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永州市零陵区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零陵区1996-2005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零陵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5种,共计8997例,年均发病率157.41/10万,死亡58例,年均死亡率1.01/10万,10年间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2.77%,死亡人数据第1位的传染病为狂犬病,占死亡总数的60.34%。结论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是该区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2000年后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发病人数逐年递增,狂犬病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亟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永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州市1997~2006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永州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计75806例,年均发病率134.04/10万,死亡590例,年均死亡率1.04/10万。总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2.9%;死亡数居首位的是狂犬病,占传染病死亡总数83.22%。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是永州市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近5年来,狂犬病、HIV/AIDS疫情上升较快,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湛江市1991~2000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湛江市1991~200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1991~2000年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7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4/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淋病、麻疹,五种病占总发病数的82.5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新生儿破伤风、乙型脑炎、霍乱、麻疹、狂犬病,占总死亡数构成的75.17%。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仍是湛江市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梅毒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孔祥钦  沈超华  曾育富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28-2930
目的探讨五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五华县2002—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 2002—2011年五华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39 271例,年均发病率为311.13/10万,死亡病例128例,年均死亡率为1.01/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21 666例,年均发病率为171.65/10万;丙类传染病6种17 605例,年均发病率为139.48/10万。呼吸道传染病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第1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年均发病率居前2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占死亡总数(128例)的77.3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手足口病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今后五华县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艾滋病、手足口病等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黄冈市近10年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30种271 625例,年均发病率为374.77/10万;死亡13种524例,年均死亡率为0.72/10万;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最多(53.63%),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38.99%)、肠道传染病(7.01%)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0.16%),报告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居前四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和梅毒;手足口病位居所有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3位;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肝炎是该市传染病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病种。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是黄冈市主要重点传染病;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发传染病)是主要传染病死亡负担,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江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华县1993-200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3-2002年江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60.44/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8/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肺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81.2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狂犬病、钩体、乙脑、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86.54%。结论 痢疾、肺结核、伤寒等是江华县近十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疾、肺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1997-2006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 结果 1997-2006年郴州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计69 154例,年均发病率152.20/10万,死亡565例,年均死亡率1.24/10万,总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3.42%;死亡数居首位的是狂犬病,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63.89%. 结论 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是郴州市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近6年来,狂犬病、HIV/AIDS疫情上升较快,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000-2009年龙州县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0-2009年龙州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龙州县10 a间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率为198.99/10万;年均死亡率为2.69/10万;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途径传播传染病为主,两者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5.32%;传染病发病居前4位的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结论 2000-2009年龙州县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型缓慢上升趋势,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麻疹、淋病、疟疾和艾滋病是龙州县传染病报告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1997年-2006年永城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永城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城市1997年-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永城市1997年-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36.58/10万,1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疟疾、痢疾、麻疹,这5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5.34%。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是永城市近1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2004年以后疟疾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传染病防治的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疟疾、痢疾、麻疹等传染病的防制。  相似文献   

10.
峨边彝族自治县2000~2004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峨边彝族自治县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峨边彝族自治县2000~2004年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 243例,年均发病率为309.25/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5.32/10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痢疾共发病862例,占肠道传染病总发病数的81.78%;肺结核共发病845例,占呼吸道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2.35%。结论该县肠道传染病发病持续居各类传染病之首,提示应加强卫生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卫生意识。肺结核、痢疾是峨边彝族自治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东阿县1961~2003年部分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东阿县1961~2003年部分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东阿县部分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1961~1970年疟疾居首位,1971~1980年与1981~1990年均为流感居首位,1991~2000 年流行性出血热为主要传染病,2001~2003年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出血热居前3位;痢疾、百日咳始终居前5位。[结论]主要传染病发病控制在较低水平,今后的防治重点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出血热与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2.
霸州市1996~2005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烨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67-2167,2169
[目的]了解霸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霸州市1996~200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霸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6.32/10万,1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麻疹,5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8.63%。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是霸州市近1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例。[结论]该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麻疹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防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9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 [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9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9年河南省总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469 251例,发病率为497.67/10万,报告死亡2333例,死亡率为2.47/10万,病死率为0.50%.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311 832例,发病率为330.71/10万,报告死亡2 285例,死亡率为2.42/10万,病死率为0.73%.报告丙类传染病9种157 419例,发病率为166.95/10万,报告死亡48例,死亡率为0.05/10万,病死率为为0.05%.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麻疹.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 [结论]在2009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仍是严重危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陕西省岐山县近9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更为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政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xcel和SPSS 19.0软件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来源的2006—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岐山县9年法定传染病发病15 469例,年均发病率369.04/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报告15种8 782例,发病率209.51/10万;丙类7种共6 687例,发病率为159.53/10万;9年间乙类传染病死亡18例,丙类传染病死亡1例。9年中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结论该县传染病防控应重点放在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肺结核、痢疾、手足口病、艾滋病、狂犬病,这6种新老传染病上,应加强疫情监测,针对疾病流行特点制定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隆林各族自治县近6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乙类和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6年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共22种5184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233.21/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4种4545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204.46/10万。年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淋病。传染病死亡人数共57例,人群死亡率为2.56/10万,其中狂犬病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82.46%,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占12.28%。结论该县近6年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旧病种复燃且不断出现新病种,狂犬病是导致当地人群死亡的主要传染病病种,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抚州市法定传染病的发病与流行变化趋势,为控制法定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22.0对2005-2014年抚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抚州市报告法定传染病31种,发病105 719例,年均发病率270.80/10万,年均死亡率0.37/10万,病死率0.14%,发病率为223.19/10万~328.09/10万,2005-2010年呈下降趋势,而2010-2014年呈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发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前5位的法定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病、痢疾,占总发病数的87.30%。结论 抚州市重要传染病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乙肝)、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梅毒、淋病、麻疹等,法定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病、痢疾,应加强梅毒、艾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管理与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贵州省平塘县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指导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及措施,现将平塘县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平塘县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年报表;人口资料来自平塘县统计局。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2结果2.1总发病率、死亡率5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445例(甲类传染病报告为零),年均发病率为293.29/10万,年均死亡率为2.11/10万(表1)。5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共4417例,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其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25.10/10…  相似文献   

18.
1997-2006年阳泉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阳泉市急性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泉市1997-200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38626例,年均发病率306.79/10万;死亡14例,年均死亡率0.11/10万;年均病死率O.036%。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分别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37.48/10万,居各类传染病首位。结论阳泉市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痢疾、乙肝、肺结核、艾滋病、梅毒。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依然是痢疾、肺结核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9.
1999-2009年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1999-2009年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订该县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09年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年祁阳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13 656例,年均发病率124.50/10万。甲类传染病1种,14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13/10万;乙类传染病19种,累计发病12 712例,死亡83例,年均发病率115.9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6/10万,病死率为0.61%。年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麻疹、伤寒+副伤寒。11年间祁阳县共报告13起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结论 11年来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有升有降,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改变为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因此,祁阳县应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7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7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河南省总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377 755例,发病率为402.21/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7.41%.报告死亡2 217例,死亡率为2.36/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136.55%.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8种332 750例,发病率为354.29/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7.01%.报告死亡2 215例,死亡率为2.36/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137.62%.报告法定丙类传染病8种45 005例,发病率为47.92/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10.50%.报告死亡2例,死亡率低于0.01/10万,与上年相比下降60.38%.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麻疹和梅毒.死亡数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乙脑.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结论]在河南省法定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仍是严重危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