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彭万年教授根据中医理论,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现代医家对DPN病机的认识,提出了机体阳气是安身立命根本、阳虚对糖尿病转归产生重要影响、脾肾阳虚是DPN病机的根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学说,丰富了DPN的中医病机理论,为中医药治疗DPN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彭万年教授根据中医理论,从自身的临床实践出发,结合现代医家对DPN病机的认识,探索研究提出了机体阳气是安身立命根本、机体阳虚对糖尿病转归产生重要影响、脾肾阳虚是DPN病机根本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学说,丰富了DPN的中医病机理论,为中医药治疗DPN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值得思考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进而为有效的指导临床论治,提升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0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该病的分型标准,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征型分布规律。结果:本病证型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亏虚型,病机演变过程:随着糖尿病的发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按照气(阴)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虚血瘀→肝肾亏虚血瘀的规律而演变。结论:阴亏是发生DPN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贯穿DPN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消渴病痹证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因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而一直是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观察了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消渴病痹证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影响。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75例均为2009-10~2011~03收集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1],辨证为气阴两虚、血瘀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12):1596-1597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瘀血证的相关性,为DPN瘀血证理论及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0例DPN患者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寒凝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五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病程,各型瘀血证中医症候积分、血脂指标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PN各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表现,轻重度依次是阴虚血瘀、气虚血瘀、肝肾亏虚、寒凝血瘀、痰瘀阻络,各证型与血脂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瘀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DPN各证型与年龄、并发症、性别、多伦多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发现DPN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1例,采集患者基本症状及病史,将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多伦多评分,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本病证型分布规律为:气虚血瘀痰瘀阻络阴虚血瘀肝肾亏虚,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1.5,平均年龄为(65.62±8.367),兼证血瘀达92.5%,高血压患者42例,占总数的52%,脑梗死病史19例,占总数的23%,DPN各证型与TCSS评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别。结论:通过观察客观性指标或其他干扰因素,对DPN中医辨证提出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中医经方,彭宝虹导师结合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基本病机认识,应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本文结合案例对黄芪桂枝五物汤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ropathy,DPN)是糖尿病所引起外周神经系统受损所致的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障碍.2005-08-2007-08,我们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并与单纯两药治疗30例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诊的维吾尔族患者272例,通过辨证分型研究维吾尔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构成比及其分布规律。结果 (1)272例DPN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构成比高于男性;(2)DPN可出现多种中医证型,痰瘀互结证184例(67.65%),痰热互结证8例(2.94%),气阴两虚证44例(16.18%),阴阳两虚证2例(0.73%),气虚血瘀证11例(4.04%),阴虚内热证23例(8.46%)。结论新疆维吾尔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证型是痰瘀互结证。  相似文献   

10.
程秀兰  程秀梅 《光明中医》2012,27(2):290-29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因及病机尚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多样,笔者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张发荣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经验介绍,[1]辨证论治痰瘀交阻型应用二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es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DLASO)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DLASO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证型与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因素的关系。结果:454例DLASO患者的合并症和并发症中高血压病最多,其次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脂异常症、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脂异常症的患者均超过60%。患者以气阴两虚兼血瘀型为最多(381例,83.92%)与湿热困脾兼血瘀型、阴阳两虚兼血瘀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男女比例为1.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阳两虚兼血瘀型的体重指数为(26.43±4.11)kg/m2,高于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4.91±3.12)kg/m2(P0.05)。结论:DLASO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脂异常症;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是DLASO最常见的证型;男性患DLASO的危险性高于女性;阴阳两虚兼血瘀型体重指数偏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苗建英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与"瘀"有关,其血瘀型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阻络4个证型,拟活血通络方治疗,并列举验案1例,探讨从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诊断后的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DPN发生。其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皮肤蚁行感、烧灼感。根据DPN的临床特征,应属于中医消渴“血痹”、“不仁”、“麻木”的范畴。多数医家认为,DPN病机为脏腑亏损,本虚标实,血瘀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主要指的是因神经元、神经纤维等变性或坏死诱发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累及腓肠神经、正中神经以及坐骨神经等,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可达30%~90%[1]。该疾病起病隐匿、病理机制复杂,临床多表现为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发凉、灼痛感等,严重导致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等,甚至导致截肢。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强调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等相关治疗,能够对患者病情起到缓解作用,但效果达不到预期[2]。近年来,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根据该病的病机特点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汤用于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收到较理想效果。为客观评价该方与常规西医疗法相结合的临床疗效,笔者2018年1月—2019年12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近年来,疼痛性DPN报道逐渐增多,其病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至今还缺乏确切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2000-06~2011-07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疼痛性DPN,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74例患者均为本院内分泌专科住院,伴有不同程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16例DPN患者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4型。分别记录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结果:糖尿病病程以肝肾亏虚型最长,空腹血糖在痰瘀阻络型中最高,糖化血红蛋以肝肾亏虚型较高,痰瘀阻络型的血清总胆固醇较高,阴虚血瘀型的甘油三脂平均水平较其他型高,但各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在气虚血瘀型最低,低密度脂蛋白以阴虚血瘀型最高。结论:DPN证型不同,其危险因素的指标值也不同,这些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DPN病变提供理论和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方配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气虚血瘀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在饮食控制和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B1和甲钴胺,治疗组同时予补气活血方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活血方配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证候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450例DPN患者的病历资料经整理后统一辨证分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气滞证6个单证。结果:单证频率前3位依次为:血瘀证(70.89%)、阴虚证(64.89%)、气虚证(57.33%);以复合证型为主(89.11%),其中以虚实夹杂为主(89.78%),阴阳两虚血瘀最多见(23.44%);本虚角度上来讲,不同病程组证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大于10年组中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最多(34.16%);不同病程组痰瘀互结证出现率较高(17.77%-28.00%),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周围神经症状、针刺痛觉、糖尿病病程、舒张压水平是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瘀是DPN的关键病机;DPN后期出现阴阳两虚为本的病机演变。  相似文献   

19.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治疗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慧中 《国医论坛》2010,25(6):38-38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 eral Neuropathy,DPN)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以至截肢,是非创伤性截肢的最常见病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DPN的类型很多,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能完全阐明,且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DPN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符合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标准:有糖尿病病史,并伴有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