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胚泡的成功植入取决于胚泡的侵入能力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部分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影响了胚胎的成功着床。因此,如何对其做出合理的评价和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高妊娠率,是生殖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其异常是胚胎着床失败及不孕的主要原因,而传统的子宫内膜形态学观察方法无法充分确定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状态。近年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为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子宫内膜功能特征研究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分析方法。因此,本文对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在人类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子宫内膜容受性并发掘新技术以强化子宫内膜植入窗口期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辅助生殖技术周期中怀孕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T淋巴细胞侵袭转移诱导蛋白1 (Tiaml)抗体下,小鼠着床窗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内的Tiaml蛋白表达及其对基质细胞-胚泡共培养体系中胚泡黏附的影响,探讨Tiaml对小鼠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提取着床窗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并构建基质细胞-胚泡共培养体系;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抗Tiaml抗体时着床窗基质细胞Tiaml蛋白的表达及其对胚泡黏附的影响.结果:抗体干预后着床窗基质细胞内的Tiaml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在不同抗体浓度下胚泡黏附率有差异.结论:随Tiaml抗体浓度增加,着床窗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Tiaml蛋白表达量及胚泡黏附率降低.表明Tiarnl可能在胚泡植入过程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余楠  杨菁  徐望明  方健叶  郭悦 《微循环学杂志》2013,(4):20-23,F0004,I0001
胚胎着床是一个涉及不断发育的胚胎和子宫内膜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着床的必要条件。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由激素一免疫一细胞因子一黏附分子构成的网络系统调节,参与调节的主要因素包括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胚胎及其分泌的胚胎性因子,子宫内膜局部分子等。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容受性即子宫内膜处于接受胚胎植入时期所具有的特殊状态,受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该时期子宫内膜腺体、血管增生,基质水肿蜕膜化,有丝分裂活跃,胞饮突出现,同时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分泌量增加,与胚胎发育呈现同步化。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对胚胎的着床、妊娠具有积极意义。内膜清创术(endometrial injury EI)以机械手段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并改善其容受性,已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作用机制、受益人群、操作时间及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述评,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机械刺激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对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对进入周期患者在月经3-5天采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进行宫内膜刺激,刺激宫内膜476个移植周期,对照组未刺激为471个移植周期。结果内膜刺激组移植胚胎数1238个,共着床193个,着床率为15.6%,临床妊娠率为32.6%(155/476),活产率达62.6%(97/155);对照组移植胚胎数1191个,着床166个,着床率为13.9%,临床妊娠率为30.8%(145/471),活产率为49.0%。内膜刺激组与对照组在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升高的趋势;而内膜刺激显著提高了活产率(P0.05)。结论机械刺激子宫内膜对IVF-ET周期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有所提高,能显著提高活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手术切断支配兔子宫的交感神经后,观察其对子宫局部免疫状况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测子官内膜形态及CD4 T淋巴细胞数量及分布.结果:切断交感神经后,兔受孕率下降,胚胎着床数减少约61%,早期胚胎发育迟缓,甚至有死胚现象.组织学观察显示切断交感神经的妊娠兔子官内膜固有层不发达,明显未发育到适应胚泡着床的状态;子宫内CD4 T淋巴细胞发生了重新分布,肌层和非妊娠部位子官内膜的CD4 T淋巴细胞分布增多,而妊娠部位子宫内膜的CD4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结论:交感神经通过调节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和子宫内CD4 T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分布,从而影响胚胎着床和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使用Gn RHa预处理联合人工周期方案进行解冻移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内膜的异常蠕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阿托西班对抑制内膜异常蠕动,改善子宫容受性,提高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Gn RHa预处理联合人工周期方案行胚胎冷冻移植患者的资料,将移植前日超声观察有子宫内膜异常蠕动者归为A组(83例),根据移植日是否使用阿托西班分为治疗组(A1,42例)和未治疗的对照组(A2,41例),将移植前日没有子宫异常蠕动者归为B组(60例);分别比较A1、A2及A2、B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结果A组(A1,A2)和B组在一般资料及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有子宫内膜异常蠕动的A组中,治疗组(A1组)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2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常蠕动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使妊娠结局不良,而阿托西班可以抑制内膜的异常蠕动,提高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的应用中,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对于胚胎植入的成功起到关键性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输卵管积水,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常见疾病可以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年来,对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素、评估方法的研究探索比较多,然而临床上并没有统一的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分子基因组学,生物学分子,内膜状态等对上述疾病对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相关的治疗方式进行综述~([1,2])。  相似文献   

10.
细胞粘附分子与胚胎着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指由细胞合成,可存在于细胞内、细胞膜或细胞外,能促进细胞粘附的一大类分子的总称.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家族、细胞外基质(整合素的配体)、钙调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和近年来新发现的几种细胞粘附分子:trophinin、tastin、bystin.cAMs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传递细胞间信息,参与胚胎发育,免疫应答,恶性肿瘤转移等一系列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几年研究发现,在女性子宫内膜,胚泡均有多种cAMs的表达,有的呈周期性变化,并与子宫内膜"着床窗"开放同步,与子宫内膜发育到"接受性"状态及胚泡的滋养层细胞发育到"浸润性"状态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对细胞粘附分子在子宫内膜及胚胎滋养层中的表达及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引起育龄期女性不孕的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其促排卵治疗后的低妊娠率与胚胎种植失败密切相关,而胚胎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下降。尽管已经发现多种具有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在临床仍未确认。临床中用于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很多,但尚未制定出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法。此文对PCOS患者近年来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标志物研究的新进展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新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围着床期小鼠胚卵L-选择素的表达规律及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 1.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围着床期小鼠胚卵L-选择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选择素在细胞的定位;2.用子宫角内抗体干预的方法观察并统计小鼠着床胚胎数.结果 1.随着胚卵分化成熟,L-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逐渐增加趋势,胚泡期表达最强(P<0.05).L-选择素在单细胞期和4细胞期有少量表达,桑椹胚周边区L-选择素表达显著增强,胚泡滋养层L-选择素表达最强.2.小鼠子宫角实验侧(经抗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干预)胚胎着床数较对照侧(经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胚卵可能通过L-选择素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与子宫内膜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参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OXa-10基因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分别检测未孕及早孕小鼠第1、2、3、4、57、d HOXa-10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同时用可以持续表达HOXa-10的DNA/脂质体复合物质粒和HOXa-10反义寡脱氧核糖核酸分别转染到受孕2d小鼠子宫角内,观察胚泡着床数。结果FQ-PCR结果显示,随着小鼠妊娠天数的增加,HOXa-10基因表达量也逐渐增高,在孕4d达到峰值,孕5d开始下降,孕7d时表达量已接近未孕状态;在用HOXa-10 DNA质粒/脂质体转染孕2d小鼠子宫角后,小鼠的胚泡着床数明显增加;用HOXa-10反义寡脱氧核糖核酸/脂质体转染孕2d小鼠子宫角后,小鼠的胚泡着床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胚泡植入窗口期,子宫内膜HOXa-10基因表达上调,其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胚泡着床前后妊娠昆明系小鼠卵巢、输卵管及子宫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的分布。 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 L SAB法。 结果 妊娠 2~ 5 d小鼠的卵巢内 ,黄体细胞上有 i NOS的阳性表达 ;输卵管粘膜上有 i NOS的分布 ,肌层则为阴性 ;妊娠 2、3d的小鼠子宫内 ,阳性标记主要出现在子宫内膜上皮以及子宫内膜中的子宫腺上皮 ,内膜基质细胞为阴性 ;妊娠 4d的子宫内 ,子宫腺及蜕膜部分均有 i-NOS的分布 ,妊娠 5 d时 ,在小鼠胚泡的表面也检测到了 i NOS的存在。 结论 小鼠胚泡着床前后 ,在其卵巢、输卵管及子宫内均有 i NOS的存在 ,提示 i NOS在小鼠胚胎早期发育及着床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通过与LIF受体(LIFR)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活性,其表达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并在黄体中晚期出现显著的时空表达特性。目前LIF被认为是介导哺乳动物胚泡着床的最关键细胞因子之一,LIF表达减弱或缺失可导致不孕或妊娠失败,其机理可能是引起子宫内膜腺体和血管网发育不良,从而影响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腔灌注hCG是否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来影响FET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4月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FET患者共365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27例于移植前1 d行宫腔内灌注hCG 500 U,研究组138例未行宫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 研究组胚胎种植率34.25%、临床妊娠率52.76%,高于对照组的24.28%, 4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流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植前宫腔内灌注hCG,可提高反复着床失败FET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子宫内膜容受性,该技术对难治性不孕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后三里、三阴交对胚胎着床障碍大鼠子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早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针刺腧穴组(A)、针刺非穴位组(C),M组、A组、C组均采用米非司酮造模。于妊娠第八天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妊娠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VEGF蛋白和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A组妊娠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较M组、C组显著提高(P<0.05),但A组妊娠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仍低于N组(P<0.05);A组子宫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M组、C组显著提高(P<0.05),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米非司酮诱导的胚泡着床障碍,促进大鼠胚泡着床,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增加胚泡着床障碍大鼠子宫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孕女性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inhibitoryfactor,LI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活性的细胞因子。随着对其深入研究,发现LIF在胚泡着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鼠的研究表明,在妊娠第4天(即胚泡着床期)的子宫内膜中,LIF出现突发性的强烈表达,这提示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可能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1],此外,无LIF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鼠能发育至成体,但不能发育,原因是胚泡不能在子宫中着床[2],这更有力地证明了LIF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不孕患者病因不明,这些患者中是否有部分患者的病因与其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缺陷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英  吕丹瑜  毕振伍  刘斌 《解剖学报》1999,30(4):367-370,I018
目的 研究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层粘连蛋白(lam inin,LN)定位和定量变化及其对胚泡着床的作用。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及图像分析法进行LN定位和定量测定;利用子宫内注射LN抗体的方法探讨LN对小鼠胚泡植入的作用。 结果 动情期及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内源性LN 在上皮和腺基膜及血管内皮基膜均有表达,并随着植入的发生基膜的LN 表达减弱,而内膜上皮中LN免疫染色逐渐增强;外源性LN 对小鼠胚泡粘附与植入子宫内膜不产生明显影响,层粘连蛋白抗体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着床。 结论 动情期及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的层粘连蛋白主要存在于基膜,胚泡植入期间内膜上皮细胞内LN 的含量增加;LN在促进小鼠胚泡粘附与植入子宫内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体外研究整合素α5对小鼠胚泡着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人蜕膜细胞与小鼠胚泡共培养过程中 ,研究整合素α5(integrinα5)在小鼠胚泡着床中的作用 ,分析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人蜕膜细胞与小鼠胚泡共培养模型 ,模拟胚泡在体内的着床过程 ,加入integrinα5抗体及其配体纤粘连蛋白 (FN)抗体 ,对胚泡的粘附、外延生长、着床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人子宫蜕膜经分离纯化后 ,检测活细胞比例 >92 % ,贴壁的蜕膜细胞比例 >95 % ,小鼠胚泡可在蜕膜上粘附、生长 ;integrinα5抗体及配体FN的抗体均能抑制小鼠胚泡的侵入、外延生长 ,但不抑制胚泡的孵出和粘附。 结论 建立了小鼠体外着床模型 :integrinα5在着床中促进小鼠胚泡的侵入与铺展 ,但对胚泡孵出、子宫内膜的识别与粘附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