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阐明新发危害严重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稳定性和理化灭活条件.方法 评估细胞培养制备的SFTS病毒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对紫外线、酸性环境、常用消毒剂、有机溶剂敏感性.处理后病毒感染Vero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确定病毒复制,并采用基于病毒核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滴定病毒与无相应处理的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种理化条件对病毒感染性的影响.结果 SFTS病毒在37℃能够存活较短时间,感染性下降较快,在4℃能保持相对稳定,1周内感染性无明显下降.对热敏感,60℃30 min能够完全灭活病毒.对紫外线敏感,185 μW/cm2紫外线照射30 min可灭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β-丙内酯、甲醛和常用有机氯消毒剂敏感,在合适的浓度下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灭活病毒,400 mg/L的有效氯灭活病毒需室温放置10 min以上,在pH3.0条件对病毒活力有损害,但不能完全灭活病毒.结论 研究结果初步客观的评价了SFTSV热稳定性和灭活条件,为科学研究和疾病控制中样本采集、病毒灭活、安全防护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人血清寨卡病毒(ZIKV)微量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并用10例经核酸检测和/或病毒分离确诊的寨卡输入病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样本进行分析验证.方法 采用分离自输入寨卡病例的寨卡病毒株开展组织培养微量中和抗体测定,在BHK21、VERO和VERO-E6 3种细胞系中选择感染寨卡病毒后能产生典型CPE的细胞系制备病毒储备液,滴定病毒滴度;使用100TCID50的病毒液与连续4倍稀释的经56℃ 30 min灭活的血清于37℃中和2h,然后加入细胞悬液.5%二氧化碳培养箱孵育,逐日观察CPE.结果 BHK21、VERO和VERO-E63种细胞系对寨卡病毒感染的敏感度不同,其中VERO细胞最为敏感,可出现典型的CPE;应用VERO细胞系建立寨卡病毒微量中和抗体检测方法能准确反映寨卡确诊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并能作为一种特异性诊断方法.结论 寨卡病毒微量中和抗体检测方法不仅可用于人感染寨卡病毒的实验室诊断,还可用于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消毒实验中评价消毒因子对病毒灭活效果的指示噬菌体,比较研究了噬菌体φχ174D、T4和f2对碘伏消毒剂的抵抗力。方法消毒剂对噬菌体的灭活效果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中和剂鉴定试验,噬菌体的检测采用双层琼脂法。结果(1)有效碘浓度为500mg/L的碘伏溶液与噬菌体φχ174D作用40min,或有效碘浓度为750mg/L,作用10min,或有效碘浓度为1000mg/L,作用5min即可达到消毒水平[对噬菌体φχ174D的灭活对数值(LIV)或噬菌体φχ174D的对数减少值(LRV)(log10No-log10Nt)≥4·00log10]。(2)有效碘浓度为600mg/L的碘伏溶液与噬菌体T4作用40min,或有效碘浓度为700mg/L,作用5min即达到消毒水平。(3)有效碘浓度为50mg/L的碘伏溶液与噬菌体f2作用10min,或有效碘浓度为75mg/L,作用10min或有效碘浓度为100mg/L,作用5min达到消毒效果。结论上述三种噬菌体对碘伏的抵抗力由强到弱为:噬菌体φχ174D>噬菌体T4>噬菌体f2。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出消毒实验中评价消毒因子对病毒灭活效果的指示噬菌体,比较研究了噬菌体φχ174D、T4和f2对碘伏消毒剂的抵抗力.方法 消毒剂对噬菌体的灭活效果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中和剂鉴定试验,噬菌体的检测采用双层琼脂法.结果 (1)有效碘浓度为500 mg/L的碘伏溶液与噬菌体174D作用40 min,或有效碘浓度为750 mg/L,作用10 min,或有效碘浓度为1000 mg/L,作用5 min即可达到消毒水平[对噬菌体φχ174D的灭活对数值(LIV)或噬菌体φχ174D的对数减少值(LRV)(log10No-log10Nt)≥4.00 log10].(2)有效碘浓度为600 mg/L的碘伏溶液与噬菌体T4作用40min,或有效碘浓度为700 mg/L,作用5 min即达到消毒水平.(3)有效碘浓度为50 mg/L的碘伏溶液与噬菌体.f2作用10 min,或有效碘浓度为75 mg/L,作用10 min或有效碘浓度为100 mg/L,作用5 min达到消毒效果.结论 上述三种噬菌体对碘伏的抵抗力由强到弱为:噬菌体φχ174D>噬菌体T4>噬菌体f2.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消毒实验中评价消毒因子对病毒灭活效果的指示噬菌体,比较研究了噬菌体ψχ174D、T4和f2对碘伏消毒剂的抵抗力.方法消毒剂对噬菌体的灭活效果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中和剂鉴定试验,噬菌体的检测采用双层琼脂法.结果(1)有效碘浓度为500 mg/L的碘伏溶液与噬菌体174D作用40 min,或有效碘浓度为750 mg/L,作用10 min,或有效碘浓度为1000 mg/L,作用5 min即可达到消毒水平[对噬菌体ψχ174D的灭活对数值(LIV)或噬菌体ψχ174D的对数减少值(LRV)(log10No-log10Nt)≥4.00 log10].(2)有效碘浓度为600 mg/L的碘伏溶液与噬菌体T4作用40min,或有效碘浓度为700 mg/L,作用5 min即达到消毒水平.(3)有效碘浓度为50 mg/L的碘伏溶液与噬菌体.f2作用10 min,或有效碘浓度为75 mg/L,作用10 min或有效碘浓度为100 mg/L,作用5 min达到消毒效果.结论上述三种噬菌体对碘伏的抵抗力由强到弱为:噬菌体ψχ174D>噬菌体T4>噬菌体f2.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模式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以及常用消毒液和紫外线对病毒的灭活能力.方法 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rADV和重组单纯疱疹病毒rHSV作为模式病毒,将滴有病毒的NC膜于室温下、浸于不同稀释度的各消毒液(乙醇、次氯酸钠、来苏尔、新洁尔灭)中,分别于15、30、45、60、75、90、105 min,或紫外线连续照射20、40、60、80、100 min后,放入细胞表面培养48 h,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1)rHSV在环境中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足60 min,rAd病毒均高于105 min;(2)100%、70%、50%的乙醇,以及5%、2.5%和1.25%次氯酸钠均可灭活两种病毒;(3)0.1%的新洁尔灭15 min可灭活rHSV和rADV;0.01%新洁尔灭作用45 min可灭活rHSV病毒;0.05%新洁尔灭中作用75 min可灭活rADV病毒;而0.01%新洁尔灭则无灭活作用;(4)5%和2.5%的来苏尔可灭活两种病毒;但1.25%来苏尔灭活rADV病毒需75 min;(5)紫外线照射大于20 min可有效灭活rHSV,但对rADV无灭活作用.结论 无包膜病毒与有包膜病毒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是不同的;两种模式病毒对各消毒液的抵抗能力也不尽相同,应根据病毒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灭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SARS-CoV的培养和灭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SARS CoV的大量培养和灭活方法,为制备马抗SARS免疫球蛋白制剂提供安全的病毒。方法 使用SARS CoV感染Vero、Vero E6和2BS细胞株,筛选对SARS CoV较敏感的细胞株和最佳病毒感染量;在2 5℃、33℃和37℃培养条件下,检测SARS CoV的最适培养温度。在室温下,使用1∶2 0 0 0~1∶2 0 0 0 0的β丙内酯浓度灭活SARS CoV ,观察最佳灭活时间和效果。结果 SARS CoV对Vero和Vero E6细胞株比较敏感。在37℃、5 %CO2 孵箱中培养72h ,细胞病变达75 %以上。1∶4 0 0 0的β丙内酯能够完全灭活SARS CoV。将灭活后的病毒液在2℃~8℃作用16h ,37℃水浴2h能够完全使β丙内酯的毒性水解。结论 用Vero或Vero E6细胞培养SARS CoV ,在37℃、5 %CO2 孵箱中培养72h ,病毒滴度最高。用1∶4 0 0 0的β丙内酯浓度加入病毒液中,作用1h能够完全灭活SARS CoV。  相似文献   

8.
胎鼠性别决定区蛋白基因快速检测(英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将雄性胎鼠组织细胞移植进入雌性受体鼠,Y染色体特异的性别决定区蛋白基因(sex determining region protein, Sry)作为常用的遗传标志需要在细胞分离前快速检测|为了检测孕14 d胎鼠的Sry基因,我们建立了一种快速的PCR方法。基于C57BL/6J小鼠Sry基因序列,我们设计了特异检测引物,并优化了PCR的反应条件包括引物和循环参数等。方法和结果:模板的制备时间约30 min。取约1 mg胚胎组织,以10 mmol/L Tris 10 mmol/L EDTA pH 8.0 缓冲液洗涤2次,然后以200 μL裂解液(20 mg/L proteinase K, 0.5% NP-40, and 0.05% Tween 40)悬浮,再在60℃孵育15 min以消化蛋白,95℃以上5 min灭活蛋白酶K。取5-10 μL作为模板。PCR反应总体积为50 μL,使用两套引物同时扩增,一套扩增Sry目的基因片段,另一套扩增IL-3基因片段作为内对照。扩增时间为1.5 h。扩增产物10-15 μL采用2.5%-3%的琼脂糖凝胶在12-15 V/cm的电压下电泳。10 min即可观察电泳结果。根据引物设计判断结果,Sry目的基因片段为444 bp、IL-3基因片段为649 bp。操作约10个胚胎总时间小于3.5 h。PCR扩增的特异性与特异探针荧光原位杂交结果一致。结论:该PCR方法为检测胎鼠性别决定区蛋白基因的快速、简单、敏感及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氧乙酸-乙醇对同种异体骨(同种骨)移植材料中的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细胞感染方法对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中的伪狂犬病毒、牛腹泻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采用过氧乙酸-乙醇(10g/1的过氧乙酸+体积分数为24%的乙醇)灭活的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过氧乙酸-乙醇对同种异体骨(同种骨)移植材料中牛腹泻病毒、伪狂犬病毒在常温下浸泡10min即可达到灭活的效果,可以使同种异体骨(同种骨)移植材料中污染的牛腹泻病毒、伪狂犬病毒灭活对数值为4lg以上.对各组实验材料中未检出牛腹泻病毒、伪狂犬病毒的标本接种细胞盲传至第3代,无病毒检出.过氧乙酸-乙醇对同种异体骨(同种骨)移植材料中人免疫缺陷病毒在常温下浸泡30min即可达到灭活的效果,对各组实验材料中未检出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标本接种细胞盲传至第3代,无病毒检出.结论 过氧乙酸-乙醇对同种异体骨(同种骨)移植材料中污染的伪狂犬病毒、牛腹泻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在常温下均具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常规蛋白质分离提取技术,来纯化IgM类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将腹水经10000g离心5min,弃沉淀。用pH8.0、20mmol Tris溶液调蛋白浓度至10~12mg/ml。在4℃搅拌中加入45%饱和度硫酸铰,4℃放置1h,10000g离心15min,沉淀重悬于pH8.0 100mmol Tris-150mmolNaCl中,并对该溶液透析。将样品通过U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C6细胞在体外对黏液瘤病毒的易感性,并测定黏液瘤病毒对体外C6胶质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方法 以黏液瘤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以灭活病毒作为阴性对照,5-FU作为阳性对照,DEMD液做空白对照,应用Western-Blot法、倒置显微镜及MTT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成活率.结果 病毒感染组及5-FU组24 h后细胞成活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同时病毒感染组细胞出现明显细胞病变.结论 C6胶质瘤细胞在体外对黏液瘤病毒易感,黏液瘤病毒在体外对C6胶质瘤细胞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环境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存能力,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护消毒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备HIV-LWJ病毒上清,通过测TCID50,检测HIV在水或含5%血清RPMI1640培养液稀释后,持续存在于4℃、室温(25℃左右)、37℃不同时间的感染活力,以及病毒悬液在灭菌的玻璃片、不锈钢片、塑料片、滤纸片和棉布片等不同介质上的生存能力.结果 温度对HIV生存有一定的影响,无论在培养液或纯水中,37℃HIV感染活力下降较快,感染活力仅可维持在14 d左右;而室温及4℃下感染活力下降较缓慢,可维持较长时间(>21 d);病毒在不同环境物品表面中感染活力下降速度和存活时间明显不同,在吸水性材料表面可以存活至少24 h,然而在表面光滑、不吸水的材料表面可以存活超过48 h,而且仍然保持较强的感染性.结论 HIV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对干燥环境和热敏感,但应重视冷藏或常温下HIV污染物尤其是湿润物品的消毒,防止实验室及日常生活中HIV感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山西省五个地区虫媒病毒种类及其分布特征, 对采集的蚊虫样本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于2020年7~9月采集当地的蚊虫标本,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蚊虫标本中的8种虫媒病毒, 通过细胞培养对其进行病毒分离, 使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在121批蚊虫样本中, 检测到1批乙型脑炎病毒阳性, 2批库蚊黄病毒阳性以及8批南定病毒阳性。分离到7株病毒分离物, 编号为:SX-YJ-Cxp-4、SX-YJ-Ars-2、SX-YJ-Cxp-1、SX-LY-Cxp-10、SX-GP-Ars-5、SX-GP-Cxp-2、SX-GP-Cxp-4, 鉴定均为南定病毒, 对其中一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结果显示:山西南定病毒分离株与云南南定病毒分离株属于同一进化分支。结论首次在山西省分离到南定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C6细胞在体外对黏液瘤病毒的易感性,并测定黏液瘤病毒对体外C6胶质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方法以黏液瘤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以灭活病毒作为阴性对照,5-Fu作为阳性对照,DEMD液做空白对照,应用Western—Blot法、倒置显微镜及MTT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成活率。结果病毒感染组及5-Fu组24h后细胞成活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同时病毒感染组细胞出现明显细胞病变。结论C6胶质瘤细胞在体外对黏液瘤病毒易感,黏液瘤病毒在体外对C6胶质瘤细胞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伟  俞莺莺 《现代免疫学》1998,18(5):310-311
<正>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对肿瘤临床诊断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鉴定出许多肿瘤相关抗原.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结直肠癌标志物除CEA外,还有CA19-9、结直肠癌相关抗原(CCA)等.本文采用鼠抗人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纯化结肠癌组织中的CCA,并对此抗原作初步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人结肠癌组织用生理盐水洗净.将肿瘤组织剪成小块,加入0.01mol/LpH7.2(含3mol/L氯化钾)磷酸缓冲液,制成匀浆.4℃搅拌14h.10000r/min离心30min,上清液用上述缓冲液透析48h.将此提取液边搅拌边滴加3mol/L 高氯酸,至其最终浓度成0.6mol/L,4℃搅拌30min,10000r/min离心30min,上清液透析,稍作浓缩.测定蛋白浓度为2.5×10~2mg/ml.1.2 单抗亲和层析柱的制备和亲和纯化CCA将抗CCA单克隆抗体腹水(IgGl,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研究所提供)经二次盐析后,用pH8.3 0.1mol/L 碳酸缓冲液透析平衡.每毫升 CNBr活化Sepharose 4B凝胶加20mg抗体蛋白混合.室温倒转反应2h,继用1mol/L.pH7乙醇胺封闭2h,制成单抗亲和层析柱.最后用0.15mol/L pH7.2磷酸缓冲液平衡,装柱.将上述高氨酸提取液上亲和层析柱.解高用0.2mol/L pH2.5甘氨酸-HCI缓冲液,收集并及时中和所得抗原蛋白液.1.3 免疫酶法测定 取市售的CCA试剂盒(中科院及本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常用于检测医疗器械潜在的免疫原性,但在相关标准中均未给出详尽的浸提条件及作用剂量。目的:考察供试品不同浸提条件及作用剂量对体外人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思考在选择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条件时需考虑的因素。方法:实验检测同种骨修复材料与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两种供试品,均分为以下12组:(1)实验组1:供试品24 h完全培养基(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改良培养基)浸提液200μL+淋巴细胞悬液50μL;(2)阴性对照组1:24 h完全培养基200μL+淋巴细胞悬液50μL;(3)实验组2:供试品24 h完全培养基浸提液100μL+淋巴细胞悬液100μL;(4)阴性对照组2:24 h完全培养基100μL+淋巴细胞悬液100μL;(5)实验组3:供试品72 h RPMI改良培养基浸提液(实验前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200μL+淋巴细胞悬液50μL;(6)阴性对照组3:72 h RPMI改良培养基(实验前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200μL+淋巴细胞悬液50μL;(7)实验组4:供试品72 h RPMI改良培养基浸提液(实验前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100μ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副黏病毒Tianjin株缺损性干扰(DI)颗粒作为新型生物佐剂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提纯副黏病毒Tianjin株DI颗粒并鉴定,和脊髓灰质炎病毒(PV)灭活抗原等量混合后给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并设氢氧化铝凝胶佐剂组、无佐剂组以及空白对照组.于免疫后14 d摘眼球取血检测免疫血清PV特异性IgG;无菌取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分别用MTT法进行T、B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以及检测脾淋巴细胞接受PV灭活抗原再次刺激后IFN-γ、IL-4的产生情况.结果 副黏病毒Tianjin株DI颗粒佐剂组T、B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量与其他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副黏病毒Tianjin株DI颗粒具有一定的增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的作用,且以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由于轻症和无症状携带者的病毒载量较低以及试剂敏感性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的检测常会出现假阴性.因此分析试剂性能和该群体的病毒分布特征,选择性能较优试剂并优化采样部位十分必要.方法 我们收集了新诊断的SARS-CoV-2感染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的咽拭子、血浆、尿液和肛拭子样本.分析不同类型样本的病毒载量差异,同时分析试剂性能和样本灭活对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早期批号检测试剂的检出率低,重复性差.SS2试剂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好(CV= 1.01%).随着批号的增加,SS试剂(ORF1ab)和ZJ试剂(ORF1ab)检测结果的检出率和重复性有提高的趋势.与未灭活相比,56℃灭活1h未显著降低SARS-CoV-2病毒完整RNA含量(34.31± 3.80 vs 35.43±3.99,t = 0.61,P = 0.55).不同部位标本分析显示,咽拭子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肛拭子(77.78%vs 44.44%,x2 =4.208,P = 0.040),血浆和尿液中未检出病毒核酸.结论 在使用新试剂或改变试剂批号前,实验室应进行性能验证,以满足检测要求.对病毒保存液中的样本进行加热灭活处理,不会影响检测结果.建议在轻症患者和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疑似人群中,同时采集咽拭子和肛拭子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香港海鸥形菌(LH)对理化生因子的抵抗力。方法用紫外线、高温、干燥、pH、常用多种化学消毒剂及部分抗菌药物处理两株分离于病人的香港海鸥形菌,定量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温度≥56℃即可灭活香港海鸥形菌;紫外线照射30s杀灭率〉90%,照射20min可完全灭菌;菌株在pH〉8.5或〈5.0条件下不能存活,最适生存pH范围为5.5~8.5;在3%以上盐浓度的肉汤中不生长;对化学消毒剂和干燥较敏感,除对2%碳酸氢钠、2%来苏儿、0.1%迭氮钠和70%乙醇有一定耐受力外,其余消毒剂均可在30s内杀灭该菌;香港海鸥形菌在自然干燥后15min即全部死亡;在18种常见抗菌药物中,仅对头孢噻吩、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克林霉素耐药,其余均敏感。结论香港海鸥形菌对多数理化生因子抵抗力较弱,常用的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LH。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金银花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效果和强度。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金银花在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中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以治疗指数(TT)为评价指标。结果金银花对Hela细胞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5mg/ml,最大无毒浓度(TC50)为3.6mg/ml;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0.16mg/ml,TI为31.2;在吸附阶段也有作用,其IC50为0.48mg/ml,TI为10.5;同时金银花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生物合成作用,其IC50为1.0mg/ml,TI为5;金银花不能阻止呼吸道合胞病毒侵入细胞。结论金银花在体外主要通过直接灭活、阻止病毒吸附和抑制生物合成3种方式发挥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