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药应用于脑血管意外病人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病人中西药结合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按入院顺序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对照组肠内营养给予能全素,观察组肠内营养给予能全素加用中药营养配方。结果两组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15d后,(1)两组病人治疗后体质量、上臂中段周径、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对比,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IgAI、gGI、gM、淋巴细胞含量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并发症发生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血管意外病人采用中药结合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可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蒋培余  林梅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2):1128-1129
肠内营养具有费用低、使用安全、管理容易等优点。近年来,一些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晚期肿瘤、大手术后等病人住院期间已经实施肠内营养,并有良好效果,考虑住院费用较高及家人照顾不便要求回家实施肠内营养的病人逐渐增多,这给社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服务需求。笔者在2001~2004年通过对社区家庭中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17例病人进行指导、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和临床护理观察。方法:将84例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胃肠内营养组和胃肠外营养组各42例。观察两组营养状况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等)以及腹泻、腹胀、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lt;0.05),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后,患者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合并呼吸道感染、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lt;0.05)。结论: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且费用低等优点,在脑血管意外患者消化道功能健全的条件下可代替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4.
由脑血管意外引起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报道并不多,我科1996~1999年发现2例脑血管意外病人合并SIADH,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食管贲门癌病人由于长期进食困难,术前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补给方式。与肠外营养不同,它可以早期激发调动胃肠道分泌,促使胃肠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屏障,因而得到病人的接受和临床的广泛应用。肠内营养泵是一种可以精确控制肠内营养速度的一种装置,应用肠内营养泵可以使病人在灌注肠内营养时减少并发症,从而保持营养素不流失,较之于普通的经重力作用进行肠内营养的灌注方法来说治疗效果好。我科2007年2月-2007年10月对172例食管贲门癌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泵的方式输注肠内营养液取代传统的鼻饲法对病人的肠内营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病人多存在意识障碍,在未发生消化道并发症的前提下营养支持多采用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治疗是危重病人临床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营养是否及时合理,对于昏迷病人苏醒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1].临床实践中肠内营养的管理尚存在管理欠规范、护士对病人肠内营养监控不力、肠内营养并发症多发等情况.为了加强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肠内营养的管理,我们设计使用肠内营养管理卡,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曾兢  朱京慈 《护理研究》2006,20(4):946-949
综述了肠内免疫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肠内免疫营养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与展望等。  相似文献   

8.
陈翠霞 《全科护理》2012,10(33):3081-3082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82例老年病人进行肠内营养的旱期护理干预,包括建立科学的肠内营养护理观念、肠内营养治疗的管理、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结果]通过对老年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82例老年病人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病人肠内营养发生胃潴留、腹胀、腹泻、反流误吸所致的相关性肺炎、营养素电解质代谢紊乱、鼻饲管道堵塞及计划外拔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肠内营养的发展和研究,营养制剂种类不断扩大。被广泛应用营养不良及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对纠正病员的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创面愈合不良营养支持改变了这一状况。但如早期肠内营养不当,病人会出现腹胀和腹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晓红  李筠 《护理研究》2005,19(11):2353-2355
早期肠内营养能恢复正常的肠道通透性,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力,避免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提供了合适的营养途径.就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实施时间、营养液种类、剂量及护理做一综述.同时提出了目前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皮肤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院神经内科病人皮肤真菌病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感染途径。方法对该组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皮肤念珠菌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患病率为28.5%,属医院内感染。结论本次流行与脑血管意外病人自身因素、用药因素、护理因素、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昏迷病人往往有较长的意识障碍期,不能正常进食;而脑出血急性期机体应激反应加强,分解代谢加速,出现负氮平衡,营养衰竭。病人表现为虚弱、抵抗力降低、死亡率增加。因此,对脑出血昏迷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现将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8月间68例脑出血昏迷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中的护理对策,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危重病人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比较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当代护士》2004,(5):34-34
营养支持是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对于危重病人尽早进行胃肠内营养是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之一。并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2年12月对30例危重病人进行了胃肠内营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血管意外致植物状态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30例脑血管意外致植物状态病人进行高压氧、头针、体针、记忆、言语、吞咽、膀胱、肢体等功能的康复训练护理。结果 康复训练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结论 脑血管意外致植物状态病人在病情稳定时及时进行正确合理的功能训练及护理,可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致植物状态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30例脑血管意外致植物状态病人进行高压氧、头针、体针、记忆、言语、吞咽、膀胱、肢体等功能的康复训练护理.结果康复训练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结论脑血管意外致植物状态病人在病情稳定时及时进行正确合理的功能训练及护理,可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建平  秦静雅 《全科护理》2008,6(33):3049-3049
神经外科病人病情急、危、重,昏迷病人多。昏迷病人代谢率高,能量消耗增加,肌肉蛋白质代谢加速,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增加了病死率和病残率,而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全身营养状况,危重病人早期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但在鼻饲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常见的有食物反流、腹胀、腹泻、胃潴留、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其中腹泻是鼻饲常见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每日排稀水样便4次以上即可称为腹泻。有关报道:鼻饲引起腹泻的发生率可达62%,直接影响肠内营养的效果。现将危重病人鼻饲引起腹泻的原因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报道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我院60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办法:食道、贲门癌患者,术后使用能全力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病人营养指标的变化及早期不适、并发症,根据病人出现的临床症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有利于病人术后的康复,可以减少术后许发症、腹泻、腹胀等不适,取得较好效果。结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康复训练对脑血管意外病人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康复训练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神经内科治疗和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组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病人人院1~2日,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病人人院第7~14日实施护理康复训练。分为3个阶段4期,对照组系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结果4周结束后,两组患者疗效判定,康复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意外病人山于神经肌肉损伤、意识不清等原因而出现吞咽反射迟钝或丧失,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后3天,如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喂养,通过胃肠道得到营养,对于加速病人的康复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脑血管意外疾病在插胃管以及鼻饲过程中有其特殊性,难度更大。近年来作者结合临床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将脑血管意外病人鼻饲的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5例肠内营养支持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林梅 《护理研究》2003,17(17):1049-1050
营养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熟知。但由于各种疾病导致病人吞咽困难 ,不能进食 ,机体处于一种组织蛋白质分解增强、能量消耗增加的高代谢状态。采取肠内营养支持 ,有助于维护肠黏膜屏障 ,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能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 ,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 ,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过程 ,维持机体正常代谢[1] ;具有费用低、使用安全、管理容易等优点。近年来 ,一些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晚期肿瘤、大手术后等病人住院期间已经实施肠内营养 ,并有良好效果 ,考虑住院费用较高及家人照顾不便及要求回家继续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