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焦作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转情况,掌握焦作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对全市589个病区村饮水现状和改水工程情况采用一村一表进行调查;每年随机抽取10个武陟县改水工程进行运行情况调查,每处工程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氟浓度;随机抽取5个病区村作为监测村,开展一般情况、8 ~ 12岁学生氟斑牙、25岁以上氟骨症病情监测;水样采集与保存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2006);水氟浓度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测定;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s法;临床和X线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 病区村改水率80.48%,受益人口达63.70万人;监测改水工程30个,全部正常运转,水氟含量合格工程25个,合格率为83.33%;监测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呈下降趋势,但只有1个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92,P<0.05);检出氟骨症病例40人,检出率为26.67%,均为轻度病例.结论 焦作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水进度加快,要加强卫生与水利部门协作,保证病区改水工程建一处、合格一处;该市8 ~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下降不明显,应继续加强监测,关注病情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评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继卫 《职业与健康》2014,(17):F0002-F0002
目的了解西安市阎良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降氟改水工程15年来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趋势,评价降氟改水防病效果,为调整饮水型氟中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农村饮水现状和改水工程正常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测定末梢水和儿童尿氟含量;儿童进行氟斑牙诊断,成人进行氟骨症诊断。结果病区村全部改水,管道入户率为100%,病区村改水工程设备10年来运转正常,受益人口达26.3万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4.13%;成人氟骨症临床患病率为1.82%;水氟含量合格工程52个,合格率为100%。结论降氟改水是降低饮水型氟中毒发病的有效措施;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成人氟骨症临床患病率比改水前明显下降,应继续注意病情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赤峰市松山区未实施改水降氟工程区域饮水氟含量与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以及正常运转的改水降氟工程饮水氟含量情况,以期为当地制订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2012年对赤峰市松山区未实施改水降氟工程地区居民饮水含氟量、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和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以及正常运转的改水降氟工程水氟情况进行调查;其中饮水氟含量检测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临床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192-2008)。结果调查未实施改水降氟工程的84个自然村,水氟范围为1.23~4.95mg/L;检查8~12岁儿童2 813人,检出氟斑牙1 146例,氟斑牙率为40.74%,氟斑牙指数为0.91;中度以上氟骨症患病率0.30%;调查的258处正常运转改水降氟工程中水氟达标为168处,合格率为60.00%。结论本次调查显示赤峰市松山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情仍然较重,同时40%的改水降氟工程因管理不善、使用年限过长而导致水氟超标或报废,应该加快实施改水降氟工程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改水工程可持续性防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铜峡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氟斑牙及成人氟骨症的患病情况。方法选择已改水的高氟重病区叶盛镇叶盛5队(改水区1)、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新桥5队(改水区2)和未改水的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滑石沟5队(未改水区)。于2011年3—4月,对全部670名儿童进行氟斑牙诊断并对所有25岁以上成人共1400名进行氟骨症诊断。结果两个改水区水氟浓度分别为(0.24±0.05)、(0.32±0.07)mg/L,均合格;未改水区水氟浓度为(1.03±0.19)mg/L。改水地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成人氟骨症患病率均低于未改水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经改水降氟后,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但氟斑牙及氟骨症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评价饮水型氟中毒重病区病情流行现状和改水降氟防治效果。方法按照山西省《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技术方案》,水氟测定采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WS/T106);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WS/T89);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s法,并记录牙齿缺损情况;临床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及分度标准(WS192-2007)。结果监测点水源水氟含量76.47%的超标;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氟含量84.48%的超标;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9.94%,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为10.76%,氟斑牙指数为0.95;儿童尿氟几何均值为3.87㎎/L,标准差为1.78㎎/L,范围值0.95㎎/L~9.98㎎/L;成人尿氟几何均值为3.68㎎/L,标准差为1.62㎎/L,范围值0.97㎎/L~19.63㎎/L;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19.41%。结论忻州市部分氟中毒病区外环境水氟超标较为严重,致使饮水型氟中毒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在局部流行还较为严重。其原因是由于改水工程年久失修,井管破损高氟水向井内渗透,造成水氟含量回升所致。为此,对损坏的改水工程要分期分批进行维修改造,以保障病区人群能及时饮用上合格的低氟水。  相似文献   

6.
建阳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建阳市氟中毒病区的病情和防氟改水设施的使用情况,为制定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8~12岁儿童尿中氟含量,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患病调查,病区改水前后居民户饮用水中氟含量,病区改水工程运转情况。结果地氟病区8~12岁人群中未发现氟斑牙,尿氟均值为0.79mg/L,但仍有个别儿童尿氟较高。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19.72%。新坪、留田病区改水工程运转良好,松原病区村原改水工程已损毁,村民饮用山泉水、井水及河水,部分井水超标,筛查村未发现高氟水。结论被调查的高氟病区各项指标比改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达到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高氟病区村降氟改水措施较巩固,也进一步证实饮水型氟中毒实施改水措施的干预效果,为巩固防治成果需有维修资金和完善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厦门市翔安区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翔安区原地氟病区改水降氟工程运转使用情况、8~12岁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测饮水氟、8~12岁儿童和翔安区成人尿氟含量。[结果]3个病区村改水降氟工程运转正常,水氟含量合格;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3.1%(但下辽村为33.3%),氟斑牙指数为0.51;儿童尿氟几何均数0.65 mg/L;成人尿氟几何均数为1.36 mg/L,未检出氟骨症患者。[结论]翔安区改水降氟取得明显成效,总体保持在基本控制标准内,但仍有高氟摄入的现象存在,应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五华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状况,为预防控制地方性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轻、中、重病区村各3个为调查点。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氏法检查,水氟、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轻、中、重病区村饮水氟均值分别为0.46、0.57、0.79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3.77%、18.74%和21.33%;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值分别为0.65、1.20、1.53mg/L;未检出重度氟骨症患者。结论:五华县地方性氟毒流行情况得到控制,已达到控制病区标准,部分氟病区村改水设施的使用,需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地掌握双辽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为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吉林省项目实施方案》调查防氟井建、管、用等情况,广大群众饮水氟含量,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病区屯作为监测点,用氟离子电极法检测监测点居民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尿氟;采用Dean氏法调查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成人氟骨症诊断按《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进行。结果为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平均检出率、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患病率未达到病区控制标准。防氟井建、管、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采取对策改善现况,从而促进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工作。最终为广大群众身心健康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李胜玲  周进才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543-2546
目的 调查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氟斑牙及氟骨症患病情况,以评价其改水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青铜峡市2006年已改水的高氟重病区叶盛镇叶盛5队,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新桥5队(原高桥4队),未改水的大坝镇滑石沟5队共670名儿童和1 400名25岁以上成人分别进行了氟斑牙和氟骨症的调查.结果 改水与未改水地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54,P<0.05);改水与未改水地区氟骨症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98,P<0.05);改水后水氟浓度为0.24~0.32 mg/L.结论 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经改水降氟后,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但氟斑牙及氟骨症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还未达到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11.
于雷 《职业与健康》2017,(3):392-395
目的了解锦州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工程运转与使用情况,并调查水氟含量及儿童氟斑牙、成人氟骨症的病情分布情况,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每个病区村开展改水情况调查和居民饮用水的水氟含量检测,对病区村全部8~12岁儿童(6 301人)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对病区村20岁以上且在当地居住5 a以上的居民(40 391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检出的临床氟骨症患者进行右上、下肢X线拍片检查。结果锦州地区现有病区村428个,改水率为93.0%,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率为85.9%,水氟含量合格率为74.9%。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4.4%。成人氟骨症临床检查40 391人,检出临床氟骨症病例数163人,临床检出率为0.40%,经X线诊断确诊90人,患病率为0.22%。未喝上合格水的仍受到地方性氟中毒威胁的居民达8万人,氟斑牙检出率大于30%的村屯有17个。结论锦州地区仍有部分村屯未进行改水或水氟值超标,儿章氟斑牙和氟骨症患病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及时掌握五华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情动态,评价防控措施效果,为下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病区按轻、中、重病区村进行分类,每类随机抽取1个村,对改水工程运转、水氟、8~12岁儿童氟斑牙、25岁以上居民氟骨症和尿氟进行监测调查。结果 监测的3个病区村改水工程运转正常,饮用水氟含量均低于1.0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67%(5/107),尿氟均值为0.65mg/L;25岁以上居民氟骨症检出率为4.67%(7/150),尿氟均值为1.03mg/L。结论 五华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已得到控制,但还须持续做好地氟病防治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加强改水设施的后期管理和水质监测,保障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掌握宜春市燃煤型氟中毒流行病学现状,为今后合理规划和改进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儿童氟斑牙用丁氏法进行判定;玉米、辣椒、生活用煤、室内空气、生活饮用水及尿氟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按GB/T5009-1996判定;逐户调查病区村燃煤情况、房屋结构、燃烧方式;氟骨症诊断执行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标准和氟骨症X线诊断标准。结果总计调查3个县市区,71个乡镇,919个行政村;调查8~12岁儿童137 277人,查出氟斑牙人数8 021人,氟斑牙平均患病率为5.84%;袁州区、万载县煤氟低于全国煤氟水平,水氟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玉米、辣椒、旺火期空气含量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检测了647份小学生尿样,均值为0.71 mg/L;调查了52个病区村,总计33 278户;对89 212人进行了氟骨症调查,未发现氟骨症患者。结论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呈较大幅度地下降,未发现有氟骨症患者,调查结果说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博白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流行现状,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辖区内3个地方性氟中毒村屯的饮水含氟量和有关病情指标进行调查。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岁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氏法进行分度诊断,氟骨症按全国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标准判定。结果共调查了3个病区村屯14份水样,超标10份,超标率为71.43%,其中1处为已降氟改水工程,水氟均未超标。调查了8~12岁儿童90人,检出氟斑牙60人,检出率为66.67%;调查16岁以上常住居民320人,检出临床氟骨症患者146人,平均检出率为45.62%,其中Ⅱ度以上患者54人。结论博白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强改水降氟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福建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现状。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省36个地氟病区县抽取2个病区县,做为调查县,测定饮用水氟含量、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对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氟骨症普查,并对临床疑似氟骨症患者进行X线拍片。结果水氟含量合格率为94.1%,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0%,儿童氟斑牙流行强度为阴性,X线氟骨症检出率0.06%。结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实施改水降氟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福建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的流行现状,为开展控制评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在福建省36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市、区)的所有病区村,调查改水情况、生活饮用水氟含量和当地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抽取25岁及以上成人调查尿氟含量及氟骨症病情。结果共调查153个病区村,所有病区村均改水,改水工程末梢水氟含量范围为0.00~1.05 mg/L,合格率为100.00%(153/153);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5.42%(146/153);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72%(76/2789),氟斑牙指数为0.07;不同年龄、不同人口受益率地区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成人(n=3765)尿氟几何均值为0.80 mg/L;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2.00%(6/300)。结论福建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改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延庆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以指导全县地氟病防治工作,笔者于2008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延庆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随机抽取3个村的63名8~12岁儿童和>16岁的664名村民为调查对象.用Dean氏法进行氟斑牙诊断,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尿氟.3个监测村的饮水氟含量都达到饮水卫生标准,8~12岁学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5.4%,尿氟几何均值为1.20 mg/L,16岁以上村民的尿氟几何均值为1.39 mg/L.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通过改水降氟后,改水病区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平均尿氟水平得到较好控制,改换水源是预防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四川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治现状,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和做好改水工程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版)的通知》,2020年对四川省所有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自然村进行了改水工程情况及水氟含量调查,检查病区村全部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水氟测定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儿童氟斑牙监测依照《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2001),氟斑牙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调查97个病区自然村,截至2020-12-31已全部改水,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100%,水氟含量合格率为100%;共检测儿童6647名,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8.05%。结论四川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12个县(市、区)97个病区自然村均已落实改水降氟措施,其中8个县达到控制标准,4个县防治措施达到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地氟病重病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市地氟病重病区的流行现状。方法根据地氟病重病区的分布特点,选取3个重病区,每个重病区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测定水氟、8~12岁儿童氟斑牙、尿氟及对16岁~人群氟骨症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在8个调查村中,儿童尿氟中位数为2.64 mg/L,女童尿氟高于男童,不同年龄儿童尿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氟与尿氟之间呈高度正相关;14个调查村中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81.1%,不同性别儿童氟斑牙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年龄的增加氟斑牙分度增加,饮水氟含量与氟斑牙分度呈正相关;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29.2%,X线检查氟骨症阳性率为39.4%,不同性别间氟骨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年龄间氟骨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地氟病重病区病情依然较重,水氟越高儿童氟斑牙、成人氟骨症越严重,年龄越大成人氟骨症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会宁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状况,为本县地氟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查阅历史资料;用Dean法进行8—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测定儿童尿氟;测定水氟。结果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0.71%,氟斑牙流行指数为1.97:儿童尿氟含量波动范围在1.82-4.88mg/L之间,几何均值为3.28mg/L;未检出重症氟骨症患者;饮水氟含量大于1.0gm/L的份数占检测份数的66.67%;氟病区改水率为25.71%。结论会宁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较上世纪80年代有所下降,但有些地方病情仍很严重,建议加快集中改水工程力度,加强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增加业务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