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柚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揭示常山胡柚Citrus changshan-huyouY.B.Chang活性成分的化学物质基础。对胡柚皮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我们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反复硅胶柱层析,并通过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橙皮苷(hysperetin-7-P0rutonoside,Ⅰ);4′,5,7-三羟基二氢黄酮(naringenin,Ⅱ);川陈皮素(3′,4′,5,6,7,8-hexamethoxyyflavone,Ⅲ),柑橘黄酮(4′,5,6,7,8-pen-tamethoxyflavone,Ⅳ),5-羟基-3′,4′,6,7,8-五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6,7,8-pentamethoxyflavone,V),5-羟基-3′,4′,3,6,7,8-六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6,7,8-haxamethoxyflavone,Ⅵ)。结论 这6个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离白木香内生真菌镰刀菌Fusarium sp.A2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1)、木犀草素-7,4'-二甲醚(2)、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3)、5-羟基-7,3 ',4'-三甲氧基黄酮(4)、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5)、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β-谷甾醇(7).结论 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6为沉香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5,7,3',4 ',5'-五甲氧基黄酮浓度的HPLC法,并研究其药动学行为.方法 2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龙须藤总黄酮(给药剂量为60 mg/kg)和5,7,3',4',5'-五甲氧基黄酮(给药剂量为113 mg/k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5,7,3',4',5'-五甲氧基黄酮的浓度,以软件DAS2.0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灌胃5,7,3',4',5'-五甲氧基黄酮和龙须藤总黄酮后,5,7,3',4 ',5'-五甲氧基黄酮的体内过程均符合单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A UC0-∞分别为(5.502 ± 1.302)、(4.192±0.232) (mg·h)/L,Cmax分别为(0.689 ±0.065)、(0.758 ±0.157) mg/L,Tmax分别为(3.111 ±0.434)、(1.430±0.365)h,T1/2分别为(2.444 ±0.287)、(2.700 ±0.890)h.结论 以小剂量龙须藤总黄酮给药较单体给药时5,7,3',4',5'-五甲氧基黄酮血药浓度峰值高,吸收速率常数大,达峰时间短,龙须藤总黄酮中共存的其他成分可能有促进5,7,3',4',5'-五甲氧基黄酮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快速分析鉴别薄荷黄酮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LCMS-IT-TOF)对薄荷黄酮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Sunfire C18色谱柱(4.6 mm×150mm,5μm),甲醇(A)-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为质谱离子源,同时采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获得不同化合物的多级质谱数据。结果根据高分辨质谱结果和MS/MS碎片信息,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共鉴定推断出12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4个黄酮苷:芹菜素-7-O-芸香糖、香叶木苷、木犀草素-7-O-芸香糖、蒙花苷;6个黄酮苷元:5,6-二羟基-7,8,3',4'-四甲氧基黄酮、栀子黄素B、5,6-二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刺槐素、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香叶木素;1个黄酮醇苷:芦丁;1个二氢黄酮苷:橙皮苷。结论 LCMS-IT-TOF能快速有效地分析薄荷黄酮部位的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垂枝赤桉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4,7-二甲基氧基-6,8-二甲基黄酮(I),4,5-二羟基-7-在-6,8-二甲基黄酮(II),槲皮素(III),4,3,5,7-四羟基黄酮(IV),3β-羟基-乌索-11-烯-28,13β-内酯(V)和齐墩果酸(VI),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初步药理实验表明V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灰苞蒿Artemisiaraxbughiana地上部分的混合溶剂(石油醚-乙醚-甲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1个生物碱和4个黄酮成分:N-苯基-2-萘胺,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喷杜素),5,7-二羟基-3,3′,4′-三甲氧基黄酮(quercetin3,3′,4′-三甲基酸),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异泽兰黄素),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jaceosidin)。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白花败酱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20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白花败酱石油醚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化合物1),豆甾醇(化合物2),松脂素(化合物3),ent-eudesm-4(15)-ene-1β,6α-diol(化合物4),波甾醇(化合物5),阿魏酸(化合物6),5,3′,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化合物7),乌苏酸内酯(化合物8)。结论 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5、化合物7、化合物8为首次从白花败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半枝莲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方法,依据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半枝莲中共分离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圣草酚、野黄芩素、三裂鼠尾草素、黄芩苷、芹菜素、汉黄芩素、4'-羟基汉黄芩素、木犀草素、4',5-二羟基-3',5',6,7-四甲氧基黄酮、柚皮素、7-羟基-5,8,2'-三甲氧基黄烷酮、大波斯菊苷。结论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型均为黄酮苷元和苷类化合物,可为半枝莲的黄酮成分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豆科植物锦鸡儿Caraganasinica的根(中药金雀根)中分得5个异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flemichapparninB(Ⅰ),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Ⅳ),赝靛黄素(Pseudobaptigenin,Ⅴ),5-羟基-7',4'一二甲氧基异黄酮(Ⅲ)和5一羟基-7-甲氧基一3',4'-二氧亚甲基异黄酮(Ⅱ)。其中化合物Ⅱ为新的天然异黄酮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准葛尔鸢尾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准葛尔鸢尾(Iris sonata Schrenk)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硅胶柱反复层析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准格尔鸢尾叶中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8个化合物,其中3个黄酮类化合物:5-羟基-7-甲氧基黄酮(tectochrysin,Ⅰ),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wogonin,Ⅱ),蒙花苷(acacetin-7-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Ⅲ);2个黄酮醇类化合物:良姜素(izapinin,Ⅳ),异鼠李素-葡萄糖苷(isorhamnetin-7-O-β-D-glucoside,Ⅴ);1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Ⅵ);4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6,2'-二甲氧基异黄酮(Ⅶ),4’,5,7-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tectorigenin,Ⅶ),鸢尾苷(tectoridin,Ⅸ),4’-羟基-5-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irisolone,Ⅹ);3个为peltogynoids型化合物:irisoid A(Ⅺ),irisoid B(Ⅻ),irisoid D(Ⅹ Ⅲ);另外5个化合物为三十一烷醇n-hentriacontanol(Ⅹ 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 Ⅴ),豆甾醇(stigmasterol,Ⅹ Ⅵ),nonadecanoic acid(ⅩⅦ)和谷甾醇(β-sitosterol,ⅩⅧ)。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Ⅲ.Ⅳ和Ⅴ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漆姑草中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漆姑草中分得9个酚性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确定为:E-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Ⅰ)、伞形花内酯(Ⅱ)、7-甲氧基香豆素(Ⅲ)、5,7-二羟基香豆素(Ⅳ)、5,7-二甲氧基香豆素(Ⅴ)、7-O-β-D-葡萄吡喃糖-6-C-β-D-木糖吡喃糖-5,4′-二羟基黄酮(Ⅵ)、5,7,2′-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Ⅶ)、5,7-二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Ⅷ)、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Ⅸ)。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马蔺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黄酮(tectochrysin,Ⅰ)、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5,2'-dihydroxy-6,7-methylenedioxyflavanone,Ⅱ)、5,7-二羟基-6,2'-二甲氧基异黄酮(5,7-dihydroxy-6,2'-dimethoxyisoflavone,Ⅲ)、4',5-二羟基-6,7-二甲氧基异黄酮(4',5-dihydroxy-6,7-dimethoxyisoflavone,Ⅳ)、4',5,7-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tectorigenin)(4',5,7-trihydroxy-6-methoxyisoflavone,Ⅴ)、5,3'-二羟基2'-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5,3'-dihydroxy-2'-methoxy-6,7-methylenedioxyisoflavone,Ⅵ)、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5,2'-dihydroxy-6,7-methylenedioxyisoflavone,Ⅶ)、irisoid D(Ⅷ)、irisoid A(Ⅸ)和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X).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Ⅵ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研究桑科葎草(Humulus scandens)茎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桑科中药葎草(Humulus scandens)茎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应用理化数据和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杨芽黄素(1)、白杨素(2)、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3)、(2S)-5-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4)、欧前胡素(5)、珊瑚菜内酯(6)、4-羟基-3-(3’-甲基-2’-丁烯基)苯甲酸乙酯(7)、对羟基苯丙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醛(10)、anofinic acid(11)、5,6-去氢卡文内酯(12)、大黄素甲醚(13)、齐墩果-12-烯-3,11-二酮(14)、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1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地椒抗氧化活性成分,阐明地椒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筛选评价地椒5个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MCI GEL CHP-20P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质谱、核磁数据和参考文献数据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地椒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显示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从该两萃取层中,分离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为野黄芩苷(1),野黄芩素(2),5,6,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4'5-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铜(xanthomicrol)(4),芹菜素(5),4'-甲氧基木犀草素(6),木犀草苷(7),木犀草素(8),芦丁(9),丹参素(10),香草酸(11),原儿茶酸(12),绿原酸(13),咖啡酸(14),阿魏酸(15),2,6-二羟基-4-异丙基-β-D-葡萄糖苷(16),齐墩果酸(17)和胡萝卜苷(18)。结论化合物1~3和16首次从百里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0~12,14~15和17~18首次从地椒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和对照法鉴定分离化合物。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阿魏酸(2)、肉桂酸(3)、胡萝卜苷(4)、5, 7, 3′ ,4′-四羟基-6, 5′-二甲氧基黄酮(5)、5, 7-二羟基-6, 3′, 4′-三甲氧基黄酮(6)、5, 7, 4′-三羟基-6, 3′-二甲氧基黄酮(7)、5, 7, 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8)、5, 7, 3′, 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9)、芦丁(10)、3′-甲氧基-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1)、5-羟基-3′, 4′-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结论 化合物1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草胡椒属植物石蝉草Peperomiadindygul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石蝉草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2-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基酮(Ⅰ)、草胡椒素B(peperomin B,Ⅱ)、草胡椒素C(peperomin C,Ⅲ)、5-羟基-4′,7,8-三甲氧基黄酮(Ⅳ)、5-羟基-3′,4′,7,8-四甲氧基黄酮(Ⅴ)、5,3′-二羟基-4′,7,8-三甲氧基黄酮(Ⅵ)、β-谷甾醇(Ⅶ)、正十六酸(Ⅷ)。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石蝉草素(dindygulensin)。除化合物Ⅴ外,其余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范菊娣  龙庆德  杨军  罗喜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23-423,446,472
目的:研究三台红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正三十烷醇(Ⅰ),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Ⅱ),5,6,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Ⅲ)。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层析,从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x L.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与己知化合物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别鉴定为豆甾醇(I),α-细辛醚(Ⅱ),大黄素甲醚(Ⅲ),大黄素-1,6-二甲醚(IV),大黄素(V),大黄酚(VI),xanthorin-5-nethylether(Ⅶ),牛蒡子苷(Ⅷ),3-羟基牛蒡子苷(IX),3-甲氧基牛蒡子-4“-o-β-D-木糖苷(X),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XI),山奈酚(Ⅻ),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XⅢ),异鼠李素(XⅣ),山奈素-3-O-β-D-葡萄糖苷(XV),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芸香糖苷(XVI)。结论 化合物X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北刘寄奴Siphonostegia chinensis的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Ⅰ)、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Ⅱ)、芹菜素(Ⅲ)、木犀草素(Ⅳ)、芹菜苷(Ⅴ)、木犀草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Ⅴ和Ⅵ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肺经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1H-NMR 及13C-NMR 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肺经草的正丁醇提取部位中分离了6 个化合物,分别为:daucosterol(Ⅰ)、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Ⅱ)、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Ⅲ)、n-Butyl-D-fructofura-noside (Ⅳ)、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Ⅴ)、3,4-二羟基苯甲醛(Ⅵ).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