗,有效72例,有效率85.71%。结论根据病原学和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常规途径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改壮 《吉林医学》2010,31(27):4723-4724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检查与药敏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送检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99例分离出细菌,阳性率为51.56%(99/192),其中革兰阳性菌71例(71.72%),革兰阴性菌28例(28.28%),各种病原茵在临床使用的抗生素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重点是要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真实有效性,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保证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对药敏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609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例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94株,对除万古霉素(NVA)外的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常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分离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强.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对136份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36例前列腺液标本,检出细菌86份(63.2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95%,居首位,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30.48%,两种优势菌对所选八种抗菌素的药敏试验显示,对青霉素G、红霉素、氨苄青霉素、诺氟沙星高度耐药达60% ̄80%,其它耐药率较低,适用于葡萄球菌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的抗菌药物为万古霉素,头孢噻  相似文献   

13.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培养阳性结果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该院近年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培养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对168例慢性前列腺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17例前列腺液培养阳性的占69.6%,细菌有18种,革兰氏阳性茵占87.2%,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占12.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茵率较高.葡萄球菌属中耐苯唑西林达74.2%,对万古霉素敏感性好.大肠杆菌仅对亚胺培南和第3代头孢的敏感较高.结论 溶血葡萄球茵、表皮葡萄球菌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开展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诊断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柯永坚  朱红军  刘兴进 《海南医学》2004,15(11):136-136,130
目的为了解我院慢性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前列腺液致病菌情况,探讨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月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980份前列腺液进行培养分离,并对其中部分细菌进行药敏测试,为临床治疗此类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TTEK—AMS32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980份前列腺液中分离出致病菌350株,阳性率占35.71%。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311株,占88.9%、革兰氏阴性菌39株,占11.1%。结论革兰氏阳性球菌在前列腺疾病患者检出菌株中占很高比例,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极高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积极开展细菌病原学检查,注意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病原菌的关系,探讨前列腺液病原菌检测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结果 227例标本中有127例分离出细菌,阳性率55.9%,革兰阳性菌占74.8%,以表皮葡萄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占21.3%,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合并支原体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43例,占18.9%.100例细菌培养阴性标本中,支原体阳性47例(47%),沙眼衣原体阳性25例(25%),其中两者合并存在8例(8%);分离出的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大部分敏感,耐药率7.4%~18.9%;对青霉素类耐药率最高,为68.7%~100.0%,但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解脲支原体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54.4%);对交沙霉素、四环素耐药率最低(2.9%).人型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100.0%);对强力霉素、磷霉素全部敏感(100.0%).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伴不育症患者进行前列腺液中分离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有很大差异,适时联合检测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病原菌的关系,探讨前列腺液常见病原菌分布规律及检测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进行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检测支原体和衣原体。结果 198例标本中有101例分离出细菌,阳性率为51.01%.细菌种类有13种,革兰阳性菌(G^+)占68.31%,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Gˉ)占27.72%,以大肠埃希菌占优势;合并感染支原体26例,占25、74%,合并衣原体12例,占11.88%,两者同时感染8例,占7、92%,在97例细菌培养阴性标本中,感染支原体42例,占43.29%,感染沙眼衣原体21例,占21.64%,两者同时感染11例,占11.34%;分离出的细菌种类多,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临床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微生物较多,适时联合检测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331份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之一.也是男性泌尿外科常见病,由于前列腺的特殊组织结构.治疗效果一直不佳,而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上升。感染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为了解我院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我们对我院2000年7月-2004年6月来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331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共331份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亭峰 《中国热带医学》2008,8(7):1197-1198
目的了解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中病原体的分布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药敏情况,更好的指导性病后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对500例性病后CP患者前列腺液(EPS)作病原体培养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0例性病后CP患者中250例(50.0%)患者EPS中分离出病原体,其中MRS102例(40.8%),性病病原体28例(5.6%);药敏试验显示MRS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MRS为性病后CP的重要病原菌,MRS检测及药敏试验对性病后C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病原菌的关系,探讨前列腺液常见病原菌分布规律及检测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进行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检测支原体和衣原体.结果 198例标本中有101例分离出细菌,阳性率为51.01%,细菌种类有13种,革兰阳性菌(G )占68.31%,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G-)占27.72%,以大肠埃希菌占优势;合并感染支原体26例,占25.74%,合并衣原体12例,占11.88%,两者同时感染8例,占7.92%,在97例细菌培养阴性标本中,感染支原体42例,占43.29%,感染沙眼衣原体21例,占21.64%,两者同时感染11例,占11.34%;分离出的细菌种类多,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临床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微生物较多,适时联合检测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内注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树明  孙志广 《河北医学》2000,6(5):408-410
目的:评价前列腺内注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BP)的效果。方法:对1994年以来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106例,分别以两种敏感抗生素进行前列腺内注射治疗,每周一次,共三交。结果:全组106例中共有效102例,其中完全治愈74例,治愈率69.8%(74/106),无效4例,两种抗生素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血肿。结论:依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认验选择抗生素,直接注药天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