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态。方法对200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12种医学期刊所刊登的同时有关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文章共计15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246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782株占31.8%;肺炎克雷伯菌1427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402株占28.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21种抗菌药物均县有不同的耐药性.并显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小,均未超过2%;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最高,均超过90%。结论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显著增高,为避免耐药菌的产生最根本途径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闫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2):1491-1494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9—2005年分离的854株大肠埃希菌、300株克雷伯菌用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其ESBLs产生率;采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1999年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6.4%和21.9%,2005年的两者检出率分别增长为48.6%和47.7oA。除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17.9%和6.2%外,2005年我院产ESBLs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达74.4%以上,且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远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医院应重视对产ESBLs菌株的检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对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应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收集2005年1~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282株,肺炎克雷伯菌422株;以双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KB纸片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性。结果表明,产ESBLs菌357株,非产ESBLs菌347株,ESBLs总检出率为50、71%(357/704);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46株,检出率为51.77%(146/282);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211株,检出率为50.0%(211/422)。除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与非产ESBLs菌无差异外,产ESBLs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细菌(P〈0.0236-P〈0.005之间)。所有的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结论:产ESBLs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碳青霉烯类是目前治疗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和亚胺培南共10种抗菌药物对本院临床分离的295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295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株105株,检出率为35.6%。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没有耐药株,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ESBLs菌株对其余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产生ESBLs是导致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首选药物。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超广谱β-(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方法采用复合纸片表型确证法检测8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生素耐药性作初步研究。结果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14.8%,产ESBLs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提高产ESBLs菌株的阳性检出率,治疗ESBLs菌引起的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及其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小儿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广东省梅县儿科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8年2月住院的患儿进行检验分析,从其分泌物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76株。并将分离出的菌株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2006年3月~2007年2月分离出的40株菌株,B组为2007年3月~2008年2月分离出的36株菌株,比较两组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和对16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ESBLs检测结果,A组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47.2%,B组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种抗菌药物中除亚胺培南外,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增幅为14.7%-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耐药上升速度排序(快~慢):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大肠埃希菌在儿童感染中耐药性发展迅速,以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上升最为显著。治疗上不宜选用头孢类抗生索,应选用加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西丁)以及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并分析我院2008—2010年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CMPACT的AST-13卡与K—β纸片扩散法相结合进行药敏试验,用筛选和确证试验确认产ESBLs菌株,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离的2132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有993株,占46.56%;104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有438株,占41.98%。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结论三年来产ESBLs菌的检出率与耐药率呈总体平稳趋势,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特别是加强对产ESBLs菌株及其耐药性监测,以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表型及水平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p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的耐药表型和水平传播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12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197株大肠埃希菌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用接合试验了解产ESBLs基因是否定位于质粒,并对接合子进行KB法药敏试验和ESBLs表型确证。结果197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104株,检出率52.79%。在各类标本中产ESBLs菌株在纤维支气管镜(bronchofibroscope,BF)刷片中分离率最高(75%),就科别来看内分泌科标本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最高(78.57%)。除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104株产ESBLs菌株中有91株符合供体菌的标准,64株接合成功,接合子均确证产ESBLs,其接合率为70.33%。64株供体菌及其相应接合子的药敏结果显示除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索、头孢吡肟和头孢西丁外,供体菌及其接合子对其他12种药物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耐药质粒水平传播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监测,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医院产ESBLs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各个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中分离724株大肠埃希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并分析其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某院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共检出724株大肠埃希菌;感染部位以分泌物来源最为常见,分布的主要科室是呼吸科(含ICU)、普外科及肾内科。共分离得到产ESBLs菌株248株(34.3%);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以及亚胺培南均无耐药性,而对于其他抗菌药物,其耐药率则均明显高于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其耐药性及感染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情况。方法:用确证试验对119株大肠埃希菌和73株肺炎克雷伯菌做ESBLs检测,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119株大肠埃希菌检出产ESBLs54株,阳性率45.4%。73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36株,阳性率49.3%。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结论:我院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比例增高及对多种抗菌药呈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并分析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大肠埃希菌血液标本分离率,根据是否产ESBLs分为产酶组和本非产酶组,对两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011年1—12月血液标本检出大肠埃希菌164例,ESBLs阳性株128例(78.05%),ESBLs阴性株36例(21.95%);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这些菌株主要来自于普通外科、血液科等。结论目前血流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Es-BLs发生率高,耐药形式严峻,创伤性疾病、血液病造成免疫力低下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患儿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采用VITEK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对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临床共分离大肠埃希菌86株,其中产ESBLs菌60株(69.77%),83.33%(50/60)来源于痰液标本;肺炎克雷伯菌62株,其中产ESBLs菌57株(91.94%),92.98%(53/57)来源于痰液标本。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1.67%、3.33%、3.3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00%~96.66%;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51%~92.98%。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基本一致(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除外)。二者对大部分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头孢替坦除外),对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安培南)、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临床医师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以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3.
陈震  孙丽  吕雄文 《安徽医药》2015,(4):785-788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探讨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相关性。方法以季度为统计时间段,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统计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抗菌药物用药频度( DDDs)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和抗菌药物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于大肠埃希菌,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及亚胺培南始终保持高度敏感性,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庆大霉素的DDDs与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存在中度相关(|r|=0.62、0.73、0.69)。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西丁、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发生率存在中度相关(|r|=0.77、0.72、0.52、0.64)。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ESBLs大肠埃希菌发生率与抗菌药物DDDs存在相关性,提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并检测60株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6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酶菌株38株(63.3%),其中单产ESBLs27株(45.0%),单产AmpC酶8株(13.3%),同时产AmpC酶和ESBLs3株(5.0%)。大肠埃希菌产酶菌株对18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除亚胺培南)。结论:我院尿路感染中段尿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重症感染临床经验用药首选碳青霉烯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腹泻飞行员肠道菌群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并探讨抗菌药物对 ESBLs大肠埃希菌产生的影响。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0月选择某飞行学院慢性腹泻飞行员112例,留取受检者的粪标本检测产 ESBLs菌,对产 ESBLs大肠埃希菌(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组)和非产 ESBLs大肠埃希菌(非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组)耐药率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腹泻飞行员产 ESBLs菌定植率为34.82%。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组( P 〈0.05),前者仅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80%。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多(≥2种)与 ESBLs大肠埃希菌产生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慢性腹泻飞行员产 ESBLs菌定植率较高,需要积极明确病因、排除致病菌感染、减少抗菌药物应用、对产 ESBLs细菌携带者适当采取隔离措施,以控制产ESBLs菌的定植传播。  相似文献   

16.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08—2009年从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产ESBLs菌株。结果 2008年分离的764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有312株,占40.8%;35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有133株,占37.4%。2009年分离得到的499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有246株,占49.3%;29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有107株,占35.9%。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2009年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头孢菌素类三代、四代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2008年(P〈0.05),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低于2008年(P〈0.05)。2009年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2008年上升了15.9%(P〈0.05)。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呈多重耐药现象,必须加强耐药监测,防止产ESBLs菌株的增长、扩散与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该院连续5年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预防控制和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8—2012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资料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中共分离出1 526株大肠埃希菌,在尿液标本(33.6%)中检出最多,科室分布以普外科(24.2%)、泌尿外科(17.2%)和急诊科(13.8%)为主;其中ESBLs阳性率51.8%,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检出3株(0.2%,3/152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活性最高的药物,但已经出现耐药菌株,应加强耐药性监测,防止其在医院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庄惠龙  谢志勇 《海峡药学》2005,17(4):148-149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用VITEK-32专用药敏卡GNS-120对本院2004年度分离的105株肺炎克雷伯菌和61侏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结果产ESBLs和株的阳性率,肺炎克雷伯菌为24.7%(26/105).大脑埃希菌为50.8%(31/61)。结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交叉耐药性显著高于不产ESBLs菌。建议亚胺培南作为治疗ESBLs菌引起感染的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种细菌ESBLs总阳性检出率为60.2%(153/254);肺炎克雷伯菌ESBLs为60.2%(53/88);大肠埃希菌为60.2%(100/166);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大多耐药,仅对美罗培南非常敏感,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医院及时监测产ESBLs菌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门诊和住院患者临床送检的5 841份各类标本中分离的1 043株大肠埃希菌株.应用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大肠埃希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脂琼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检测.结果 大肠埃希菌在各临床标本中检出率最高占59.8%(1 043/1 745),临床送检标本中以痰标本,咽拭子及中段尿送检率最多,占送检标本的90%以上.从标本来源上看主要分布在内科与儿科较多,2科检出率占全院的90.0%.从性别和年龄段上,男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段上呈现两级现象:<10岁与大于60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比例较高,共检出56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检出大肠埃希菌的54.1%.产ESBLs与非产ESBLs对目前临床常用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很大差异,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高度敏感,没有检出耐药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垣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低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1.3%(164/564)和13.8%(78/564).对其他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在60.4%~100.0%不等.非产ESBLs对抗菌药物有很高的敏感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非产ESBLs耐药性有明显差异,临床微生物实验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的监测,临床医生应根据分离菌株和菌株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