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开胸肺叶切除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探讨全胸腔镜手术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1年6月至2010年10月完成60例以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为主要术式的支气管扩张症手术.分为开胸手术组与全胸腔镜(cVATS)手术组.cVATS组不牵开肋骨,以切割缝合器分别处理肺血管和支气管.如遇严重粘连或出血等则中转开胸手术.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并发症以及预后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右肺上叶5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3例,左肺下叶26例,左肺下叶+左肺上叶舌段10例,左全肺切除4例,左肺下叶+右肺中叶切除1例,右肺中下叶切除1例和右肺中叶+下叶部分切除1例.开胸手术组25例;cVATS组35例,其中2例(5.7%)中转开胸手术.开胸组手术95~ 420 min,平均(207.6±88.5)min;出血量100 ~ 2500 ml,平均(522.0±644.2)ml;术后带管0~21天,平均(5.4±4.4)天;术后住院4~23天,平均(10.2±4.7)天.cVATS组手术80~ 280 min,平均(168.7±55.9) min;出血量50~1300 ml,平均(210.1±213.1)ml;术后带管2~ 19天,平均(6.3±3.4)天;术后住院4~22天,平均(8.5±3.5)天.cVATS组与开胸组相比手术时间(P=0.041)和出血量(P =0.00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围手术期死亡.开胸组发生术后并发症9例(25.7%),cVATS组并发症6例(17.1%),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3).开胸组随访18~ 123个月,平均82.2个月.13例术后咳痰或咯血症状完全消失,10例痰量明显减少,但仍间断有咳痰或咯血等症状.2例咯血量或痰量较前无明显变化.cVATS组随访11~53个月,平均29.7个月.22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1例症状好转,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良性疾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特点.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24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接受25例次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1例为同期双侧手术).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9.0岁.全组患者中9例为影像学占位病变,于术中明确病理学诊断;另外15例为良性疾病择期手术,包括支气管扩张10例.手术中对胸膜腔致密粘连、肺动脉周围粘连、钙化淋巴结、支气管动脉扩张迂曲等慢性炎性改变依情况处理.术后平均随访7.3个月.结果:25例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包括左上叶切除术3例,左肺下叶切除术9例,右肺上叶切除术2例,右肺中叶切除术4例,右肺下叶切除术7例.各种炎性粘连均成功在镜下进行处理,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63±52)min,术中出血量(163±130)ml.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平均胸腔引流时间(5.8±2.8)d.随访中未发生远期并发症.结论:炎症粘连是造成肺良性疾病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困难的主要原因.胸腔镜手术可应用于绝大部分良性疾病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完成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65例。采取3个切口,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或8肋间,主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辅助操作孔位于与观察孔同一肋间的肩胛下角线(即第7或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处理血管和支气管,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结果 6例中转开胸,其中3例因胸膜致密粘连,2例因肺动脉分支出血,1例因淋巴结粘连致密;其余59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包括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上叶+下叶背段2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11例,左肺上叶15例,左肺下叶9例,左肺下叶+上叶舌段3例。手术时间(174.6±54.3)min;术中出血量(372.7±114.4)ml;术后引流液总量(843.5±568.7)ml;术后带管时间(7.4±3.7)d;术后住院时间(9.2±3.6)d。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7例:漏气3例,引流液较多3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失访7例,其余58例随访1~36个月,平均22.3月,94.8%(55/58)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Li Y  Wang J  Liu J  Li JF  Jiang GC  Zhao H  Yang F  Liu YG  Zhou ZL  Bu L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6):405-407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技术.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共为40例肺部疾病患者施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5±12.0)(24~79)岁.病变位于右肺上叶9例,右肺中叶7例,右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13例.病变平均直径(2.7±1.5)cm.手术通过三个胸部小切口完成,肺叶解剖和切除的操作顺序与常规开胸手术基本相同.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中转开胸1例.平均手术时间(206±56)(60~300)min,术中出血(221±94)(100~400)ml,无术中术后输血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示原发性肺癌34例,淋巴瘤1例,先天性肺囊肿1例,中叶综合征1例,支气管扩张症2例,肾癌肺转移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9±3.2)d.随访1~10个月,1例Ⅲa期腺癌患者在术后3个月发生转移,其余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以达到与开胸手术相同的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叶扭转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肺叶扭转病例的临床资料,2例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淋巴结取样术。结果 3例术后均发生右肺中叶扭转。术后胸片提示肺不张1例,肺不张伴实变2例。支气管镜均见右肺中叶管腔不同程度狭窄。确诊肺扭转距初次手术的时间为1~6天,平均(3.67±2.52)天,再次手术行扭转肺叶切除2例,术中行扭转肺复位1例。二次手术术后住院时间为5~14天,平均(8.67±4.73)天,无并发症。结论肺裂发育完全和手术所致余肺活动度增大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发生肺叶扭转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高度怀疑肺扭转者,应及早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在肺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切除病肺仍是首选。  相似文献   

6.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年4月~2009年11月完成的24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不牵开肋骨,以切割缝合器分别处理肺血管和支气管。如遇严重粘连或出血等则中转开胸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全组中2例(8.3%)因为胸腔内粘连重,叶间裂分化差或肺门处严重粘连并有大量迂曲扩张的血管,镜下处理困难而中转开胸行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余22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切除范围包括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3例,左肺下叶+左肺上叶舌段1例,左肺下叶+右肺中叶1例。手术时间(173.6±57.1)min(80~280min),出血量(173.9±65.9)ml(50~300ml),术后带管时间(6.1±3.8)d(2~19d),术后住院时间(8.6±3.9)d(4~22d)。术后病理均符合支气管扩张症改变。无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4例,均为肺持续漏气7d,引流7~19d后自愈拔除胸腔引流管。全组随访1~31个月,平均13.7月,其中13例12个月。15例(62.5%)术后咳痰或咯血症状完全消失,7例(29.2%)痰量明显减少,但仍间断有咳痰或咯血等症状。2例(8.3%)咯血量或痰量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肺叶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对118例术前疑诊或诊断为Ⅰ~Ⅱ期的周围型肺癌(T_1N_0M_0~T_3N_0M_0)或良性病变的患者在全麻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后,于腋前线第5肋间作长约4cm的切口为操作孔,未用器械撑开肋骨,同一切口置入胸腔镜,行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结果 118例患者均经肋间入路成功完成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或小切口辅助切除,无手术死亡。其中23例左肺上叶切除,11例左肺下叶切除,49例右肺上叶切除,12例右肺中叶切除,23例右肺下叶切除。手术时间(224.8±6.3)min,术中出血量(93.2±5.8)ml,无术中输血。术后并发肺炎9例,漏气1例,肺气肿1例,乳糜胸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而好转。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1~12月对66例T1N0M0~T3N0M0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行单一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取腋前线和腋中线间第3或4肋间做3~5 cm单一操作孔,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63例顺利完成单一切口VATS,3例因止血困难而中转多孔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胸及围术期死亡。8例左肺上叶切除,12例左肺下叶切除,25例右肺上叶切除,6例右肺中叶切除,15例右肺下叶切除。手术时间(113. 2±23. 5) min,术中出血(145. 3±22. 8) ml,清扫淋巴结(11. 5±2. 2)枚,术后胸腔引流量(515. 8±45. 2) ml,术后(3. 3±0. 5) d拔管,术后住院时间(10. 6±1. 2) d,术后疼痛程度NRS评分(2. 3±0. 6)分。术后并发肺炎6例,漏气2例,乳糜胸1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术后病理:鳞癌23例,腺癌38例,腺鳞癌5例;临床病理分期Ⅰa期28例,Ⅰb期20例,Ⅱa期10例,Ⅱb期8例。66例随访3~15个月,平均12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单一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NSCLC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09年4月~2013年12月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手术治疗26例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采取3个切口:观察孔在腋中线第7或8肋间;主操作孔在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辅助操作孔在与观察孔同一肋间的肩胛下角线(即第7或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处理血管和支气管,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结果2例中转开胸:1例因胸膜粘连致密,1例因出血。余24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包括右肺上叶6例,右肺上叶+下叶背段2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4例,左肺下叶5例,左肺下叶+上叶舌段2例。手术时间(152.3±57.2)min;术中出血量(336.3±106.5)mI,术后引流液总量(820.5±570.8)ml;术后带管时间(7.3±3.5)d;术后住院时间(9.4±3.7)d。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症4例:肺漏气3例,其中2例持续引流12~15d后愈合拔管,1例重新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接负压吸引,术后19d后愈合拔管;切口延迟愈合1例,给予清创缝合,10d后切口愈合良好拆线。26例随访5—60个月,平均27.6月,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成都军区总医院连续60例(病种包括原发性肺癌、肺转移性肿瘤、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肺脓肿、肺曲菌球病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2.1(17~77)岁.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左肺上叶切除术7例,左肺下叶切除术19例,右肺上叶切除术12例,右肺中叶切除术3例,右肺下叶切除术17例,右肺中下叶切除术2例. 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61(50~27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10(50~8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3.4(6~29)枚;术后平均胸腔引流量950(250~~2 800)ml,平均胸腔引流时间4.6(3~11)d,平均住ICU时间1.2(1~3)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7(4~14)d.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52例,随访时间7~24个月,失访8例.随访期间5例肺癌患者肿瘤复发,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3例,给予放化疗治疗,3例病情稳定,2例死亡;其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良、恶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技术要点分析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91例。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1例,右肺中叶切除12例,右肺下叶切除20例,左肺上叶切除18例,左肺下叶切除20例。结果中转开胸2例。全胸腔镜下完成的89例手术时间(185.8±52.9)min(60~300min);术中出血量50~650ml,平均213.2ml;胸腔引流时间(6.9±2.9)d;术后住院(9.4±3.2)d。乳糜胸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随访原发肺癌中2例分别于术后15、3个月发生远处转移,其余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是需要把握适应证并熟练掌握处理血管和清扫淋巴结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费用,探讨在不使用切割闭合器、超声刀、结扎锁等昂贵一次性耗材的条件下,完全胸腔镜(totally thoracoscopic surgery,TTS)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7月,用传统开胸手术器械行36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包括肺恶性肿瘤23例,肺良性肿瘤9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囊肿1例。右肺下叶14例,右中叶4例,右上叶3例,左下叶10例,左上叶5例。患侧胸壁做3个1.5~2.0 cm小孔,胸腔镜下用普通针线缝扎肺血管和支气管,用普通器械采取切开缝扎方式分离不全肺裂。结果手术时间170~365 min,平均242.3 min。出血220~1100 ml,平均426.3 ml,无死亡,无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14 d,平均6.6 d。结论不使用昂贵耗材,在完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不仅可行,而且也能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节省大量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肺部疾病的可行性、近期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3月至2007年11月,采用不撑开肋骨、完全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56例,其中施行右肺上叶切除12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15例;左肺上叶9例,左肺下叶14例;双肺叶3例(右肺中上叶1例、中下叶2例);恶性肿瘤患者同期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56例患者中52例(92.8%)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45~168min(107±29min);术中失血量50~310ml(121±32m1);2例(3.6%)延长手术切口至8cm左右,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2例(3.6%)因肺门解剖困难需行全肺切除或术中出血而中转为开胸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癌39例,结核瘤7例,炎性假瘤4例,硬化性血管瘤4例,支气管扩张1例,转移性软骨肉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中叶肺不张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痊愈;肺轻度漏气2例,未经治疗均于3d内痊愈。术后住院时间8~14d(8.9±3.1d)。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部疾病更加微创,且手术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连续100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其手术适应证。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我院共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18~82岁(60.1±12.5岁)。所有患者均为需行肺叶切除的肺局限性病变,包括拟诊原发周围型肺癌85例,良性疾病15例。手术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全程非直视下完成,均为解剖性肺叶切除,恶性肿瘤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5例,右肺中叶切除14例,右肺下叶切除22例,左肺上叶切除18例,左肺下叶切除21例。结果中转开胸3例。术后诊断:原发性肺癌81例,肺内淋巴瘤1例,透明细胞癌肺转移1例,良性疾病1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分别为肺不张2例,短暂呼吸机辅助1例,肺炎1例,乳糜胸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二次手术;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86.4±52.9min(60~300min),出血233.9±275.9ml(50~750ml),输血1例,胸腔引流时间7.1±3.0d,术后住院时间9.5±3.2d。随访1~27个月,原发性肺癌中2例分别于术后15个月和3个月发生远处转移,其余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术式,适于经选择的早期周围型肺癌和需要肺叶切除的良性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在I/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中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140例胸外科I、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组:70例采用不撑开肋骨,完全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单向式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左肺上叶15例,下叶18例;右肺上叶10例,中叶10例,下叶17例。术后病理:鳞癌29例,腺癌41例。常规开胸(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进胸,行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其中左肺上叶14例,下叶20例;右肺上叶10例,中叶11例,下叶15例。术后病理:鳞癌30例,腺癌40例。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胸腔总引流量、切除淋巴结的数目、术后住院时间。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85—200min,平均131.9min;手术出血量10—300ml,平均98.4ml;切除淋巴结5—31枚,平均17.4枚;胸腔引流管引流时间3~20d,平均6.0d;术后总引流量220~4710ml,平均1417.8ml;术后住院天数为7。17d,平均11.2d。常规开胸手术组手术时间106~210min,平均162.1min;手术出血量80~500ml,平均178.9ml;切除淋巴结10~22枚,平均17.0枚;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14d,平均7.2d;术后总引流量910~3500ml,平均1620.4ml;术后住院时间9—26d,平均为14.6d。结论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对于可切除的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此术式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完成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的清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向4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采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42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6例,女242例;年龄33~78岁。术前临床诊断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428例中行右肺上叶切除134例,右肺中叶切除48例,右肺下叶切除98例,右肺中下叶切除4例,左肺上叶切除72例,左肺下叶切除72例。将428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单向3孔法组(300例)和单向4孔法组(1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412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术,16例中转常规开胸手术(中转开胸比率3.7%)。平均手术时间132.1(120~180)min,平均手术切口长度3.7(3~5)cm,平均术中出血量150.0(50~800)ml;两组患者平均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4孔法组较3孔法组手术时间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中转开胸患者接受术中输血。死亡5例,于术后1个月内分别死于严重肺部感染、肺栓塞和急性脑梗死。术后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52例,腺癌340例,腺鳞癌20例,低分化癌8例,大细胞癌6例,类癌2例。术后出现持续肺漏气4例,脓胸2例,肺部感染4例,心律失常26例,肺栓塞2例,乳糜胸2例,急性脑梗死2例。3年总生存率为83.6%(358/428)。结论单向式4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满意,符合肺癌手术的治疗规范。单向4孔法还能大大提高手术流畅程度和淋巴结清扫程度。  相似文献   

17.
Reported experience with video-assisted anatomic pulmonary segmentectomy is still limited. Over a 28-month period, totally thoracoscopic (TT) anatomic segmentectomies, i.e. using only endoscopic instrumentation and video-display without utility incision, were attempted on 50 patients (25 males and 25 females), aged 18-81 years (mean: 57 years). The indication was a clinical N0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in 25 cases, a solitary metastasis in nine cases and a benign lesion in 16 cases. The following segmentectomies were performed: right apicosuperior (9) right superior (6), right basilar (7), lingula sparing left upper lobectomy (7), left apicosuperior (4), lingula (4), left superior (6) and left basilar (7). It was associated with a radical lymphadenectomy in 20 cases. There was one conversion to thoracotomy.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188±54 min, the mea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91±82 ml (range: 0-450 ml). There were four min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11.7%). The median postoperative stay was 5.6±2.4 days. Out of the 25 patients operated on for a cN0 lung carcinoma, two were finally upstaged to N2. TT anatomic pulmonary segmentectomies are feasible and saf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优先处理在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69例资料,其中右肺上叶36例,左肺上叶33例。均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优先离断支气管。结果中转开胸3例,其余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32.8±31.6)min,出血(60.7±36.0)ml。术后心律失常5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均康复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良性病变12例,恶性肿瘤57例。结论支气管优先处理法适用于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同时简化手术操作,减少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的使用,可以成为胸腔镜肺上叶切除的一种手术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