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百科 《中国骨伤》1990,3(4):17-18,10
骨折的整复均以医生对骨折的辨症结果为根据。制定相应的施法原则,是指导骨折正确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基本方法。早在清代吴谦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中提到:“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床,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裹,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这种正确的整骨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指导于临床。但据笔者所见,现今执行者不依此者较多,而造成多次复位,反复进行,严重地造成局部软组织的再损伤,给骨折的复位,固定,功能活动都带来了极不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术式的双侧牙槽嵴裂植骨术对唇、颊龈沟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术式的双侧牙槽突裂植骨术对唇、颊龈沟深度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 1992年 4月至 2 0 0 2年 3月间采用 :①提袋手柄式瓣牙槽突裂修复术 ;②双颊瓣牙槽突裂修复术 ;③双颊瓣加鼻中隔犁骨凿断牙槽突裂修复的 4 2例牙槽突裂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将术后唇颊龈沟变浅分为Ⅳ级 ,结果 4 2例中 ,0级 2 0例 ,占 4 7 6 % ;Ⅰ级 10例 ,占 2 3 8% ;Ⅱ级 10例 ,占 2 3 8% ;Ⅲ级2例 ,占 4 7%。采用提袋手柄式瓣和双颊瓣加犁骨凿断牙槽突裂修复术的 6例中 ,唇颊龈沟变浅 2 3者有 4例 ,唇颊龈沟消失者 2例 ,可见这两种术式均可使唇颊龈沟变浅。结论 三种术式均有使唇颊龈沟变浅之可能 ,术中应注意预防之  相似文献   

3.
<正>齿突游离小骨(OsOdontoideum)被定义为具有光滑完整骨皮质边缘的小骨代替了正常齿状突尖,其与枢椎椎体没有骨性连接[1]。齿突游离小骨是造成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目前仍不明确[2]。齿突游离小骨在临床表现上差异较大,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颈部不适,也可因为颈椎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压迫而出现神经症状或压迫椎动脉表现为椎动脉缺血症状[3],严重者在遭受外部创伤时可因高位延髓受压危及生命,因此及时的临床  相似文献   

4.
准备尺骨:在喙状突的基底部,用高速手术锉锉除软骨下骨找到其髓腔的开口(图14)。若需要,可在鹰嘴尖端处去除一些骨质或做一个槽,使按级增大的起始尖钻沿长轴进入尺骨髓腔(图15)。旋转尖钻逐步扩大髓腔,此时需用于握住已暴露的尺骨近端保护之(图16)。用导向锉进一步扩大髓腔,然后用左侧或右侧起始锉扩髓腔。如果准备插入的尺骨假体非常小,则将起始锉作为最后的锉刀并完全放好,  相似文献   

5.
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主要是通过X线检查来了解X线片上不仅可见逐渐展开的骨痂不透光连接阴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骨吸收。骨折断端阴影“模糊”,即提示预后良好;预后差者,几周后X线片上骨折部位则始终呈“冻结”状态。在内固定(如髓内针固定术)不确切的骨折中,此征象十分明显,但在对位(如钢板固定术)确切的骨折中则不存在。故一般X线片无助于诊断,需制定骨折延迟连接与不连接的鉴别方法。在通常预料的平均治疗期(胫骨骨折以5个月计)后出现的延迟连接,用单纯石膏固定还能愈合,反之,若自动愈合已属无望,  相似文献   

6.
奚达  孟官维 《中国骨伤》1990,3(4):7-9,20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骨伤科特有的诊断名称,同时亦说明损伤后关节痛的病理改变,临证时依据辨证施法的原则,予以正骨手法治疗多见奇效。古代记载可见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书中曰:“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强调骨缝即构成关节间隙之两个关节面的相互关系,错缝后应施正骨手法捺正,以便恢复其正常。日本《皇汉医学丛书》中有“中国接骨图说”一篇,系二宫献彦可编著,对脊柱骨错缝曾记载:“若脊筋隆起,骨缝必错,则不可能俯仰者,用鹤跨母法整顿之。”对于颈骨落堕左右歪邪,颈强不能顾,仆伤面仰不能乘或筋长骨错或筋聚或筋强者用熊顾子母法第二端之。认为脊椎骨错缝或伤筋后颈项活动障碍,或左右偏歪或筋僵而隆起等第一系列症状出现,需以手法提端旋转将骨错缝捺正。  相似文献   

7.
甲状旁腺素与骨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旁腺素(PTH)是体内重要的调节钙平衡和骨重建的激素,对骨代谢具有双向作用,即骨形成效应和骨吸收效应;其效应与给药方式及剂量有关,问断小剂量注射PTH促进骨形成,这种骨形成作用使得PTH成为目前最有前途的骨形成促进剂;而大剂量持续给药则造成骨量减少。PTH这种双向作用机制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已从信号传导、基因转录以及翻译等多个水平对其进行研究,笔者将就PTH调控的基因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小梁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例因股骨颈囊内骨折而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妇女(平均年龄72.4岁)的股骨头,经制备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骨小梁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同年轻成年人的股骨头骨小梁相比,老年妇女股骨头的柱状骨小梁相继发生明显的骨吸收,表现为骨小梁的变细、变尖、穿孔、断裂,进而变圆钝,最后仅剩下颗状突起。骨小梁间的空隙因此明显增大。高倍镜下,可见骨小梁上卵圆形、狭长卵圆形或梭形的吸收陷窝。陷窝的大小、深浅及内容物都不一致,但都有凿缘状的边缘。陷窝四周原来具完整胶原纤维层的静止骨面也先后出现骨吸收。骨吸收过程中,无机盐可以先吸收,残剩粗糙不规则的胶原纤丝;也可以先降解胶原,使由此释放出来的无机盐结晶及不规则的骨颗粒残剩下来。最后,在陷窝内出现新形成的胶原纤丝以及新生骨组织,反映骨吸收以后的骨形成。但在老年人中骨形成现象较少见到,使骨转换处于负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自1987年3月至1980年10月.我院开展了Roy—Camille椎弓根钢板治疗胸腰椎骨折,共收治23例.其中12例随访5~23个月,无并发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操作技术除椎体脱位、棘突间距离明显增宽者外,术前常规将注射针头插入棘突作为定位标记.全麻后俯卧于支架上,用手按压背部使脊柱生理弧度恢复,椎体初步复位.若骨折合并脱位者,不可按压,待暴露后可见关节突跳跃,用巾钳提起棘突,小骨撬撬动关节突复位.若有神经较重损伤者也不宜按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骨移植体塑形在下颌骨重建美学中的地位。方法 选30例下颌骨缺损重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移植体取自体髂骨、肋骨、锁骨或腓骨。下颌骨移植体的塑形从下颌角的形成开始,当下颌升支和髁状突骨段已用微型夹板固定之后,应将注意力集中于将成为下颌骨体的移植体上。如下颌骨截骨未达下颌骨正中线,在行移植体的塑形时可仅做1次截骨就即可了;如达下颌骨中线者,在行下颌移植体塑形时就必须在中线附近行第2次截骨以增加移植体的弯曲度。在对移植体塑形并用微型夹板固定之后,将骨移植体与剩余下颌骨断端也用微型夹板固定。术后曲面体层摄影追踪观察。结果 30例中,监控观察5年以上者13例,1年以上者17例;其中1例术后2年3个月后微型钛板折断,经手术改用小钢板固定后骨愈合,29例移植体全部愈合。面部外形满意,剩余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 移植骨塑形的质量对面部美学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形截骨术矫正颧骨颧弓过突的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颧弓肥大的程度和特点,全身麻醉下经口内入路自颧牙槽嵴外侧经眶外下缘到颧弓与眶骨外缘交接处做两条平行C形截骨线,两截骨线间距由颧弓需缩短程度而定,以来复锯截断截除中间骨块,骨凿凿断残余骨连接.耳屏前颞部发际内做长1.5~2.0 c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顺面神经走向钝性分离至骨膜,切开骨膜显露颧弓根部,在关节结节前方由后向前斜行截断颧弓.将颧骨颧弓向内上方移动靠拢后以钛板固定.结果 共完成1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C形截骨术矫正颧骨颧弓过突,不损伤上颌窦,面部软组织无下垂,术后效果明显,特别是对颧弓肥大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形截骨术矫正颧骨颧弓过突的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颧弓肥大的程度和特点,全身麻醉下经口内入路自颧牙槽嵴外侧经眶外下缘到颧弓与眶骨外缘交接处做两条平行C形截骨线,两截骨线间距由颧弓需缩短程度而定,以来复锯截断截除中间骨块,骨凿凿断残余骨连接.耳屏前颞部发际内做长1.5~2.0 c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顺面神经走向钝性分离至骨膜,切开骨膜显露颧弓根部,在关节结节前方由后向前斜行截断颧弓.将颧骨颧弓向内上方移动靠拢后以钛板固定.结果 共完成1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C形截骨术矫正颧骨颧弓过突,不损伤上颌窦,面部软组织无下垂,术后效果明显,特别是对颧弓肥大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形截骨术矫正颧骨颧弓过突的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颧弓肥大的程度和特点,全身麻醉下经口内入路自颧牙槽嵴外侧经眶外下缘到颧弓与眶骨外缘交接处做两条平行C形截骨线,两截骨线间距由颧弓需缩短程度而定,以来复锯截断截除中间骨块,骨凿凿断残余骨连接.耳屏前颞部发际内做长1.5~2.0 c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顺面神经走向钝性分离至骨膜,切开骨膜显露颧弓根部,在关节结节前方由后向前斜行截断颧弓.将颧骨颧弓向内上方移动靠拢后以钛板固定.结果 共完成1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C形截骨术矫正颧骨颧弓过突,不损伤上颌窦,面部软组织无下垂,术后效果明显,特别是对颧弓肥大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筋膜血管蒂骨瓣植骨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一种筋膜血管蒂骨瓣植骨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新方法。取腕桡侧切口,保留桡侧深筋膜及侧融韧带在桡骨茎突上的附着处,在腕舟骨骨折线的近端切除桡骨茎突,使其成为带有0.5cm宽含有微小动脉的带蒂骨块,在舟骨背侧以骨折线为中心凿槽,修整桡骨茎突骨块与骨槽大小一致后嵌入槽内。适用于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并发烧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桡骨茎突顶压骨折线以及骨折断端有硬化和囊性改变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齿状突游离小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齿状突游离小骨较少见到,但其可导致寰枢椎不稳与脊髓压迫。为引起临床医生的警惕,作者报告17例齿状突游离小骨。除3例无症状者未行手术治疗外,14例存在寰枢椎不稳者均行枕颈融合,术后均获骨性融合。本组病例术后随访2~16年,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者9例,明显减轻者5例。3例非手术治疗者无变化。作者认为,对于齿状突游离小骨存在寰枢椎不稳者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特殊检查在复拇指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复拇指畸形特殊检查的诊断评价。方法:为14例复拇指畸形术前摄X线平片、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以对复拇指畸形的骨畸形、动力畸形及血液循环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并结合术中的病变对照比较。治疗则采取截骨、重建肌腱附着点及保留主干血管等方法矫正畸形。结果:术中发现骨畸形13例,主干拇指肌腱附着点异常或缺如者14例,血循环由主干血管供应者11例。结论: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是综合评价特殊复拇指畸形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和预防术后继发拇指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显微镫骨切除术方法改进后用于治疗薄板型镫骨型耳硬化症的经验。方法 镫骨底板部分或全切除后,采用自体颞筋膜铺于窗龛表面而不是窗龛内封闭前庭窗,使前庭池增大,筋膜与豆状突间距离缩短,以减少术后移植物陷入压迫前庭的危险;利用镫骨头和前脚或后脚连接筋膜与豆状突,避免使用活塞型人工镫骨或钢丝筋膜垫可能造成的砧骨豆状突坏死。结果 22例此类病例中,术后气骨导差(500、1000、2000和4000Hz)在10dB以内的有21例,随访1-3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存活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报道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不同时段存活状况。方法建立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股骨干移植动物模型,在术后不同时段进行活体解剖,观察血管的通畅度.并切取移植骨进行组织学、电镜及SDH染色检测。结果术后4周对照组血管基本完全闭塞,而实验组术后血管保持通畅。组织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术后移植骨骨陷窝内骨细胞缺失,哈弗斯管内血管亦消失;而实验组术后骨陷窝内始终有骨细胞充填。电镜表现为对照组术后移植骨出现骨细胞核浓缩.核碎裂,直至骨陷窝内骨细胞丢失;实验组术后骨细胞超微结构正常、对照组术后2周.骨组织SDH染色已无蓝染的骨细胞,而实验组术后可见同心圆排列蓝染的骨细胞。结论在免疫调控下,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供体始终保持活力状态。  相似文献   

19.
颈椎前路减压大块植骨术后可能出现植骨块移位或脱出。文献报道发生率为 2 %~ 10 %。如骨块向前突出明显或一端完全脱出 ,可压迫食管 ,若倒向后方则可能压迫脊髓 ,故应及早手术纠正。自 1989年 7月~ 1997年 3月 ,我院共行各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37例 (长条状植骨 2 0例 ,方块状植骨 10例 ,圆柱状植骨 7例 ) ,其中 3例 (8 1%)植骨块远端完全向前脱出 ,均为开槽式减压长条状骨块植骨者。 3例均在透视下用经皮穿刺顶压法 ,使脱位的骨块大部分进入骨槽 ,然后行头颈胸石膏固定。术后 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操作方法 本方法与颈椎静脉造影法…  相似文献   

20.
全面看待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前,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在我国多数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而造成;80年代以后,源于开放性损伤者逐年增多,究其原因:一是开放性创伤,尤以高能量创伤增加,除骨折外,多合并软组织损伤,易形成骨内感染;二是医源性感染,金属物插入骨内,如人工关节置换术等,从而引起骨内感染。此外,临床发现细菌“L”型已成为慢性骨髓炎难以治愈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