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甘草叶中黄酮成分体外诱生细胞毒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甘草叶中的黄酮成分(总黄酮)在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C)及腹腔巨噬细胞(PEC)产生细胞毒因子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体外细胞毒试验及对黄酮成分诱生因子的活性测定和中和试验证明:在一定浓度下,甘草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对BMC和PEC及L929细胞无直接毒性作用但能诱导BMC和PEC产生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毒因子。经中和试验初步证明此细胞毒因子为肿瘤坏死因子(TNFa)。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用IFN_ 和CSF联合LPS诱导和调节小鼠骨髓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CF。其中用IFN_ 联合LPS诱导的BMC培养上清对L9219细胞的溶解杀伤作用高于其它组.rHIFN_ 与LPS对诱生小鼠BMC产生CF有协同作用;细胞毒因子产生量均以培养4h为最佳;BMC为体外诱生CF的较敏感细胞,适于分析各种诱导物体外诱导CF的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用 IFNα联合 LPS 诱导小鼠骨髓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 TNF 的动态,通过抗 TNF 血清对TNF 活性免疫吸收试验。证明巨噬细胞诱导培养上清引起 L929细胞毒作用的因子为 TNFα。结果证明:(1)HrIFNα和 LPS 在诱导骨髓和腹腔巨噬细胞产生 TNF 上有协同作用。(2)TNFα产生量以培养4h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镍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iNOS基因诱导表达中的作用及β-胡萝卜素对巨噬细胞iNOS诱导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测定在 β-胡萝卜素(25,50,100μmol/L)体外染镍肺泡巨噬细胞内NO的生成和NOS活力的变化,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在体外染镍肺泡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β-胡萝卜素后可减少NO的产生,降低NOS的活性,还可抑制镍诱导的iN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 镍可通过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iNOS基因表达,产生大量NO,导致细胞脂质过氧化,而 β-胡萝卜素可通过抑制iNOS mRNA的表达,拮抗镍对肺泡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Vitamin C对染镍肺沟巨噬细胞产生NO和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Vitamin C(Vc)拮抗三氧化二镍的细胞毒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测定在维生素C(25,50,100μmol/L)作用下,体外染镍肺沟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的存活率及活力,同时观察细胞内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的产生,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变化。结果 在体外染肺沟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后可提高该细胞的存活率和力,可减少NO和活性氧的产生,降低NOS和活性,其中以100μmol/L的维生素C最为明显。结论 镍可致细胞脂质过氧化,维生素C具有拮抗镍对肺泡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β-胡萝卜素拮抗三氧化二镍的细胞毒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测定在β-胡萝卜素25,50,100μmol/L))作用下,体外染镍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的存活率及活力。同时观察细胞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活性氧的产生,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的变化。结果 在体外染镍肺泡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后可提高该细胞的存活率和活力,可减少NO和活性氧的产生,降低NOS和活性,其中以100μmol/L的β-胡萝卜素最为明显。结论 镍可致细胞脂质过氧化,β-胡萝卜素具有拮抗镍对肺泡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可 与抗氧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维生素E拮抗三氧化二镍的细胞毒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测定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25mol/L,50mol/L,100mol/L)作用下,体外染镍肺泡巨噬细胞的存活率及活力,同时观察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变化。结果:在体外染镍肺巨噬细胞中加入维生素E后可提高该细胞的存活率和活力,减少活性氧的产生,增强细胞内CAT,GSH-Px的活性,其中以100μmol/L的维生素E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镍可致细胞脂质过氧化,维生素E具有拮抗镍对肺泡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甘草皂甙明显抑制由酵母聚糖及前列腺素E_2(PGE_2)引起的大鼠腹腔细胞内cAMP的上升。甘草皂甙复方降低由酵母聚糖刺激引起巨噬细胞释放的PGE_2,对小鼠巨噬细胞的移动无明显影响,但能减弱由植物血凝素诱导产生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巨噬细胞移动的抑制作用。用~(51)Cr标记调理的绵羊红细胞方法,证明低浓度甘草皂甙有刺激巨噬细胞吞噬的作用。本品对小鼠脾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导滑膜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及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木黄酮对其的抑制作用。方法:LPS或LPS+木黄酮体外刺激滑膜细胞,用Griess方法检测上清中NO的含量。结果:LPS能诱导滑膜细胞产生NO,此作用具有时间(0-72h)和剂量依赖性(0.01-100μg/ml);木黄酮(6.25-50μmol/L)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滑膜细胞产生NO,50μmol/L木黄酮抑制率达到50.22%。结论:木黄酮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滑膜细胞产生NO。  相似文献   

10.
NO与巨噬细胞抗肿瘤细胞毒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波  杨军 《重庆医学》2003,32(3):277-279
目的:探讨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NOS mRNA表达,NO产生与巨噬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硝酸还原酶法、^3HTdR掺入法分别观察LPS诱导的巨噬细胞iNOS mRNA表达、NO产生以及巨噬细胞抗肿瘤细胞毒作用。结果:LPS能够诱导iNOS mRNA表达和NO的生成。iNOS特异性抑制剂充分抑制NO生成的同时,显著降低巨噬细胞对HL-60的细胞毒作用,却不影响巨噬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论:NO是激活巨噬细胞参与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之一,但在巨噬细胞对不同肿瘤的抑制效应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制SOCS1表达对LIGHT激活的肝癌树突状细胞疫苗效应的作用。方法用重组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产生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体外负载肝癌细胞HepA可溶性抗原,并用LIGHT和SOCS1反义寡核苷酸(AS1)处理DC,制备负载肝癌抗原DC疫苗;流式细胞仪检测疫苗细胞CD40及CD86表达和ELISA测定其IL-12、IL-1分泌水平以确定DC疫苗细胞的成熟度;通过体外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6、TNF-β分泌水平测定分析疫苗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结果负载肝癌抗原DC疫苗在LIGHT和AS1的双重作用下,疫苗细胞的成熟标志CD40、CD86、IL-1和IL-12增高(P〈0.01),能增强诱导CTL活性、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6、TNF-β能力(P〈0.01)。结论抑制SOCS1能提高肝癌DC疫苗的成熟度,并增强疫苗细胞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免疫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提取物-茶多酚(TP)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TP在离体给药时对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小鼠巨噬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证明,TP对丝裂原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和小鼠巨噬细胞增殖反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可以显著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离体脾淋巴细胞及小鼠离体巨噬细胞增殖反应。结论:TP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骨肉瘤特异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体外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骨肉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扩增培养的方法,并进行细胞毒检测。方法 抽取骨肉瘤患自身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用IL-2体外短期刺激方法提高对骨肉瘤细胞的免疫性,再按一定比例体外与多西紫杉醇处理的骨肉瘤细胞及巨噬细胞混合培养(MTLC)可获得骨肉瘤的特异性CTL细胞,进行鉴定并观察其杀伤特性。结果 混合培养4d后,即可扩增出大量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证实主要是CD8^ 细胞,这些具有杀伤活性的CTL细胞体外对自身肿瘤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在IL-2作用下,应用巨噬细胞、自体肿瘤细胞及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是体外扩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较好方法,CTL作为新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有望提高骨肉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G(IgG)在CpG DNA诱导巨噬细胞活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对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技术对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和吞噬功能进行鉴定。IgG、CpG DNA以及IgG联合CpG DNA分别处理巨噬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活化分子及胞内细胞因子,免疫蛋白印迹检测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结果:体外培养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和F4/80的表达率约99.7%,巨噬细胞对FITC?IgG吞噬比例约70%;IgG上调CpG DNA活化巨噬细胞表面CD40、CD80和CD86的表达(P < 0.05);IgG促进CpG DNA诱导巨噬细胞内JNK和p38磷酸化,但对ERKp44/42和NF?κBp65的磷酸化没有明显作用;IgG联合CpG DNA诱导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结论:IgG在CpG DNA诱导巨噬细胞活化与MAPK信号通路JNK和p38磷酸化中起促进作用,通过促使表达上调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与分泌TNF?α进一步活化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苦参异戊烯基黄酮与甘草黄酮以及两者联用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为苦参和甘草的资源价值发现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备获得苦参异戊烯基黄酮部位(KSHT)及甘草黄酮部位(GCHT),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所制备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细菌生物被膜生成及细菌黄素生成等指标来评价2种黄酮部位单用及联合用药的体外抑菌活性;进一步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小鼠乳腺炎模型进行体内抗菌活性评价。结果?从KSHT中鉴定出20个黄酮类成分,其中18个为异戊烯基取代黄酮类化合物。从GCHT中共鉴定出22个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黄酮及二氢黄酮类化合物。KSH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生物被膜形成和黄素生成的抑制效果均优于GCHT,且二者联用优于各自单用,表现出协同抗菌作用。体内抗菌实验结果显示,二者高、低剂量单用及联用对小鼠乳腺炎各项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二者联用对乳腺炎小鼠脏器指数、组织载菌量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用组,且KSHT优于GCHT;但GCHT对模型组小鼠乳腺组织病理学改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IL-1β、IL-2、TNF-α的降低作用均优于KSHT,且与联用组相当。结论?苦参异戊烯基黄酮与甘草黄酮联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优于单用,在畜牧养殖业中乳腺炎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为苦参和甘草的资源价值发现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制备防治奶牛乳腺炎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日化用品、中成药和中兽药提供参考,并为畜牧养殖业替代抗生素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抑制肺癌AGZY-83a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动物实验,观察TNF-β对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抑瘤率的变化,结果 TNF-β单独应用及与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AGZY-83a细胞均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并且对干鼠移植性Lewis肺癌的生长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TNF-β具有体内和体外的抗肿瘤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乙型肝炎疫苗体外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HBs-Ab过程中,通过脂多糖和IL-2作为有效刺激物质,使用多秆组合方法进行观察比较,了解影响抗体产生的体外诱导因素。方法用乙型肝炎疫苗刺激组(A组)、乙型肝炎疫苗+脂多糖刺激组(B组)、乙型肝炎疫苗+脂多糖+IL-2刺激组(C组)三组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和诱导,比较HBs-Ab产生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Bs-Ab含量。结果在脂多糖和IL-2的刺激诱导下。能有效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HBs-Ab。结论实验证明脂多糖是激活人血B淋巴细胞的有效丝裂原,IL-2可促使活化B细胞增生及产生抗体,脂多糖和IL-2联合作用,可增强乙型肝炎疫苗诱导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白介素-18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8是1995年Okamura等从热灭活痊疮丙酸杆菌和脂多糖共处理过的小鼠肝脏提取物中纯化出来的物质,起初被命名为Y-干扰素诱生因子(IGIF)。在1996年克隆出人的IGIF后,被命名为IL—18。由此看来,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能显著刺激TH1细胞产生C干扰素(IFNC)、IL-2、粒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TH1相关因子,促进T细胞增殖,诱导调节TH1细胞的分化成熟和促进TH1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并且增强T细胞、杀伤T细胞(NK细胞)FasL的表达,从而促进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炎症反应中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所以IL-1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对γ-干扰素 (IFN-γ)信号转导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及培养人和鼠类巨噬细胞,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收集条件培养基( Mtb-CM) ;流式细胞仪测定Mtb-CM对人及鼠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FcγRI(CD64)和组织相容性Ⅱ类分子(MHC Ⅱ)的表达。结果:与Mtb-CM共同培养的人巨噬细胞FcγRI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加Mtb-CM的对照组(P<0.05);同样,与Mtb-CM共同培养的鼠巨噬细胞MHCⅡ的表达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抗IL-6抗体的Mtb-CM可使巨噬细胞对IFN-γ的应答反应提高,其表面标志的表达 明显高于未加IL-6抗体的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的Mtb-CM可抑制由IFN-γ介导的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 Mtb-CM中所含的刺激因子可能为IL-6,揭示了IL-6在结核菌感染中的新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s)对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方法 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白介素-4(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s,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s,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区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d后,分离,富集DCs,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 DCs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CD1a,表面具有典型不规则突起,反义bcl-2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形成的凋亡小体被DCs捕捉,吞噬,负载抗原的DCs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结论 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s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