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hML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一食管癌患者食管的鳞状细胞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1(human mutl homolog 1,hMLH1)的蛋白表达情况,深入研究它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取9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变组织,其病理切片中鳞状细胞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鳞状上皮组织均存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MLH1蛋白在3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hML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正常鳞状上皮组织细胞核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96%、56.52%、84.78%,鳞状细胞癌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P〈0.01)。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MLH1蛋白表达阴性者,年龄较阳性者大(P〈0.05);hMLH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基因缺失可能在早期就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hMLH1蛋白可能抑制或延缓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晓洁  杨俊波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316-2318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食管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TEN蛋白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胞浆。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56.7%明显低于正常组织阳性率90.0%(P〈0.05)。PTEN蛋白在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1.4%、55.0%、76.9%,三组之间相互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分化程度越低PTEN蛋白表达越低。有淋巴细胞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VrEN表达的阳性率42.9%明显低于无淋巴细胞转移的食管癌组织阳性率76.0%(P〈0.05)。有外膜浸润的食管癌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26.1%明显低于无外膜浸润的食管癌组织阳性率75.7%(P〈0.05)。PTEN蛋白在食管癌早期表达高于晚期(P〈0.01)。结论:PTE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roteolysis-inducing factor,PI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F在10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癌组织以及其中35例癌旁正常组织以及8例食管良性疾病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IF表达与食管癌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PIF表达,其表达与食管良性疾病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表达PIF的个体其癌旁正常组织中亦有PIF表达,PIF表达在肿瘤分化、是否侵及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PIF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是否侵及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E2F-1和Rb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5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E2F-1和R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E2F-1的阳性表达率为7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黏膜中的36.0%(P<0.01),E2F-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R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阴性表达率为30.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2.0%(P<0.05),R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尚不能认为与分期有关。结论 E2F-1和R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即E2F-1过度表达而Rb表达有一定程度缺失,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食管鳞状细胞癌p16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和nm23-H1基因蛋白在人食管癌的表达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中p16蛋白的表达,结合观察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结果:p16在食管癌鳞状细胞癌中呈低表达(45.1%,23/51),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粘膜及癌旁组织(P〈0.01),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相关(P〈0.01),Ⅰ级66.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COX-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COX-2蛋白在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30例切缘正常食管粘膜中的表达,分析Survivin和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切缘正常食管粘膜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4.51%和6.67%;COX-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6.86%和16.67%。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Survivin和COX-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均高于切缘正常食管粘膜(Р〈0.01)。Survivi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Р〉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Р〈0.05)。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阳性率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无关(Р〉0.05)。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与COX-2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Р〈0.01)。结论:Survivin与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均过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且两者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Survivin与COX-2可能存在一个共同的分子通路,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增强各自的作用。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两者关系的分子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0例食管鳞癌组织、27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及30例相对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yk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9例食管鳞癌组织、27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及38例相对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yk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Syk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k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34/39,87.2%)明显高于食管鳞癌癌旁组织(18/27,66.7%)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26/38,68.4%)(P〈0.05)。Syk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Syk mRNA和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但Syk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MTS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16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了P16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16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低表达,阳性率为45.1%(23/51),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粘膜及癌旁组织(P<0.01),在各组织学分级的食管癌中阳性率分别为:Ⅰ级66.7%(14/21),Ⅱ级34.8%(8/25),Ⅲ级14.3%(1/7),Ⅰ级显著高于Ⅱ级(P<0.05),P16蛋白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与肿瘤浸润、转移无相关性。结论食管癌中有频发的P16基因失活,致基表达下降,并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而与肿瘤浸润、转移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Bub1 mRNA及Bub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别,探讨Bu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及相应的食管切缘正常黏膜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ub1蛋白和Bub1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黏膜组织相比较,Bub1 mRNA及Bub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5),且Bub1 mRNA及Bub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Bub1表达水平高低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任宏  姚佳  杜宁  赵磊  赵阳  熊健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7):1255-1258
目的:探讨Survivin与Nm23-h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检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8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5cm)和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2cm)30例的石蜡标本切片中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1%,20.0%,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Nm23-h1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26%,80.00%,9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Surviv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Nm23-h1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8),nm23-h1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01)。Survivin与nm23-h1呈低度负相关(P=0.001),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Survivin蛋白的抑制凋亡作用和nm23蛋白的抑制转移作用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MP-2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食管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组织中MMP-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MMP-2和E-cadherin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各项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0%(18/4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8.10% (8/2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4.17%(1/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55.56%,15/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67%,3/18);有纤维膜浸润组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57%,17/35)明显高于无纤维膜浸润组(10.00%,1/10)。E-cadherin蛋白在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阳性表达为100% (24/2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15/2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89%(13/45),较前两组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与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χ2=4.615,r=-0.793,P<0.05)。结论:MMP-2蛋白的高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在食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MMP-2与E-cadherin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OCK1)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ROCK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期、转移情况,了解ROCK1蛋白表达情况与不同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ROCK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ROCK1蛋白在分期较晚及有转移的患者中较高表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ROCK1蛋白的表达高低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对应的正常食管黏膜中ADAM17 mRNA的表达。结果 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对应的正常食管黏膜中ADAM17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937±0.241、0.225±0.077,食管鳞状细胞癌组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t=-19.899,P<0.01)。食管鳞状细胞癌中ADAM17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4.703,P<0.01)、TNM分期有相关性(t=-2.652,P<0.05),与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t=0.299、t=-0.907、t=-3.163,均P>0.05)。结论 ADAM17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食管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IF4E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eIF4E mRNA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1±0.079,0.442±0.061(P〈0.05);不同分化的食管鳞癌eIF4E表达量不同(P=0.012),多重比较显示低分化鳞癌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鳞癌的表达(P〈0.05);不同浸润深度的eIF4E mRNA的表达量不同(P=0.003),多重比较显示在深肌层和纤维膜的表达量高于黏膜层的表达量(P〈0.05)。eIF4E蛋白在食管癌和正常食管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30.80%(P=0.001);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s=0.228,P〈0.05);不同浸润深度的eIF4E蛋白表达量不同(P〈0.05)。而两者均与食管癌的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无关(P〉0.05)。eIF4E蛋白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1.8%、53.3%(P〈0.05)。Cox模型分析得出eIF4E蛋白不能作为判断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指标(P=0.211)。结论:eIF4E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浸润和发展,并可以和其他指标共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Bcl-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8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距食管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的35例正常食管组织中Nrf2及Bcl-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rf2和Bcl-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5%和72.9%)均较正常食管组织(分别为14.2%和5.7%)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rf2和Bcl-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55±0.078和0.801±0.075)均较正常食管组织(分别为0.135±0.011和0.173±0.040)明显升高(P<0.01)。Nrf2和Bcl-2蛋白表达均与食管鳞癌组织中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食管鳞癌患者病变部位及病变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Nrf2与Bcl-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15,P<0.01)。结论:Nrf2和Bcl-2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PHK1(sphingosine kinases 1)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人食管鳞癌组织、35例癌旁组织中SPHK1的表达.结果:40例人食管鳞癌组织中29例SPHK1高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占所有食管鳞癌组织的72.5%,明显高于SPHK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9/35,25.7%).且SPHK1的表达与患者是否淋巴结转移(P =0.018)、TNM分期(P=0.035)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无关(P<0.05).结论:SPHK1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食管鳞癌患者早期诊断与靶向治疗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斯钙素-1(STC-1)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5 例ESCC患者的手术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TC-1 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 83.5%(71/85)的癌组织中STC-1蛋白表达评分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癌组织中STC-1蛋白的高、中表达率为65.9%(56/85),而癌旁组织中仅为7.1%(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C-1 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P=0.015) 及淋巴结转移(P=0.022) 相关。STC-1蛋白高、中表达组平均PFS为17.5个月(95%CI: 15.669~19.259个月),低于STC-1 蛋白低、未表达组的21.1个月(95%CI: 19.128~23.07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Cox 风险比例模型显示,STC-1蛋白表达是影响PFS 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TC-1 蛋白表达在ES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ESCC 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120ctn和Kaiso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7例鳞状细胞癌、23例腺癌以及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120ctn蛋白和Kaiso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相比,在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组织中,p120ctn膜表达减少直至消失,细胞浆内表达逐渐增强,Kaiso蛋白主要表达于食管癌细胞浆内。在食管癌组织中p120ctn蛋白和Kaiso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120ctn蛋白和Kaiso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提示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120ctn和Kaiso有关,p120ctn和Kaiso可能是食管癌新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FGF3)和Podoplanin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GF3和Podoplanin在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60例鳞癌组织中,FGF3的阳性率为92%(55/60),2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FGF3蛋白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不同肿瘤大小组的淋巴管密度(LVD)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总生存率为35%,LVD计数>25/HP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25/HP组,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管密度均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FGF3是与食管鳞癌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的指标。淋巴管密度,肿瘤浸润深度和TNM分期都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