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石蜡组织中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chemotherapy;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评价47例石蜡包埋NSCLC肿瘤组织中DNA修复基因ERCC1第118位密码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NSCLC组织临床病理及铂类化疗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0月(95%CI,16.4-28.4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月(95%CI,9.4-16.9月)。ERCC1 codon118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相关性。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0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仅为10.5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2)。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2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6.0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29)。结论:ERCC1 codon1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王亚帝  成健  陈君臣  王月  哈敏文 《肿瘤》2011,(9):824-829
目的:探讨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1,BAG-1)codon324(C→T,rs11551682)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1,ERCC1)codon118(C→T,rsl1615)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142例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BAG-1codon324基因型和ERCC1codon118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BAG-1codon324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占77.46%(110/142),C/T占22.54%(32/142),未发现T/T。14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42例,疾病稳定55例,疾病进展41例;总有效率为32.39%。BAG-1codon324C/C基因型患者对顺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是C/T基因型患者的2.852倍(95%可信区间:1.133~7.182,P=0.026),且BAG-1codon324C/C基因型与C/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和5.3个月,P=0.002)。携带BAG-1codon324C/C和ERCC1codon118C/C基因型,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联合作用(P=0.005)。结论:BAG-1codon324和ERCC1codon118基因型可能是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敏感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 118和XRCC3 241多态性对于接受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预测作用。[方法]130例晚期接受含铂化疗的NSCLC患者进入研究.应用Taqman探针结合实时荧光PCR方法分析其外周血基因多态性.分析ERCC1 118和XRCC3 241多态性与疗效、疾病进展时间和总体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20%.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ERCC1 118和XRCC3 241多态性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ERCC1 118基因型C/T或T/T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0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 118基因型C/T或T/T以及化疗有效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结论]DNA修复基因ERCC1 118基因型C/T或T/T多态性可以延长NSCLC患者铂类治疗后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 C118T和XPD Lys751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对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73例,在实施化疗前采取静脉血,提取DNA,行DNA测序、用PCR-RFLP方法检测ERCC1 C118T和XPD Lys751Gln基因型。所有患者均经含铂方案化疗,观察疗效,统计临床获益率,分析NSCLC患者ERCC1和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ERCC1 C118TC/C、C/T和T/T基因型临床获益率分别为94.9%、71.4%和83.8%。基因型C/C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C/T、T/T(P〈0.05)。XPD Lys751Gln基因型Lys/Lys、Lys/Gln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0.3%和75.0%。基因型Lys/Lys与Lys/Gln临床获益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2)。未检测到XPD Gln/Gln基因型。ERCC1 C118T、XPD Lys751Gln多态之间在对含铂方案的化疗敏感性方面无协同作用(P=0.134和P=0.236)。结论:DNA修复基因ERCC1 C118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NSCLC含铂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有关,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 118C/T和XRCC1 Arg194Trp多态性与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149例经病理确诊的接受含铂两药方案化疗的NSCLC患者外周血ERCC1 118和XRCC1 194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经2个周期化疗后,149例进展期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为32.9%。携带至少1个ERCC1 118T突变基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至少是C/C野生型基因携带者的3倍(49.1%vs 23.4%,OR=3.156,95%CI:1.548~6.334,P=0.001)。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Trp突变基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rg/Arg基因型携带者(41.3%vs 23.2%,OR=2.326,95%CI:1.138~4.753,P=0.019)。ERCC1 118C/T和XRCC1 Arg194Trp 2个基因多态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合作用,携带至少1个ERCC1 118 T突变基因同时又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Trp突变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同时携带ERCC1 118C/C和XRCC1 194Arg/Arg野生型基因者(66.7%vs 17.1%,OR=9.714,95%CI:3.104~30.406,P<0.001)。结论与单基因检测比较,2个基因的联合检测在预测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中的价值更大。ERCC1 118和XRCC1 194基因多态联合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ERCC1和XRCC1基因型的联合检测有可能成为预测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着色性干皮病基因(ERCC2/XPD)、DNA修复基因RAD51 codon 135以及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 associated athanogene 1,BAG-1)codon 324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敏感性的关联。方法:选取100例晚期NSCLC患者,使用PCR-RFLP方法检测ERCC2/XPD Lys 751 Gln、RAD51 codon 135以及BAG-1 codon 324基因多态性,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OR值及95%CI,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100例晚期NSCLC患者中,ERCC2/XPD 751基因Lys/Lys、Lys/Gln、Gln/Gln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9例(69%)、26例(26%)和5例(5%);RAD51 codon 135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为G/G型占67%(67/100)、G/C型33%(33/100)、未发现C/C型;BAG-1 codon 324基因型频率分布C/C型占81%(81/100)、C/T型占19%(19/100),未发现T/T型。100例NSCLC患者化疗后,其中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患者分别为0、31、41和28例。ERCC2/XPD C/A基因型多态性与化疗敏感性具有相关性(OR=3.53,95%CI=1.58-11.46,P<0.01);BAG-1 codon 324 C/C型患者与C/T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携带C/C基因型患者比C/T基因型患者化疗敏感(OR=2.67,95%CI=1.16-8.23,P<0.05);RAD51 codon 135G/C基因型患者是G/G基因型患者化疗敏感性的2.12倍(OR=2.12,95%CI=1.08-7.41,P<0.05)。结论:ERCC2/XPD、BAG-1 codon 324以及RAD 51 codon 135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晚期NSCLC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1 Asn118Asn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与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的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柚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real-time PCR法对ERCC1、X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所研究的中国大肠癌患者中的突变频率为:C/C50.51%、C/T41.41%、T/T 8.08%;XRCC1 Arg399Gln基因突变频率为:G/G52.53%、G/A38.38%、A/A9.09%。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位TTP为7个月。ERCC1C/C基因型患者中位TTP 10个月,C/T+T/T型患者中位TTP 5个月,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XRCC1G/G基因型中位TTP 10个月,G/A+A/A基因型中位TTP 5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个基因联合多态性分析发现,同时携带ERCC1C/C和XRCC1G/G基因型、ERCC1C/C和XRCClG/A+A/A基因型、ERCC1C/T+唧和XRCC1G/G基因型、以及ERCC1 C/T+T/T和XRCC1G/A+A/A基因型的患者中位TTP分别为11个月、6个月、5个月和5个月,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9〈0.01)。结论:ERCC1 Asn118Asn、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8.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ERCC1)Asn118Asn、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2,ERCC2)Lys751Gln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Arg399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89例以铂类药物为主要化疗方案的NSCLC患者外周血DNA中ERCC1基因Asn118Asn、ERCC2基因Lys751Gln和XRCC1基因Arg399Gln的基因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89例NSCLC患者采用铂类药物化疗总有效率为29.2%;ERCC1基因Asn118Asn和ERCC2基因Lys751Gln基因型在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携带XRCC1基因Arg399Arg与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Arg399Gln和Gln399Gln)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6.9%和23.1%(χ2=11.1,P=0.001)。携带XRCC1基因Arg399Arg基因型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型的患者(比值比为5.228,95%可信区间为1.776~15.387,P=0.003)。ERCC1、ERCC2和XRCC1基因型的联合可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结论:ERCC1、ERCC2和XRCC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联合可能与NSCLC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梁军  吕红英  张克  梁华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8):1068-1072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1 Asn118Asn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与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的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real-time PCR法对ERCC1、X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所研究的中国大肠癌患者中的突变频率为:C/C 50.51%、C/T 41.41%、T/T8.08%;XRCC1 Arg399Gln基因突变频率为:G/G 52.53%、G/A 38.38%、A/A 9.09%.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位TTP为7个月.ERCC1C/C基因型患者中位TTP 10个月,C/T T/T型患者中位TTP 5个月,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XRCC1G/G基因型中位TTP 10个月,G/A A/A基因型中位TTP 5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个基因联合多态性分析发现,同时携带ERCC1 C/C和XRCC1 G/G基因型、ERCC1 C/C和XRCC1 G/A A/A基因型、ERCC1 C/T T/T和XRCC1 G/G基因型、以及ERCC1 C/T T/T和XRCC1 G/A A/A基因型的患者中位TTP分别为11个月、6个月、5个月和5个月,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ERCC1 Asn118Asn、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RCC5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奥沙利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105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开始前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LDR方法检测ERCC5基因3个SNP位点-1415C〉T(rs2094258)-7、63A〉G(rs2016073)及-413C〉T(rs943245)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结果:携带ERCC5-763GG-、763AG和-763AA基因型的患者化疗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7%、69.2%和52.6%,其中携带-763GG基因型的患者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携带-763AA基因型的患者,P=0.028。携带-763AA基因型的患者中位PFS(36/95例,6个月)低于携带-763AG基因型(48/95例,8个月)及携带-763GG基因型(11/95例,10个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05,P=0.002。-1415C〉T多态性与化疗疾病控制率和PFS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413C〉T位点未发现遗传多态。结论:ERCC5启动子区-763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大肠癌奥沙利铂临床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第118位密码子(C118T)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第751位密码子(Lys751Gln)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含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8例NSCLC患者的ERCC1(C118T)和XPD(Lys751Gln)基因型。结果:ERCC1(C118T)SNPs与铂类化疗疗效有关,P<0.05。C/C型化疗有效者7例(8.9%),C/T型为11例(14.1%),T/T型2例(2.6%);C/C化疗无效41例(52.6%),C/T型17例(21.8%),T/T型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T等位基因(T/T+C/T)型与C等位基因(C/C)型的化疗疗效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比值比(OR)=0.223,95%的可信区间(CI)为0.076~0.657;XPD(Lys751gln)SNPs与含铂类药物化疗疗效无关。ERCC1(C118T)、XPD(Lys751Gln)SNPs分布与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分期、体力状况评分(ECOG)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ERCC1(C118T)含有T等位基因,可作为预测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1(GSTP1)多态性与中国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一线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85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并在化疗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85例患者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5.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0个月.ERCC1-118 C/C、XRCC1-399 G/G和GSTP1-105 A/G+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携带3个、2个、1个、0个优势基因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5、10.0,6.5和4.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4,P<0.01).结论 ERCC1-118、XRCC1-399和GSTP1-10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一线化疗后的生存期相关,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ERCC2、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胃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本回顾性研究选取XELOX作为一线化疗方案的10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三个基因六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ERCC1 rs11615;ERCC2 rs13181,rs1799793;XRCC1 rs25487,rs25489,rs1799782),同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XRCC1 rs25487的A/G等位基因频率、AG/AA/GG基因分布频率均与疾病化疗敏感性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携带GG基因型患者疗效好(P<0.05),中位PFS为8.00个月(95%CI:6.34~9.66);ERCC2 rs13181的G/T等位基因频率、GG/GT/TT基因分布频率与疾病化疗敏感性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相关,携带TT基因型患者疗效好(P<0.05),中位PFS为7.46个月(95%CI:6.45~8.48).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ERCC2 rs13181 G/T基因型是晚期胃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HR=0.72,95%CI:0.53~0.97,P=0.025).结论:ERCC2 rs1318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评估接受XELOX化疗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8092A、-673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顺铂为基础化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NSCLC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C8092A野生型(CC)与携带A等位基因(CA+AA)客观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24.1%vs25.0%,P〉0.05),野生型的疾病控制率与携带A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8%vs68.8%,P〉0.05);野生型无进展生存期(PFS)223.8d,携带A等位基因者219.5d(P〉0.05)。-673C〉T野生型(CC)与携带T等位基因型(CT+TT)客观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25.0%vs23.8%,P〉0.05);携带T等位基因疾病控制率与野生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0%vs72.5%,P〉0.05);野生型PFS221.4d,携带T等位基因型PFS233.5d(P〉0.05)。[结论]以顺铂为基础化疗NSCLC患者疗效与C8092A、-673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 324位点(C-T,rs11551682)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含铂类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探讨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选择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4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AG-1 324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紫杉醇/顺铂(TP)或长春瑞滨/顺铂(NP)的方案化疗,3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用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含铂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结果:1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BAG-1 codon324存在3种等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 77.46%(110/142)、C/T 22.54%(32/142)和T/T 0例;含铂化疗方案总有效率(CR+PR)为32.39%,其中CR 4例,PR 42例,SD 55例,PD41例.携带BAG-1 codon 324 C/C基因型的个体对含铂化疗方案的化疗敏感性是BAG-1 codon324 C/T基因型携带者的2.852倍(95%CI 1.133~7.182,P=0.026);携带BAG-1 codon324 C/C基因型患者与C/T基因型患者PFS、OS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5.7个月vs 5.3个月,P=0.002;8.1个月vs 7.7个月,P=0.013).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BAG-1 Codon324位点基因型为C/T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是C/C基因型患者的1.870倍(P=0.002).结论:BAG-1 codon32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含铂化疗方案的化疗敏感性相关,携带C/T基因型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ERCC1第118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与顺铂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偏振(FP)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外周血ERCC1118位密码子SNPs,并分析其与顺铂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ERCC1第118位密码子SNPs与NSCLC患者年龄(P=0.25)、性别(P=0.95)、吸烟史(P=0.75)、TNM分期(P=0.45)及组织学类型(P=0.70)无关。GP、NP、DP三种铂类基础化疗方案化疗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ERCC1第118位密码子C/C基因型组的化疗有效率为48.6%(17/35),而变异型C/T+T/T有效率仅为20%(5/25),χ2=5.27,P=0.02。结论:ERCC1118位密码子SNPs与顺铂化疗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PG以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101例,采用DDP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2~3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PCR-RLFP方法进行XPG、MDR-1的基因型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携带MDR1-3435等位基因C/C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57.8%,显著高于至少携带1个T等位基因的26.8%(OR=0.272,95%CI=0.117~0.635,P(0.05));携带MDR1-2677至少1个T等位基因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12.8%要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患者的58.1%(OR=17.999,95%CI=4.938~65.599,P(0.01);而XPG各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MDR1基因多态性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相关,基因XPG的多态性是否与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是否具有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NA修复酶基因ER-CC1 118和XRCC1 194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NSCLC 57例,化疗前均抽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用PCR-RFLP技术检测ER-CC1 118和XRCC1 194基因型.患者均经GP化疗方案治疗.结果:1)在NSCLC患者中,ERCC1 118 C/C、C/T和T/T基因型频度分别为48.2%、51.9%和0;XRCC1 194Arg/Arg、Arg/Trp和Tm/Tm基因型频度分别为52.6%、40.4%和7.0%.化疗后,57例患者中19例有效,总有效率为33.3%.2)ERCC1 118 C/C和C/T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23.1%和4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4,P=0.075;XRCC1 194Trp/Trp和Arg/Arg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0.0%、52.2%和16.7%.携带Trp等位基因者的化疗有效率(51.9%)显著高于A.Rg/Arg基因型者,x2=6.41,P=0.0113.XRCCl 194与ER-CC1 118多态之间在化疗敏感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同时携带XRCC1 194 Arg/Arg和ERCC1 118 C/C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仅为6.3%(1/16),而携带XRCC1 194Trp等位基因同时携带ERCC1 118 C/C、C/T基因型,其化疗的有效率均显著提高,P=0.011 9和0.007 6.结论:DNA修复酶基因ERCC1 118和XRCC1 194多态与NSCLC对GP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有关,患者的基因型检测有可能作为预测NSCLC对G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指标.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27-3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咽癌铂类化疗敏感度与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 codon194和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鼻咽部肿物活检确诊为鼻咽癌患者资料,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DNA XRCC1 codon194和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顺铂+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2周期后复查MRI,按照RECIST 1.1标准评价其化疗敏感度,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化疗敏感度的关系。结果 XRCC1 codon399 Gln/Gln基因型携带者化疗敏感度为Arg/Arg基因型携带者的3.500倍(P<0.05)。XRCC1 codon399不含Arg基因型(即Gln/Gln)携带者化疗敏感度为含Arg基因型(Arg/Arg 和 Arg/Gln)携带者的3.274倍,(P<0.05)。携带XRCC1 codon194各基因型患者化疗敏感度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RCC1 codon399 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可能成为鼻咽癌铂类化疗敏感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ERCC1密码子118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药敏的关系。[方法]对53例结肠癌患者新鲜标本进行体外肿瘤细胞原代培养,ATP-TCA法检测肿瘤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PCR法检测肿瘤的ERCC1密码子118基因多态性,分析ERCC1密码子118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关系。[结果]奥沙利铂总有效率为34.7%(17/49)。C/C基因组19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有效率52.6%;C/T+T/T基因组30例,有效7例,无效23例,有效率23.3%。ERCC1不同基因型组间对奥沙利铂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CC1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相关,ERCC1基因型检测可能有助于预测结肠癌组织对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